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出身官宦之家[6],少时以勇武自称[3]。唐朝建立后加入秦王府,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西讨,因功累迁左虞侯和车骑将军,爵封全椒县子。[3][4]谋划并参与玄武门之变,太宗李世民继位后,论功行赏列为第一等[8],晋升为左卫将军、赐食邑一千户,爵封潞国公。[4]贞观四年(630年),担任兵部尚书,参议朝政,位列宰辅。[3]贞观八年(634年)十二月,吐谷浑进犯唐朝边疆,[9]侯君集辅佐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出征吐谷浑[3],李靖采纳侯君集之策,兵分两路,攻灭吐谷浑,后因功改封陈国公,转任吏部尚书,授予光禄大夫。[3]贞观十三年(639年),高昌王麹文泰阻断西域商路,太宗李世民任命侯君集担任交河道行军大总管攻灭高昌,刻石记功后班师回朝。[3]
侯君集本为武将,不好读书,受到太宗李世民重用后,才开始读书。[3][4]主持官员选举与考核,出将入相,皆被称赞。因平高昌后私分珍宝,受到弹劾而下狱,中书侍郎岑文本上疏求情而获释。侯君集自恃战功,反因下狱而心生不满。[3]贞观十七年(643年),洛州都督张亮密报侯君集鼓动其造反,太宗李世民以二人皆功臣,私下言语无证据不采信。同年与长孙无忌等人图形于凌烟阁。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发,侯君集因与李承乾密谋被杀,太宗李世民特赦其妻及一子以祭祀。[3][4]
侯植
爷爷
贺兰楚石
女婿
李世民
君主
侯君集出身于官宦之家[6],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3],为东汉司徒候霸的后人[10],后燕散骑常侍候龛的十世孙,曾祖为北魏泰州刺史、奉义县公侯欣[7],祖父为北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光州刺史、肥城郡公侯植[6][10][11],潞国太夫人窦娘子第五子[5]。喜好玩弄弓矢却学艺不精,仍以勇猛自称。[3]李世民为秦王时,引荐入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建立功勋,后因功累迁为左虞候与车骑将军,爵封为全椒县子。逐渐取得秦王李世民的信任,获得参与秦王府各项事务的权力。[3]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攻打唐朝边境,高祖李渊派遣齐王李元吉统军防御突厥,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欲举事除掉秦王李世民。[12]侯君集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人劝说秦王李世民,认为事情到了非常急迫的时候,必须要临机决断。[12]侯君集与尉迟敬德等人帮助秦王李世民制定行动方案[13],而侯君集出谋划策功劳最多[3]。六月四日,侯君集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参与“玄武门之变”,辅佐秦王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14]李世民继位后,论功行赏,以侯君集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五人功居第一[8],后晋升侯君集为左卫将军,爵封为潞国公,赐予食邑一千户的赏赐,不久后提升为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年),晋升为兵部尚书,获得参议朝政的权利,成为唐朝的宰相。[3]
贞观八年(634年)十二月,因吐谷浑[a]出兵攻打唐朝凉州(今甘肃武威),并扣留唐朝使者赵德楷,[9]太宗李世民任命特进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以侯君集与任城王李道宗为副,统兵攻打伏允的吐谷浑。次年三月,唐军行至鄯州(今青海乐都),李靖采纳侯君集长驱疾行、攻其不备之策,挑选唐军精锐,轻装深入吐谷浑境内。[3]任城王李道宗率部追击伏允的部众,并于库山[b]大破吐谷浑,伏允为躲避唐军的追击,带领少量部众进入沙漠。李靖将唐军分成两路追击吐谷浑的军队,并亲率部将薛万均和李大亮等人由北路追击,派遣侯君集与李道宗由南路攻打吐谷浑军队。[3]南路唐军在侯君集与李道宗指挥下一路攻破逻真谷(今青海都兰县),越过汉哭山,行军二千多里,皆是空旷无人之地;并率部克服山地多积雪与降霜的恶劣气候,转战星宿川(今青海黄河上源星宿海),追击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多次与吐谷浑军队交战,全部大获全胜,一路追击吐谷浑军队到积玉山才返回,最终于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与李靖会师,彻底平定吐谷浑后班师回朝。[3]
贞观十一年(637年),侯君集与长孙无忌等人获得世封的赏赐,其中侯君集被授予陈州刺史之职,并改封为陈国公。次年,侯君集晋升为吏部尚书,进位为光禄大夫。[15]侯君集备受重用后开始读书,主持官吏选举和考核,出将入相,都获得人们的称赞。[15]贞观十二年(638年)八月,吐蕃派遣使者入朝求亲,太宗李世民没有应允。后吐蕃的松赞干布派兵攻打吐谷浑,并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县)陈兵二十万威慑唐朝。吏部尚书侯君集被太宗李世民任命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统领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左武卫将军牛进达、左领军将军刘简等五万唐军前往松州抵御吐蕃;九月,大败吐蕃于松州,斩首一千余级。松赞干布退兵并派遣使者谢罪,再次请求迎娶唐朝公主,太宗李世民应允。[16]
贞观十三年(639年),因西域高昌国王麹文泰阻断通往西域的商道,于是太宗李世民征召麹文泰前往长安朝见,其称病不去。十二月,侯君集被太宗李世民任命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唐军出征高昌,并征召善于制作攻城器械之人随军出征。麹文泰认为高昌距离唐朝七千里,中间有沙漠阻挡,那里气候干旱、冬寒夏热,大军难以通行;唐军穿越沙漠进攻高昌,也会因兵多而运粮不便,如果以逸待劳,二十天内就能拖垮唐军。[15][17]侯君集统帅大军来到碛口时,麹文泰才感到害怕,并于次年八月病逝,其子麹智盛继承高昌王位。[17]此时唐军行军至柳谷(今新疆吐鲁番西),斥候禀报说麹文泰葬期将近,高昌国民全部会齐聚国都。众将认为可以趁机偷袭,一举攻灭高昌。侯君集不赞成,认为趁其墓葬时偷袭不是问罪之师该做的事情。[15]
侯君集统率唐军击鼓前行,未遇到困难便到达高昌国的田地城(今新疆鄯善西)。[17]当地军民据守城池,侯君集派人劝降没有效果,便派唐军伐木填埋沟壑,使用工匠们制作的推车撞击城墙,并用抛石车击向城中,城中守军毫无抵抗之力,唐军攻破城池,俘获城中男女七千余人,后派兵围攻高昌都城。[15]麹智盛修书于侯君集,认为他刚继承王位,没有什么过错,请求唐军赦罪撤军。侯君集让其出城投降,麹智盛犹豫不决。原来麹文泰曾与西突厥首领欲谷相约共同抵御唐军,但欲谷听闻唐军到来,便统兵西撤一千余里,麹智盛失去援军,无计可施,最终出城投降。[15]侯君集继续分兵攻打高昌其他城池,共攻取3郡、5县、22城,[17]攻灭高昌,俘获麹智盛及其高昌国官吏,刻石记功后班师回朝。[15]侯君集攻灭高昌后,未经请示便私自发配无罪之人,又私分高昌国的珍宝,不能制止手下将士偷盗宝物,待其返回长安后,被人弹劾而下狱。[4]后经中书侍郎岑文本上疏求情,认为功臣大将不可轻易受到屈辱,太宗李世民将其释放出狱。侯君集自以为攻灭高昌有功,却受到下狱的待遇,内心非常不快。[15]
贞观十七年(643年),张亮以太子詹事的官职外派出任洛州都督,侯君集问张亮为何会遭到排挤,张亮却说因公务受到排挤,谁更冤枉。侯君集认为自己平定高昌,却因此触怒天子的缘故,于是邀请张亮一起造反。张亮随后将两人密语报告于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认为侯君集与张亮皆功臣,两人私下的对话缺乏证据,便没有采纳,依旧对待侯君集像从前一样。[15]不久后侯君集与其他功臣一同图像悬挂于凌烟阁上。[15]
太子李承乾担忧自己被废,知晓侯君集心有怨恨,于是与其私下交往谋划。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担任太子府千牛卫,李承乾令其多次带领侯君集进入东宫,询问自安的办法。侯君集认为太子羸弱,劝其图谋大事。此后侯君集担心事情泄露,心中不安,每日夜晚都会突然警醒。其妻子侯君集身为国家大臣,如果辜负了皇帝,应当向皇帝请罪宽恕,侯君集没有听从。[15]李承乾“谋反”事件爆发后,侯君集受到牵连,其女婿贺兰楚石揭发其联络太子李承乾的事情。太宗李世民认为侯君集有大功于社稷,想要保全其性命,但群臣认为侯君集之罪,不能赦免。此后,太宗李世民因不忍看到侯君集的画像,不再登上凌烟阁。最终侯君集被杀,因其临刑前向太宗李世民求情,赦免其一子替其守丧与祭祀。太宗李世民同意后,特赦其妻与一子,流放于岭南。[15]
唐太宗李世民对于侯君集十分看重,曾在《册侯君集改封陈国公文》中认为,侯君集守持正道、坚定不移、见识渊博、度量宏大,文武全才。[18]也曾在《令侯君集等经略吐谷浑诏》中认为兵部尚书侯君集才兼文武,智谋闻名于庙堂之上。[19]
唐朝宰相魏元忠高度评价,认为侯君集灭高昌与李靖破突厥和苏定方开西域,虽然都是依仗唐朝国力强大实力,但也与他们的才华分不开。[20]
后晋刘昫在撰写《旧唐书》时认为侯君集攻城略地建立了功勋,但恃宠而骄,前功尽弃落得身死的下场,都是贪与愚的结果。[21]北宋文学家宋祁在《新唐书》中评价侯君集时认为出将入相,却暗中勾结太子,导致身死的结局,是咎由自取的结果。[22]
宋朝文学家苏洵在其《嘉佑集》的“御将篇”提到,侯君集是不可所得的才将,认为古代贤将太少,君主能够获得才将并且正确使用,就能建立功勋。[23]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侯君集虽然有功于李唐,但他犯法就应当处罚,而李世民想要保全他,但执法者不认可,可见其确实应该诛杀。[24]
河南大学教师、历史解读派作家郭灿金认为侯君集是唐朝最有争议的名将,“有勇无谋”,他猜疑侯君集“谋反”事件是李世民进行清洗的“牺牲品”,他的罪名不应该是“谋反”,而是“无谋”只能“反”。[25]
历史作家谢志东在其作品《拨云见日》中认为,侯君集“谋反”事件是因为李世民不公,同样都是“治军不严”之罪,李世民对李靖能够网开一面,为何要对侯君集另眼相待。[26]
根据相关史书及相关墓志铭,无法推测出侯君集父亲的名字,有说法认为其父为候定远。《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中,仅列出侯君集的祖父侯植,其父信息空缺[6],另外对照《周书·侯植传》与《北史·侯植传》,都没有侯植子孙的具体信息,只有《周书·侯植传》提及子嗣为“子定嗣”及“定后位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记载继承侯植爵位的儿子叫做候定。[7]
此外根据《侯植墓志铭》去看,侯植子嗣不止一个,分别为世子候定远、次子候定徽、候定高、候定国、候定周、候定贵[10];而侯君集母亲的墓志铭《窦娘子墓志铭》,也未提及侯君集父亲姓名,仅能获悉其担任过泰州诸军事与泰州刺史的官职,依旧不能确定其父姓名信息。[5]
关系 | 姓名 | 官职及爵位 |
先祖 | 候霸[10] | 东汉司徒 |
十世祖 | 候龛[7] | 后燕散骑常侍 |
烈祖 | 候恕[7][11] | 北魏北地郡守 |
曾祖 | 候欣[7] | 北魏泰州刺史、奉义县公 |
祖父 | 侯植[7][6][11] | 北周骠骑大将军、肥城郡公 |
母亲 | 窦娘子[5] | 潞国太夫人 |
太宗李世民曾让侯君集跟随李靖学习兵法,侯君集学成后,却密报太宗李世民,认为李靖有谋反之心,因为每次学到精妙之处,从来都不交给他;太宗李世民便去询问李靖,李靖却说:“当今天下没有战事发生,臣所教授侯君集的兵法,足以让他凭此抵御四夷,而他想要臣倾囊相授,这才是侯君集身具异志的表现。”后来李靖担任尚书右仆射,侯君集担任兵部尚书,某次两人一同返回尚书省,侯君集骑马进门数步才发觉,李靖便认为,侯君集身具异志。后来果然应验了。[4]
年份 | 名称 | 类型 | 扮演者 |
1994年 | 《唐太宗李世民》[27] | 电视剧 | 朱广纪 |
2001年 | 《混世游侠》[28] | 电视剧 | 钟卫华 |
2006年 | 《开创盛世》[29] | 电视剧 | 马杰 |
2006年 | 《贞观之治》[30] | 电视剧 | 王戎 |
2007年 | 《贞观长歌》[31] | 电视剧 | 杜志国 |
2012年 | 《隋唐英雄》[32] | 电视剧 | 孟松 |
2018年 | 《唐砖》[33] | 电视剧 | 王永泉 |
展开
[a]古代鲜卑族首领慕容吐谷浑迁徙至西北建立的地方政权,唐初分为两部分,西部臣服于吐蕃,东部臣服于唐朝,疆域最盛时包括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青海北部及新疆若羌、且末等地区。
[b]今青海湟源县西南日月山一带。一说为青海天峻南库库诺尔岭。
展开
[1]夏征农. 辞海 中国古代史分册[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09: 387.
[2]李德义,于汝波主编;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编. 中国将帅名录 远古至唐代卷[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7.02: 360.
[3](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 第2册[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7.10: 1541-1545.
[4](宋)欧阳修,宋祁撰. 简体字本二十六史新唐书卷84卷165[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2939-2941.
[5]尚民杰著. 唐长安家族葬地出土墓志辑纂[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8.10: 160.
[6](宋)欧阳修, 宋祁撰. 新唐书 卷七二中-卷八三[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1987.
[7](唐)令狐德Fen等撰, 陈勇等标点. 周书 1-50[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238.
[8](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卷三十六·列传第十六·房玄龄传[M]. 1956: 411.
[9](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卷三·本纪第三·太宗下[M]. 1956: 17.
[10]赵超著.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2.03: 480-481.
[11](唐)李延寿撰. 北史 卷四六-卷一〇〇[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1252-1253.
[12](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卷三十四·列传第十四·李建成传[M]. 1956: 396.
[13](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卷三十八·列传第十八·尉迟敬德传[M]. 1956: 424.
[14](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卷三十五·列传第十五·长孙无忌传[M]. 1956: 406.
[15](后晋)刘昫等撰, 廉湘民等标点. 旧唐书 卷51-卷77[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1584-1587.
[16](宋)司马光著. 资治通鉴 第13辑[M]. 北京: 线装书局, 2007.08: 2627-2628.
[17]任宪宝主编. 中国通史 中国上下五千年 下[M]. 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7.05: 464-466.
[18]吴云, 冀宇校注. 唐太宗全集校注[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02: 379.
[19]吴云, 冀宇校注. 唐太宗全集校注[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02: 333 .
[20](后晋)刘昫等撰, 陈焕良, 文华点校. 旧唐书 第3册[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7.10: 1827.
[21](后晋)刘昫等撰, 陈焕良, 文华点校. 旧唐书 第2册[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7.10: 1552.
[22](宋)欧阳修, (宋)宋祁撰, 陈焕良, 文华点校. 新唐书 第3册[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7.09: 2352.
[23](宋)苏洵著, 林纾选评. 嘉祐集[M]. 1924.07: 19-20. (2)
[24]张德信, 毛佩琦主编. 洪武御制全书[M]. 合肥: 黄山书社, 1995.07: 508.
[25]张秀枫主编. 历史随笔坊 历史的伤口[M]. 南昌: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3.05: 215-220.
[26]谢志东著. 拨云见日 你所不知道的唐朝与唐人[M].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05: 86-88.
[27]唐太宗李世民 (1994).豆瓣电影. [2023-04-15].
[28]混世游侠 (2001).豆瓣电影. [2023-04-15].
[29]开创盛世 (2006).豆瓣电影. [2023-04-15].
[30]贞观之治 (2006).豆瓣电影. [2023-04-15].
[31]贞观长歌 (2007).豆瓣电影. [2023-04-15].
[32]隋唐英雄 (2012).豆瓣电影. [2023-04-15].
[33]唐砖 (2018).豆瓣电影. [2023-04-15].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2月29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