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恩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在南北战争时曾加入北军作战。1867年,明恩溥毕业于贝洛特学院(Beloit College),此后进入神学院学习。1870年,明恩溥从纽约协和神学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毕业,与艾玛·简·狄金森(Emma Jane Dickinson)结婚[1]。1872年,明恩溥夫妇受美国公理会差会(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ABCFM)差遣前往中国传道,先在天津学习中文,后前往山东农村传道。他在恩县庞庄建立第一个教会,并先后在此建立小学、中学和医院,同时兼任英文《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通讯员[1]。1905年,明恩溥辞去宣教一职,留居北京通州,致力于写作。1906年,明恩溥向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提议,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并用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教育经费,该建议最终被采纳[5]。1926年,明恩溥退休后回到美国,定居加州。1932年,明恩溥去世,享年87岁[1]。
作为一个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深入天津、山东等地了解中国民众的生存状况,熟悉中国的国情,因而他知道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影响中国的未来。1906年,当他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将清王朝支付给美国的“庚子赔款”用来在中国兴学、资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时,他大概已经意识到了实施这一计划所能具备的历史意义。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后改名为清华大学)的成立,为中国留学生赴美打开了大门,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从封闭的国度走向世界,他们中间涌现出众多优秀人才,归国后成为不同领域的精英。
他在鲁西北传教30年,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如《Chinese Civilization》(中国的文明,1885),《Chinese Characteristics》(1894,中译有《中国人的特性》、《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等多个版本),《Village Life in China: A Study in Sociology》(1899,中译本《中国乡村生活:社会学研究》),《China in Convulsion》(动乱中的中国,两卷,1901),《Rex Christos: An Outline Study of China》(基督之王:对中国概括性的研究,1903),《The Uplift of China》(中国之进步,1906),《China and America Today》(今日的中国与美国,1907),《Proverbs and Common Sayings from the Chinese》(汉语谚语俗语集,1902)等,有的在美国多次重印,有的被译成其他文字出版。
明恩溥的建议不仅仅落实于教育方面,如北京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的建立,还落实在与民众生活关系更为密切的领域,影响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革。如今,在中国教育界和医学界,清华大学和协和医院仍是公认的佼佼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走进它们的大门时,很多人不会想到,明恩溥——这个多少令中国人有些陌生的名字曾与它们联系在一起。
1906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白宫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建议,用清朝政府的“庚子赔款”在中国兴学和资助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在明恩溥等人推动之下,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出赞助中国教育的谘文,1908年5月25日由国会通过。
庚款留学 1908年,美国正式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半数,计1160余万美元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为了开展派遣留美学生工作,清朝政府于1911年在北京开设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4年改名为“清华大学”。
展开
[1]美国历史系列130:在华生活半世纪的传教士、中国通明恩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 [2024-02-15].
[2]赵铁. 明恩溥中国村落社会生活问题研究评析[J]. 江汉论坛, 2006-01-01, (10): 121. [2024-02-15].
[3]荆月新. 探寻现实维度下法律经验的立场与方法——从明恩溥对近代乡村自治立法的启示切入[J]. 法律方法, 2020-09-01, 32(3): 271. [2024-02-15].
[4]翁伟志. 明恩溥的经历与《中国人的特性》[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01, (4): 130. [2024-02-15].
[5]刘亮. 近代西方社会学家对中国森林问题的关注及其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12-30, 20(4): 71. [2024-02-15].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1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