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儿只斤·窝阔台早年跟随其父成吉思汗西征,因军功受封于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绍定二年(1229年),被推为大汗,此后在统治疆域内推行汉化,置十路征收课税使,行丁税、地税法。太宗二年(1230年),孛儿只斤·窝阔台与拖雷分道攻金。四年后,联宋灭金。太宗七年(1235年),窝阔台召蒙古宗王议定分兵西征中亚、欧洲,东侵高丽,南攻南宋。在位期间,窝阔台采用“汉法”,立朝仪,建中书省,确定赋税,建立驿站,命路府州县置达鲁花赤,以探马赤军分镇中原,设官分掌军民诸事。太宗十三年(1241年)十一月病死。[2][3]
孛儿只斤·窝阔台统治的13年中,军事上继续进行扩张,政权建设、增颁法令、确定赋税、建立驿站以及中亚、汉地的治理都有新的发展,对草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明初学者宋濂在《元史》中评价窝阔台有容人之量,治下之世堪称太平之世。[1][4][5]
乃马真
妻子
孛剌合真皇后
妻子
孛儿只斤·铁木真
父亲
孛儿只斤·贵由
儿子
合丹
儿子
孛儿只斤·阔端
儿子
孛儿只斤·阔出
儿子
孛儿只斤·合失
儿子
唆儿哈罕
女儿
孛儿只斤·拖雷
兄弟
孛儿只斤·术赤
兄弟
孛儿只斤·察合台
兄弟
左划查看更多
绍兴十八年(1186年),成吉思汗的大可敦孛儿帖生下俩人的第三个儿子,取名窝阔台。成吉思汗伐金、西征期间,窝阔台攻城略地立有军功。成吉思汗按照四个儿子所擅长的部分为其选择了合适的职务,术赤长官狩猎,察合台掌管扎撒和法律,窝阔台掌管朝政治理,幼子拖雷负责军队的组织和指挥。[1]成吉思汗八年(1213年)秋,成吉思汗兵分三路命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为右军,顺太行山南行。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亲征西域,出发之前众人请立嗣而行,察合台请奏立窝阔台为继承人,成吉思汗应允。成吉思汗十六年(1222年)秋,成吉思汗攻取班勒纥[hé]城,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分攻玉龙杰赤(今库尼亚-乌尔根奇)等城。成吉思汗十八年(1224年)春夏,成吉思汗在八鲁弯川避暑,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及八剌[bā là]之兵来会,西域诸城乃定。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窝阔台及察罕的军队围困金朝南京城,遣唐庆向金朝索取岁币。次年(1227年),成吉思汗薨[hōng]逝,皇子拖雷监国,窝阔台自驻守之地霍博前去奔丧。[6][7][8]
太宗元年(1229年),窝阔台至忽鲁班雪不只(今蒙古国境内的克鲁伦河河畔),拖雷前去相见。时年八月,窝阔台凭成吉思汗遗命即位,诸王百官于怯绿联河曲雕阿兰之地(今蒙古国肯特省)见证窝阔台登基大典。即位典礼上察合台、拖雷、斡赤斤按照中原的传统礼仪行跪拜之礼,窝阔台正式登上大汗之位。印度国主、木罗夷国主来朝,西域伊思八剌纳城酋长来降。金朝遣使臣阿虎送来财物为成吉思汗治丧所用,窝阔台认为成吉思汗是由于金主不愿投降在征战途中薨逝的,因此不接受金朝的财物。同年,窝阔台敕令蒙古民众有牛马羊百只者各输其一,定为定制,令史天泽、刘黑马和萧札剌[xiāo zhá là]为汉军万户,准备伐金。[1][9]
太宗二年(1230年)正月,金将蒲阿、纥石烈牙吾塔金、完颜讹可带领金军与蒙古军在庆阳南部的大昌原(今甘肃宁县西南三十里太昌乡)交战,双方互遣使者议和。庆阳之围解除后,蒲阿对蒙古使者出言不逊。[10] 此时窝阔台与拖雷于斡儿寒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狩猎,遣兵围京兆府(今西安)。金主完颜守续亲征驰援,战败,蒙古军攻陷京兆府(今西安)。夏季朵忽鲁与金兵交战战败,速不台前去支援。时年秋天,窝阔台亲征领兵进入陕西,拖雷、蒙哥带兵跟随,攻克天成(今山西天镇县)等堡,渡过黄河攻凤翔(今陕西凤翔县)。[1]下半年蒙金双方在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交战,窝阔台令塔思前去支援,塔思失利,辎重人口皆失陷。十月,窝阔台领军亲征攻克潞州(山西省长治市),金将武仙遁逃。[11][12]蒙古军继续进攻,速不台因攻潼关、蓝关失利,被窝阔台责难,拖雷为其求情请求戴罪立功。[13]十二月,蒙古军攻克天生寨以及韩城(今河北固安县东南;山西襄垣县北郊)、蒲城(今山西隰[xí]县西北;河南长垣县;河南叶县北)。[1]
太宗三年(1231年)正月,蒙古军围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次月攻克凤翔(今陕西凤翔县),相继攻克洛阳、河中(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1]五月,窝阔台于九十九泉(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避暑,诏群臣商议灭金计策。时人李昌国进言,宝鸡已经攻克金人再无天险可守,拖雷深以为然于是向窝阔台进言。窝阔台随即令蒙军兵分三路,从宋朝境内借道进攻。[14]九月,蒙古军兵分三路, 中路军在窝阔台的带领下直指河中府(山西省永济市)。右路军由拖雷率领经凤翔南下,按竺迩[àn zhú ěr]为先锋,中军与金军在河中(山西省永济市)交战,同年十二月蒙军攻克河中府(山西省永济市),于邓州获金军蒲阿、合达大军辎重。[11][15]
太宗四年(1232年)正月,窝阔台从白坡(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渡黄河,拖雷渡过汉江遣使来报,大军向郑州进发,金防城提控马伯坚投降,蒙古军占领郑州,窝阔台赐予其金符令其守城。正月十五、十六,天降大雪,蒙古军与金军在钧州三峰山(河南省禹州市)交战,此战中蒙古以少胜多,金方蒲阿、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杨沃洐[xíng]等大将战死,金军主力几乎消耗殆尽,众多将领与地方豪强投降金朝。三峰山战役之后,蒙古军连续攻克金军陕西、河南数十个城池。二月,蒙古军继续进攻。三月蒙古大将速不台围攻南京,金朝不断遣使求和,并送来曹王完颜讹可作人质。蒙古军并未因此停止攻击,汴京军民因此与蒙古军死战。时年八月,金朝参政完颜思烈、恒山公武仙救援南京。九月,拖雷身亡,窝阔台返回和林(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汴京因为久无救援,城内弹尽粮绝瘟疫横行,金军守城艰难。十二月,金主完颜守续离开汴京出逃。留守汴京的西面元帅崔立发动兵变,汴京失守。[11][1]
太宗五年(1233年),六月蒙古军攻破洛阳,此时完颜守续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就食。完颜守续迁蔡后,蒙古与南宋达成协议,南宋与蒙古一同出兵攻蔡州。同年十二月,蒙古军攻破蔡州外城。[1][11]次年(1234年)正月,金主将王位传给宗室子完颜承麟,五天后蒙古军入城,完颜守续自尽而死。蒙军俘获完颜承麟将其诛杀金朝就此灭亡。[1]
金朝灭亡之后,蒙古军队占据金朝的河南故地,蒙古主将塔察儿收缩兵力。太宗六年(1234年)宋理宗主动发动北伐,七月五日宋军入东京(今河南开封),原金朝东京行省李伯渊投降,宋军入城。半月后,宋将赵葵同全子才商议西去洛阳,赵葵不顾全子才的劝阻以徐敏子为前锋,杨义军为后援。待徐敏子至洛阳,蒙军已经撤出,洛阳随即被宋军占领。杨义军行至洛阳附近,被蒙古将领塔察儿围攻,徐敏子被困洛阳城内,宋军败局已定。赵葵、全子才等人也被蒙古军围困,蒙古军掘开黄河,宋军死伤严重。八月初,南宋北伐彻底失败。因此事件发生在南宋端平年间,因此称“端平入洛”。宋军在此次军事行动中大量器甲、粮食等辎重被蒙古军截获,江淮边防空虚,同时为蒙古大举进攻南宋提供了借口。次年,宋蒙战争全面爆发。[16][17][18]
太宗七年(1235年)春,窝阔台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宗王拔都、皇子贵由和皇侄窝阔台远征西域,皇子阔端征讨秦(今陕西)、巩(今河南巩义市东北老城),秦(今陕西)、巩(今河南巩义市东北老城)本是金朝地界,金朝灭亡后无人管辖。唐古征高丽,皇子阔出带领三路大军分三路攻宋。一路由阔出自己带领,一路由塔思带领,一路由口温不花带领。九月,口温不花俘获宋朝何太尉。十月阔出攻克枣阳(今湖北枣阳市),两日后塔察儿在襄阳北与宋军对垒。随即顺着襄阳(今湖北襄阳)、邓(今南阳)进入郢[yǐng]州(今湖北省荆州市),掳掠牛马人户数十万。十一月,阔端攻石门(湖南省常德市),金朝便宜都总帅汪世显投降。[1]同年年底,蒙古在唐(今河南省唐河一带)、邓(今南阳)、均(今河南禹州)等州侨置郡县,将居民迁至洛阳西方--邓州(今南阳)侨置于长水县(今河南省洛宁县长水乡),均州侨置于永宁县(今河南省洛宁县),唐州侨置于福昌县(今河南省宜阳县)。[1]
太宗八年(1236年)正月,万安宫落成。二月,窝阔台命应州郭胜、钧州孛术鲁九住、邓州赵祥跟随阔出作为先锋伐宋。阔端率领汪世显入蜀,攻克宋朝关外数州,诛杀蜀将曹友闻。十月,阔端入成都,秦(陕西)、巩(今河南巩义市东北老城)等二十余州全部投降。1236年十月阔出去世后,塔思带领万户张柔等从邓州出发,再一次攻打郢州(今湖北省荆州市)荆门,南宋随州守臣张龟寿、荆门守臣朱扬祖和郢州(今湖北省荆州市)守臣乔士安闻询皆逃走,蒙军攻克郢州(今湖北省荆州市)。[1][19]
太宗九年(1237年),蒙哥征讨钦察部,擒获钦察部酋长八赤蛮。四月,再次进攻邻城。九月,塔思由八柳(今河南省新乡县八柳树村)渡过黄河,进入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年冬,塔思再度与口温不花等人围攻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huáng chuān xiàn]),张柔、巩彦晖、史天泽攻克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口温不花继续攻下蕲州[qí zhōu](今湖北黄冈市蕲春县)、随州(今湖北随州)、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宋朝请求和谈,于是蒙古大军回师。[1]太宗十年(1238年)春,蒙古将领塔思的部队行至北峡关(今安徽舒城县南),宋朝将领汪统制投降。时年夏天,襄阳守将刘义反叛,连同游显等人一同投降宋朝,宋朝重新夺取襄阳(今湖北襄阳)、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市)。[1][20]
太宗十年(1238年)八月,陈时可、高庆民等上奏各处遭遇旱灾、蝗灾,窝阔台诏令免除当年田租,未曾缴纳赋税者可等丰年再议。[1]
太宗十一年(1239年),皇子阔端领军至西川(今四川西部),七月游显从宋逃回,因山东诸路受灾免其税粮。十一月,蒙哥率领军队围攻阿速蔑怯思城(俄罗斯高加索山北),三月后将其攻克。十二月,商人奥都剌合蛮以两万两千锭买断中原课税,以四万四千锭为定额,窝阔台准许。[1]次年(1240年)春,窝阔台任命奥都剌合蛮担任诸路课税所长官。皇子贵由攻克西域诸部,遣使传来捷报,十二月诏贵由班师回朝。[1]
太宗十三年(1241年)春二月,窝阔台在揭揭察哈(今蒙古国西南车车尔勒格东北)行猎,因为病势沉重大赦天下,随即痊愈。时年秋,高丽国王王皞[wáng hào]将宗室子弟王綧[zhǔn]送来为质。次月,窝阔台命牙老瓦赤主管汉民公事。十一月窝阔台再次行猎,奥都剌合蛮进献美酒给窝阔台,窝阔台饮至天明。凌晨时分窝阔台薨逝于行殿,享年五十六岁。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1]
蒙古攻金以来,大量人口离散户籍散落,窝阔台从太宗五年(1233年)开始对中原人口进行括户,得七十三万户。到太宗六年(1234年)再次括户,直到太宗七年(1235年)结束,得一百一十多万户。窝阔台按照蒙古惯例将所得民户进行分封,受封者的身份包括蒙古的宗王、贵戚及其后裔。蒙古朝廷在受封者所辖范围内设达鲁花赤进行监管,由朝廷统一进行征收赋税,新税法规定每两户出丝已经上缴官府,每五户出丝一斤上缴受封者。[1][21]以此限制蒙古贵族对于中原民户的随意搜刮,保证蒙古的赋税收入,从而加强中央集权。[22]
窝阔台汗时期对新征服的中原汉地,将蒙古传统制度大断事官、达鲁花赤运用到对汉地的治理方面。大断事官主要负责蒙古帝国的户籍、赋税、监察及狱诉等。达鲁花赤主要负责中原未分封地区的赋税征收。太宗六年(1234 年),窝阔台命失吉忽秃忽为中州断事官,即管理汉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并在燕京设立官署来统领中原诸路政刑财赋。中州断事官的设立,是蒙古帝国行政中枢体系进入一体化阶段的标志达鲁花赤则起着政治统治的核心作用。[23][24]
窝阔台在位期间,蒙元帝国的疆域越发广阔,对外联系也越来越频繁。因此窝阔台在成吉思汗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驿传制度,窝阔台还设置了漠北通往中原地区、从和林(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通往察合台封地(今新疆西部)的驿路。窝阔台派遣专门的官吏管理驿站,将来往人员的支出改为定例。此举减轻了沿途以及驿站附近民户的负担。[25][26]
窝阔台即位次年(1229年)设置十路征收课税所,用以收取中原赋税。十路课税所设置的地区主要是蒙古控制的金朝地区,将其分为十路任用当时儒士进行管理。课税所的基本职能是征收赋税,此外兼顾纠察官吏、审察刑狱、反映辖区民风、治安、物价等职责,还负责地方礼乐、教育等事务。中书省直接掌管课税所,课税所成为执行汉法的主要机构,设立之初为蒙古扩大财政收入方面极为有利。[27][28]
太宗六年(1234年),蒙金战争结束后,蒙古疆域扩大。窝阔台在十路课税所的基础上将各路辖区重新进行划分,画境之制开始推行。蒙古在汉地沿用画境之制,使得更多的疆域被划分重新治理,有利于经济上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29][30]
窝阔台在位期间,自太宗元年(1229年)主要有联宋灭金、远征欧洲、南下攻宋等机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太宗四年(1232年,与金军的三峰山战役中,窝阔台与拖雷的部队前后夹击,创造了蒙古军与金军对阵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此战中金朝主力几乎被消灭殆尽。灭亡金朝后,窝阔台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现代学者周良宵认为此次征战给蒙古帝国征伐南宋提供了经验,为后来蒙古灭亡南宋奠定了基础。[31][32]太宗七年(1235年),窝阔台在蒙古国和林召集诸王决定派遣大军第二次远征欧洲。此次西征蒙古大军横扫整个欧洲,蒙古帝国的疆域大卫扩大,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33]
太宗三年(1231年),窝阔台展开了对高丽的征战拿下高丽四十余城,撒礼塔率军进逼王京(今朝鲜开城)。高丽高宗遣使议和,蒙古退军后仍在高丽各京、府和县留下其实二名达鲁花赤进行监管。太宗四年(1232年),中书令耶律楚材接待了高丽使者上将军赵叔昌、侍御史薛慎等人。该年十月,高丽国派遣将军金宝鼎、郎中赵瑞章入蒙古上《陈情表》,以保全高丽。1238年的十二月,高丽国王再次遣使其将军金宝鼎、御史宋彦琦等奉表觐[jìn]见,李奎报撰写起居表,并再次给耶律楚材去信,信上再次恳请耶律楚材向窝阔台进言请求其停止对高丽的战争。[34][35][36]
太宗六年(1234年),窝阔台创设国子学,冯志常为国子学总教,主要是为蒙古贵族子弟学习汉文、汉字,从而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管理。此外同时教授匠艺,医学、酿酒、水银制造等多种实用技艺,蒙古宫廷讲学之风就此兴起。[37]
太宗九年(1237),中书令耶律楚材上书提议治国必用儒臣,窝阔台于次年下诏召各路儒生考试,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选拔儒士四千三十人,少数儒士阶层得以进入蒙古统治阶层,更多的儒士阶层因此免除赋税获得优越地位,开启元朝科举制的先河,促进了蒙元时期北方文人群体的兴起。[38][23]
《元史·太宗纪》中记载,窝阔台有宽宏之量、忠恕之心,华夏富庶,羊马成群,出门不用背干粮,时称治平。[1]
柯劭忞[kē shào mín]在《新元史》中记载,太宗宽平仁恕,有人君之量。[2]
伊朗史学家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记载,窝阔台的公正和德行的声名变成所有耳上的耳饰,他的恩惠和仁爱又像一切人手和臂上的环镯。他的宫廷是全世界的收容所,他的御前是普天下的庇护和避难地。[39]
波斯史学家拉施特在自己的著作《史集》中记载,窝阔台的过分慷慨甚至会引起达官贵人的反对。[40]
关系 | 姓名 | 社会身份 |
父亲 | 元太祖铁木真 |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5.31-1227.8.25) ,尊号“成吉思汗”,蒙古族乞颜部人,生于漠北斡难河(今鄂嫩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大蒙古国可汗(1206-1227.8.25在位),蒙古帝国军事家、政治家[41] |
母亲 | 光献皇后孛儿帖 | 弘吉剌·孛儿帖(1161年-?),又译孛儿台,有孛儿帖兀真、大皇后孛儿帖旭真、孛儿台旭真太皇后等称呼,享有“兀真”(夫人)等称号,弘吉剌部贵族特薛禅之女,蒙古开国君主成吉思汗的正妻[42] |
后妃 | 孛剌合真(孛剌合真皇后) | 元太宗窝阔台的皇后(哈屯、可敦),是正宫第一斡儿朵皇后[43] |
昂灰 | 元太宗窝阔台的二皇后,曾在潜邸抚养蒙哥[44] | |
乞里吉忽帖尼 | 生子阔端。宪宗二年(1252),迁居于阔端所居地之西[44] | |
脱列哥那(?—1246年,乃马真后,追尊昭慈皇后) | 元太宗窝阔台的六皇后,1241年窝阔台汗去世,其长子贵由远征尚未归来。脱列哥那在未与黄金家族宗王们商议的情况下,夺取了国家政权,史称“乃马真摄政”。脱列哥那统治时间达5年之久,其子贵由继承汗位后退位,不久死去。忽必烈追谥昭慈皇后[44] | |
业里讫纳妃子 | 生窝阔台七子孛儿只斤·蔑里[45] | |
兄弟 | 孛儿只斤·术赤 | 窝阔台大哥,蒙古国军事将领。又译拙赤、珠齐、述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长子。母孛儿帖尝为蔑儿乞部所掠,救归,分娩于途,故名“术赤”,意为“客人”[46] |
孛儿只斤·察合台(?—1241年 ) | 窝阔台二哥,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汗国建立者。又译察阿歹、察哈台、察合带、茶合带、察干岱等。蒙古孛儿只斤氏[47] | |
孛儿只斤·拖雷(1193年—1232年) | 又作图类。即元睿宗。大蒙古国宗王。成吉思汗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和伊儿汗国开国之君旭烈兀之父,尊称“也客那颜”或“兀鲁黑那颜”,意为“大官人”[48] | |
孛儿只斤·阔列坚 | 孛儿只斤·阔列坚(约1209年—约1237年),成吉思汗第六子(一说为第五子),忽兰所生。他虽然是庶子却很受父亲宠爱。后来他随拔都征俄罗斯的时候因箭伤而死[49] | |
孛儿只斤·察兀儿 | 元太祖成吉思汗第七子,母亲为也速干皇后,早夭[44] | |
孛儿只斤·术儿彻 | 母亲为乃蛮女子[44] | |
孛儿只斤·兀鲁赤(1213-1228年) |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第五子,母亲为塔塔尔女子(也遂或也速干)[44] | |
儿子 | 孛儿只斤·贵由 | 元定宗(1206年—1248年),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1246年—1248年在位)[1] |
孛儿只斤·阔端 | 孛儿只斤·阔端(1206年~1251年),蒙古族。蒙古帝国大汗窝阔台的次子,军事家、战略家,黄金家族的重要成员。窝阔台即位后,担任西路军首位统帅,册封凉王,受封西夏故地以及青藏地区,设府于凉州(今武威市凉州区),统治甘肃、西藏、青海、宁夏、内蒙西部、新疆东南部分、陕西部分、四川[1] | |
孛儿只斤·阔出 | 蒙古族大汗窝阔台的第三子,母亲乃马真后。1236年率军占领襄阳,去世后被追赠太子。其子失烈门成为窝阔台指定的继承人[1] | |
孛儿只斤·哈剌察儿(约1206年-?) | 元太宗窝阔台的第四子,母亲乃马真后[1] | |
孛儿只斤·合失 | 合失是蒙古帝国大汗窝阔台的第五子,也是他的儿子[1] | |
孛儿只斤·合丹 | 合丹是蒙古国宗王,曾参加长子出征、斡罗思、阿速都城蔑怯思、乞瓦、马札儿等战役。后被窝阔台封为食邑,北征时掌右军,大败阿里不哥于昔木土脑儿[1] | |
孛儿只斤·蔑里 | 孛儿只斤·蔑里,又译“灭里”、“灭里大王”。元太宗窝阔台第七子。蔑里由答失蛮哈只卜抚养长大[1] |
窝阔台遇一妇女当街痛哭于是上前询问缘由,该妇女指着刚被窝阔台下令处死的几个犯人说那几人分别是她的丈夫、儿子和兄弟。窝阔台于是决定将其中一位赦免,妇人认为丈夫、儿子可以再找,兄弟却只有一个。窝阔台于是赦免这三人的死罪。[50]
窝阔台于猎场之上得民众所献的三个西瓜,侍从中没有人有可赏赐的东西,于是窝阔台将皇后的珍珠耳环赐予其人。皇后认为穷人不知珍珠珍贵,可择日再赏,窝阔台却认为穷人生活艰难,很有可能等不到来日。[50]
窝阔台的陵寝初期供奉在达拉特旗展旦召乌林特拉,1246年8月26日,窝阔台长子贵由继位,将安放父亲遗物的“灵箱”以及窝阔台的黑缨军旗——哈日苏勒德,这些神物总称“窝阔台伊金”。贵由可汗还派遣一部分人,称达拉特部,守护祭祀。数百年来,达拉特旗展旦召乌林特拉草地就供奉着窝阔台汗的陵寝,并延续成为蒙古族世代祭祀窝阔台的地方。自2008年开始,内蒙古窝阔台汗陵沙漠文化旅游景区每年于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初三日在野外安锅煮羊祭祀窝阔台伊金。每逢三年大祭时,伊盟盟长、达旗扎萨克都前往参加拜祭典礼。祭祀仪式中的包含涉及蒙古传统文化、信仰、风俗自然崇拜等方面的祝词、颂词、祭文、祭歌等内容。[51]
年份 | 剧名 | 演员 |
1983年 | 射雕英雄传 | 何桂林[52] |
1987年 | 成吉思汗(TVB) | 李家声[53] |
2004年 | 成吉思汗 | 呼和[54] |
2013年 | 忽必烈传奇 | 巴森[55] |
展开
[1]宋濂. 元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年: 卷二·本纪第二.
[2]柯劭忞. 新元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年: 卷四·本纪第四.
[3]周良霄. 元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 第四章.
[4]何高济、陆峻岭. 域外集[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3年: 从窝阔台到蒙哥的蒙古宫廷斗争.
[5]史卫民. 元代政治思想史[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年: 第二章.
[6]柯劭忞. 新元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年: 术赤传.
[7][伊朗]志费尼. 《世界征服者史》上册[M]. 商务印书馆: 北京, 2004年: 41页.
[8]宋濂. 元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年: 太祖本纪.
[9][波斯]拉施特. 《史集》第 2 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5年: 28页.
[10]脱脱. 金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年: 纥石烈牙吾塔传.
[11]脱脱. 金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年: 哀宗本纪.
[12]宋濂. 元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年: 塔思传.
[13]宋濂. 元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年: 速不台传.
[14]宋濂. 元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年: 睿宗传.
[15]宋濂. 元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年: 按竺迩.
[16]张邦炜. 两宋王朝史[M]. 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21年: 第四章.
[17]脱脱. 宋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理宗本纪.
[18]周密. 齐东野语[M]. 山东: 齐鲁书社, 2007年: 卷5.
[19]脱脱. 宋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年: 孟珙传.
[20]宋濂. 元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年: 塔思传.
[21]宋濂. 元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 卷九十三食货志.
[22]李桂枝,赵秉昆. 五户丝制述略[J].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
[23]高敏. 窝 阔 台 汗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 2017年
[24]宋濂. 元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年: 百官志三.
[25]佚名. 元朝秘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 第279节.
[26]佚名. 元朝秘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 280节.
[27]赵琦. 大蒙古国时期十路征收课税所考[J]. 蒙古史研究, 2000年
[28]柯劭忞. 新元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年: 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七十.
[29]王磐. [元]《张柔神道碑》[M]. 李卫等编. 1934年影印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34年: 《畿辅通志》卷 168.
[30]温海清. 金元之际“十道”变迁考论[J]. 中国史研究, 2011 年, (3).
[31]周良宵、顾菊英. 《元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第一节窝阔台合罕时期.
[32]陈高华. 说蒙古灭金的三峰山战役[J]. 文史哲, 1986 年第 3 期
[33]兰江. 长子西征及其胜利原因探究[J]. 四川大学学报, 2004年
[34]宋濂. 元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 外夷传.
[35]舒健. 耶律楚材家族与高丽交往钩沉[J]. 暨南史学, 2019年
[36]何新华. 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7年: 第四节元代外交政策.
[37][元]马祖常. 《石田先生文集》[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年: 卷10《大兴府学孔子庙碑》.
[38]余来明. “戊戌选试”与元前期北方文学的兴起[J]. 民族文学研究, 2013年
[39][伊朗]志费尼. 《世界征服者史》上册[M]. 何高济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 2004 年: 第 224-225 页.
[40][波斯]拉施特. 《史集》第 2 卷[M]. 余大钧、周建奇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5年: 第 85-86 页.
[41]夏征农、陈至立 主编 ·. 大辞海[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 民族卷 .
[42]高文德主编. 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 第198页.
[43]宋濂. 元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年: 后妃表.
[44]柯劭忞. 新元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年: 卷一百四·列传第一.
[45]宋濂. 元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年: 卷一百零一·表第一.
[46]宋濂. 元史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年: 卷117列传第4.
[47]柯劭忞. 新元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年: 卷一百七.
[48]柯劭忞. 新元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年: 卷一百八·列传第五.
[49]宋濂. 元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年: 卷九十五·志四十四.
[50]车吉心. 中国皇帝全传[M]. 山东: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1年08月第1版: ..
[51]窝阔台祭奠.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2023-07-20].
[52]射雕英雄传 射鵰英雄传 (1983).豆瓣电影. [2023-07-20].
[53]成吉思汗 (1987).豆瓣电影. [2023-07-20].
[54]成吉思汗 (2004).豆瓣电影. [2023-07-20].
[55]忽必烈传奇 (2013).豆瓣电影. [2023-07-20].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7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