东汉熹平元年(公元172年)鲁肃出生在临淮东城(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成人。东汉末年,少年时期的鲁肃将自己家族的大量家产与田地散发或出售,用来救济穷人,结交士人。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周瑜的举荐下,鲁肃投奔了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经过鲁肃等人的努力,孙刘联军大败曹操。赤壁大战后,孙权封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鲁肃先后被任命为汉昌太守、偏将军、横江将军以辅佐孙权。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在刘备拿下益州后,鲁肃与关羽单刀赴会,痛斥刘备,最终关羽让出荆州三郡。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鲁肃去世,年仅四十六岁,孙权亲自为他举办丧事,诸葛亮也为其哀悼。[1]鲁肃死后,家人将其安葬在东城县,一说安葬在武汉汉阳凤凰山(今凤栖山)[a][2]
鲁肃一直坚持孙刘联盟,在东吴政权创立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东吴四杰之一,也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活动家。[3]西晋史学家陈寿评价:“鲁肃有独立判断的明智,超过众人平庸的表面,真是奇才。”[1]
鲁淑
儿子
鲁睦
孙子
诸葛亮
好友
吕蒙
好友
周瑜
好友
刘晔
好友
东汉熹平元年(公元172年),鲁肃出生于临淮东城的一个富裕家庭,他幼年丧父,因此依靠祖母长大。鲁肃性格豪爽,喜好施舍给予帮助别人。当时正处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局势之下,鲁肃不仅不管理家事,反而散发自己家族大量的家产以救济穷人并结交英雄豪杰,因此得到了同乡民众的赞赏与支持,还获得了良好的声誉。[1]
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术任命周瑜为居巢(今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区)长,周瑜听闻鲁肃的名声前来拜访并请求粮食援助,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大粮仓,每仓装有 3000 斛米,鲁肃便毫不犹豫地手指其中一仓,慷慨赠予了他,此后周瑜开始主动与鲁肃亲近往来,二人结成侨扎之交[b]。[4][1]
袁术获悉此事后,任命鲁肃为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六十里)长,但鲁肃认为袁术不足以共事,因此带着老弱部众和轻侠少年共百余人投奔了周瑜,后又和周瑜弃官渡江追随孙策。同年周瑜被孙策拜为建威中郎将,而鲁肃因此在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安家。[1][4]
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鲁肃的祖母病逝,鲁肃将其归葬东城,后鲁肃好友刘子扬[c]致信鲁肃建议其投奔巢湖的郑宝。鲁肃在安葬好祖母之后回到曲阿,正准备北上巢湖投奔郑宝,而周瑜已经将鲁肃的母亲接到吴郡(治今江苏省苏州市),制止鲁肃北上并将其引荐给江东孙权(此时孙策已病逝)。孙权在与鲁肃交谈之后非常欢喜,等到宾客散去之后,他单独召见鲁肃并与之坐在同一张席上对饮,期间孙权询问鲁肃平定天下之计,鲁肃建议孙权暂保江东之地,后可趁北方乱局而翦除黄祖和刘表以称霸长江以南全部地方,最后建号称帝之战略。虽然当时的名士张昭认为鲁肃年少粗疏,但孙权却更加看重鲁肃,还赏赐给鲁肃母亲衣服和帷帐,厚待有加。[1][5]鲁肃在出仕江东之初,为孙权提出过被后人称为“江东对”的战略规划,为孙权之后建立东吴奠定基础。[1][6]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牧刘表病逝,鲁肃认为荆州城池坚固且民殷国富,而且刘表新亡但其二子不和,于是向孙权建议联合在刘表处得不到重用的刘备,趁机夺取荆州以扩充自身实力。孙权采纳鲁肃的建议,并派遣其前往荆州慰问刘表二子,同时联络刘备以达成共拒曹操的目标。鲁肃到达夏口之时,听闻曹操已经率军攻打荆州,于是加快速度昼夜不停,但到达南郡后为时已晚,刘表次子刘琮已将荆州献于曹操。刘备从荆州脱身正想南渡长江,投奔苍梧太守吴巨,却在当阳长坂坡偶遇鲁肃,鲁肃向刘备转达孙权共拒曹操的旨意。刘备赞同鲁肃的主张,并派遣诸葛亮同鲁肃会见孙权。[1][7]
孙权听闻曹操占据荆州,并收到曹操的劝降书信,向文武大臣询问意见,其中以张昭为首的一批谋臣劝孙权降曹,只有鲁肃对此缄默不言。鲁肃趁孙权起身更衣之际向孙权表示反对降曹之意,并认为自己如果投降仍为州郡长官,但孙权如果投降则地位全失。[1]孙权对鲁肃的建议表示赞同,而后鲁肃劝说孙权召回留守鄱阳的周瑜,周瑜的建议与鲁肃相仿,因此孙权下定决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率领三万士卒与刘备抗曹,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出谋划策。[7]
赤壁大战曹操败亡之后,孙权命令诸将欢迎鲁肃,孙权也持鞍下马相迎,趁鲁肃行礼下拜之际孙权询问其是否隆重,而鲁肃表示主公建立帝业封赏自己才有所彰显,孙权听后愈加器重鲁肃。刘备派人请求借荆州,周瑜、吕范等将领劝孙权扣留刘备,只有鲁肃从全局考虑,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加强孙刘联合,共同抗曹。[1] 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病危时,以鲁肃智略足任为由向孙权推荐其代替自己,孙权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周瑜四千多人的部队和四个县邑归鲁肃指挥管辖。[1][8]
鲁肃本来驻守在江陵,后下屯陆口,手下的军队增加至万余人,被孙权拜为汉昌太守、偏将军。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鲁肃随孙权攻破皖城(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改任横江将军。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鲁肃受命于孙权,屯兵巴丘,在东洞庭湖操练水军,于西门城上筑阅军楼(今岳阳楼前身)。刘备为夺取益州而使关羽留守江陵,与鲁肃所管辖的地区相邻,但关羽屡次与东吴产生纠纷,鲁肃每次都好言妥善处理。同年刘备夺得益州后,孙权派遣诸葛瑾与刘备谈判要回荆州,但遭到刘备的拒绝,于是孙权设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长吏,却被关羽全部驱逐。孙权任命鲁肃率领万余士卒屯益阳以抗拒关羽,并召来吕蒙相助。[9][1][10]
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鲁肃在益阳期间,想要邀请关羽会晤,但手下诸将唯恐发生变故,因此建议不能轻易前往。[9]鲁肃未能采纳部下的建议,邀请关羽相见,要求吴蜀双方各驻兵马一百步以上远近,而诸将军都持单刀赴会,期间鲁肃面责关羽不归还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但关羽却以左将军刘备在乌林之战(赤壁之战)中劳苦功高为由拒绝相还,鲁肃认为刘备当年落魄,如今占领西州之后又欲翦并荆州领土。鲁肃的话没说完被关羽手下将官打断,鲁肃严厉呵斥方才休止,[1]关羽面对鲁肃的反驳无言以对。[9]最后孙、刘双方一起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归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归刘备。[1]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鲁肃病逝,年仅四十六岁,孙权对此表示哀痛并亲自为其举办葬礼,西蜀的诸葛亮也为鲁肃致哀。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对文武百官称赞鲁肃的眼光明锐,鲁肃死后其子鲁淑成年之后担任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吴建衡年间[d],被封为假节,迁夏口督,鲁淑去世后其子鲁睦承袭了鲁淑的爵位,并统领兵马。[1]
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孙权评价:“鲁子敬为人豪爽有奇略,跟我一开始谈话就涉及帝王基业,他和邓禹的谈话非常相似。”[1]
东汉末年军事家、东吴名将周瑜评价:“鲁肃忠烈,遇事从来不马虎,可以代替我。”[8]
东吴官员韦昭评价:“鲁肃为人方正严肃,很少从事玩乐和装饰,从内到外都很节俭,不追求庸俗的爱好。鲁肃整顿治理军队,发布的禁令都严格执行,同时鲁肃虽然常在军队,但不忘看书学习。他又擅长与人谈论事情,擅长撰写文辞,思维度量宏达旷远,有超越常人的明智。”[1]
西晋史学家陈寿评价:“鲁肃有独立判断的明智,超过众人平庸的表面,真是奇才。”[1]
北宋文学家秦观评价:“刘备借荆州的事情,如果拒绝他就会反目成仇,如果杀掉刘备就被招来祸端,因此将荆州借给刘备则可以联合起来对抗曹操。鲁肃为吴国做出的决策,难道不好吗?”[11]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评价:“鲁肃逝世的早,不然的话,吴国的国事还有救。”[12]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田余庆评价:“孙刘联合的促成,赤壁之战的胜利,鲁肃的作用大于诸葛亮,是可以断言的。”[13]
儿子 | 鲁淑(东吴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假节、夏口督) |
孙子 | 鲁睦(东吴将军)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1] |
东吴名将吕蒙曾经学问浅薄,有一次,孙权认为将领吕蒙主管当涂县的政务,不能够不学习,而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务繁忙为由推脱。于是孙权就对吕蒙表示,自己经常读书并从中获益甚多,但自己平常也有很多事务要处理,他还对吕蒙言明不是让其担任治经博士,而只是涉猎经典并能吸取前代人物的教训。吕蒙听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路过寻阳时,与吕蒙谈论学问,大惊之余表示吕蒙目前的才略已经超过当初的吴下阿蒙了。吕蒙表示士别三日就应当刮目相待,于是鲁肃在拜见吕蒙的母亲之后,与吕蒙结友而别。[8]
庞统前来投奔刘备,但刘备却任命他为耒阳县令,庞统赌气在县令任职期间无所作为,被刘备免官。鲁肃获悉此事后,致信刘备并表示庞士元(庞统,字士元)不是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但把他放到治中和别驾的职务上时,才开始展示其过人的本事。诸葛亮听闻后和鲁肃持相同的观点。于是刘备召见庞统,和他进行友善的交谈,刘备发现了庞统的才学并委以重任,任命庞统为治中,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亲近和待遇稍次于诸葛亮。[8]
年份 | 作品名称 | 题材 | 饰演演员 |
1976 | 《三国春秋》[14] | 电视剧 | 陈曙光 |
1985 | 《诸葛亮》[15] | 电视剧 | 宋邦桂 |
李亨 | |||
1993 | 《关公》[16] | 电视剧 | 张继钊 |
1994 | 《三国演义》[17] | 电视剧 | 曹力 |
马玉良 | |||
宋邦桂 | |||
1996 | 《三国英雄之关公》[18] | 电视剧 | 施羽 |
1999 | 《一代枭雄曹操》[19] | 电影 | 谷峰 |
2004 | 《武圣关公》[20] | 电视剧 | 金小平 |
2008 | 《赤壁》[21] | 电影 | 侯勇 |
2010 | 《三国》[22] | 电视剧 | 霍青 |
2015 | 《武神赵子龙》[23] | 电视剧 | 王坤 |
2020 | 《三国志新解》[24] | 电影 | 半海一晃 |
年份 | 作品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2002 | 《三国演义》[25][e] | 罗贯中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2 | 《鲁肃生活手札》[26][f] | 何曦智 | 中国物资出版社 |
鲁肃墓原在汉阳凤凰山(今风栖山)西北侧,清咸丰年间因战火焚毁破坏,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光绪年间汉阳知府余肇康时维修,重新立碑,上书“吴汉昌太守鲁肃之墓”。又据嘉庆《巴陵县志》记载:“按此庙祀吴鲁肃,今毁。”古时鲁肃庙在鲁肃墓东,在今岳阳市区北部,岳阳楼的东面,原东门操坪西侧,学道岭北山下。[2] 除此之外,鲁肃的墓葬位置还有三种说法,分别是位于岳阳市3517工厂内的湖南岳阳鲁肃墓、位于镇江北固山下的江苏镇江鲁肃墓、武汉龟山上的鲁肃墓。[10][27][28]
湖南岳阳鲁肃墓位于岳阳市3517工厂内,墓为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重修,1983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
江苏镇江鲁肃墓位于镇江北固山下,与东吴名将太史慈墓相毗邻。据嘉庆《丹徒县志》载:“横江将军鲁肃墓在小渎山下苦竹里”,鲁肃墓原在镇江东郊大学士山上(原镇江第一中学,现为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当年在滕泽生、陆龙杰的带领下,在大学山头,进行修筑操场的劳动,掘得一石碑,上刻有“后汉东吴大夫鲁子敬之墓”字样。[27]
现武汉龟山上的鲁肃墓是一座纪念性的墓,鲁肃墓原址在龟山南麓,1995年因建武汉长江大桥,将墓迁到龟山东南,保存完好。[28]
展开
[a]鲁肃墓原在汉阳凤凰山(今风栖山)西北侧,清咸丰年间因战火焚毁破坏,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古时鲁肃庙在鲁肃墓东,在今岳阳市区北部,岳阳楼的东面,原东门操坪西侧,学道岭北山下。[2] 除此之外,鲁肃的墓葬位置还有三种说法,分别是位于岳阳市3517工厂内的湖南岳阳鲁肃墓、位于镇江北固山下的江苏镇江鲁肃墓、武汉龟山上的鲁肃墓。
[b]春秋时郑国公孙侨与鲁国公子季札的结交,成为后世朋友交情的典范
[c]曹操谋士刘晔,字子扬
[d]建衡(269年-271年),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吴末帝孙皓的第四个年号,共计3年。
[e]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后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f]《鲁肃生活手札:低调笑到最后的榜样人生》讲述了鲁肃作为中国东汉末年东吴的著名军事统帅,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的生平故事。书籍共分七章,内容包括一入仕途风波恶,上位技术加运气;庙堂之上多纷扰,少说多看装到底;运筹帷幄江东事,己欲立还须立人等。
展开
[1]陈寿. 三国志. 西晋: 卷五十四·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传第九.
[2]何光岳. 岳阳三国名人古墓考 刘巴墓、鲁肃墓、周瑜墓、小乔墓[J]. 云梦学刊, 1986, (01).
[3]程坦. 再评再思考三国人物鲁肃[J]. 神州 , 2021, (9).
[4]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六十二·汉纪五十四.
[5]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六十三·汉纪五十五.
[6]把梦阳,张璐. 鲁肃:半生游侠,半生游宦[J]. 文史天地, 2021, (12): 1.
[7]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8]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六十六·汉纪五十八.
[9]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六十七·汉纪五十九.
[10]岳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鲁肃墓.www.yueyang.gov.cn. [2022-07-07].
[11]秦观. 《淮海集》中华再造善本. 北宋: 卷第二十一.
[12]王夫之. 读通鉴论. 北京:中华书局, 1975: 254.
[13]田余庆. 秦汉魏晋史探微. 北京:中华书局, 1993: 161.
[14]三国春秋.豆瓣电影. [2023-05-17].
[15]诸葛亮.豆瓣电影. [2023-05-17].
[16]关公.豆瓣电影. [2023-05-17].
[17]三国演义.豆瓣电影. [2023-05-17].
[18]三国英雄传之关公.豆瓣电影. [2023-05-17].
[19]一代枭雄曹操.豆瓣电影. [2023-05-17].
[20]武圣关公.豆瓣电影. [2023-05-17].
[21]赤壁(上) .豆瓣电影. [2023-05-17].
[22]三国.豆瓣电影. [2023-05-17].
[23]武神赵子龙.豆瓣电影. [2023-05-17].
[24]三国志新解.豆瓣电影. [2023-05-17].
[25]罗贯中. 三国演义. 明: 第四十三回.
[26]何曦智. 鲁肃生活手札[M]. 2012-1: 219.
[27]鲁肃墓的鲍皋题诗_中国镇江金山网 国家一类新闻网站.www.jsw.com.cn. [2022-07-07].
[28]方东平. 汉阳年鉴-2011[M]. 武汉:长江, 2011: 71-72.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1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