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

纪昀(公元1724年—公元1805年),字晓岚,号石云,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代官员、文学家。[2][1]
基础资料
  • 字:晓岚,又字春帆
  • 号:石云、孤石老人
  • 时代:清朝
  • 出生信息: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献县)
  • 去世日期: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
  • 民族:汉族
  • 籍贯: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
  • 谥号:文达[1]代表作品
  • 姓:纪
  • 名:昀
  • 简介

    纪昀年少时,聪颖好学,有“神童”之称。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纪昀考中进士,因文采出众,常常侍奉在乾隆帝左右。之后,纪昀因给亲戚传递密信,泄露朝廷机密,被贬至新疆。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纪昀回京任职,不久,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主持完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在任期间,纪昀备受礼遇,先后被授予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纪昀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达。[2][3]

    纪昀在主持纂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著作《阅微草堂笔记》亦在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时人及后世学者多给予其成就较高评价。[2][4][5]

    人物关系全部

    马月芳

    妻子

    沈明轩

    妾

    文鸾

    伴侣

    纪客舒

    父亲

    纪容舒

    父亲

    纪汝传

    儿子

    纪汝佶

    儿子

    纪汝似

    儿子

    纪晫

    哥哥

    纪天申

    爷爷

    卢荫文

    女婿

    纪钰

    曾祖父

    梁敦书

    好友

    嵇璜

    同事

    爱新觉罗·弘历

    君主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纪昀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生于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献县),其家族本为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人,后于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奉朝廷之命,迁往献县居住。其父为清朝官吏纪容舒,其母为张氏。[1]

    纪容舒在做官之外,对学术也颇有研究,在他的严厉督促下,纪昀从小便开始认真读书,为之后的参加科举做准备。而纪昀也展示出了极高的天赋,才思敏捷,过目不忘,在同族兄弟中脱颖而出,大家都将其称为“神童”。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纪容舒被调任户部,将纪昀带去北京。与纪容舒交好的学者如方苞、陈兆岑、戴亭等人时常与纪容舒来往,纪昀跟随他们学习,受益匪浅。[3]

    科举之路

    在几年学习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纪昀返回家乡,参加童子试,四年后,又参加了科试,进入河间郡庠(音xiáng,即学校)就读。但不久后,纪昀在乡试中名落孙山。其后,纪昀闭门不出,潜心苦读,在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的乡试中写出了词采富丽、才气飞扬的诗作,深得主试者阿克敦和刘统勋赞赏,以乡试第一的身份入京应会试,却未能中举。[6]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纪昀再次会应试,中第二十二名,又在殿试中取二甲第四名,成为庶吉士。之后,纪昀进入翰林院,在几年学习后,应散馆考试,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后又迁任左春坊左庶子,掌管记注、撰文等事。[6]

    侍奉君王

    乾隆帝喜好吟诗作赋,因此身边常有文士跟随唱和。纪昀进入翰林院后,便以出众的才思赢得众人瞩目,并时常跟随在乾隆帝身边,吟诗作对,成为深得乾隆帝宠信的文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秋,纪昀奉命纂修《热河志》,并跟随乾隆帝出巡承德(今河北省承德市)。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纪昀被委派为山西省乡试的主考官,又先后担任会试同考官、顺天乡试同考官等职。次年,纪昀又被委派为国史馆总纂,之后又升任为侍读、左春坊左庶子等职。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纪昀被授予贵州都匀府知府一职,而乾隆帝认为纪昀学问深厚,额外赐予他四品之衔,仍命他担任左庶子之职,之后,又将他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2][6][7]

    被贬边疆

    纪昀的长女嫁给了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之孙卢荫文,而卢见曾在任期间,曾有贪污受贿之举,乾隆帝得知后,下令革职查办所有涉嫌贪污的官员,更严令将卢见曾的家财查封充公。纪昀得知此事后,传密信给卢家,卢家立刻将家财转移,上门查抄之人一无所得。之后,东阁大学士刘统勋等人经过调查,发现纪昀是传信之人,便将其软禁,并据实上奏,乾隆帝夺去纪昀的官职,将他贬至乌鲁木齐。在乌鲁木齐任职期间,纪昀主要担任戍所印务章京之职,负责整理案牍、撰写文书等。在此期间,纪昀撰写了不少杂诗,编成《乌鲁木齐杂诗》,对乌鲁木齐的人文地貌进行了记述。[2][7][8]

    回京任职

    在乌鲁木齐工作约两年后,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乾隆帝下旨赦免纪昀,命他回京任职。次年六月,纪昀返回京师。此时,乾隆帝正在热河(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纪昀得知后,便在密云(今北京市密云区)迎驾。乾隆帝恰遇土尔扈特部回归,便命纪昀以土尔扈特归顺为题作诗,纪昀所作的诗深得乾隆帝赞赏,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2][8]

    编修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在多名学者的提议下,乾隆帝决定编修一部大型丛书,树立自己“文治武功”全盛的形象。因此,他下令在翰林院内成立《四库全书》馆,编修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全面总结的《四库全书》。在东阁大学士刘统勋的推荐下,纪昀和郎中陆锡熊担任了《四库全书》的总纂。[2][9]

    纪昀和陆锡熊的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根据纂修官提出的应刊刻、应抄录等意见,检阅原书,决定各书是否存录;之后,将去取留舍的意见呈交乾隆帝,皇帝审阅后对收录书籍的名单做出决定;最后,总纂官对入选的书籍提要进行修订,并将书籍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把各篇提要排纂为《四库全书总目》。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十二月,第一份《四库全书》终于完成,纪昀撰写了《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乾隆帝看后大为赞赏,将此文收入《四库全书》卷首。[2][9]

    在编修《四库全书》期间,乾隆帝将纪昀提拔为侍读学士,后又将其调任侍讲学士。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纪昀被提拔为詹事府詹事,又迅速被提拔为内阁学士,兼任礼部侍郎,可谓荣宠备至。[9][10]

    晚年生活

    在晚年仕宦生涯中,纪昀竭尽心力于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曾多次担任会试副考官、殿试读卷官等,还曾上奏请求在乡试中以《左氏春秋传》为主,参考《公羊春秋传》和《谷梁春秋传》,而废弃胡安国春秋传。此外,晚年的纪昀也多次跟随乾隆帝出巡,如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乾隆第五次南巡,纪昀伴驾;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前往热河避暑,纪昀伴驾。为了表示恩宠,乾隆帝将纪昀升为兵部侍郎,又在几年后将其改任为礼部尚书之职,并有太子太保、国子监事、协办大学士等衔,享有紫禁城骑马这一待遇。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二月,纪昀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二岁,嘉庆帝赐谥号为“文达”。[2][11][9][10]

    主要成就

    政治

    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京畿地区遭遇灾荒,饥民多前往京师乞食,朝廷迅速调配粮食,救济灾民。按照惯例,赈济灾民应在临近五城设饭厂,自十月至次年三月施饭。纪昀上奏请求从六月中旬开始施饭,每日煮三石米,十月开始增加为每日五石,次年三月停止施饭。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帮助了饥民度过灾荒。[2]

    文学

    纂修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纂修自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开始,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完成,共经历了十四年,纪昀始终担任总纂修一职,既总揽全局,负责全书的编纂和审核工作,又主持纂成《四库全书总目》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并先后主持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四库全书》的校对和补遗工作,为《四库全书》的修成及其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库全书》收集了清乾隆以前的中国重要典籍,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客观上对典籍的整理和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纪昀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宏大、体制最为完善、编制最为出色的一部目录书,其分类体系和编写提要方式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对中国古代学术源流及历代著作要旨的概评也是后世学者读书、研究的重要参考。[10][4][12]

    撰写阅微草堂笔记

    在晚年生活中,纪昀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完成了《阅微草堂笔记》的撰写,该书共分为《栾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栾阳续录》五种,共二十四卷,主要记录了各种神怪故事,借此揭露吏治腐败、营私舞弊等社会弊端,也表露了纪昀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对儒释道的思考等思想。作为笔记体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语言平易自然,议论精当深刻,与《聊斋志异》被并称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璧”,对当时及其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13][14]

    其他作品

    在著述之外,纪昀也有诸多诗文作品,在纪昀逝世四年后,纪昀之孙纪树馨将他的作品收编成书,即为《纪文达公遗集》,共三十二卷,分上下两编。上编文十六卷,按照文类可分为赋、雅颂、折子、表、碑记等,下编诗十六卷,分为《御览诗》《南行杂咏》《乌鲁木齐杂诗》等。《纪文达公遗集》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是研究清代著述的重要资料。[15]

    历史评价

    关于纪昀的人生经历,许多学者都进行了评价。

    多数学者对纪昀有较为正面的评价,如赵尔巽等在《清史稿》中评价,纪昀学识渊博,主持《四库全书》并为其撰写提要,功绩卓著[2];清代官员汪德钺则指出,纪昀身居高官,却保持简朴作风,其堂室、衣服、饮食都朴实无华[16]。此外,也有一些人对纪昀的性格给予了评价,如清代文学家牛应之认为纪昀喜好诙谐幽默,朝中的学士多被他戏谑[17];清代经学家江藩也认为,纪昀的话语初闻只觉滑稽诙谐,但事后细细反思,却有许多道理[18]。

    关于纪昀的主要成就——主持纂修《四库全书》,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爱平认为,在《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编纂过程中,纪昀发挥了他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为此几乎耗费了一生的学识和精力[4]。学者路拴洪也认为,纪昀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在保存文化典籍、校对散佚古书、分类著录卷册、编撰每书提要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19]。

    而关于纪昀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许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文学家鲁迅指出,纪昀生在乾隆年间这一礼法最严的时代,却敢于借文章攻击社会上荒谬的礼法和习俗,是一个有魄力的人[20]。学者张阳也认为,《阅微草堂笔记》语言平易自然,议论精当深刻,在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3]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纪昀的成就名过其实,如学者周英杰认为,《四库全书》是一部阉割中国古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而《阅微草堂笔记》明显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本身很少有独到新颖的观点和见解。[5]

    轶事典故

    生有异象

    在民间传说中,纪昀出生时,多有奇异之象。一种说法是,纪昀出生前夕,纪昀的祖父纪天申梦到一道火光闪入自己的家,之后纪昀便出生,于是人们将纪昀称为灵物托生。另一种传说是,纪昀出生当天,献县的人们正在驱赶火精,火精逃至纪家门前,径直闯入门中,失去踪迹,此时,府内传报纪昀出生,人们便认为纪昀是火精转世。[1]

    少年神童

    纪昀在参加童子试时,与主考官进行答对,其才智广为流传。主考官是一位青年俊才,登科仅有三年,见到纪昀后,考官先出上联“八岁儿童,岂有登科大志”,以戏谑纪昀的“神童”之名,纪昀立即对道“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回敬考官的登科经历。考官看到门上所绘门神,又出一联“门上将军,两脚未曾着地”,纪昀则对出“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考官又见考场附近有一塔,便再出一联“宝塔六七层,四面东西南北”,纪昀答道“宪书十二月,一年春夏秋冬”。几番答对后,考官也不得不叹服纪昀的才华,纪昀“神童”之誉更是声名远扬。[3]

    君臣对句

    纪昀在翰林院时,时常在乾隆帝左右侍奉,与之吟诗答对。有一天,乾隆帝在殿中与群臣闲谈,提及《论语》中的“色难”一词,认为这两字很难答对,纪昀却随声应答“容易”。乾隆帝闻言,便让纪昀试着答对,而纪昀回道自己已经作出了答对。乾隆帝仔细回味,发现“容易”正是“色难”的佳对,对纪昀的才思大为赞赏。[6]

    秘密传信

    纪昀在得知皇帝将要查抄卢家后,想提前通知卢家,使他们有所准备,但又不敢传话或写信,最后,纪昀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一点食盐和茶叶装入空白信封,命人送到卢家。卢见曾接到信封后,再三揣测,终于悟出纪昀传达的信息:“盐案亏空查(茶)封”,于是,他急忙将家中资产转移,因此朝廷命官前来查抄时,几乎一无所获。[7]

    家族成员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

    纪容舒

    字迟叟,康熙年间中举人,历任户部四川、山东二司员外郎,刑部江苏司郎中,云南姚安府知府[1]

    母亲

    张氏[1]

    -

    兄长

    纪晫(音zhuó)

    纪昀同父异母兄,字晴湖[1]

    妻子

    马氏[2]

    -

    儿子

    纪汝佶(音jí)

    二十五岁时因病逝世[7]

    纪汝传

    曾任江西九江府通判、江宁府同知[7]

    纪汝似

    曾任广东县丞[7]

    女儿

    纪氏

    嫁给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之孙卢荫文[7]

    纪氏

    嫁给袁氏[7]

    纪氏

    早夭[7]

    墓葬与纪念

    墓葬

    纪昀逝世后,被葬于河北省沧县崔尔庄镇北村村南,现墓地存有神道碑和墓碑各一通,其中,神道碑的碑文为嘉庆帝亲笔题写,上书“皇清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纪文达公神道碑”。墓葬现已被列为沧州市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

    故居

    纪昀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珠市口西大街,整体坐北朝南,为二进院落,院内植有相传是纪昀亲手种植的紫藤萝和海棠树等。二进院内正房正中悬挂木匾,上书“阅微草堂”,为近代所书。2003年,纪昀故居被公布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由晋阳饭庄管理使用,并建有纪晓岚纪念馆向社会开放。此外,河北省沧县的崔尔庄镇内也有纪昀故居,但毁坏严重,现仅存一眼古井。[21][22]

    纪念园

    岚园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鉴湖西南侧,该园始建于1921年,当时主政新疆的杨增新对纪昀十分敬仰,曾寻访纪昀在新疆的遗迹,并在整修鉴湖公园时,在园内修建了一排平房,取名为“阅微草堂”,还请书法家张景州题写门匾,纪念纪昀谪居新疆之事。新疆解放后,鉴湖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2008年,改建人民公园时,在阅微草堂的基础上修建了纪晓岚新疆纪念园,即岚园。岚园由三个小院组成,内有门亭、碑林等,整体风格仿照北京的纪昀故居修建。[23]

    研究著作

    时间

    作者

    书名

    1994年

    周积明

    《纪昀评传》[24]

    1998年

    张维屏

    《纪昀与乾嘉学术》[25]

    2011年

    张国立

    《纪昀道德思想研究》[26]

    2015年

    杨子彦

    《纪昀文学思想研究》[27]

    影视作品

    天命

    2018

    新还珠格格

    2011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

    2009

    县令黄马褂

    2005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三部

    2004

    乾隆王朝

    2003

    江南京华梦

    2003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二部

    2002

    铁齿铜牙纪晓岚

    2001

    风流才子纪晓岚

    2001

    还珠格格

    1998

    满清十三皇朝Ⅱ

    1988

    参考资料

    展开

    [1]周积明. 纪昀评传[M]. 江苏: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6-8页.

    [2]赵尔巽等. 清史稿·列传一百七·纪昀传[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8: -.

    [3]周积明. 纪昀评传[M]. 江苏: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9-11页.

    [4]黄爱平. 纪昀与《四库全书》[J]. 安徽史学, 2005, (04): 33-39.

    [5]周英杰. 大历史的小切面:中国近代史的另类观察[M].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20页.

    [6]周积明. 纪昀评传[M]. 江苏: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12-20页.

    [7]周积明. 纪昀评传[M]. 江苏: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32-40页.

    [8]周积明. 纪昀评传[M]. 江苏: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52-59页.

    [9]周积明. 纪昀评传[M]. 江苏: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60-70页.

    [10]周积明. 纪昀评传[M]. 江苏: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80-88页.

    [11]周积明. 纪昀评传[M]. 江苏: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90-96页.

    [12]《四库全书精编》[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23: 前言部分.

    [13]张阳. 浅谈《阅微草堂笔记》的思想内容及影响[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7(12): 65-66.

    [14]石尚彬. 试论《阅微草堂笔记》的思想内容[J]. 贵州文史丛刊, 1990, (02): 120-124.

    [15]主父志波. 试论《纪文达公遗集》的文献学价值[D]. 山东大学, 2007

    [16]郭建、马伟兰. 善行文化在河北[M]. 河北: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7: 223页.

    [17]定界. 京华通览 图解故宫[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18: 221页.

    [18]袁勇生、胡维. 历代家风家训故事[M]. 四川: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42页.

    [19]路拴洪. 纪昀与《四库全书》[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03): 57-63.

    [20]鲁迅.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M]. 陕西: 西安大学出版社, 2011: 32-40页.

    [21]《经典中国》编辑部编. 河北天津[M].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5: 173页.

    [22]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编. 文物古迹览胜:西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M]. 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148页.

    [23]张安福. 远略雄心[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271页.

    [24]周积明. 纪昀评传. 江苏: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

    [25]张维屏. 纪昀与乾嘉学术. 台湾: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1998: -.

    [26]张国立. 纪昀道德思想研究.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

    [27]杨子彦. 纪昀文学思想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9日

    首页
    人物
    #贵族
    最新入驻
    贾科莫·普契尼
    Caroline Lufkin
    翁建宇
    相关阅读
    岳超
    内容词条·118人浏览
    周依
    内容词条·149人浏览
    榕榕
    内容词条·123人浏览
    陶海
    内容词条·64人浏览
    吴春怡
    内容词条·53人浏览
    周治平
    内容词条·185人浏览
    • 网站地图
    • |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