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出生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幼年参加科举并中明经科。之后狄仁杰历任汴州判官、并州法曹、大理寺丞、宁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拜相。长寿元年(692年)正月,狄仁杰被酷吏来俊臣的污蔑谋反,洗脱冤屈后被贬职为彭泽县令。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营州之乱发生,狄仁杰重新受到提拔起用,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兼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在他的极力进谏下,武则天于圣历元年(698)重新将庐陵王李显设立为太子,从而使唐朝的社稷得以延续。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同年九月,狄仁杰生病去世,被追赠为文昌右相,谥号文惠。[2][3][4][5]
狄仁杰以不畏权贵著称于世,并敢于直言进谏。其担任官职期间关心、体恤当地百姓,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为其修建生祠。狄仁杰担任宰相期间为朝廷发掘了十多位人才,包括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和姚崇等人。这些人后来成为唐朝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朝廷的治理带来了更加清明的风气。在狄仁杰的极力进谏下,庐陵王李显被武则天重新设立为太子,为重建李唐王朝、唐室中兴做出了贡献。[2][3][4][5][6]
狄知逊
父亲
狄景晖
儿子
狄光远
儿子
狄光嗣
儿子
狄孝绪
爷爷
武则天
君主
狄仁杰于贞观四年(630年)在并州太原出生,字怀英。狄仁杰年轻时参加科举,考中明经科,被任命为汴州参军一职。但后来,他却被官吏陷害,被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传讯。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狄仁杰却获得了阎立本的赏识,被提拔为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1][2]
上元二年(675年),狄仁杰受到提拔,担任大理寺寺丞一职。他在一年内处理了许多累积起来的案件,其中有一万七千人与这些案件相关,却没有收到任何不满的反应,当时人们都说佩服他在处理官司时都可以得到公平的判决结果。唐高宗在仪凤元年(676年)宣布处死了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和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原因是他们错误地砍伐了昭陵的柏树。然而,根据法律,他们并没有犯下应该被处死的罪行。面对这一情况,狄仁杰上书劝谏唐高宗改变这个决定,他引用了汉文帝和张释之的例子来加以论证,最终唐高宗决定不再执行他们的死刑。不久,狄仁杰担任侍御史一职。调露元年(679年),狄仁杰弹劾宠臣王本立,在唐高宗想要从轻发落王立本时,他要求唐高宗依据法律对王立本进行相应的处罚。王立本最终被宣判入狱,此事件引起朝廷上下对自己的言行高度关注。狄仁杰出使岐州时,利用自首减罪的方法让落草为寇的逃兵们都投案自首,平息动乱的同时安抚了民心,皇帝知道这件事之后称赞他反应灵敏,可以迅速提出解决的办法。[1][2][7][3]
调露元年(679年),狄仁杰改任度支郎中,并加朝散大夫。随唐高宗巡幸汾阳宫(在今山西静乐),充任知顿使。[1][2][3]
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被调任宁州刺史,负责安抚西戎部落。西戎人民对他非常喜爱,宁州百姓为了赞扬他的高尚品德,甚至为他修建了石碑。当时,御史郭翰在陇右进行巡行督察,举报了多名地方官员。等他到达宁州之后,了解到宁州的人们都在赞美刺史,因而向朝廷推荐了狄仁杰。不久,狄仁杰被提拔,担任冬官侍郎一职。[1][7][3]
垂拱四年(688年)六月,狄仁杰开始担任江南巡抚使。当时,吴楚两地遍布淫祠[b]。狄仁杰把这件事上奏报告给朝廷,焚毁了一千七百多所淫祠,就保存了用来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员的四所祠庙。不久,狄仁杰又改任文昌右丞。同年九月,狄仁杰作为豫州刺史前往豫州。越王李贞在豫州[c]起兵反抗武则天失败,他的六百多名党羽[d]按照律法要被全部处以死刑。狄仁杰认为他们是被连累的,于是下令解除了他们身上的刑具,暗中上书武则天为他们求情。之后便有诏令将这些人全部流放到国土边域。宰相张光辅带领军队讨伐越王李贞,镇压平息动乱之后却纵容他的部将大肆勒索。狄仁杰公开指出张光辅的错误,声称他的罪行比李贞还要严重。于是张光辅便暗中记恨他,回朝后就以顶撞宰相的罪名弹劾他。狄仁杰因此被贬为复州刺史,于永昌元年(689)转任洛州司马。[2][3][4]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登上则天门楼,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登基为帝。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时任洛州司马的狄仁杰被晋升为地官侍郎,兼任尚书代理职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不久后,武则天询问狄仁杰是否想知道是谁在中伤他,狄仁杰坦言不需要知道诽谤他的人的身份,而是更看重武则天对他的看法。于是武则天夸奖他具有长者的风范。当时有一名太学生王循之上表乞假还乡,武则天批准了。狄仁杰认为太学生请假不应该由武则天亲自答复批准,而是丞相和主簿的工作。因此,他向武则天提出太学生请假由丞相和主簿,这一建议也得到了武则天的采纳。[1][2][3][4]
长寿元年(692年)正月,来俊臣诬告狄仁杰谋反,导致狄仁杰被捕入狱。律法规定,一被审讯就招供自己谋反能不判处死刑。因此,狄仁杰当场承认了自己谋反的罪行,并被关押在监狱,等待执行刑罚。来俊臣得到口供后就放松了对狄仁杰的看管,于是狄仁杰趁机将自己的冤情写在帛书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狄光远。狄光远送上帛书向武则天阐述了狄仁杰的冤情,武则天看完锦书后质问了来俊臣,但来俊臣表示未对狄仁杰等人用刑,并派人给这些人穿戴整齐。于是武则天派遣通事舍人周綝前去核实情况,由于害怕来俊臣,周綝未仔细核实就向武则天汇报狄仁杰等人并未受刑。同时来俊臣指使下属以狄仁杰等人的口吻撰写了《谢死表》,让周綝将《谢死表》上交给武则天。于是武则天决定亲自调查狄仁杰的谋反案,她询问狄仁杰为什么承认自己的罪行,以及写《谢死表》的原因。狄仁杰表明,如果不承认罪行,他早就已经死了,并且澄清自己并没有写过《谢死表》。之后武则天发现《谢死表》上面印的是假章,因此武则天免去狄仁杰等大臣的死罪,将这些人全部调往地方并降职。狄仁杰被调往彭泽,担任县令。之后,魏王武承嗣屡次请求将狄仁杰杀死,但都被武则天驳回。[1][2][4]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攻占冀州,导致河北出现动乱。武则天想要让政局安定下来,于是命令狄仁杰担任魏州刺史。前任刺史为了对抗契丹,将百姓赶入城中修复和制造守城器械。但狄仁杰到任后,却让百姓返田耕作。孙万荣知道狄仁杰被起复之后不战而退,魏州居民也对他表示尊敬,并在当地建立了一个生祠以感恩他。之后,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获得武后赏赐给他的紫袍和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题写了十二个金字用来赞扬狄仁杰。[1][2][8]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出任宰相,担任鸾台侍郎兼凤阁鸾台平章事,同时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的职位。当时,朝廷征发百姓戍守安西四镇,导致百姓对朝廷产生不满。为此,狄仁杰上表劝谏,建议取消安东都护府,并恢复高氏为高句丽国的君主。同时,他还建议停止江南地区的粮草运输,以便让百姓休养生息。尽管他的建议未被朝廷采纳,但却得到了有见地的人的支持。之后狄仁杰又代理纳言之职,兼任右肃政台御史大夫。[3][4][8]
圣历元年(698年),突厥往南边出发南入侵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下令让狄仁杰担任河北道行军的元帅去讨伐突厥,并给予他看情况办事的权利。突厥军将上万名俘虏全部杀死,通过五回道[e]回退漠北。狄仁杰率十万大军攻打突厥,但慢了一步。武帝委任他为河北道的安抚大使,以抚慰该地的居民。当时,大部分河北居民在突厥的威胁下屈服于他们,突厥撤军后,他们非常担心自己会受到连累,于是选择逃跑并藏身。于是狄仁杰将情况奏明武则天,请求赦免河北诸州百姓,让他们回乡生产,皇帝下诏同意了他的提议。[1][2][4]
圣历元年(698)二月,武则天想要册立侄子武三思为皇太子,于是向宰相们询问意见。狄仁杰认为人们依旧想念唐朝恩泽,如果要设立太子,那么就一定要册封庐陵王李显为太子。武则天知道之后非常生气。后来武则天让狄仁杰为她解梦[f]。[1][2]
狄仁杰解梦之后,继续劝说武则天,表明了唐太宗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强调了母子关系比姑侄关系更亲密。然而,武则天对此感到不满,认为狄仁杰无权干涉她的家庭事务。狄仁杰却说天下的事都是陛下的家事,因此自己应该干预立储之事。[1][3][4][8]
后来,武则天于同年三月将原本在房州的李显暗中带回洛阳。她之后与狄仁杰讨论李显的事情,并故意将李显藏在帐后。狄仁杰情真意切地哭着请求让李显入主东宫。武则天便将李显唤出,对狄仁杰表示她把皇太子还给他。狄仁杰叩头跪拜之后,表示太子回朝这件事要让世人知晓。于是武则天便先将李显安顿在龙门,接下来便按照太子仪仗接李显入宫。满朝文武、全国百姓无不欢悦。[1][2][7]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被任用提拔为内史,跟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武则天曾答应胡僧去观看佛舍利入土的过程。狄仁杰在武则天马前跪下,劝谏她不要前往参观。于是武则天半路就选择调头回去,并且表明是想要成全狄仁杰的直臣之气。当时,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只有狄仁杰获得了皇帝赏赐的一所宅第,当时他获得的恩宠无人能比得上。[3][4][7][8][9]
同年闰七月,武则天想要消耗数百万钱财来建造一座浮屠佛像,由于官府库财不够支持这次的工事,于是下诏让天下所有的僧人每天都施舍一钱相助。狄仁杰劝诫武则天,表示修建这座佛像花费太大,会伤害社稷的根本。如果地方出现灾难就没有能力去救济百姓了。于是武则天就放弃建造了这座浮屠佛像。[1][2][3][8]
武则天非常尊敬狄仁杰,称他为“国老”,始终不同意他辞职退休。同时,武则天还取消了狄仁杰跪拜的仪式,她表示每次看到狄仁杰跪拜都感到痛苦。此外,武则天让狄仁杰夜里不用完成在宫中当班的任务,并警告官员们自己解决小事,别什么事都去麻烦狄仁杰。久视元年(700)九月,狄仁杰因病去世,享年71岁。武则天停止上朝三天,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狄仁杰逝世之后,武则天痛哭并且哀叹,表示自己觉得朝廷空荡荡的。今后,武则天每次遇到朝廷难以定夺的要事时都会想起他,认为老天太早地带走了狄仁杰。[3][4][8][10]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辟,追赠狄仁杰为司空。景龙四年(710年),唐睿宗继位,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天宝六载(747年),狄仁杰与张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后晋天福六年(941年),狄仁杰被封为太师。[3][4]
关于狄仁杰的去世时间,《新唐书·狄仁杰传》记为“圣历三年”,《旧唐书·狄仁杰传》与《旧唐书·则天本纪》记为“圣历三年九月”,而《新唐书·则天本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皆记为“久视元年九月辛丑”。据史籍记载,武则天在圣历三年五月改元为久视。圣历三年与久视元年实际上是同一年,即公元700年。[1][4][10][11][12]
但据查证,公元700年阴历九月并没有辛丑日。此外,“河北道安抚大使狄仁杰撰书”的《大唐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铭》(即《袁公瑜墓志》,出土于洛阳北邙山,现藏于千唐志斋博物馆)中,也有“久视元年十月廿八日,合葬于洛阳县之北邙山”的记载。以上两点,皆与狄仁杰去世于“久视元年九月辛丑”的记载有所冲突。[13]
根据《旧唐书·狄仁杰传》记载,狄仁杰病逝当年,曾劝谏武则天,反对命“天下僧尼每日人出一钱”以建造大像。但在《旧唐书·李峤传》《旧唐书·张廷珪传》中,均将武则天建大像一事记在长安四年。有部分学者据此认为,狄仁杰的去世时间当在长安四年,即公元704年。[13]
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高适作诗《三君咏·狄梁公》:“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夸赞狄仁杰品德的高尚,肯定他直言敢谏并且推举人才的行为。[14]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写诗《狄明府》:“狄公执政在末年,浊河终不污清济。国嗣初将付诸武,公独廷诤守丹陛。禁中决册请房陵,前朝长老皆流涕。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夸奖狄仁杰是一股清流,稳定社稷,光复唐朝。[15]
后晋高祖石敬瑭在散文《赠狄仁杰太师诏》:“唐梁国公狄仁杰,禀五行正气,耸九谏直操。”,夸奖了狄仁杰的高尚品德和敢于直谏的勇气。[16]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为狄仁杰作《唐狄梁公碑》:“岩岩乎克当其任者,唯梁公之伟欤!……我公哀伤,拯天之亡,逆长风而孤鶱,诉大川以独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为乎刚!地可动,公不可动,孰为乎方!”,高度赞扬了狄梁公狄仁杰的丰功伟绩。[17]
宋代诗人惠洪在《谒狄梁公庙》:“万山勒回之,到此竟倾泻。如公廷诤时,一快那顾藉!”,提到了狄仁杰直言敢谏的英雄气概,赞扬了其品格、功绩。[18]
元代文学家王奕在其诗作《题彭泽旧县狄梁公祠》:“国事固当元老定,德碑留与具臣看。寄言彭泽亲民者,须学好人为好官。”肯定了狄仁杰的功绩,认为他是大家学习的榜样。[19]
元代忠臣,元末明初诗人王翰在创作的《望云生》:“孝哉狄文惠,才器真遗珠。”,称赞狄仁杰的才气比得上真正的沧海遗珠。[20]
清朝文学家江日升在《台湾外记》:“如狄梁公汲引人才,以巩皇国。”,肯定了狄仁杰推举人才,为国家利益着想的贡献。[21]
清朝学者秦笃辉在其著作《读史剩言》中将狄仁杰与郭子仪、李晟统称为唐再造三忠。[22]
清代教育家蔡世远在《二希堂文集》中用“苦心调防,输忠报国者”来评价狄仁杰。[23]
狄仁杰著有文集十卷,《家范》一卷。此外,《全唐诗》《全唐文》等文集还收录有他的诗词、奏疏、文告等作品。具体详见下表:
狄仁杰诗文作品 | |
诗作 |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24] |
奏疏 | 《奏从越王举兵诖误免死表》[25] |
《请废安东镇表》[26] | |
《请罢百姓西戍疏勒等四镇疏》[27] | |
《言河朔人庶疏》[28] | |
《谏造大像疏》[27] | |
《谏杀误斫昭陵柏者疏》[29] | |
《乞免民租疏》[25] | |
文告 | 《檄告西楚霸王文》[30] |
《吁神文》[25] |
狄仁杰年幼时,他家中的一位门徒被杀身亡。于是衙门的官员前来调查并进行盘问,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解释,证明自己没有嫌疑。只有狄仁杰一直在看书,对前来盘问的官吏无动于衷。于是官员就责问他,狄仁杰表示他在和黄卷之中的圣贤进行交谈,没有空闲去理会世俗的官吏。[1][2][4]
狄仁杰年少即参加科举,考取明经科后担任汴州参军。随后遭遇官吏陷害,被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召来讯问。阎立本在审讯后认为他才德兼备,借用孔子之语称赞他为沧海之中的珍贵宝贝,即沧海遗珠[g]。[1][2][3]
狄仁杰在并州任职时,他的父母居住在河阳[h],两地相距甚远。一次狄仁杰登上太行山,回头望向南边,发现那里飘荡着一片白云,向同伴表示他的双亲就住在那片白云下面[i]。之后他站在原地忧愁地看着白云,直到白云散去才转身离开。[1][2][4]
在担任并州法曹期间,狄仁杰的同事郑崇质被调至远方办公,路途遥远。因为郑崇质母亲年老多病,于是狄仁杰就主动面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表示自己希望顶替郑崇质出行。蔺仁基对此有所触动,从这件事情从而想到他本人和司马李孝廉之间的争执,自愧不如。于是蔺仁基选择去找李孝廉,和他交好。他也常常赞扬狄仁杰是北斗之南唯一一个如此贤德的。[1][2]
狄仁杰曾经被娄师德推荐为宰相,但狄仁杰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狄仁杰担任宰相期间,屡次在朝堂上排挤娄师德,最终导致娄师德被下放并调往外地。随后,武则天问狄仁杰是否认为娄师德能够透过微小的细节洞察事物的本质。狄仁杰回答道,娄师德作为一位将领,一向恪守职责,但却无法确定他是否真正具备洞察人品的能力。武则天拿出狄仁杰被娄师德推荐为宰相的奏章,暗示娄师德能够评判人的品德。了解此事后,狄仁杰感到内疚,惊叹娄师德的高尚品德,对于娄师德的宽容毫无察觉,同时认识到自己的品德远不及娄师德。[8][31]
两荐张柬之
武则天曾向狄仁杰询问了合适的宰相人选,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并表示虽然他年纪较长,但是他具备担任宰相的能力。于是武则天下诏让张柬之担任洛州司马一职。之后武则天再次要求狄仁杰保举人才。狄仁杰再次推举张柬之,他认为以张柬之的才能应该担任宰相而不是司马。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担任秋官侍郎,并很快提拔他为宰相。[3][4][8]
保荐契丹降将
久视元年(700)七月,契丹将领李楷固、骆务整归顺朝廷,他们曾经共同举兵进犯唐朝边境。法司请求将他们依法论罪。狄仁杰认为施以恩惠会让二人尽心尽力地报效国家,李楷固、骆务整两人是不可多得的将领,不应该处死他们。于是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请求赦免这两个人,并且表明这对国家有利。于是武则天下诏赦免二位将领并且给予他们官职,派遣他们清剿契丹余党,最终李楷固、骆务整将整个契丹扫平。之后武则天在含枢殿为他们进行献俘之礼,并且设宴邀请大臣们一同参加,席间她对着狄仁杰举杯劝酒并且夸赞狄仁杰,说这些功绩都归功于他。狄仁杰认为这些都是皇帝的威严和将领们的辛勤努力所取得的成就,而自己并没有做出任何贡献。[3][4][7][8]
内举不避亲
武则天在圣历元年(698)八月曾要求各位宰相推荐人才担任尚书郎一职。在这次推荐中,狄仁杰推荐了他的儿子狄光嗣。狄光嗣因此担任了地官员外郎一职,并且是一名负责的官员。武则天夸奖他可以和内举不避亲的祁奚相比。[7][3][4][8]
外举不避仇
狄仁杰早年被降职远调时,在路过汴州时突发疾病,打算在城内休养一段时间后再继续前行。然而,当天开封县的县令霍献可却命令他必须当天离开。后来,当狄仁杰被降职调往彭泽时,霍献可已经成为一位御史,他当庭跪拜磕头进言,极力请求将狄仁杰处死。随后,狄仁杰重新被聘为宰相回归朝廷,没有计较过去的恩怨,推荐霍献可担任御史中丞。[32]
武则天曾把南海郡进献的集翠裘赏赐给男宠张昌宗,当狄仁杰进来奏事时,刚刚好撞见张昌宗穿着集翠裘和武则天一起玩双陆游戏。武则天便让他和张昌宗一起玩双陆。狄仁杰主动提议以他的紫袍和张昌宗的集翠裘作为赌注,比赛规则为三局两胜。武则天笑着表示两者的价值并不对等。狄仁杰强调自己的紫袍价值无法估量,而张昌宗的皮袍只是因为受宠而得的赏赐,并不具备同样的尊贵性质。武则天接受了这个赌约,但张昌宗却感到羞愧且士气低落,屡次连败,最终将皮袍输给了狄仁杰。出宫的狄仁杰就把集翠裘赏赐给他的一个家奴并且命令他披在身上,之后就骑着马离去。[33]
关系 | 人物 | 备注 |
祖父 | 狄孝绪[34] | 官至尚书左丞 |
父亲 | 狄知逊[34] | 官至夔州长史 |
儿子 | 狄光嗣[34] | 历任司府丞、地官员外郎、汴州刺史、扬州长史、歙州别驾 |
儿子 | 狄光远[34] | 曾持狄仁杰所写的帛书向武则天鸣冤,官至州司马 |
儿子 | 狄景晖[34] | 曾任魏州司功参军 |
曾孙 | 狄兼谟[34] | 初任职为襄阳郡(今湖北襄樊市)吏,他为官刚正,有族曾祖父狄仁杰遗风 |
狄仁杰墓位于洛阳城东十二公里的白马寺旁(现被圈入白马寺),为一圆形土丘。墓前今存碑石两方,较大的石方上书“有唐忠臣狄梁公墓”八字。[35]
洛阳狄公祠位于孟津县老城乡西2公里的邙山脚下梁周寺村,为唐代建筑风格。狄公祠又名梁寺,建于唐开元一十安年(736)占地数百亩,长期由道上主持。五代时于寺前竖石经幢一座,明末毁干战火,清初重行修育。民国时仅余大股喜间,庙房两楹。大殿内有狄仁杰花岗岩雕像。[36]
中国历代关于狄仁杰的文学创作
朝代 | 类型 | 作品 |
宋代 | 话本小说 | 《梁公九谏》[7] |
元代 | 杂剧 | 《风雪狄仁杰》[7] |
明代 | 戏曲 | 《狄梁公返周望云忠孝记》[7] |
小说 | 《浓情快史》[7] | |
清朝 | 公案小说 | 《狄公案》[7] |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曾根据中国小说创作《大唐狄公案》。[7]
年份 | 影视类型 | 剧名/片名 | 饰演者 |
1939年 | 电影 | 《武则天》[37] | 黎明 |
1974年 | 电影 | 《Judge Dee and the Monastery Murders》[38] 中文翻译:《狄仁杰之朝云观》 | Khigh Dhiegh |
1986年 | 电视剧 | 《狄公案》[39] | 薛中锐 |
1987年 | 电视剧 | 《狄仁杰断案传奇》[40] | 孙承政 |
1986年 | 院线电影 | 《血溅画屏》[41] | 孙重亮 |
1995年 | 电视剧 | 《武则天》[42] | 王冰 |
1996年 | 电视剧 | 《狄仁杰断案传奇第一部》[43] | 马昌钰 |
1996年 | 电视剧 | 《狄仁杰断案传奇第二部》[44] | 马昌钰 |
2003年 | 电视剧 | 《至尊红颜》[45] | 张明健 |
2004年 | 电视剧 | 《神探狄仁杰》[46] | 梁冠华 |
2004年 | 电视剧 | 《月上江南之狄仁杰洗冤录》[47] | 欧阳震华 |
2007年 | 电视剧 | 《日月凌空》[48] | 刘伟明 |
2006年 | 电视剧 | 《神探狄仁杰第二部》[49] | 梁冠华 |
2007年 | 电视剧 | 《神探狄仁杰第三部》[50] | 梁冠华 |
2008年 | 动画剧 | 《少年狄仁杰》[51] | 吴晓蕾(配音) |
2009年 | 电视剧 | 《盛世仁杰》[52] | 郑则仕 |
2010年 | 电视剧 | 《神断狄仁杰》[53] | 梁冠华 |
2010年 | 电视剧 | 《神探狄仁杰前传》[54] | 富大龙 |
2010年 | 院线电影 |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55] | 刘德华 |
2013年 | 院线电影 |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56] | 赵又廷 |
2014年 | 电视剧 | 《少年神探狄仁杰》[57] | 黄宗泽 |
2015年 | 网络剧 | 《名侦探狄仁杰》[58] | 小爱 |
2017年 | 电视剧 | 《通天狄仁杰》[59] | 任嘉伦 |
2018年 | 院线电影 |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60] | 赵又廷 |
2018年 | 网络电影 | 《狄仁杰之幽冥道》[61] | 罗立群 |
2019年 | 网络电影 | 《狄仁杰之天神下凡》[62] | 李晟荣 |
2020年 | 网络电影 | 《狄仁杰之深海龙宫》[63] | 连凯 |
2020年 | 网络电影 | 《狄仁杰之焚天异火》[64] | 贺刚 |
2021年 | 网络电影 | 《狄仁杰之迷雾神都》 | 贺刚 |
2021年 | 网络电影 | 《狄仁杰之通天教主》[65] | 张佳航 |
2022年 | 网络电影 | 《狄仁杰之浴火麒麟》[66] | 黄艺馨 |
展开
[a]今山西省太原市
[b]指民间自行设立、不在祀典的祠庙
[c]今河南汝南
[d]武则天为惩治乱党,定罪六七百家,籍没五千余口。
[e]在今河北易县西
[f]关于这个梦,史籍记载有两种说法:
1.武则天梦到自己下双陆,却一直都赢不了。狄仁杰解梦到:双陆不胜,是因为没有子了,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1][2]
2.武则天梦到一只大鹦鹉,两翼全部折断。狄仁杰解梦到:武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是指二子。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相王二子,只要起复二子,两翼便能振作。[8][9]
[g]后世遂用“沧海遗珠”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h]今河南孟县
[i]后世遂用“白云亲舍”“白云孤飞”等作为客居他乡,思念父母之辞。
展开
[1](宋)欧阳修,宋祁撰. 新唐书 10[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07: 3150-3199. 7-206-02356-8.
[2]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 二十四史全译 新唐书 第5册[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01: 2845-2852. 7-5432-0888-1.
[3]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 二十四史全译 旧唐书 第4册[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2004-01: 2355-2365.
[4](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 第10部[M]. 陈焕良,文华点校. 长沙: 岳麓书社, 1997: 50-104.
[5]华惠. 明察秋毫 狄仁杰[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7-04: 前言页. 978-7-205-08943-6.
[6]赵叶花. 狄仁杰的历史功绩述略[J]. 南方论刊, 2020, (第6期).
[7]杜文玉著. 狄仁杰传[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06: 1-338. 978-7-100-17226-4.
[8](宋)司马光编著. 资治通鉴 白话本 第7册 卷第185-卷第211 唐纪一至唐纪二十七[M]. 张大可语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3746-3789. 978-7-100-16067-4.
[9](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唐纪二十二.
[10](宋)司马光著. 资治通鉴. 北宋: 唐纪二十三.
[11](后晋)刘昫等著. 旧唐书[M]. 1956: 42-49.
[12]刘毅编著. 新唐书[M].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01: 30-43. 978-7-5402-2187-4.
[13]王京阳 袁宪. 唐狄仁杰卒年考辨[J].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5, (第1期): 49-50.
[14]李丹编著. 高适诗全集[M]. 武汉: 崇文书局, 2020-01: 22-28. 978-7-5403-5301-8.
[15]杜甫. 《杜工部集》[M]. 长沙: 岳麓书社, 1989-5: 118.
[16]《中国皇帝全书》编委会主编. 中国皇帝全书 第4卷. 北京: 大众文艺出版社, 2010-10: 第2177页. 7-80094-016-3.
[17]王云五主编;范仲淹撰. 丛书集成初编 2359 范文正公文集 1[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民国26.12: 卷五.
[18]陶文鹏主编. 宋诗精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01: 第444-446页.
[19]王奕. 玉斗山人集. 元代: 卷二.
[20](明)王翰. 梁园寓稿. 明代: 卷一.
[21](清)江日升. 《台湾外记》. 清朝: 卷二.
[22](清)秦笃辉. 读史剩言. 清代: 卷二.
[23](清)蔡世远撰. 二希堂文集. 《漳州文库》编委会整理.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21.11: 13-253. 978-7-5013-6847-1.
[24][清]彭定求等. 《全唐诗》. 中华书局, 1960: 卷四六.
[25][清]董造. 《全唐文》. 中华书局, 1983: 卷一六九.
[26][宋]王薄. 《唐会要》.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卷七三《安东都护府》.
[27][宋]姚弦. 《唐文粹》. 不详: 卷二七.
[28][宋]李肪. 《文苑英华》. 中华书局, 1966: 卷六九四.
[29][明]杨士奇. 《历代名臣奏议》. 不详: 卷二〇九《法令》.
[30][宋]李肪. 《太平广记》. 中华书局, 1961: 卷三一五引《吴兴掌故集》.
[31](宋)欧阳修,(宋)宋祁撰. 新唐书[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不详: 333-338.
[32]太平广记 3[M].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1995-02: 1078-1087. 7-80557-719-6.
[33]太平广记 8 [M].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1995-02: 3576-3592. 7-80557-719-6.
[34]杜文玉著. 狄仁杰传[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06: 211-222. 978-7-100-17226-4.
[35]苏健. 唐邛州刺史狄君碑及狄仁杰墓考 [J]. 《中原文物》, 1991年, (第2期): 90-93.
[36]宋全忠主编. 河南旅游30条线路精选[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02: 152-176. 7-215-05377-6.
[37]武则天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 [2023-07-05].
[38]狄仁杰之朝云观 Judge Dee and the Monastery Murders.豆瓣. [2023-07-05].
[39]狄公案.豆瓣. [2023-07-05].
[40]狄仁杰断案传奇.豆瓣. [2023-07-05].
[41]血溅画屏.豆瓣. [2023-07-05].
[42]武则天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 [2023-07-04].
[43]狄仁杰断案传奇 第一部.豆瓣. [2023-07-04].
[44]狄仁杰断案传奇 第二部.豆瓣. [2023-07-05].
[45]至尊红颜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 [2023-07-05].
[46]神探狄仁杰.豆瓣. [2023-07-04].
[47]月上江南之狄仁杰洗冤录.豆瓣. [2023-07-05].
[48]日月凌空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 [2023-07-05].
[49]神探狄仁杰2 .豆瓣. [2023-07-04].
[50]神探狄仁杰3.豆瓣. [2023-07-04].
[51]少年狄仁杰 .豆瓣. [2023-07-05].
[52]盛世仁杰 盛世仁傑.豆瓣. [2023-07-05].
[53]神断狄仁杰.豆瓣. [2023-07-04].
[54]神探狄仁杰前传.豆瓣. [2023-07-05].
[55]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豆瓣. [2023-07-04].
[56]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豆瓣. [2023-07-04].
[57]少年神探狄仁杰.豆瓣. [2023-07-04].
[58]名侦探狄仁杰.豆瓣. [2023-07-04].
[59]通天狄仁杰.豆瓣. [2023-07-05].
[60]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豆瓣. [2023-07-04].
[61]狄仁杰之幽冥道 .豆瓣. [2023-07-05].
[62]狄仁杰之天神下凡.豆瓣. [2023-07-05].
[63]狄仁杰之深海龙宫.豆瓣. [2023-07-05].
[64]狄仁杰之焚天异火 .豆瓣. [2023-07-05].
[65]狄仁杰之通天教主.豆瓣. [2023-07-05].
[66]狄仁杰之浴火麒麟.豆瓣. [2023-07-05].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1月20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