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出身世家望族,早年被举孝廉,任辽东属国长史。在辽西与乌桓、鲜卑人作战期间,组建“白马义军”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也被称作“白马长史”。初平二年,与袁绍在界桥对战,因败退回幽州。初平四年(194年)冬天,公孙瓒斩杀汉室宗亲刘虞,占据幽州之地,实力大盛。此后,公孙瓒又与袁绍为争夺北方多次开战,龙凑之战后战略形态转为保守,士气不足,渐失部下信任,建安四年(199年),袁绍设伏,公孙瓒中计大败,被困城中,引火自焚,死于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1][2]
公孙续
儿子
公孙越
堂弟
公孙范
堂弟
卢植
老师
刘宽
老师
刘德然
同学
王邑
同学
刘备
师弟
傅燮
同门
公孙瓒是辽西令支(今河北省迁安市)的望族子弟,但其生母身份低微,公孙瓒早年只能在地方郡县任书佐。公孙瓒能力出众,受到涿郡侯太守提拔,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此后在岳丈的支持下,公孙瓒得以拜入经学家卢植与名臣刘宽门下继续学习,并结识刘备、刘德然、傅燮等人。后任上计吏。
公孙瓒曾在太守刘其(一作刘基)下任御车。在刘其因事获罪被发配交州日南(今越南广治省东河市)途中公孙瓒乔装成士卒沿路护送,途中太守刘其赦还。公孙瓒也因忠君之德被举孝廉,任辽东属国长史。[3]
公孙瓒曾率领数十名骑兵前往塞外巡逻,偶遇数百名鲜卑骑兵。公孙瓒退至空亭(古代用来侦查、监视敌情的岗亭)中鼓舞士气并率先冲杀阵前,斩杀十多名敌人。从此鲜卑人不敢再侵犯边境,公孙瓒升迁为涿县县令。[2]汉灵帝光和年间(178年—184年),边章、韩遂叛乱,朝廷任命公孙瓒为都督,率领精锐铁骑讨伐叛贼。恰时,乌桓首领丘力居叛乱,与故中山相张纯联进攻攻击蓟中(今北京大兴县西南),攻占右北平郡(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东南),辽西郡国等地。公孙瓒领兵征讨张纯有功,升为骑都尉。后因属国乌桓的首领贪至王率军向公孙瓒投降,公孙瓒又被提拔成为中郎将,加封都亭侯,驻守辽西属国。此后的五六年间,公孙瓒常与胡人发生争战。[2]
汉灵帝中平年间(184年—189年),公孙瓒与张纯、丘力居等人辽东属国石门交手,张纯等大败,公孙瓒追敌过深,后方无援,在辽西管子城被丘力居包围。历经二百多天,兵困马乏,弹尽粮绝,双方损失惨重。公孙瓒被朝廷任命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兼任属国长史。公孙瓒镇守边境,奋勇杀敌,经常鏖战至深夜。敌寇畏其名声与英勇,无人再敢侵犯边境。[1]
初平二年(191年),青州、徐州的黄巾大举入侵渤海(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东北),约达三十万人,欲与黑山贼军会合。公孙瓒带领两万的步卒、骑兵,于东光之南大破黄巾,斩首了三万多人。公孙瓒趁敌人逃渡黄河之际发起进攻,再次击败黄巾。死者数万,公孙瓒军队生擒敌方七万余人,物资数不胜数。从此公孙瓒威名远扬,正逢董卓率军到达洛阳,令公孙瓒接任奋武将军,封蓟侯。[1]
公孙瓒自持兵力强大,便放纵自己的部队,多次掠夺百姓,而刘虞则对百姓十分仁爱,二人政见不一,在对待胡人态度方面经常产生分歧。[1]
关东义士联手征讨董卓,董卓胁汉献帝刘协西走长安。刘协欲东归洛阳,命刘虞之子刘和逃出长安以求刘虞组织军队相迎。袁术想利用刘和来威胁刘虞,从而协助自己,于是在半路将刘和扣押。公孙瓒知袁术有称帝野心,所以多次阻止刘虞派兵。之后公孙瓒又怕此行得罪袁术,派自己的堂弟公孙越率领大批军马向袁术示好。私下里又让袁术继续监禁刘和,企图兼并刘虞的军队。因此公孙瓒与刘虞隔阂越来越深。[2]刘虞为缓和关系多次邀请公孙瓒赴宴,但公孙瓒认为刘虞设鸿门宴,于是推脱不去,公孙瓒与刘虞嫌隙越来越深,无法消解。[1][2]
孙坚在阳城抵抗董卓的军队时,袁术命令公孙瓒堂弟公孙越前去援助孙坚,但公孙越不巧被箭矢射中去世了。公孙瓒大怒,认为他堂弟之死是袁绍导致的,亲自率军讨伐袁绍,冀州各郡也都纷纷叛离袁绍而转奔公孙瓒集团。袁绍闻讯,急忙派公孙瓒的另一个堂弟公孙范前去担任渤海郡太守,以示友好。公孙范赴任后就倒戈向公孙瓒,帮助其占领青州、徐州,使得公孙瓒的军力日益强盛。公孙瓒与袁绍也因此结怨。[1][4]
除公孙瓒外,河北还存有三支强大的军阀势力。一是公孙瓒的上级刘虞,一是冀州牧韩馥,另一个则是韩馥手下渤海郡太守袁绍。四方势力并不和谐,时刻准备吞并对方。此时袁绍与袁术反目成仇,袁术与公孙瓒、陶谦结成一派,袁绍与曹操、刘表又形成了另一阵营,河北成为两大军事同盟的对峙之地。公孙瓒由于有了公孙范的助力,一举攻破青州、徐州,实力大盛,士气大涨,向界桥进军,以图与袁术包夹袁绍,将其吞并。严纲任冀州牧,田楷任青州牧,单经任兖州牧向袁绍开战。[1][2][5][6]
初平三年(192年),袁绍在广川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驻扎,公孙瓒与其在界桥附近开战。公孙瓒带领三万勇将,麹义带八百善于作战的将士和一千弓箭手作先锋。公孙瓒见麹义兵卒不多,轻敌大意,只是派遣骑兵冲锋。麹义的其他士兵埋伏盾牌下面,等公孙瓒大军到前之后同时发动进攻,公孙瓒的军队大败,冀州牧严纲被生擒。[1][2]
双方混战期间,公孙瓒残余骑兵攻至并包围袁绍所在。当时袁绍只有数十强弩兵,百多持戟步兵。由于公孙瓒兵不知袁绍身份,在麹义引兵来救援时立即撤退。此后公孙瓒撤兵回到幽州蓟县(北京市区西南部),另筑城楼防守。[1][2]
初平四年(193年)冬天,刘虞欲指挥十万余人攻打公孙瓒。部队中有个叫公孙纪的人,偶然得知刘虞的谋划,连夜将此事告诉了公孙瓒。公孙瓒的部队此时分散在外,没有足够的兵力可以调动。公孙瓒担忧自己会被杀,计划逃跑。刘虞仁政爱民,不许士兵侵扰百姓、烧毁房屋,军队又不经常打仗,所以久久无法攻占蓟县。于是公孙瓒趁机挑选数百名骁勇善战之人,顺着风势纵火,强攻蓟县。刘虞兵败,退往居庸县(今北京延庆东)。公孙瓒乘胜追击占领居庸县,俘虏了刘虞及其妻子儿女。此时董卓被杀,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公孙瓒借此机会构陷刘虞曾和袁绍、韩馥密谋,妄图谋反称帝,并且强迫段训杀掉刘虞及其妻子儿女。刘虞死后,公孙瓒吞并整个幽州,成为了当时北方首屈一指的诸侯。[1][2]
公孙瓒界桥之战溃败退回至蓟县之后,袁绍派手下将领崔巨业率万余将士攻打公孙瓒,久攻不下,于是退兵而归。公孙瓒在其撤退之时指挥三万精兵一直追击袁绍一众于巨马水(今河北省西部),大破袁绍,击杀袁军七八千人。而后又带兵南下,占领郡县,命令青州刺史田揩占领齐国。袁绍闻讯后增援了数万士兵与田楷大战两年之久,接着袁绍又命令其子袁谭接任青州牧一职,在此期间,田揩败于其手,之后由于双方兵粮耗尽以及在天子派遣“持节抚慰天下”的使节赵岐的劝解下休战而告终。[7]
刘虞曾经的部下鲜于辅听闻刘虞被杀之事后,联合齐周推举燕国(今北京市大兴区)的阎柔为乌桓司马,召集鲜卑、乌桓等地兵马,共领幽州大军,带领汉、胡万余人与公孙瓒的部下邹丹在潞北(今潮白河之北)交战,并将其打败、斩杀。乌桓峭王又带领一万来人随鲜于辅一起与刘和军队、袁绍军队等加在一起共十万余人,联合攻打公孙瓒。兴平二年(195年),公孙瓒部队被斩两万余人,在鲍丘被击败。公孙瓒退守易京,在易京修固防御,两军对峙一年有余,麹义军队粮绝之后,众多士卒退走,公孙瓒趁机击败麹义部队。[1]
同年旱灾蝗灾接连而至,百姓民不聊生,但公孙瓒不体恤百姓,结交商贩走卒,残害有声望的士人,全城百姓怨声载道。再加上刘备与赵云的出走,公孙瓒终觉形势不妙。于是在易京加强防守,城墙周围打造铁门,屏退身边左右侍从。公孙瓒本人沉迷声色,不理政务,身边的亲信猛将纷纷离去。但公孙瓒却不以为意,认为自己城固粮足,可安享太平。[1]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再次举兵讨伐公孙瓒。在战场上,公孙瓒手下一将领被敌军包围,但公孙瓒不愿相救,于是众将领或跑或降。袁绍攻至易京城门时,公孙瓒派儿子公孙续向黑山军请求援助,自己则准备带领精兵出逃。在长史关靖劝解下公孙瓒才放弃逃跑。但袁绍步步紧逼,公孙瓒只能且战且退,等待公孙续搬来救兵。[2][7]建安四年(199年),公孙续与黑山贼寇首领张燕率兵十万余人,兵分三路前来支援公孙瓒。公孙瓒派遣秘使给儿子公孙续带信,阐明时局和利害,并与其约定在北边湿地以点火为号,自己会从城内杀出,与袁绍决一死战。但在公孙续与张燕收信之前,袁绍就已经截获了这封密信并在城外设下埋伏,公孙瓒与其交战,不敌。公孙瓒大败,退守城中。[2][8]
公孙瓒战败之后,回城内坚守。袁绍毁坏公孙瓒的望敌楼,带兵挖出战渠紧逼至易京城下。公孙瓒自认为难逃一死,于是把他的妻子儿女、兄弟姐妹全部勒死,之后点火自焚,死于蓟州城中。袁绍部下将公孙瓒斩首,并将首级送至曹操所在的许都。[1][2]
《后汉书》有记载:公孙瓒睚眦必报,只记别人过错,不记别人好处。州中有人名声超过他,他就会以莫须有的罪名加害于人。范晔曾评价公孙瓒,认为他自恃才力,睚眦必报。如果能和刘虞共同联手,亲密无间,齐心协力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武东方先生也认为公孙瓒:“有才但德行有亏,不得民心。”史书曾记载在旱灾蝗灾爆发之时,易人而食之事常有发生。[1]
钟书林先生则认为公孙瓒由于生母地位卑微,从而生出自卑之心,导致后期有意疏远有才之士,结交商庸贩儿。在上书袁绍十条罪名时,曾有一条“《春秋》之义,子以母贵。绍母亲为傅婢,地实微贱,据职高重,享福丰隆。有苟进之志,无虚退之心。”从这之中可以看出公孙瓒数落袁绍生母地位卑微,折射自身的自卑之心。[9]
著名史学家方诗铭:公孙瓒是一位英雄。他的一生,反对大姓豪族,同时也主要在他们的反对下失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一个悲剧性的英雄人物。[10]
父亲 | 不详 |
母亲 | 不详 |
弟弟 | 公孙越(被公孙瓒派去协助孙坚与袁术对抗周昂,不幸被流矢射中而亡) |
公孙范(在渤海背叛袁绍,带兵协助公孙瓒夺取青州、徐州。后在界桥之战与公孙瓒一同败北) | |
妻子 | 侯氏(涿郡太守之女) |
儿子 | 公孙续(前往黑山救援来迟,后被屠各所杀) |
参考资料[2]
《三国演义》中的公孙瓒与刘备交往甚密,称刘备是他“自幼同舍兄弟”,接纳刘备成为其部将。在汜水关之战中,公孙瓒向袁绍引荐刘备,称其为汉室之胄,刘备受到袁绍赐座的礼遇;虎牢关之战中,公孙瓒麾下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大战吕布,将吕布逼退。[11]
关东联军解散后,公孙瓒与袁绍图谋合作夺取冀州,由于袁绍出尔反尔先占领了冀州,计划失败。公孙瓒派遣其弟公孙越至袁绍处求取冀州土地,袁绍拒绝并杀害了公孙越,公孙瓒得知后大怒,遣军进攻袁绍,对峙于磐河。[11]
董卓被王允与吕布暗杀后,在徐州又爆发曹操为报父仇而兴兵的复仇战,徐州牧陶谦请求孔融为援军,孔融推荐平原相刘备,刘备向公孙瓒借取赵云与数千兵马前往救援徐州。曹操因为长时间于徐州征战,导致后防空虚,被吕布、陈宫、张邈等人夺取根据地,不得已而撤退,完成了救援任务的赵云也带领兵马返回了公孙瓒处。[11]
此后随着刘备长期转战徐州,与公孙瓒渐渐失联。最终由曹操的麾下告知刘备,公孙瓒已败于袁绍之手,死于易京的消息。[11]
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中,公孙瓒任定州太守,陈宫曾为其部下,后来公孙瓒在河内被曹操所杀。罗贯中曾借鉴《三国志平话》创作了《三国演义》,虽然两书情节不甚一致,但《三国志平话》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12]
公孙瓒每次与胡人作战时,经常骑白马,每次追击胡人都会有所战绩,多次大捷。因此胡人都口口相传说看见白马一定要远远地躲开。由于胡人非常忌惮此事,公孙瓒就挑选了上千匹白马,并且组织一批善射之人做其左右,并命令他们皆骑白马。因此这支队伍又被称作“白马义从”,公孙瓒也被乌桓称作“白马长史”。[1][2]
在公孙瓒攻破刘虞大军,斩杀刘虞之后,尽有幽州之地,更加壮志凌云。之前流传一首童谣:“燕南陲,趟北际,中间刚好大如砺,只有这里可以避世。”公孙瓒原本想在赵北口割据称雄,但赵北口地理位置偏僻,地形狭小,不适合作为据点割据一方。于是公孙瓒依附童谣,认为易京是童谣中所唱之地,便迁徙部队在易京驻扎。后以“公孙避世”一词来形容割据一方而称雄。[1][13]
公孙瓒在梦中见到蓟州城破,醒后知道自己必败。于是密派人送信给公孙续求援,但此信被袁绍截获。[2]
曾经劝解公孙瓒固守城中的长史关靖本是酷吏,只会谄媚上级却没什么谋略,但此人深受公孙瓒的宠信重用。公孙瓒兵败自焚于易京后,关靖说:“之前如果不阻止公孙瓒带兵突围逃跑的话,尚且还能有一丝生机。我听说君子使人陷入危难之中一定会和他共同经历危难,怎么可能独自苟且偷生呢?”于是驭马奔入袁绍大军之中,在阵中被杀,袁绍将他的首级送到了许都。[2]
西晋史学家陈寿认为公孙瓒记人之过而忘人之善,很多人被他所害。[2]
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范晔认为公孙瓒粗豪强悍,矫捷勇猛。从来皇家王公的后代都是娇生惯养,不懂得生产劳动,那些能够修炼操行约束自己,优异出众者,还没有听说过。刘虞守正道重名声,以忠厚自律。多么美好啊,漠末有名望的皇室后代!如果刘虞公孙瓒二人没有矛盾,同心协力,收集民众修城聚粮,蓄积力量保守燕、蓟富饶之地,修缮甲兵显示威武,来抓住群雄的破绽,不依靠天运,致力于人事,那么要建立古人一样的功业并非难事。[1][2]
公孙瓒的字在《后汉书》《三国志》等诸多文献中均记为“伯珪”。但在《刘宽碑阴》中却记为“伯圭”。公孙瓒曾拜入刘宽门下,为刘宽学生,《刘宽碑阴门生名》中的“伯圭”题字则是公孙瓒参加刘宽葬礼时由本人或是当时人所记。
1.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公孙瓒饰演者为杨凡。
2.1996年,电视剧《三国英雄传之关公》中,公孙瓒饰演者为管谨宗。
3.2004年,电视剧《武圣关公》中,公孙瓒饰演者为贺琳。
4.2009年,电视剧《终极三国》中,公孙瓒饰演者为张朝闵。
5.2010年,电视剧《新三国》中,公孙瓒饰演者为王宝刚。
6.2016年,电视剧《武神赵子龙》中,公孙瓒饰演者为范雨林。
7.2021年,电影《真三国无双》中,公孙瓒饰演者为杨浩宇。
8.1991年,日本动画《横山光辉三国志》。
9.2009年,中国/日本动画《三国演义》。
(以上为不完全收录)
参考资料[14][15][16][17][18][19][20][21][13]
展开
[1]范晔. 后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2357.
[2]陈寿. 三国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1: 239.
[3]李昉. 太平御览[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0: 一.
[4]林榕杰. 袁绍的战略错误[J]. 兰台世界, 2008, (03).
[5]方诗铭. 青州·“青州兵”·“海贼”管承——论东汉末年的青州与青州黄巾[J]. 史林, 1993, (02).
[6]王越. 汉末袁术集团研究[J]. 山东大学, 2017
[7]隋书经籍志[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5: 一.
[8]王京州. 曹植白马篇本事新说[J]. 文献, 2018, (05).
[9]钟书林. 多棱镜里的人性书写:后汉书之董卓传公孙瓒传解读[J]. 名作欣赏, 2019, (10).
[10]方诗铭. 从汉末英雄记看公孙瓒[J]. 史林, 1986, (02).
[11]罗贯中. 三国演义[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一.
[12]三国志平话[M]. 台湾: 文化图书, 1997: 一.
[13]三国演义 (2009).豆瓣电影. [2023-03-16].
[14]三国演义 (1994).豆瓣电影. [2023-03-16].
[15]三国英雄传之关公 (1995).豆瓣电影. [2023-03-16].
[16]武圣关公 (2004).豆瓣电影. [2023-03-16].
[17]终极三国 终极三国 (2009).豆瓣电影. [2023-03-16].
[18]三国 (2010).豆瓣电影. [2023-03-16].
[19]武神赵子龙 (2016).豆瓣电影. [2023-03-16].
[20]真·三国无双 (2021).豆瓣电影. [2023-03-16].
[21]横山光辉 三国志 横山光辉 三国志 (1991).豆瓣电影. [2023-03-16].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1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