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4-2016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在2016届大学毕业生的未就业人群(7.5%)中,半数以上还在继续找工作(4.0%).其中,处于未就业状态的本科毕业生(6.9%)中“还在找工作”的为3.0%,“待定族”为1.6%(不求学不求职);处于未就业状态的高职高专毕业生(8.1%)中“还在找工作”的为5.0%,“待定族”为3.1%.
2016届大学生未就业人群比例及打算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大学毕业生月收入显著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且高等教育在毕业三年内回报明显
2016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为3988元.其中,本科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4376元,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3599元,均高于城镇居民2016年月均可支配收入(2801元).
2016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收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4-2016年应届结业生实际签约月薪与期望月薪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2~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从3366元增长到4376元,增幅为30%.考虑到通货膨胀,在根据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进行调整后,2012~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从3366元增长到4043元,增幅为20%.
2012~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2~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从2731元增长到3599元,增幅为32%.在根据cpi进行调整后,2012~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从2731元增长到3325元,增幅为22%.
2012~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3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相比毕业时累计增长87%,高职高专增长81%.
2013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平均收入与其毕业时收入涨幅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2013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即2016年时)月收入为6667元,比2016年农民工①人均月收入(3275元)高3392元;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为5312元,比2016年农民工人均月收入高2037元.
2013届大学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与2016年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民企、中小微企业、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等依然是大学生主要就业去向,且比例持续上升.
2012、2016届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2、2016届大学毕业生在国企业就业的比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2、2016届大学毕业生在中外合资就业的比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大学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比例从2012届的54%上升为2016届的56%.中小微企业雇用了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且比例持续上升.
2012、2016届大学毕业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2、2016届大学毕业生在300人以下微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信息、教育等知识密集型产业雇佣大学毕业生比例持续上升,建筑、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雇佣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下降
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在大学生各项主要就业指标上亮起了“红灯”,不管本科还是高职都出现相似趋势.以本科为例,从吸纳能力来看,2012届毕业生有28.8%在制造业就业,到2016届该比例下降了近9.4个百分点,跌至19.4%.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薪资水平也相对较低.
2014、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降低多的行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4与2016高职高专毕业就业比例增加/降低多的行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近三年来东北区域经济体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东北地区人才流失,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也需要引起重视,2014~2016届本科东北生源在本地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分别为49.2%、48.5%和47.5%;与全国本地区生源的本地就业比例相比,2016届本科东北生源在本地就业的占比(4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5.2%)27.7个百分点.这种人才流失是东北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4-2016东北区域经济体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转型离不开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根据麦可思数据,东北地区的制造业招聘需求明显下降.而且就业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交通工具制造业、机械五金制造业、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其中,交通工具制造业人才需求的下降最为明显,2012届的就业比例为16.8%,到2016届下降为6.1%.
2012、2016东北区域经济体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在制造业就业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6届本科管理学门类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最低的学科门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6届本科管理学门类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最低的专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6届本科管理学门类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前三的专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6届高职高专生化与药品大类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
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最低的专业大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最低的专业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前三的专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三年内超过一半创业人群退出创业,创业失败风险不容忽视.
2012、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三年后继续创业的比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2、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三年后继续创业的比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更多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选择了自主创业,毕业生的创业效果应从长评价,不能只局限于毕业时的创业人数.
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创业比例及同届三年后创业比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从近五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呈现上升趋势(2012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为85%,近五届平均每届增加1个百分点).
2014-2016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
大学生就业数据分析图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毕业半年后未就业的大学生比例约为7.5%,其中本科毕业生比例为6.9%,高职高专毕业生比例为8.1%。虽然未就业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有较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半年内未能找到工作。
月收入方面,2016年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为3988元,其中本科毕业生为4376元,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599元,均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根据最新调查数据,约有7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
从就业去向来看,大学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民企、中小微企业的就业比例持续上升。其中,大学生就业市场最活跃的领域为互联网、金融和教育等行业。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其中高科技创业和网络创业成为热门领域。
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岗位匹配。由于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很多大学生找到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背景不太匹配,这也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在就业后不久就离职的现象。
总体来说,高等教育在毕业三年内的回报明显,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和就业去向都很可观。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指导,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