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一年(1861年),周馥受李鸿章赏识进入其幕府,此后受李鸿章倚重并保举入仕。内政上周馥参与营建天津新城,积极推广新政,治理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滹沱河和山东黄河等河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军事上周馥开办海军学校,编制海军章程,编练新军、开设警备学堂。文化领域周馥先后开办北洋学堂、天津武备学堂、集贤书院和博文书院,新政时期实行学制改革、奏请废除科举制。经济领域周馥协助李鸿章创办金陵机器制造局、金陵制造局,修筑铁路,主政山东期间筹办农桑,两江总督任上发展两江经济。外交方面周馥参与《朝鲜通商条约》《中朝商民陆路互市章程》《中法新约》等多种条约的编订 ,查办上海公堂案安抚民心。周馥从政四十年,由候补知县累迁至晚清封疆大吏,是后期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在清朝后期近代化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3][4][5][6][7][8][9][10][11][12]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周馥以年老多病,辞官致仕。此后著书立说,于家乡经善。民国十年(1921年)八月二十一日,病逝于天津寓所,终年84岁。时年溥仪为其赐谥“悫慎”,总统徐世昌亦遣官员祭拜,本籍及直隶、山东、江苏等地为其立祠祭拜。[1]周馥一生著述良多,都被其后人收录于1966年的台湾文海出版社的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中。[5]
周学熙
儿子
周学海
儿子
周学铭
儿子
周叔弢
孙子
周志俊
孙子
周今觉
孙子
周明泰
孙子
周仲铮
孙女
周铨庵
孙女
周一良
曾孙
周以良
曾孙
周珏良
曾孙
周绍良
曾孙
周稚芙
曾孙女
道光十七年(1837年)十一月,周馥出生于安徽建德(今东至),乳名玉成,原名宗培,后改名为復。李鸿章曾将名误写为馥,遂得赐名沿用之。[6][7]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入私塾读书,早前周馥已通晓《四书》《五经》,六七岁读遍私塾之书。周馥先后师从倪先生、洪见田、郑紫若、王介和等人,学业长进甚快。[1]
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周馥参加县童子试,是逢太平军攻陷建德,周馥全家为躲避战乱,颠沛流离。十二月,周馥在战乱中与吴氏成亲。咸丰四年(1854年)始,周馥在江西彭泽九都私塾教书,奔波于彭泽与东流之间。咸丰十年(1860年),周馥在东流邂逅湘军中周姓之人,此人将周馥举荐到湘军祝姓营官处担任文案,周馥同时教授其子读书。湘军重新攻克枞阳后,周馥一同前往枞阳。十二月,周馥接到父亲的书信回家省亲,看望祖父。[1][6]
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周馥从彭泽至枞阳途中因为与好友离散又返回建德,此后数月周馥在芜湖贩茶,经过一番波折终于在十月赶赴安庆湘军大营,因为写的一手好字,被李鸿章幕府聘为总文牍。十一月周馥祖母在彭泽九都寿终,周馥回家治丧。[6]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正式随李鸿章进入安庆,驻北门外,协助李鸿章训练湘军。三月七日,随李鸿章淮军北上,李鸿章时已驻江西巡抚。十一月,周馥父亲在彭泽去世,周馥告假处理父亲丧事,带着父亲、祖母灵柩回乡安葬。[6][8]二月,周馥自安庆搭乘轮船至上海,九月李鸿章保奏周馥为“九品官留江苏补用”,秋天淮军攻克苏州,冬天周馥随大军至苏州,处理案牍日夜不懈。次年,周馥至常州协助李鸿章攻打太平军,直至六月湘军攻克南京。九月,周馥随李鸿章赴金陵监临乡试,后随即返回苏州。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署两江总督,驻金陵,周馥同往,因协助镇压捻军起义有功,李鸿章保举周馥为知县候补,并赏赐戴花翎。八月初十,祖父去世,周馥回建德守制安葬。[6]
同治五年(1866年)周馥从建德返回金陵,此后三年参与洋务运动,协助李鸿章创办金陵机器制造局、金陵制造局,同时协助李鸿章镇压捻军起义。同治九年(1870年)五月,周馥巡游常州、苏州至上海,苏州巡抚丁日昌派周馥筹办防捐局,周馥未曾就任。[6]
同治十年(1871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三月周馥受李鸿章招赴天津,任直隶候补道。六月直隶境内连下大雨,数月不止,河水盛涨,奔堤决口,永定河漫决30余处造成罕见水灾。[13]周馥经过实地考察提出将永定河改道向东、放堤使宽的主张。八月周馥会同永定河道李朝信等办理堵筑工作,同年将母亲迎至天津奉养。[6]
同治十二年(1873年)春天,山东巡抚丁宝桢和东河总督乔松年为挽复黄河故道一事争论不休, 朝廷征求李鸿章意见,李鸿章推荐周馥,周馥认为实地勘察才能决定。二月,周馥由天津大沽海口乘船往山东、河南一带查看,终得结论黄河不能南行。九月,周馥堵筑永定河北下汛十七号决口。时年秋,周馥奉旨加按察使衔。[1][6]
同治十三年(1874年)春夏,周馥奉命整治天津入海咸河和北运河筐儿港减河,加二品衔。十月,治理通州潮白河,设文武汛防守。周馥于民间考察,针对大清河的情形,提出只有随时补救,反对直接引大清河南驱的结论。为得到治河良策,周馥对十余县进行实地勘察,周馥反驳了将滹沱河水南行的建议。[14]周馥同时治理天津水系,认为九河环绕故,河道不泄则水患不减,应上游辟减河而开屯田,南运下游分水势。而后,新城提督周盛传接受周馥的建议,共修水利,招民屯田,小站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稻米之乡。[1][15]
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周馥赴吏部引见。周馥想继续治理水患但经费奇缺,水患再次棘手。七月,永定河涨水,百姓祈请神助,周馥坚持治河应专注人力。同年受李鸿章委派,周馥同黎兆棠、刘秉淋等人创办海防支应局,并由周馥一人驻局经理,筹划建立北洋海军事宜。[16][6]此后,周馥修筑东明长恒开州黄河南大堤,游曲阜孔庙、登泰山。光绪三年(1877年),三月周馥驻永定河道,时滹沱河水患,周馥沿河查看十余县,拟定治河方案,再次因财力不支未果。[6]次年,周馥母亲病重,周馥携妻子回建德纸坑山探望。同年四月,周馥三子学涵病殁,年仅十六岁,两个月后周馥母亲病逝。周馥认为乡无良医,误死者多,随即办医院拯救千万病人,并守制三年。光绪五年(1879年),四月,周馥游九华山,赴大通、上海、金陵等地,找亲友借银数百两,第二年将母亲葬于城北二十里的历山南面枫林。[6]
光绪七年(1881年),二月,两淮都转洪汝奎幽招周馥赴江苏做官,周馥未应。四月,周馥受李鸿章招,返回天津会办海防支应局,六月,署理天津海关道。光绪八年(1882年),周馥补授津海道, 兼署天津道。光绪九年(1883年),周馥兼任天津兵备道,同年长子学海考取乙酉科拔贡。次年五月,为增强渤海的防卫能力,防止法军进攻,奉李鸿章命令到渤海一带编练民舶团练。六月,中法战争爆发,周馥筹兵筹饷助之,并赴各海口编民舶、立团防。测绘大沽、北塘、旅顺、山海关诸炮台形势,奏给朝廷,以利政府在战争中的决策,不久中法停战,周馥再次回到津海关道任。[9][17]
光绪十二年(1886年)四月,周馥陪同海军总理大臣醇亲王奕譞巡视北洋海防,检阅北洋海军会操和实弹演习。十月,署理长芦盐运使。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月李鸿章奏举周馥总理备案用营务,十月受到光绪帝的召见。[9][6]
光绪十四年(1888年),周馥升任直隶总督,次年5月,李鸿章设立清赋局调查直隶的土地问题。起初治理布政使松伯椿一人主持,随后李鸿章派周馥协办,他们制定了“清赋章程”,在天津审理了一大批常年不能结案的棘手官司,并制定章法,官吏奉律法而行。此外周馥还制定了“隔境缉匪章程”,改定了“保甲分段章程”,经过一番治理,破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盗案破获率达百分之七十。[10][18][6]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七月,甲午战争爆发,周馥被任命为前敌营务处总理。临行前,朋友们劝阻此战必败,周馥回答明白必败也不可推辞不去,跟随相国(李鸿章)许久,不忍不顾其生死。周馥前往前线后,奔波于安东、辽阳、摩天岭之间,负责联络诸将,收集散亡,体察军情,运输粮饷。第二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惨败,马关议和后李鸿章被革职,王文韶取而代之。二月,王文韶命令周馥总管沿海各军营务。周馥认为李鸿章已经被罢免,独力难支。时年四月,周馥以疾为由准“开缺”[a]回故里。次年正月携子学渊、学烽等人回建德,转赴芜湖、南京、泰州等地。[6][8]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黄河决口灾情严重,清廷酌情起复李鸿章与周馥。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二月,周馥奉诏进京觐见慈禧太后。九月十三日,周馥出任四川布政使。十一月至蜀,就任后,周馥设立课吏馆,严格考评官员政绩,并清查宝川局积弊,筹划铸造银行,铸造姻缘,储备粮食以供饥荒。为了防止外国传教士制造事端,他亲自撰写了《安辑民教示》颁布郡县,启迪教民。[6]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义和团运动高涨,周馥派兵镇压的同时维持四川的稳定局势。时值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微服西逃。清廷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直隶总督。九月周馥被调为直隶布政使,协助李鸿章议和。12月7日,朝廷又命周馥暂缓赴任,令其乘坐轮船赶赴秦皇岛,随后周馥同奕诓、李鸿章等办理议和条款事宜。[6][19][20]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周馥赴保定,授直隶布政使印,因治理有功,慈禧太后授巡抚衔。时年九月李鸿章病重,周馥前去探望,周馥了解李鸿章遗愿,两宫未还,直言当完成李鸿章的遗愿。李鸿章死后,清廷任命周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留京与外国侵略者交涉撤销天津都统衙门,归还津榆铁路等事宜。[6]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周馥升为兵部尚书,七月再升山东巡抚。时值黄河决口,周馥上任后整理运河吏治,调整运河关税、堵筑漫口、修补残破堤坝。架设电线,组织下游移居,同时采用抛石护堤法,于是山东数十年无水患。周馥同时创办山东学堂、师范学堂,设立省工艺总局和公司。[20][11]
光绪三十年(1904年)九月,周馥升任两江总督。十一月,赴芜湖湾勘建厂基。当时清政府欲分割江苏北部淮扬徐海等地设立江淮省,然周馥指出设立江淮巡抚会使兵力分散更加难以治理,他建议改淮扬总兵为江北提督,节制徐州以及江北各营,最终清政府同意周馥的建议。次年,周馥上奏朝廷将分属的南北洋海军合为一体,提高了海军的作战能力。同年以疾请告归,未许。[6]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周馥七十岁高龄。四月,周馥辞官,同年十一月,妻子吴氏病逝。此后十几年直到去世,周馥主要是整理自己的著作。周馥辞官后先住在芜湖别墅,辛亥革命后避居青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又移居天津。在此期间周馥曾先后五次回老家叙乡情,为家乡办善事,谒祖墓,安排自己的墓地。[6]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始撰《治水述要》,购置芜湖万春圩水田2000亩。宣统三年(1911)编撰《玉山诗稿》四卷、《玉山文集》二卷、《治水述要》十卷、《河防杂著》一卷。民国三年(1914年),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任命周馥为参政院参事,周馥未曾就任。民国九年(1920年),著成《易理汇参》十二卷。次年皖北水灾,周馥邀同乡联名清政府派许世英专理赈灾事宜,并捐款。在天津设易赈会,支援灾民。[21][22]
民国十年(1921年)九月二十一日,病逝于天津。溥仪谕赐祭葬,赐谥“悫慎”。时任总统徐世昌亦遣官祭拜。十一月灵柩南下桑梓秋浦,时北洋各省官绅先后呈请大总统,准于本籍及直隶、山东、江苏建立专祠,并入本邑乡贤祠。[1]
1873年在李鸿章的决策下周馥开始负责天津新城的营建,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建成了较为坚固的新城,为以后北洋海军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海军基地。1882年天津绅商建议捐款修筑由天津城东至租界的马路,周馥同意并带头捐助银1万两。1883年,为了天津的市政建设,周馥设立市政工程局,负责市政工程建设,天津气象肃然,天津商埠之盛自此始。[23][b]
1901年1月,清政府颁布新政法令。周馥从1902年至1907年,作为山东巡抚、两江总督及两广总督,积极参与新政。1902年周馥升任山东巡抚,在任上周馥编练保甲、调整黄河防汛守备力量、裁改社会旧习,提倡旗人自谋生计,禁止妇女缠足。此外,周馥还裁革道府州县陋规,不准属员私馈,按其缺分繁简,向来所得多寡, 定明数目,酌给公费,由藩库拨给。[6][24]
1904年10月,周馥调任署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到任后作为总督的周馥与苏、皖、赣三省巡抚通力合作大力推行新政。在三省原有的基础上,使三省新政日益活跃并且渐具规模。1905年6月初,周馥与直隶总督与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立宪。周馥又单衔奏请实行“立法、行政、执法”三权分立和地方自治的立宪政体。周馥在任期间积极整顿社会陋习,打击人口买卖、整顿吏治、改良监狱。[6][25]
从1871年治理永定河道开始,20年间周馥先后对永定河、金钟河、北运河、潮白河、滹沱河、大清河等直隶河道进行了勘察和治理,其中尤以永定河号称难治。[26][27]光绪十六年(1890年),降雨量极大,永定河北上汛、南三汛同时漫决。[28]周馥对河道进行考察,于永定河北岸添建石堤,为节省费用,特此采用不规则的石片。[29]1893年永定河南决口,许多大臣以1894年为慈禧太后60大寿之年不宜见灾为由,建议挑河挖沙以防水患。周馥力排众议认为此法劳命伤财且收效甚微,认为只有在卢沟桥南岸修建减水坝,使永定河涨潮时能分水大清河,减少水患,虽不能保证岁岁平安,但也能保证十年中有八、九年不决堤,此建议得到清政府的批准。为赶在第二年汛前完成水坝工程,周馥马不停蹄、日夜操劳,周馥聘请法国设计师吉礼丰前往卢沟桥两岸测量水位,并请专人勘估工科。终于赶在1894年之前完工。到1911年,大石坝建成18年,永定河决堤仅一次。[1][26][30]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黄河决口灾情严重,从十一月起,周馥从曹州府黄河入山东境,直到利津入海口,对山东全境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结束后拟定了《治河办法十二条》,代李鸿章拟定了《堪筹山东黄河会议大治办法折》和《筹议山东河工救急治标办法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治水方案。黄河治理中,周馥堵筑漫口、整理三游管辖地段、设立黄河电报局,于是山东省数十年无水患。[6][31]
1881年7月,周馥署理津海关道,同时兼任北洋行营翼长职务。凡营务、海防皆时为商助,使上意下宣,下情上达 ,真正发挥了北洋行营翼长的作用。 此后周馥、马建忠跟随李鸿章到旅顺查勘地形,策划海港。由于技术有限最终承包给法国人,双方于1886年10月签订修建合同。[6][32]1888年5月9日,周馥奉旨补授直隶按察使,结束 了任期长达八年之久的津海关道之职。7月,李鸿章借周馥升任直隶按察使进京谢恩之际,奏留他在海军衙门襄订《北洋海军章程》,后人认为其“襄订海军章程,树立全国海军基础”。1891年之后,周馥一再上书力陈扩充海军的重要性。[33]1894年8月,周馥被任命为总理前敌营务处,周馥未做推辞毅然受命。1894年9月8日,周馥与赴朝鲜办理抚缉事宜的浙江温处台道袁世凯一同奔赴辽东前线,保障各军的饷械供应。[6]
19世纪末,清政府开始小站练兵。周馥任山东巡抚后,在此基础上编练巡警、裁改旧军、添募新军。1903年,周馥在烟台创办烟台海军学堂,在济南开办警务学堂(后来改为高等巡警学堂),此外在各州县设立巡警学堂。[6][34]
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北洋学堂,培养海军人才,并命周馥总理学堂事务。周馥注重陆海军人才的培养,制订了详细的考选规则和奖惩训练措施,招收十四岁以上十七岁以下青年入学。1885年,受李鸿章委托,周馥负责创办天津武备学堂,聘请外籍教师授课,选拔军中优秀人才,天津武备学堂成为了中国培养陆军人才的重要基地,当时的陆军将才多出其中。[9][35]周馥于1886年禀立集贤书院,捐银2600两,以三叉河地作为建院之址。同年六月为培养翻译人才,周馥又捐银3000两在东圩门外建立博文书院,招生学习外语,天津人才之盛始于此。[6][9]
周馥担任山东巡抚期间,大力进行教育改革,促使山东新式教育逐步进入正轨。1903年2月,周馥发布重点在劝导民间办学的《劝学告示》[c]。1903年,清政府统一学制,颁布各级各类学堂章程。同年,周馥改山东大学堂为山东高等学堂,派陈恩焘兼充教习,并选派品学兼优之人加以帮助。1904年5月,他在省城西关外购买土地140余亩修建校舍,山东高等学堂于年底迁入。[36][6][11][37]就任两江总督后,周馥在原有办学教育基础上,廓所未充,补所未备,敬教劝学,继长增高,南方教育,由是萌芽。1905年8月,周馥与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湖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及湖南巡抚端方联名上折请求立停科举、推广学校并妥筹办法。此后,周馥等人又奏请废除科举。[6]
1886年周馥在李鸿章的支持下,顶住顽固派官僚的反对,筹集巨资开始修建胥各庄至阎庄运煤铁道。周馥还负责督办了阎庄至大沽铁路及津沽铁路,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成立,周馥与沈保靖担任督办大员。1888年10月,津沽铁路如期竣工,新旧铁路首尾衔接,快利为轮船所不及。1884年,李鸿章创设天津机器局,周馥担任会办,注重新式军械的配置,推动了机器局的发展。[9][12]
1902年,清政府开始重视经济改革。周馥巡抚山东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筹办农桑、工业实业。1903年,周馥在山东成立垦务局和湖田局。1904年,周馥根据山东的的实际情况,在济南设立农桑总会。同年5月1日,周馥与袁世凯联名上奏朝廷,要求将济南、潍县、周村开为商埠。[38][39]
调任两江总督之后,周馥致力于发展经济,解决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引起的灾民问题。周馥查勘三省矿产、招商试办,专门成立查矿公所,聘请日本专业矿师。周馥于是招集商股试办,并出示晓谕,严禁民间乱售。[40]
1881年底,周馥跟随李鸿章到保定,署津海关道。适逢朝鲜通商之事,李鸿章委托周馥办理此事,周馥与美国提督薛斐尔商订《朝鲜通商条约》。此时清廷与朝鲜通商,周馥认为朝鲜是中国邻邦,双方贸易的正常进行应有相应的商约加以保证。为此,与朝鲜使臣赵宪复等商订了《中朝商民陆路互市章程》。[41][42]同年解决法国领事狄隆强租天津紫竹林滩地一事。1885年6月9日,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署了《中法新约》。[38][43]
1905年12月8日,官眷黎黄氏携多名婢女经过上海。英国副领事德为门误以为其黎黄氏拐卖妇女欲将其收押,中国狱员不愿将其关押西牢,于是外国捕头殴打中国差役,激起民愤。事发后,上海道袁树勋恐怕德为门制造事端,暂停公堂会审。几日后,革命党人在租界散发传单,18日租界暴乱。12月19日军机处命周馥前往上海查办会审公堂案件,21日周馥抵达上海,立即接见当地官绅、洋人,为缉拿凶手,周馥命令严守租界关隘,对死难者、受害者家属进行抚恤。周馥在会审中变通刑讯、建立监狱收押犯人,至此上海会审公堂告一段落。[44][45]
周馥在平时治水的过程中日夜奔走,阅江南以至山东、直隶、河南水利之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于晚年撰写完成《治水述要》十卷及《河防杂著》一卷,为示人治水之法。[21][46]
治水之外还有《玉山文集》二卷、《与十三诗集》二卷、《易理汇参》十二卷、《负暄闲语》二卷,奏稿、电稿、公牍八卷,1966年台湾文海出版社的《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中收录。此外,周馥还有《自撰年谱》二卷。[6][47]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周某用心极细,虑事最精,且廉正,有魄力,非时人所及也。”[48]“才识闳远,沈毅有为,能胜艰巨”,”筹办军务、洋务、海防,力顾大局,劳怨不辞。”5自同治、光绪间即在天津佐李文忠公筹办海防、洋务,中西各要政无不兼综。[6]
赵尔巽《清史稿》:北洋新政,称盛一时,馥赞划为最多。[1]
周馥《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中收录:凡中国自强之本,与夫今日能自理之道,莫不由周故督与文忠公开其端,植根基。[49]
周馥《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中收录:当日无文忠几无今日之天下,无公(周馥)亦无以赞成文忠之所为,盖公与文忠所为,为天下历赖。[50]
当代学者汪志国《周馥与晚清社会》:如果说李鸿章是洋务事业的策划者和设计师,那么周馥则是洋务事业的实施者和推动者。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此行也,决大疑,定大计,省巨万之努,免百年之害。”[51]
周馥《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中收录:“ 东省大吏大多以河防著称,然往往沾习旧章,昧于通变。若乃深察形便,不主故常,古法今制互相为用,则以故督为最,故其功亦较前人为多。”[52]
清朝御制碑文:“精研治河,无惭贾让(我国汉代著名的治水专家)。”[23][53]
作为亲信和幕僚,周馥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长达三十多年,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和执行者、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周馥跟随李鸿章筹办军务、洋务、海防、外交,中西各政无不兼纵,他在创立海军、建设海防、修筑铁路、发展电讯事业、创办军事事业和军事教育事业、办理外交等方面均有建树。[8]作为新政的积极倡导者和实力奉行者,周馥积极贯彻清政府的各项措施,为中国的近代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1]
周馥从1872年开始对山东黄河、运河的治理,1902年升任山东巡抚后使山东水患大减,后世评价“功德在民,尤以河工为最巨”。他治水的成功,使直隶地区的百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患之苦,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周馥治河借鉴古人经验,总结原因的基础上古法今制互为相用,他的治水主张本着务本、务实的原则,利于当时的河工,也利于今天的河防。[31]
作为晚清晚清封疆大吏的周馥,并非通过科举出身,困囿于科举出身较低,周馥在对后为子女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不敬聘请邵班卿、潘笏南、洪述之、刘丹庭等饱学之人加以教导,并将子女送到名士李慈铭门下接受教育。其子周学海、周学铭中进士,周学熙、周学煇中举人,周学渊举经济特科。暮年周馥息影山林,精心教育孙辈读书。[54][55]
周馥着力以儒家的伦理思想教子,长子周学海进士出身,终身研究药学、脉理,刊有《周氏医学丛书》。周雪渊举经济特科,对版本、诗文、词曲等多有研究。周学熙经历官场后投身实业,晚年读书修身,创办私塾,此后周馥家族人才辈出。[56][57]
关系 | 姓名 | 社会身份 |
儿子 | 周学海(1855-1906年) | 字澄之,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官至道员,通医学,著有《周氏医学丛书》,曾在扬州经营泰合成盐号[10] |
周学熙(1865-1947年) | 字缉之,别号定五、止庵、卧云居士,周馥第四子,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举人,曾参与洋务运动兴办实业,近现代著名企业家[58][59] | |
周学辉(1882-1971年) | 字实之,周馥第六子,曾中举人,著名企业家[60][61] | |
孙子 | 周叔弢(1891-1984年) | 名暹,字叔弢,号秋浦、弢翁,周学海第三子, 通晓英文,现代著名企业家[62] |
周明焯(1898-1990年) | 字志俊,周学熙次子,著名企业家[63] | |
周明夔(1899-1970年) | 字志和,号叔迦,为周学熙第三子,毕业于同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63] | |
重孙 | 周一良(1913-2001年) | 周叔弢之子,留学欧美,北京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63] |
周馥接官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1878年周馥母故回乡丁忧3年期间所建,主要用于接待前来拜谒的同僚、地方官员及乡绅。1924年,为防白蚁侵蚀,周馥第四子、时任民国财政总长周学熙秉承父志,聘请上海名师设计,按原有样式复建后厅,所有梁、柱、枋均以钢筋水泥仿木代之,连榫头、卯眼都不例外。前厅及连廊因是木质结构,1937年被侵华日军烧毁。2020年,县文化和旅游局利用文物保护专项经费进行整体修缮,复建了门屋及连廊。建成后的周馥接官厅,宽20米,深27.6米,总建筑面积约550平米。[64]
周馥的坟冢位于座落于石城乡双桥村灰炭冲皮家坞云雾坑。民国十年(1921年)周馥在天津病逝,由子孙扶柩南归,回县后灵柩先停在离老宅1公里的农林公会(今烈士陵园山脚下)后运往云雾坑安葬。周馥墓的具体方位在一个名叫“金钱吊葫芦”的山包上,墓冢为钢混结构,水泥浇铸,高1.1米,坟前设有拜台,总面积59平方米,坟冢前后各立石碑一方,前碑高0.57米,宽0.65米,碑文楷体阴刻直书,曰“清授光禄大夫陆军部尚书两江总督显考乡贤公墓”,落款曰:“男周学熙、学渊、学辉”;后碑高1.35米,宽0.49米,碑额楷体阴刻横书“周氏祖墓”,其下直书五行,正文居中曰:“清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陆军部尚书两江总督显考谱乡贤公讳馥字玉山府君之墓。”[60]
名称 | 类型 |
《中国影像方志·安徽卷》 | 纪录片[65] |
展开
[a]开缺:释义是旧时官吏因故不能留任,免除其职务,准备另外选人充任。
[b]利权:解释为经济上的权利(多指国家的),掌管财政的权力。
[c]周馥刊布《劝学告示》,呼吁绅民们不要把兴学看成是朝廷独尽之责,号召绅民们要“父诏其子,兄勉其弟,或集资创建,或设法兴办,力有不及,官为酬助”。
展开
[1]赵尔巽. 清史稿[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卷四百四十九·列传二百三十六.
[2]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说明页.
[3]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16页.
[4]汪志国. 周馥与晚清社会[M].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绪论.
[5]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1012页.
[6]《周馥研究》课题组. 周馥年谱[J]. 池州师专学报, 1997, (2).
[7]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说明页..
[8]方雪飞. 论李鸿章与其幕府之关系——以周馥为例[J]. 厦门大学, 2008年5月
[9]中国近代史料丛刊. 洋务运动[J].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1年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委员会.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M]. 天津: 天津出版社, .: 周馥家族与近代天津.
[11]马文杰. 周馥主政山东研究(1902--1904)[J]. 青岛大学, 2012年06月10日
[12]吴宏爱. 周馥与洋务运动[J]. 河北大学学报, 1996年4月
[13]李文海. 近代灾荒纪年[M].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 303页.
[14]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1215页.
[15]赵尔巽. 清史稿[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年: 12535页.
[16]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17页.
[17]朱寿朋. 光绪朝东华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第四十九卷.
[18]民国周玉山先生(馥)自订年谱[M]. 台湾: 商务印书馆, 1978年: 50页.
[19]中国近代史料丛刊. 义和团[J]. 神州国光社, 1951年
[20]朱寿朋. 光绪朝东华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第158卷.
[21]周馥. 周悫慎公全集[M]. 台湾: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8年: ..
[22]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71页.
[23]欧阳跃峰. 人才荟萃——李鸿章幕府[M]. 湖南: 湖南岳麓书社, 2001年: ..
[24]德宗景皇帝实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7: 卷533,107页.
[25]李细珠. 山东督抚与清末新政[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5月: 234页.
[26]阳光宁 汪志国. 周馥与直隶河道的治理[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6月
[27]刘昌明. 中国水问题研究[M]. 北京: 北京南气象出版社, 1990: 107页.
[28]赵尔巽. 清史稿[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3813页.
[29]李鸿章. 李鸿章全集[M]. 海南: 海南出版社, 1997年: 1984页.
[30]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1003页.
[31]赵春阳. 周馥与山东河工的治理[J]. 山东开放大学, 2021年, (3).
[32]故宫博物院.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M]. 1936: 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
[33]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18页.
[34]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169页.
[35]吴宏爱. 周馥与洋务运动[J]. 河北大学学报, 1996年4月
[36]朱寿朋. 光绪朝东华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年: 第4719页.
[37]周中丞劝学告示[J]. ., 光绪二十九年刊
[38]山东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山东省志·大事记[M]. 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年: ..
[39]济南商埠租建章程[J]. ., 光绪三十一年刊
[40]朱寿朋. 光绪朝东华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5425页.
[41]王彦威. 清季外交史料[M]. 1934: 第16卷.
[42]朱寿朋. 光绪朝东华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113-234.
[43]王铁崖. 中外旧约章汇编[M]. 北京: 三联书店, 1957年: 卷(1).
[44]朱寿朋. 朱寿朋[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年: 5462页.
[45]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706页.
[46]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1012.
[47]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5814.
[48]周馥. 负暄闲语[M]. 北京: 中国书店, 2014: 处事篇.
[49]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18.
[50]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126-127.
[51]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3681页.
[52]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29页.
[53]周馥. 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 台北: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66: 9.
[54]汪志国. 安徽东至周氏家族与近代中国实业——以周馥为中心的考察[J]. 池州学院学报, 2010年2月第24卷
[55]谢忠惠. 东至周氏家风家教幽探[J].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月第33卷第1期
[56]贾熟村. 对周馥家族的考察[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0月, 35(5).
[57]咸 伟. 晚清督抚的治家方略与族运走向———以周馥家族为例[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年 5 月, 45(3).
[58]孔令仁. 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括者[M]. 济南, 1991年: 7页.
[59]周学熙.山东大学. [2023-06-14].
[60]周馥家族在县内的墓地.东至周氏文化研究官网. [2023-06-14].
[61]周骥良. 百年周家[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年11月: 703-865页.
[62]孔令仁. 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括者[M]. 1991年: 89页.
[63]一、周馥家族的重要成员.东至周氏文化研究. [2023-06-15].
[64]周馥接官厅:传承家风文化,彰显建筑艺术.东至县人民政府. [2023-06-14].
[65]搜索: 中国影像方志.豆瓣. [2023-06-13].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