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生于斯德哥尔摩,诺贝尔1842年随家去俄国圣彼得堡居住。1850年去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前往美国在美国J.埃里克森(John Ericsson)手下工作了四年,后回到圣彼得堡。诺贝尔开始研究硝化甘油并完成了第一次爆炸实验。1863年,诺贝尔和他父母一起离开圣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海伦堡定居,在极为原始的条件下他继续其硝化甘油的实验。1864年工厂爆炸,五人(其中有诺贝尔的弟弟)丧生。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意外,[2]诺贝尔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使用比较安全,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3] 之后诺贝尔在实验中发现硝化甘油混合黑色炸药之后极易产生自爆。他制作了一种引爆装置,用黑色炸药引爆放在安全容器中的硝化甘油并获得成功。[4]1875年诺贝尔又将火棉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为表彰诺贝尔做出的贡献,在1880年瑞典国王创议为诺贝尔颁发的科学勋章,同年又获得法国大勋章。1884年诺贝尔加入瑞典皇家科学会、伦敦的皇家学会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师学会。[5]1884年,当诺贝尔获知无烟火药的优越性后,又投入了混合无烟火药的研制,并在不长的时间里研制出了新型的无烟火药。接下来又相继发明了用来制造军用炮弹、手雷和弹药的无烟炸药,亦称诺贝尔爆破炸药。[6]
1873年至1891年间,法国诺贝尔公司所属的工厂开办到7家英国的诺贝尔公司所属的工厂曾发展到8家。到70年代,诺贝尔已成工业巨富,他委托大哥罗伯特·诺贝尔在芬兰和俄国开办了化工厂,还投资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后者曾是诺贝尔巨额资产的重要财源之一。后来各国的公司和工厂被改组为两个国际托拉斯,英德托拉斯和拉丁托拉斯。从1886年到1896年的10年间,诺贝尔跨国公司已遍及21个国家,拥有90余座工厂,雇工多达万余,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诺贝尔跨国公司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7]
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8]诺贝尔也被称为“炸药大王”。[4]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8][9]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在遗嘱中他提出:将其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10]为了纪念诺贝尔做出的贡献,人造元素锘(Nobelium)以诺贝尔命名。[11]
诺贝尔小时候家庭条件本来不错,诺贝尔的父亲建立工厂供应战争物资,但由于时局变化,工厂破产并欠债,经常有债主上门要债,导致家庭非常贫穷。后来诺贝尔的父亲独自前往沙俄,诺贝尔的母亲靠外公的救济开一家牛奶蔬菜店,一家人才不至于受冻挨饿。7岁的诺贝尔进入雅各布教会学校上学,后来诺贝尔父亲在沙俄境遇好转,诺贝尔一家搬到圣彼得堡。诺贝尔从小就对化学中的猜想和实验非常感兴趣,[12]16岁就成为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语言。[5]1850年,诺贝尔前往巴黎花了3年的时间向硝酸甘油发明者阿斯卡尼奥·索布雷洛学习,[13]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John Ericsson)的指导下工作了4年。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14]直到1859年该工厂破产为止。[5]
诺贝尔开始硝化甘油的研究并成功的引爆了硝化甘油。[12]1862年,诺贝尔取得硝化甘油炸药发明的专利权。[15]1863年,诺贝尔和他父母一起离开圣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海伦堡定居,[12]重返瑞典以后,[5]在极为原始的条件下他继续其硝化甘油的实验。同年10月14日,诺贝尔因“对爆炸及射击用的炸药”的制备方法而获得首个专利。[12]在这种炸药投产后不久的1864年9月3日,实验进行时工棚发生爆炸。诺贝尔本人仅受轻伤,但包括他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在内的5人被炸死。由于危险太大,瑞典政府禁止重建这座工厂,只好在湖面的一支船上进行实验,寻求减小搬动硝化甘油时发生危险的方法。[5]1865年,诺贝尔硝化甘油有限公司在斯德哥尔摩建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生产危险性较小的硝化甘油的工厂。诺贝尔在液体硝化甘油的生产过程中,他多次实验,反复钻研,研制成了固体韧性燃料,并先后在瑞典、英国和美国取得炸药的专利。[6]同年,诺贝尔在德国汉堡开设了德国的诺贝尔公司。[7]1866年诺贝尔在实验中发现,将硝化甘油和一种叫硅藻土的细砂混合后,这种液体会变成糊状物,然后可以造成管状物体。这些管状物可以插入到钻孔中。不仅稳定而且爆炸威力大,诺贝尔在第二年获得了材料的专利权,取名“硝酸甘油炸药”。[16] 之后诺贝尔再次前往美国,这次是为了捍卫他的专利权并寻求实现达纳炸药的持续生产,同年在律师的帮助下诺贝尔获得达纳炸药在英国的专利权。[12]
1867年,诺贝尔获得创世纪的发明“诺贝尔点火器”专利。同年,诺贝尔又发明安全雷管引爆装置。[17]一年后硝化炸药在美国获得专利。之后诺贝尔在法国南部保尔里勒斯建立一个硝化炸药工厂,开始向世界工厂传播硝化炸药。1875年,诺贝尔发明具有防撞击及摩擦的安全“明胶炸药”。1879年,在罗伯特和诺贝尔的推动下,“诺贝尔兄弟液态煤产品股份公司”——布拉诺贝尔(BRA NOBEL) 由路德维格在俄国成立。[12]1883年3月,诺贝尔唯一一次返回圣彼得堡,以帮助路德维格解决临时的债务危机。在发生此次事件之前,路德维格曾被视为俄国石油界的无冕之王。1884年,诺贝尔发明无烟火药——也就是所谓巴里斯太火药。[6]1886年,诺贝尔和他的法国合作伙伴保尔·巴贝合作,将他所有的达纳炸药公司全部归并入一个托拉斯,他自己戏称为“托拉斯化”。[12]1887年,诺贝尔因其“无烟火药”而获得法国专利。[12]1888年又发明了用来制造军用炮弹、手雷和弹药的无烟炸药,亦称诺贝尔爆破炸药。[6]
1873年至1891年迁居法国期间,法国诺贝尔公司所属的工厂开办到7家英国的诺贝尔公司所属的工厂曾发展到8家。到70年代,诺贝尔已成工业巨富,他委托大哥罗伯特·诺贝尔在芬兰和俄国开办了化工厂,还投资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后者曾是诺贝尔巨额资产的重要财源之一。后来各国的公司和工厂被改组为两个国际托拉斯,英德托拉斯和拉丁托拉斯。从1886年到1896年的10年间,诺贝尔跨国公司已遍及21个国家,拥有90余座工厂,雇工多达万余,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诺贝尔跨国公司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7]
1890年,尽管诺贝尔给法国政府以专利权,但被其回绝了。当他转而与意大利政府合作生产所谓的“巴里斯太火药”时,又被指责他迫于俄国沙文主义的压力而成了某种背叛者。充满屈辱和仇恨的诺贝尔离开了巴黎,搬到意大利圣雷莫定居。之后诺贝尔合作伙伴保尔·巴贝自杀,调查发现保尔·巴贝卷入贿赂案件,由巴贝任用的几个法国公司里的总经理“法国达纳炸药厂总公司”以及“达纳炸药中心公司”直接从事了非法的投机生意。1893年,诺贝尔打算永远离开生意场,他买下了布福斯-古斯潘有限公司后,雇佣了年轻的拉格那·索尔曼。诺贝尔对索尔曼非常信任,最后在他的遗嘱里选他为两名遗嘱执行人之一。同年诺贝尔在乌普萨拉大学被授予名誉博士,这是他非常看重的荣誉头衔。[12]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桑利玛去世,终年63岁。去世前于1895年立下遗嘱,将其财产性大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5种奖金(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增设经济学奖),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从1901年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5]
他的一生在炸药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先后发明了硝化甘油炸药、达纳炸药、无烟火药,无愧为人们给他的“炸药大王”的称号。诺贝尔的发明创造是多方面的,他发明了煤气表、晴雨表、液体计、雷管等等;他在防潮包装、人造丝、人造革方面的研究为后人开拓了新路;甚至他还进行过电解制造金属钠的实验和医学、生理学实验。诺贝尔对光、电、机械、生物、生理、医学等许多学科都有兴趣,因此他的发明创造和研究涉及了多个学科。他一生申请获得400项发明,85项专利。[5]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如此多的专利,在世界上是少见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诺贝尔一百多年前的一些发明创造直到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仍有其使用价值。[18]
硝化甘油混合黑色炸药之后极易产生自爆。他制作了一种引爆装置,用黑色炸药引爆放在安全容器中的硝化甘油。这一思路就是著名的“引爆原理”。[4]诺贝尔获得炸药发爆剂的发明专利权,人们称之为“诺贝尔引燃器”。[6] 直到20世纪一些科学家依然认为引爆原理是爆破史上最伟大的成就。[4]
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19]
1866年诺贝尔发现,将硝化甘油和一种叫硅藻土的细砂混合后,这种液体会变成糊状物,然后可以造成管状物体。这些管状物可以插入到钻孔中。诺贝尔在第二年获得了这种材料的专利权,他为它取名“硝酸甘油炸药”。[16]硝酸甘油炸药被广泛的用于军工、开矿等行业,后来硝酸甘油被用于医药,一百多年来仍旧是有效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心绞痛的首选。[20]
在安全炸药研制成功的基础上,诺贝尔又开始了对旧炸药的改良和新炸药的生产研究。1875年,诺贝尔一种以火药棉和硝化甘油混合的新型胶质炸药研制成功。这种新型炸药不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更加安全,既可以在热辊子间碾压,也可以在热气下压制成条绳状。胶质炸药的发明在科学技术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视。[19]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双基炸药。[21]
诺贝尔获知无烟火药的优越性后,又投入了混合无烟火药的研制,1888年研制出了新型用来制造军用炮弹、手雷和弹药的无烟火药。[19][6]依靠以前的有烟火药,产生杂质太多,会导致阻塞,是无法用于机枪子弹发射。有烟火药被取代,无烟火药成为普遍使用的发射药。[21]
诺贝尔从小不仅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而且也曾尝试过进行文学创作。他写过诗,《一则谜语》就是他的一首自传体式的长诗。晚年他开始创作小说,1861年写的《在最明亮的非洲》、1862年写的《姐妹》,这两部作品抒发他对社会改革的观点,1895年写的喜剧《杆菌发明专利权》,则对现实持批评态度,作品充满了挖苦和讥讽。他唯一的一部正式出版的戏剧作品,是写于1895年的《复仇的女神》。这部悲剧在巴黎出版时,诺贝尔已经永辞人世。[22]
时间 | 作品 | 类型 |
—[23] | 《一则谜语》 | 自传体长诗 |
1862年[23] | 《姐妹》 | 小说 |
1862年[24] | 《兄弟与姐妹》 | 小说 |
1861年[23] | 《在最明亮的非洲》 | 小说 |
1895年[23] | 《杆菌发明专利权》 | 剧本 |
1895年[23] | 《复仇的女神》 | 戏剧 |
1896年[25] | 《报应》 | - |
时间 | 荣誉 |
—— | 极星勋章[6] |
—— | 法国勋章[6] |
—— | 巴西勋章[6] |
—— | 皮立华勋章[6] |
1880年 | 科学勋章[5] |
1880年 | 法国大勋章[5] |
1884年 | 加入瑞典皇家科学会、伦敦的皇家学会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师学会[5] |
1893年 | 乌普萨拉大学被授予名誉博士[12] |
诺贝尔对自己个人的评价是——“最大的优点:保持他的指甲干净,对任何人都从不构成负担。最大的特点:没有家庭,缺乏欢乐精神和良好胃口。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请求:不要被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拜财神。生平重要事件:无。” [5]
他坚持探索、追求真理的科研精神,实现了“科学无国界”的伟大理想,也激励着更多的人为科研事业而不懈奋斗。——解放军报[26]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励志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中国自然科学网[19]
诺贝尔1895年的遗书公开,[12]将其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个奖项,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8]遗嘱引起热烈的争论,受到很多人的批评和不满。有人批判诺贝尔身为瑞典人却把瑞典的财产分给世界各国的人士,这种行为是不爱国的表现;有人质疑评选者可能会有受贿的嫌疑,无法达到公平公正;也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关系紧张,却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的5人委员会颁发的公平性招到质疑;但总来说收到的评价大部分都是积极的,经过几年的努力,诺贝尔基金会成立,并于1900年6月29日由瑞典政府核准基金会的组织章程,以及瑞典各机关颁奖之各项事宜。[12]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人终身未婚且无子女。[27]
关系 | 姓名 | 介绍 |
父亲 | 伊曼纽尔·诺贝尔[28] | 伊曼纽尔是一个全才,早年在建筑学上颇有建树,他独自设计出 了会移动的木屋,还发 明了一种变循环运动为 前后运动的碾轧机,就 是后来人们熟知的机床,后来发明了地雷和水雷[4] |
母亲 | 罗琳娜·安德丽塔·阿尔塞尔[29] | 诺贝尔的母亲,她有着意志坚强、吃苦耐劳的性格[29] |
兄弟 | 罗伯特·诺贝尔(Robert Hjalmar Nobel,1829.08.04—1896.08.07)[27] |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大哥,诺贝尔三兄弟一起于1876年创建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Branobel)[27] |
兄弟 | 卢德维格·诺贝尔(Ludvig Emmanuel Nobel,1831.07.27—1888.04.12)[27] | Branobel创始董事长和控股大股东卢德维格 · 诺贝尔被誉为“巴库石油大王”和“俄罗斯石油工业之父”[27] |
兄弟 | 埃米尔·诺贝尔(Emil Oskar Nobel,1843.10.29—1864.09.03)[27] | 埃米尔不幸丧生于斯德哥尔摩市郊外赫勒内堡的炸药试验车间爆炸事故,年仅21岁[27] |
诺贝尔生一生没有妻室儿女,青年时代的一次欧美之旅,诺贝尔曾在巴黎与一位法国姑娘有过短暂的热恋,不幸的是,那位姑娘不久病逝。[22]
1976年诺贝尔43岁时,奥地利大元帅弗兰兹·金斯基伯爵之女伯莎应聘做他的秘书,诺贝尔对她一见倾心,无奈伯莎心有所属,两人虽无缘为连理,却结成了永恒的友谊,伯莎后来成为著名女作家、世界和平运动先驱之一。[22]
1876年秋,诺见尔去奥地利进行商旅行时,在一家花店里结识了卖花女索菲,此后诺贝尔与索菲维持了近15年的关系。1891年春天,索菲为匈牙利军官生下一个孩子,诺贝尔彻底失望了离开。诺贝尔逝世后,索菲去找拉格纳·索尔曼,她威胁索要诺贝尔的遗产,否者她就要将诺贝尔给她写封信的原件出版权卖掉。为了避免可能出现一场丑闻,遗产执行人买下了这些信件,确保将来不致遭受任何讹诈。[22]
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在他逝世前一年写成的最后一份遗嘱于巴黎的瑞典挪威俱乐部签订。根据遗嘱所述,他的遗产将用于建立一系列奖项,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去世,遵其遗嘱,留下他总资产94%(约合3100万瑞典克朗)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30]
最初设立了5个奖项: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其中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瑞典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的5人委员会颁发,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又设立了“瑞典中央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并与1969年首次颁发。[31]
诺贝尔奖的评选机制是提名和选拔制。每年9月,征求次年诺贝尔奖候选人的机密表格便会寄给全球具有提名资格的相关人士。最迟不晚于次年1月31日,表格需要返回诺贝尔委员会,然后是初选、最终确定获奖人选。通常每年推荐候选人有1000~2000人,不得毛遂自荐。每年10月初,各奖项的获得者会陆续揭晓。除了和平奖外,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去世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当年的颁奖典礼;而和平奖会在当日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厅进行年度颁奖典礼。[30]
截至2022年1月,中国人或海外华裔有多位获奖者,包括李政道(1957年物理学奖)、杨振宁(1957年物理学奖)、丁肇中(1976年物理学奖)、李远哲(1986年化学奖)、朱棣文(1997年物理学奖)、崔琦(1998年物理学奖)、高行健(2000年文学奖)、钱永健(2008年化学奖)、高锟(2009年物理学奖、莫言(2012年文学奖)、屠呦呦(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30]
诺贝尔纪念馆为纪念瑞典著名的化学家、工程师、实业家诺贝尔而建的纪念馆,位于离斯德哥尔摩约200千米的卡尔斯塔德市。建于1975年,馆里珍藏着诺贝尔生前的陈设和生活的照片,以及他获得的各种技术发明专利证书和金质奖章,他的遗嘱也保存在这里。[32]
为了纪念科学家诺贝尔将1957年发现的102号元素命名为诺(No,Nobelium)。[33]
展开
[1]石琴娥、郭子林. 诺贝尔,A.B..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08-11].
[2]吕维纯. 诺贝尔,A.B..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08-11].
[3]诺贝尔奖120年:一位发明家的光荣与梦想.凤凰周刊. [2023-08-12].
[4]方圆. 造福科学界的“炸药大王”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J]. 科学家, 2014, (10): 64-68. [2023-08-12].
[5]诺贝尔.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2023-08-11].
[6]诺贝尔及诺贝尔奖金.央视网. [2023-08-12].
[7]百年诺贝尔诺贝尔的传奇人生[J]. 协商论坛, 2002, (01): 41-44. [2023-08-12].
[8]诺贝尔奖五问.中国科学院. [2023-08-12].
[9]诺贝尔 Alfred Bernhard Nobel.豆瓣读书. [2023-08-12].
[10]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央视网. [2023-08-11].
[11]三小喵|残雪擦肩“诺奖”背后真相,对快感上瘾,是成年人最大的毒药.今日头条. [2023-12-29].
[12]肯尼·范特. 罗贝尔全传[M].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4年1月1日: 400-407. (8)
[13]北欧时报:诺贝尔基金会主席在2023年度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致辞.chinanews.se. [2024-01-11].
[14]诺贝尔小传.中国科学院. [2023-08-12].
[15]赵申生. 他们怎样成为百万富翁. 1996: 1.
[16]Rosenberg J , 芥子 . 诺贝尔奖之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J]. 疯狂英语(中学版), 2012, (10): 22-25. [2023-08-11].
[17]诺贝尔.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2023-12-30].
[18]姚子鹏. 一个不畏艰险、努力拼搏、奋斗终身的传奇人物——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J]. 化学世界, 1998, (03): 53-55. [2023-08-12]. DOI:10.19500/j.cnki.0367-6358.1998.03.018.
[19]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中华自然科学网. [2023-08-11].
[20]吴文清. 诺贝尔与硝酸甘油[J]. 家庭医药, 2014, (07). [2023-08-31].
[21]王泽山. 火药.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08-31].
[22]诺贝尔的传奇人生[J]. 少年科技博览, 2002, (03): 4-5. [2023-08-12].
[23]历史上的今天——回眸诺贝尔.三峡青年. [2023-08-12].
[24]肖涤编著. 诺贝尔文学奖要介[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2.10: 28.
[25]肖涤编著. 诺贝尔文学奖要介[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2.10: 29.
[26]“炸药大王”诺贝尔.中工网. [2023-08-12].
[27]鲜为人知的诺贝尔奖.世界科学. [2023-08-11].
[28]杨蓉.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其人其奖[J]. 国外科技动态, 1997, (10): 24-25. [2023-08-11].
[29]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是如何炼成的.中国妇女网. [2023-08-11].
[30]诺贝尔奖.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08-11].
[31]诺贝尔奖的由来.中国科学院. [2023-08-12].
[32]诺贝尔纪念馆.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08-12].
[33]子颖. 102号元素的制取和它的名称[J]. 化学通报, 1960, (04): 39-40. [2023-08-12]. DOI:10.14159/j.cnki.0441-3776.1960.04.008.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2月1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