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早年担任韩馥部下的军司马,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初平二年(191年),韩馥出让冀州,张郃归属袁绍,因击破公孙瓒有功,升任宁国中郎将。后随袁绍参加官渡之战,张郃攻曹军大营不下,便投降曹操,被授偏将军,封爵都亭侯。[2][1]张郃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攻打邺[yè]城、征讨柳城,平定乌桓后他因功升任平狄将军。又随曹将张辽在天柱山大破袁术部将陈兰等人,随曹将夏侯渊征讨马超的余党,平定凉州。建安二十年(215年),张郃跟随曹操平定汉中,他进军巴西,降服了巴东、巴西两郡,迁徙民众到汉中,后被蜀将张飞击败。之后被封荡寇将军。次年,张郃跟随夏侯渊进入汉中定军山迎战刘备。夏侯渊战死,张郃代理主帅,率部安全撤退。后驻扎在陈仓。[3][1][4]曹丕即位后,张郃升任为左将军,晋封为都乡侯。曹丕登基称帝后,张郃被晋封为鄚侯,跟随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又随夏侯尚围攻江陵,打败了吴军。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时任右将军的张郃被加封特进,随曹真抵御诸葛亮北伐,在街亭之战中他大破马谡,被加封食邑一千户。后诸葛亮再度北伐,因其军粮不足,张郃不战而胜,升任征西车骑将军。[1][5]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九年(231年),张郃随司马宣王攻打再度北伐的诸葛亮军队,张郃受命追击蜀军至木门谷(今甘肃天水市),被流矢射中身亡,谥号壮侯。[6]
张郃懂得战术变化,善于安营布阵,判断战势地形,没有不如他所预料的情况,从诸葛亮到蜀国各位大将都惧怕他。被后世称为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以巧变著称。[1]魏明帝曹叡[ruì]夸赞张郃,诸葛亮把巴蜀之众,号称虓[xiāo]虎之师,而张郃披坚甲、执利器,所攻打的地方都被攻克平定。[1]近现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认为,张郃是魏国著名大将,街亭一役,是由他实际主导的。[7]
张雄
儿子
张郃出生于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东汉末年,他参加讨伐黄巾军的招募,担任颍川郡人韩馥部下的军中司马。初平二年(191年),韩馥被迫让出冀州以后,张郃带兵归顺袁绍,被任命为校尉抵御北方诸侯公孙瓒。公孙瓒被击败以后,张郃因为立功多,升任宁国中郎将。[2][1]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袁绍派遣部下淳于琼等人督运粮草驻扎在乌巢,曹操亲自率军迅速来攻打。张郃便劝说袁绍,现在曹军精锐,淳于琼等人一定会被击溃,淳于琼一旦兵败,则将军大势已去,应该尽快派兵前去救援。而谋士郭图则反对这个意见,他认为应该直接攻打曹军本营,曹军肯定会返回,困局自然解开。张郃再劝,曹军大本营守卫坚固,很难攻破,如果淳于琼等人被抓,袁绍全军就都要成为俘虏了。然而袁绍更看中郭图的意见,于是只派出轻军去救援淳于琼,却用重兵让张郃、高览去攻打曹军大本营,当时守营的主将是曹仁,他们未能攻下。[1][3]
后来曹操果然击败了淳于琼等人,乌巢粮草也被烧毁,袁绍军队溃败。郭图为此感到羞惭,于是诬陷张郃,说他对于袁军的失败很高兴,所以出言不逊。张郃害怕被追究,便和将领高览一起烧掉攻城橹,投靠了曹军。曹操知道张郃来投十分高兴,举例说当初伍子胥[a]没有早早醒悟,使自身陷入危机,哪比得上微子[b]抛弃殷纣,韩信[c]离楚归汉呢。张郃被曹操任命为偏将军,封爵都亭侯。[8][1]
张郃受到曹操重用,被授予军队跟随曹操攻打邺城,成功攻下邺城后,又跟随曹操去渤海攻打袁绍的儿子袁谭。后张郃亲自率军围困雍奴,大败了对方。曹操征讨柳城时,张郃与曹将张辽都担任先锋军。在白狼山一役,张郃受张辽指挥,大破乌桓,张辽斩单于蹋顿及许多各部落王,俘虏胡汉两族二十余万人,最终平定乌桓。张郃因功升任平狄将军。之后他又率兵去东莱郡讨伐管承,再与张辽等人共同征讨占据氐[dī]族六县反叛的陈兰、梅成。陈兰等人潜入灊[qián]山中的天柱山,其山险峻高二十余里,张郃随张辽等人围攻天柱山,最终攻下,大获全胜,斩获了陈兰、梅成的首级。[1][3]
张郃跟随曹操到了渭南,击溃了马超、韩遂等人。围困了安定,降服了杨秋。又同曹军将领夏侯渊一起征讨鄜[fū]城的首领梁兴及武都一带的氐族人。张郃抵达渭水上,马超令氐族、羌族数千来抵御张郃。还未交战,马超就退走,张郃率军收取了马超军队的军用物资。当夏侯渊到达时,诸县皆已投降张郃。再次攻破马超的部队后,张郃还平定了割据凉州的宋建的统治区域。[9][1]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亲征占据汉中的张鲁。抵达陈仓后,准备自武都郡进入氐族部落;氐族人堵住道路,张郃受命督领军队去攻打凉州军阀梁兴和氐族王窦茂。后曹操从散关进入汉中,派遣张郃率领五千精兵去前方开路,直抵阳平关。同年十一月,张鲁投降,汉中就此平定。曹操返回朝廷,张郃与夏侯渊等人被留下守卫汉中,以御刘备。张郃另外率军降服了巴东、巴西两郡,将当地的百姓迁徙到汉中。他又进军宕渠[dàng qú],与刘备手下大将张飞对峙五十多天。张飞带领上万精兵从小道与张郃的军队交战,因为山道狭窄,张郃所部军队前后无法相互照应,因此大败。张郃只带领麾下十几人弃马逃跑,退回南郑。曹操任命张郃为荡寇将军。[3][1][10]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驻军在阳平关,张郃与夏侯渊、徐晃等人与其对峙。张郃驻军在广石城。[11]刘备率一万精兵兵分十路,趁夜迅速出击攻打张郃,张郃带领亲兵与其交战,刘备未能顺利攻克。之后刘备在走马谷火烧都围鹿角,夏侯渊派张郃保护东围,自率轻兵保护南围。刘备与张郃交战,张郃军队作战不利。夏侯渊就分出一半兵力去援助张郃。夏侯渊去救火的途中,遇见刘备的队伍,双方交战,夏侯渊战死。张郃退回到阳平关。[4][1]《魏略》记载,夏侯渊虽然是都督,刘备忌惮张郃却不怕他。夏侯渊被杀后,刘备还说要杀就杀张郃,杀夏侯渊无用。[12]
夏侯渊战死后,魏军担心被刘备趁机攻打,全军惊慌失措。夏侯渊的司马郭淮便下令全军,说张郃乃是名将,刘备忌惮他;如今情况紧急,只有张郃能安定军心。于是推荐张郃为军队主帅。张郃出面调度军队,安营扎寨,军队将领都听从他的调度,军心因此安定。曹操在长安知道此事后,派使者前来令张郃假节[d]。之后曹操亲自率军进攻汉中,刘备死守高山不出战。曹操只好撤出汉中的各路军队,张郃受命回军驻扎在陈仓。[1]
延康元年(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即王位,张郃升任为左将军,晋封为都乡侯。曹丕登基称帝后,张郃再被晋封为鄚侯。张郃受命与曹真征伐安定一带的卢水胡人和东部羌人。后曹丕在许昌宫召见了张郃与曹真,派张郃南下与曹将夏侯尚一起进攻江陵地区。张郃率军渡江,攻下了百里洲上吴军的屯坞。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张郃被派遣去南方驻军在荆州,与曹魏权臣司马宣王(即司马懿)攻打孙权手下的将领刘阿等人。他们追击吴军到了祁口,在交战中打败了刘阿。[1][13]
太和二年(228年),蜀国大将诸葛亮兵出岐山大举北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响应诸葛亮。时任右将军的张郃被加封特进,督领各路军队在街亭抵御诸葛亮手下将领马谡。马谡屯军驻扎南山,没有下山攻城。张郃就断绝了他取水的渠道,攻打并大败了马谡。南安、天水、安定等响应诸葛亮叛变的郡地,也被张郃领兵大败,顺利平定了各郡县。曹叡下诏嘉奖张郃,夸他披坚甲、执利器,所攻打的地方都被攻克平定。并加封张郃食邑一千户,连同以前的共计四千三百户。[5][1]
司马宣王在荆州治理水军,打算沿着沔[miǎn]水进入长江去征讨东吴。张郃受命统率关中的部队前去听从司马宣王的调度。抵达荆州后,碰上冬天水浅,大船不能行进,张郃就屯驻在方城。后诸葛亮再次兵出岐山,迅猛攻打陈仓。曹叡派驿马召张郃到京城,还亲临河南城,设置酒宴为张郃送行。曹叡派遣南北军士三万人以及武卫、虎贲[hǔ bēn]两营护卫张郃,并感叹等张郃到那,诸葛亮已经得到陈仓了。张郃知道诸葛亮的军队缺少军粮,不能久攻,于是回答自己还没到,诸葛亮就已经撤军了;屈指一算诸葛亮的军粮撑不到十天。于是张郃率军昼夜兼程抵达南郑,诸葛亮果然撤军。曹叡召张郃部队返回京都,拜他为征西车骑将军。[1]
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九年(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张郃受命统领众将领往西到略阳。《汉晋春秋》记载,曹叡派司马宣王往西驻扎在长安,督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人迎击诸葛亮。司马宣王让费曜、戴陵留下四千精兵守卫上邦,其余人全部出兵西救岐山。张郃想要分兵驻扎在雍城、郿县[méi xiàn],司马宣王表示前军能独当一面,就依张郃所言;如果不能就不宜分兵。之后诸葛亮在上邦攻破了郭淮、费曜等人,在上邦之东遇见了司马宣王的军队,对方固营自守,两军没有交战,诸葛亮引兵归还。司马宣王追寻诸葛亮的踪迹到了卤城,张郃请战,说亮军远来迎战,请战不得,对魏军来说,是利在不战,想要从长计议,并且祁山要塞已经知道魏军距离他们不远,按照常理他们会自发地固守要塞,所以大军可以停止前进,屯驻于此,分出奇兵,绕击亮军的后方,不应该只前进而不敢交战,坐失民望。司马宣王没有听从,只一味追寻诸葛亮,追到之后,又登山掘营,不肯与诸葛亮交战。魏军将领贾栩、魏平数次请战,司马懿畏蜀如虎,令天下人耻笑。[14]
同年五月,诸葛亮退守祁山,命手下王平[e]守卫南围。司马宣王自己攻打诸葛亮,命张郃去攻打王平,王平坚守不动,张郃无法攻克。[15][14]据《魏略》记载,司马宣王派张郃去追击诸葛亮,张郃反对认为归军勿追,司马宣王不听。张郃不得已,于是追击,蜀军在木门谷(今甘肃天水市)乘高布伏,弓弩乱发,流矢射中张郃的右膝,他因此阵亡。朝廷赐张郃谥号曰壮侯,他的儿子张雄嗣爵。 张郃生前征战多年立下功劳,魏明帝曹叡分给他食邑,又将他的四个儿子封为列侯,赐他小儿子关内侯的爵位。[6]
曹魏政治家陈群夸赞张郃是良将,国之所依。[16]
曹魏名将郭淮认为,张郃是魏国的名将,刘备忌惮他。[1]
西晋史学家陈寿认为,张郃位列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以巧变著称。懂得战术变化,善于安营布阵,判断战势地形,没有不如他所预料的情况,从诸葛亮到蜀国各位大将都惧怕他。[1]
魏明帝曹叡夸赞张郃,诸葛亮把巴蜀之众,号称虓虎之师,而张郃披坚甲、执利器,所攻打的地方都被攻克平定。[1]
刘宋开国功臣王弘认为,当初魏国尤为看重张郃,说不可一日没有他。后来张郃死去,哪里关乎到国家兴废(当时东晋官员孟𫖮[yǐ]感叹大臣刘穆之死后,没有后继者,王弘为此感到不平,因而以张郃举例)。[17]
中国近现代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认为,张郃是魏国著名大将,街亭一役,是由张郃实际主导的。[7]
儿子:张雄,在张郃死后继承他的爵位。[1]
张郃的四个儿子被封列侯。小儿子被封爵关内侯。[1]
屈指,即用手指计算事物的数量。据《三国志》记载,曹叡派张郃统率关中的部队前去荆州听从司马宣王的调度,张郃抵达荆州,碰上冬天水浅,大船不能行进,张郃就屯驻在方城。后诸葛亮再次兵出岐山,迅猛攻打陈仓。曹叡派驿马召张郃到京城,还亲临河南城,设置酒宴为张郃送行。曹叡派遣南北军士三万人以及武卫、虎贲护卫张郃,并感叹等张郃到那,诸葛亮已经得到陈仓了。张郃知道诸葛亮的军队缺少军粮,不能久攻,于是回答说自己还没到,诸葛亮就已经撤军了;屈指一算诸葛亮的军粮撑不到十天。于是“屈指”一词就从此演变而出,形容数量很少。[1][18]
张郃懂得战术变化,善于安营布阵,判断战势地形,没有不如他所预料的情况,从诸葛亮到蜀国各位大将都惧怕他。虽然张郃是武将,却喜欢与儒士来往,他曾经推荐同乡卑湛说他精通经学修行。曹叡下诏书准许提拔卑湛为博士,表示从前祭遵当将军的时候,奏请设置五经大夫,在军营中和儒士进行唱诗、投壶的游戏。夸赞张郃在外统率军队,在内还维护朝廷礼仪。[1]
据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中《张郃传》记载,张郃投靠曹操,是因为受到了郭图的诬陷害怕而投。刘宋史学家裴松之总结,据《武帝纪》和《袁绍传》共同记载,袁绍派张郃、高览去攻打曹操大营,张郃等人听闻淳于琼被打败,于是投降曹军,袁绍军队因此大溃。是因为张郃等人投降而后袁绍军才大溃。而到了《张郃传》,记载却是袁绍军队先溃,张郃惧郭图之谮[zèn],然后投降曹操,这是记载的参差不同。[1]此外其他传记并无此记载,故此考据学家姜宸英和卢弼认为张郃受郭图诬陷投曹不实,是陈寿为传主避讳 。[19]
张郃墓位于甘肃天水市的木门峡谷中。在木门道峡谷东侧的张家坪〔原名张郃坪〕为诸葛亮与张郃作战时的埋伏之处,如今木门峡谷中仍然存有张郃坪、张郃墓。坪下还有当年蜀兵布下埋伏的伏兵湾。峡谷西侧旋帽咀梁下有当年蜀兵屯兵拴马的拴马湾。木门峪谷之中横卧着一块高8米,顶平面2.7平方米的鼓形小石墩,被称之为石鼓。[20]
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郃第一次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十回,他跟随袁绍参与官渡之战,与曹操部将张辽大战四五十个回合,两人不分胜负。袁绍惨败,张郃投身曹操阵营。第三十一回,张郃与刘备手下赵云交手,三十个回合便败于赵云手下。第四十一回,他又与赵云交手,再次失败。张郃最后一次出场是在第一百零一回,他与蜀将关兴、魏延二人交战,占据上风,一直被引到木门道,对方在此设下埋伏,阻断了张郃的退路,他被乱箭射死。[21][22][23][24]
年份 | 影视类型 | 剧名 | 饰演者 |
1985 | 电视剧 | 《诸葛亮》[25] | 潘正民 |
1994 | 电视剧 | 《三国演义》[26] | 徐伟茹(《群雄逐鹿》) 徐晓伟;桑宝(《赤壁鏖[áo]战》) 王化南(《三足鼎立》) 邢国洲(《南征北战》) |
2010 | 电视剧 | 《三国》[27] | 谭建昌 |
2013 | 电视剧 | 《曹操》[28] | 李家 |
2016 | 电视剧 | 《武神赵子龙》[29] | 刘家熙 |
2017 | 电视剧 | 《虎啸龙吟》[30] | 郭家诺 |
2018 | 电视剧 | 《三国机密》[31] | 殷飞 |
展开
[a]春秋末期吴国大夫
[b]殷商宗室贵族,宋国国君
[c]西汉军事家
[d]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假节
[e]《汉晋春秋》记载为何平,应当有误,此处采用三国志记载
展开
[1]陈寿. 三国志. 西晋: 魏书卷十七张乐于张徐传.
[2]范烨编李贤等注. 后汉书李贤注. 唐朝: 卷七十四上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
[3]陈寿. 三国志. 西晋: 魏书卷一武帝纪.
[4]陈寿. 三国志. 西晋: 魏书卷九夏侯渊传.
[5]陈寿. 三国志. 西晋: 魏书卷三明帝纪.
[6]陈寿. 裴松之注三国志 上[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9.12: 299.
[7]蔡东藩. 后汉演义. 民国: 第九十四回.
[8]陈寿. 三国志. 西晋: 魏书卷十荀攸传.
[9]陈寿. 三国志. 西晋: 魏书卷九夏侯渊传.
[10]陈寿. 三国志. 西晋: 蜀书卷六张飞传.
[11]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汉纪六十.
[12]陈寿. 裴松之注三国志 上[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9.12: 298.
[13]陈寿. 三国志. 西晋: 魏书卷二文帝纪.
[14]陈寿. 裴松之注三国志 下[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9.12: 525.
[15]陈寿. 三国志. 西晋: 蜀书卷十三王平传.
[16]陈寿. 裴松之注三国志 上[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9.12: 395.
[17]李延寿. 南史. 唐代: 卷十九列传第九.
[18]屈指基本信息.辞海. [2023-06-25].
[19]三国志集解. 卷十七张乐于张徐传: (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卢弼集解.
[20]陇右第一重镇 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发生在天水的事儿.中国甘肃网. [2023-06-25].
[21]罗贯中. 三国演义. 元末明清: 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22]罗贯中. 三国演义. 元末明清: 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23]罗贯中. 三国演义. 元末明清: 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24]罗贯中. 三国演义. 元末明清: 第一百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25]诸葛亮.豆瓣电影. [2023-06-25].
[26]三国演义.豆瓣电影. [2023-06-25].
[27]三国.豆瓣电影. [2023-06-25].
[28]曹操.豆瓣电影. [2023-06-25].
[29]武神赵子龙.豆瓣电影. [2023-06-25].
[30]虎啸龙吟.豆瓣电影. [2023-06-25].
[31]三国机密.豆瓣电影. [2023-06-25].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1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