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身材高大样貌俊秀,早年以武举高第补左卫长史[b]入仕,累功至九原太守。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凡六十余年。先后带兵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河中叛变,河曲叛乱,弹压大宁王仆固怀恩叛变等战事,收复河中,河南、河东、河北、平定河曲九府六州、收还东都,两复京城。郭子仪累功至兵部尚书,司徒、太尉等职,爵至代国公。乾元二年(759年),相州兵败之事被归咎于郭子仪,他失去兵权。上元二年(761年),河中生变,郭子仪重掌兵机,因平定河中叛乱有功,进位汾阳郡王。后仆固怀恩联合吐蕃、回纥入侵,郭子仪数次击退吐蕃,又劝退回纥,三次拒绝高官册封,唐代宗李豫感佩其胸怀,特命史官将其事迹载入国史。唐德宗李适朝尊郭子仪为“尚父”。唐德宗建中二年六月辛丑日(781年7月9日),郭子仪于家中病逝,寿享85岁。获赠太师,谥号“忠武”。陪葬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建陵镇凉马村),配享代宗李豫庙庭。[1][3][2][4]
郭子仪戎马一生,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又抵御吐蕃进犯,威慑藩镇,以荣宠善终,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唐肃宗李亨夸赞他为“家国再造”之功臣。唐代宗李豫也认为,郭子仪有美德有忠义,能文能武,内能管理庶务,外能平定战乱,是唐朝社稷元勋,是他的良辅。[5][1]
郭敬之
父亲
郭暧
儿子
郭晞
儿子
郭曜
儿子
郭幼明
弟弟
郭钊
孙子
懿安皇后
孙女
张邕
女婿
李恒
曾外孙
郭昕
侄子
张齐丘
同事
郭子仪出生于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年[a]),出身太原郭氏分支华阴郭氏家族,身高六尺有余,相貌俊秀,早年参加武举,以“高等”成绩补任左卫长史[b]入仕,后累迁至桂州都督府长史(从六品)充管经略副使。又升作单于都护府副都护、安西副都护、北庭副都护等职。其父郭敬之,历任绥、渭、桂、寿、泗五州刺史,母亲为平原郡君河内向氏。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朝廷在木刺山(今包头市西北乌拉山)设置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任郭子仪为横塞军使,安北都护,升任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兼领本军营田使。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因木剌山土地贫瘠偏僻不可耕种,朝廷迁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去修建永清栅北(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乌梁素海东),并改横塞军为天德军,改任郭子仪为天德军使,兼领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厢兵马使。[1][6][3][7][8]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唐朝高官安禄山反叛(史称安史之乱),十一月,朝廷改授郭子仪为卫尉卿,兼领灵武郡太守,权充朔方节度使,命他率朔方军出兵东讨叛军。郭子仪率军出单于府,先收静边军(今山西右玉县),斩杀叛将周万顷,将其首级传阅三军。后于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收复云中(大同)、马邑(朔县),打通东陉关(今山西忻州代县东南),郭子仪因功加封御史大夫。[1]次年正月,安禄山部将蔡希德攻陷常山郡(今河北正定),河北之地尽归其手。二月,郭子仪率军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出井陉关,攻打常山,在九门(今石家庄藁城区)大破蔡希德。又继续南下攻打赵郡(今河北赵县),一战生擒四千人,并斩杀叛军所任伪太守郭献璆,获取兵器数万,战后郭子仪将俘虏悉数放还。[1]
郭子仪率部返回常山,安禄山部将史思明集结数万人尾随其后。郭子仪挑选五百精骑,不停前去骚扰挑战,令史军日夜不得歇息。三天后,大军行至行唐(今行唐县)时,史军因疲惫不堪,自行退去。郭子仪见状,下令乘机追击,在沙河大败史军。唐军前往恒阳(今曲阳县)休整。安禄山闻说史思明大败后,派兵增援。史思明见有援军,尾随郭子仪抵达恒阳。郭子仪设下疲兵之策,坚城固守,史军进攻就防守,史军退走就追击,白天黑夜不断去骚扰袭营。几天后,李光弼告诉郭子仪,史思明军队已经精疲力尽,可以进攻。[1]
同年六月,郭子仪、李光弼率领唐朝将领仆固怀恩、浑释之、陈回光等在嘉山(今河北曲阳县东北十里)列阵,史思明率蔡希德、尹子奇等结阵而来。此战郭子仪军大败史思明军,斩首四万余,生擒五千余人,俘获战马五千余匹,史思明逃往博陵(今河北定州)。于是河北各郡纷纷斩杀史思明部守将,迎接郭子仪军队,河北就此平定。郭子仪准备挥师北上,收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此时太子先锋兵马元帅哥舒翰在潼关(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战败,玄宗去往蜀地,太子李亨去往灵武,郭子仪让副使杜鸿渐为朔方留后,自去奏迎李亨车驾。[1]
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宣布登基(史称唐肃宗),改元至德,下诏郭子仪班师,谋图收复两京。至德元年(756年)八月,郭子仪、李光弼率步骑共五万抵达河北。当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等到郭子仪、李光弼率军奔赴李亨所在之地,朝廷军声大振,有兴复之势。李亨升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领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节度使。[1]
李亨检阅六军,发兵南征关辅(今关中地区)至彭原郡(今甘肃宁县)一带,宰相房琯请兵为帅,前往征讨,在陈涛(今咸阳东)为安禄山军所败,大军伤亡过半,李亨只能倚靠朔方军。十一月,突厥将领阿史那从礼率领由突厥部落的同罗人和仆骨人组成的五千铁骑出塞,引诱数万河曲九府六州的胡人部落士兵,试图围攻李亨所在地。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葛逻支联手将其击败,斩杀数万,河曲就此平定。[1]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安禄山党羽崔乾祏据守潼关,郭子仪率兵讨伐,在关前大破崔军,崔乾祏退至保蒲津(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黄河岸边,又称蒲津渡),郭子仪在后追击。当时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参军韩旻、司士徐景以及宗室子弟李峰四人,在蒲津城中听说唐军即将到来,决定充当内应,待郭子仪率军抵达,他们便杀死守城裨将,开城门,迎接郭军。后崔乾祏率众北投安邑(今山西运城),安邑百姓诈降,待崔乾祏部进城过半,安邑守军突然放下城门,群起而击之,当时崔乾祏还未入城,脱身东逃。郭子仪乘机派其子郭旰攻打永丰仓,大胜,斩军上万,郭旰战死。郭子仪收复永丰,自此潼关与陕郡之间的通道,再无阻碍。同月安禄山去世,朝廷得知消息,准备大举进攻,诏郭子仪归还凤翔,以图大计。[1][3]
四月,郭子仪受封司空,领关内、河东副元帅职。五月,他奉命率军回京城,抵达潏水之西时,与叛将安太清,安守忠交战,但唐军失利,部众溃散,将大量兵械散落在清渠(今西安以西)。郭子仪收集残部,退守武功(今陕西武功),又上书请罪,请求降低官职,朝廷降他为左仆射,仍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余官职如故。[1]
不久,郭子仪升任天下兵马副元帅,以兵部尚书、平章事衔兼领陇右、河西、朔方三镇节度使,随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俶,率军十五万进攻长安。回纥部亦遣叶护太子领兵四千,襄助唐朝。郭子仪与叶护关系很好,相约一定要平定叛乱。奉元帅令郭子仪为中军,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大军横亘三十里,与安守忠,李归仁所率十万叛军在京西香积寺以北(今长安县西南)交战,酣战之际,回纥部出奇兵绕到安军后方,与唐军前后夹击,唐军斩首六万余级,安军大败。在长安的守将张通儒听闻安军大败,连夜逃往陕郡(治所在今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第二天广平王李俶进入京城,长安城内老幼百万,夹道相迎,京城因此平定。[1][3]
休整三天后,李俶率军继续东征。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手下严庄调集十万兵马奔赴陕州,与张通儒一起抵抗唐军。听闻唐军将至,安军将全部兵力驻扎在陕西,背山结阵,郭子仪率大军正面进攻,回纥军登山从后方进攻,遇到了安军一支潜藏在山中的军队,与之相斗耽误了与郭子仪会和的时间,唐军边战边退。安军见状分兵三千,拦住唐军的后路,此时回纥军赶到,郭子仪指挥回纥军进攻,将拦路兵全部杀死。安军惊呼回纥来了,而后大败,尸横遍野。严庄、张通儒逃奔洛阳,又与安庆绪渡河退保相州(今河南安阳),郭子仪趁势收复东都。此时河东、河西、河南三地郡邑都被平定,郭子仪因功被加司徒,封代国公,享食邑千户。很快唐军还朝,李亨遣兵仗在灞上迎接,慰劳郭子仪,称自己的家国,是由他再造。郭子仪扣头谢恩,同年十二月,郭子仪返回东都,奉命经营北讨叛军事宜。[1][3]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七月,郭子仪在黄河之畔击败安军,生擒叛将安守忠,将其献往京师,李亨命百官在长乐驿迎接,并亲往望春楼设宴相待,席间,郭子仪进位中书令。九月,李亨诏令郭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合力讨伐安庆绪。因郭子仪,李光弼具为元勋,难以被对方统辖,所以不设立元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1]
十月,郭子仪率军在杏园(今西安南曲江池西)渡河包围卫州(今河南新乡一带),安庆绪及手下大将安雄俊、崔乾祏、薛嵩及田承嗣率部来援。郭子仪提前抽调三千弩兵,在大营之内埋伏。他下令唐军假装退却,等安军靠近,就登城鼓噪,一齐射箭。大战当日,郭子仪假装兵败,安军追击到营垒下,伏兵立刻弓弩齐发,箭如雨下,安军溃散。郭子仪整军追击,大败安军,斩首四万级,收获铠胄数十万,生擒安庆绪之弟安庆和,收复卫州。安庆绪逃走,郭子仪追击至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董秦、许叔冀、王思礼及薛兼训各路节度使也相继赶到,与安军在愁思冈(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十五里处)再战,安军又败。安庆绪入城固守,郭子仪等各路军马合营围困邺城,引漳水来灌,水淹两个时辰,虽未攻破邺城,但城中粮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安庆绪派人以禅让为条件向史思明求救。[1][3][4]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二月,史思明自魏州发兵十三万来救安庆绪。三月,李光弼、许叔冀、王思礼、鲁炅所部在邺城之南遭遇史思明所部,双方缠斗厮杀,各自伤亡过半。郭子仪领军在后,没来得及结阵交战,忽然大风骤起,天昏地暗,唐军与安军都惊骇,唐军往南,安军往北,各自溃退,双方兵械辎重损失无数。后唐军各路悉数引还,郭子仪部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县南)。随后李亨下诏任郭子仪为东都留守,任东京畿、山南东道、及河南诸道行营元帅。[1][9][4]
观军容宣慰使鱼朝恩,因素来嫉妒郭子仪之功,遂借此事向李亨进谗言,把相州兵败的过错都归结于郭子仪。李亨诏郭子仪还京,改任赵王李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光弼领副帅兼朔方节度使,夺去郭子仪兵权。[1][3]
不久史思明再次攻陷河洛地区,朝廷陷入困境,担心边镇乘机再攻京都。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正月,李亨任命郭子仪为邠宁(今陕西彬县)、鄜坊(今陕西黄陵县东南)两道节度使,却仍将其留在京师。后有言官上奏,郭子仪对社稷有大功,如今叛军未除,不应将他闲置,李亨深以为然。[1]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九月,李亨任郭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管崇嗣为副都统,领英武、威远等禁军及河东、河西诸镇之师,出兵范阳征讨叛军[10]。下令几天后,这件事被鱼朝恩阻挠取消。[1]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人兵败邙山(今河南省洛阳市北),河阳(焦作孟县)失守。一年后,河中又生变,朔方诸军主帅李国贞,河东节度使邓景山,相继被部下杀害,朝廷担心这两支军队和叛军联合。于是决定启用郭子仪为北庭、河中、朔方、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副元帅,封爵汝阳郡王,令他坐镇绛州(今山西运城新绛县)。当时李亨病重,不见群臣,郭子仪以自己年老将死外地,不见皇帝不能瞑目为由,得见李亨。李亨将河东事宜全权托付郭子仪,并御赐他马匹银器等物。郭子仪抵达绛州后,下令诛杀为首作乱的王元振等数十人,新任节度使辛云京听闻后,也处死带头作乱者,河中事变平息,各州都上书守法不敢再作乱。[1][11]
同年四月,唐代宗李豫即位,宦官程元振,自认为有拥立定策之功,担心老将难以服管,便进言诬陷、请罢副元帅。于是李豫召回郭子仪,加实封700户,夺其副元帅职,充作山陵使,督造修肃宗皇陵。郭子仪担心谗言,将李亨所赐的一千多件手敕、诏书,全部呈给了李豫,并上表奏对。李豫看完后安慰他,令他忧虑是自己的错,让郭子仪从今以后不用再担忧。[1][3]
此时史朝义仍然占据洛阳,李豫打算让雍王李适为统帅,郭子仪为副帅,征讨洛阳。但因为鱼朝恩、程元振谗言作梗,此事终未成行。[1][3]
不久,山南道节度使梁崇义在襄阳反叛,驻扎汾州的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勾连回纥、吐蕃入侵河西。吐蕃刚开始入侵边境,边将告急,程元振却隐瞒不报。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入侵泾州,俘虏泾州刺史高晖,高晖为吐蕃军带路,引其深入京畿,攻略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日率军与吐蕃军交战,斩首数千,部下却损伤过半。吐蕃军逼近京师,李豫无计可施,任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帅,坐镇咸阳。郭子仪自相州兵败,由李光弼接替军权后,他被罢回京师,部下离散,待他履职关内副元帅时,手下只有二十名亲兵可用。[1][12]
郭子仪抵达咸阳时,吐蕃军率二十万兵力已经过渭水东进。郭子仪遣判官中书舍人王延昌回奏李豫,请求增兵,却被程元振阻止。等到李豫过问兵事时,吐蕃军已过便桥(今咸阳南渭河上),李豫惊惧奔逃至陕郡,此时百官离散,兵卒藏匿。郭子仪听说后,急忙赶回长安,但为时已晚,李豫车架当日已走。李豫一行刚度过浐水(今浐河),随行射生将王献忠,就带领四百骑兵,挟持丰王李珙等十个王爷,叛逃返回长安,准备投奔吐蕃。在开远门遇上郭子仪,王献忠告诉郭子仪,现在皇帝东逃,国家无主,而他身为元帅,是废是立,全凭他一句话。郭子仪呵斥王献忠和诸位王爷,并派人将诸王护送到李豫所在地。随后吐蕃军进入空城长安。[1][12]
郭子仪率三十骑,从御宿川沿着山脚往东,在蓝田遇到都虞侯藏希让,凤翔节度使高升等人,得兵近千人,郭子仪命王延昌先入商州安抚溃兵,诸多将领听闻郭子仪要来,都大喜听命于他。郭子仪担心吐蕃军逼近李豫的车驾,一路向商州去一路收集散兵,抵达商州时,他所率部队并武关防兵已有四千人。郭子仪流着泪告诉诸将,一定要雪国耻,光复长安。郭子仪任太子宾客第五琦为粮料使,供给军粮。李豫担心吐蕃东出潼关,召郭子仪赶赴他所在之地,郭子仪上表,不收复京城无颜面圣,自己兵出蓝田,吐蕃军势必不敢东向。李豫应允。此时鄜坊节度判官段秀实请节度使白孝德引兵共同征讨叛军,白孝德当天就带兵出发,往南奔赴京都及附近区域,与蒲、陕、商、华会合进击。[1][12]
吐蕃军进犯京城后,得已故邠王李守礼的儿子广武王李承宏,僭立帝号,伪授百官。郭子仪遣宝应军使张知节,乌崇福、羽林军使长孙全绪等人带领万人为前锋,驻扎在韩公堆,又派遣长孙全绪率两百骑兵白天击鼓晚上放火,扰乱吐蕃军视听,命光禄卿殷仲卿率两百骑度渡过浐水,虚张声势。吐蕃军不知虚实,遂问当地百姓,百姓欺骗他们,郭子仪自商州而来收复长安,大军众多。吐蕃军惶恐,弃城而去。郭子仪大军乘机击鼓入城,安定民心,京都及附近区域被收复,李豫下诏命郭子仪为长安留守。自从西蕃入侵,李豫东逃,天下皆归咎程元振,谏官多次弹劾他。程元振对此恐惧,又见郭子仪再次立功,他不想让天子还京,劝李豫定都洛阳以避吐蕃军,李豫同意了。郭子仪听闻,上奏劝李豫返回京都。看完他的奏疏,李豫夸赞郭子仪是国家忠臣,决定返回京都。李豫回京后,慰劳郭子仪,称自己任用他太晚,才落到今天这境遇。赐郭子仪铁卷,又将其画像挂上了凌烟阁。[1][12]
当初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反叛,劫掠并、汾属县。李豫任命郭子仪为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坐镇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吐蕃军退去后,仆固怀恩的部下离散,他的儿子仆固玚在榆次被帐下将领张惟岳杀死,首级被传到京城。张惟岳带领其余属下归顺郭子仪,仆固怀恩抛弃其母逃奔灵州。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九月,郭子仪被册封太尉,充任邠宁、陉原、河西、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抚观察使,其余职位照旧。郭子仪以仆固怀恩并未伏诛为由,推辞太尉之职。[1][5]
十月,仆固怀恩再次勾结吐蕃、回纥、党项十万兵众南下犯边,郭子仪受命驻扎奉天(今陕西乾县)抵御联军。李豫问其抵御之计,郭子仪认为仆固怀恩虽然骁勇,但不得军心,必然不会成功。仆军攻打邠州,郭子仪驻扎在泾阳,他命长男朔方兵马使曜率军支援,与邠宁节度使白孝德闭城抵御。仆军先锋抵达奉天,城内诸将都请求出战,郭子仪制止他们,表示仆军长途奔袭,必急于速战,不可与之争锋。郭子仪下令坚守不出,不久仆军便自行撤退。郭子仪自泾阳入朝,李豫在安福门待之,宴赐隆厚。[1]
十一月,郭子仪因功加封尚书令,他两次上表恳辞,表示太宗(即李世民)曾经做过这个官职,所以历代帝王示尊敬,都不设置这个官职,如今陛下偏爱自己,要为他破此规矩,他感到惶恐,自己才能有限,全凭时运,应当为表率,不敢授赐封敕。李豫被他的高风亮节所感动,特地命史官,将此事载入国史。[13][2][3]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郭子仪统帅河南道节度行营,再次坐镇河中府。八月,仆固怀恩再次游说吐蕃、党项、回纥、奴刺、吐谷浑等国,联军三十万犯边,李豫急召郭子仪率兵一万从河中奔赴驻扎陉阳。到达泾阳时,联军已经围城,郭子仪下令兵分四路,自率两千甲骑出没于联军四方。回纥原以为郭子仪已经去世,才听信仆固怀恩之言进犯。今见郭子仪,方知上当。郭子仪与回纥素来交好,因此率领数十骑兵去见回纥首领,恳言相劝,晓以大意。恰逢仆固怀恩暴死在鸣沙,联军失去统领,回纥答应退兵。[1]
郭子仪派朔方兵马使白元光与回纥军会合。吐蕃军见此,连夜退军。白元光联手回纥乘机追击,郭子仪率大军在后,于灵武台西原(今甘肃泾川境内)大破吐蕃,阵斩五万级,生擒万人,所获财货、牛马牲畜、仕女甚多,所乘车架绵延三百里。郭子仪自泾阳还朝,被加实封二百户,还镇河中。[1]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十二月,华州节度使周智光反叛。李豫下诏郭子仪女婿工部侍郎赵纵去往河中,命郭子仪起军征讨。郭子仪阅军之后准备出发,同州、华州将领听闻郭子仪将至,于是斩杀周智光父子,将首级传至京城,叛乱因此被平定。次年二月,郭子仪入朝,宰相元载与一众官员共出钱三十万,置宴款待他,宴欢而散。九月,吐蕃入侵泾州,郭子仪率步骑三万自河中移驻泾阳。并于十月在灵州击败蕃军,斩首二万。第二年三月,郭子仪还河中。八月,吐蕃入侵灵武。九月,郭子仪奉命率师五万自河中移镇奉天。同月,白元光在灵武大破吐蕃军。不久,郭子仪入朝,还镇河中。当时因为西蕃入侵,京师不安,群臣认为马璘虽在邠州,却无法阻挡敌人,李豫命郭子仪兼邠宁庆节度使,从河中移镇邠州,改任马璘为泾原节度使。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十月,吐蕃又入侵泾州,郭子仪派先锋兵马使浑瑊在宜禄抵御,交战不利。恰逢马璘在潘源设伏,与浑瑊合击,大破吐蕃军,斩敌数万。[1]
次年,郭子仪入朝,在延英殿与李豫交谈,谈及吐蕃入侵事宜,他上表请求辞官,没有得到允许。[1]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李豫驾崩,唐德宗(即李适)即位。郭子仪被调回朝廷,进位太尉,仍兼中书令,赐号尚父,充任皇陵使,加封食邑至两千户。其他使职,悉数被罢免。[1][14]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夏,郭子仪病重,李适命舒王李谊前去探病,郭子仪病重不能起身,以手叩头谢恩。同年六月十四日(7月9日),郭子仪病逝,时年八十五岁。李适听闻,废朝五日,命群臣吊唁,为郭子仪上谥号忠武,追赠太师,供奉在代宗李豫庙庭,陪葬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建陵镇凉马村)。李适亲往安福门送葬,又专门越制,将其坟茔加高一丈,以表功勋。[1]
郭子仪一生经历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战功彪炳。在安史之乱中,他或指挥或参与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围攻邺城等重大作战,顺利收复河曲、潼关、永丰、长安等地,为唐朝扫灭叛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安史之乱被顺利平定。唐肃宗李亨夸赞他为“国家再造”之功臣。之后,郭子仪又逼退吐蕃军,收复长安;劝退回纥,多次击败吐蕃军,平定河东。他一举平定安史之乱,又在平叛后抵御吐蕃,屡次平息边境兵患,扭转了中唐危局,为中唐政局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郭子仪还多次威慑藩镇,稳定地方。他多谋善战,有大局观,是忠诚良将,为唐王朝立下了不朽功绩,史书称“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1][3][4][15]
《全唐文》共收录有郭子仪的表文12篇,《上黑禾奏》《让尚书令第二表》《请宣示俭德表》《进赐前后诏敕自陈表》《请改元立号表》《上章敬皇后谥表》《让加太尉表》《让太尉第二表》《请车驾还京奏》《让加尚书令表》《论吐蕃书》《上尊号表》。[2]
唐朝中后期名相裴垍评价郭子仪,认为他为人宽厚,所到之处尽得军心,遭遇奸臣诽谤也不改其志,郭子仪与李光弼齐名,以身安天下二十年无危机,权倾天下朝臣不忌惮,功盖一代国主不猜疑,以哀荣终始。[1]
唐肃宗李亨夸赞郭子仪,文武兼备,忠心不二,有器量有谋略,见识深远,用兵有方。[16][9][11]
唐代宗李豫认为,郭子仪有美德有忠义,能文能武,内能管理庶务,外能平定战乱,是唐朝社稷元勋,是他的良辅。[5]
唐德宗李适评价郭子仪,夸赞他是天降人杰,料敌如神,国家有患他去平定,边疆祸乱他去驱除,载造区夏,安定社稷,功勋高过今古之人。[1]
宋太祖赵匡胤认为,唐朝的李靖、郭子仪、都是儒生出身,立下大功。[17]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认为,自汉唐以来的勋臣,功名最盛而全身而退者以郭子仪为首。不是因为他得天者独厚,而是他谦卑,不以功业自矜,所以能终身显荣,声传后世。郭子仪虚怀卓识远超常人。[18]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认为,自古大臣能出将入相,保护国家安危的人,一定具有忠诚之德,经世之才,唐朝的郭子仪就是这样的人,他以非常之功盖天下,他存在所以唐朝兴复,勋名显赫,千古不朽。[19]
关系 | 姓名 | 备注 |
六代祖 | 郭智 | 太原晋阳(今太原)人,北魏末年官至秘书郎、中山郡太守、郢州刺史[20] |
五代祖 | 郭进 | 郢州刺史郭智之子[8] |
高祖父 | 郭履球 | 郭进之子,隋代司仓参军[8] |
曾祖父 | 郭昶 | 履球之子,官至唐代凉州司法参军[6] |
祖父 | 郭通 | 郭昶之子,唐永徽年间人,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二月,因郭子仪之功,追赠兵部尚书[8][6] |
父 | 郭敬之 | 华州郑县(今渭南市华州区)人,历任绥州、渭州、桂州、寿州、泗州刺史,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因郭子仪之贵,追赠太保,追封祁国公,谥号“忠懿”[1] |
兄长 | 郭子琇[6] | - |
弟 | 郭子瑛[6] 郭子珪[6] 郭幼贤 郭幼儒[6] 郭幼明[3] 郭幼冲[6] | 郭幼明曾任少府监,死后赠太子太傅[6][3] |
妻妾 | 王氏 | 京兆尹万年人,封琅铘县君,进位太原郡君、霍国夫人,衮州大都督王守一之女[21] |
李氏 | 鄯州乐都人,梁国夫人[21] | |
张氏 | 南阳夫人[21] | |
韩式 | 劲节夫人[21] | |
赵氏 | - | |
子 | 郭曜 | 曾任开阳府果毅都尉,后随父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历任卫尉卿、太子詹事、太子少保,封太原郡公,袭封代国公。追赠太子太傅,谥号“孝”[1] |
郭旰 | 随父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期间,死于永丰仓之战[1] | |
郭晞 | 随父收复两京,积功至鸿胪卿、殿中监、检校工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封赵国公,死后赠兵部尚书[1] | |
郭昢[1] | - | |
郭晤[1] | - | |
郭暧 | 妻代宗之女升平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任殿中监、俭校左散骑常侍、太常卿,初封广阳县男,进清源县候,袭爵代国公。死后赠尚书左仆射,又赠太傅[1] | |
郭曙 | 曾任司农少卿,后于朱泚之乱平叛有功,封左金吾卫大将军,爵祁国公[8] | |
郭映 | 太子左谕德[1] | |
备注:正史上记述郭子仪有八子七女,但根据出土碑文《霍国夫人神道碑》铭文所载,郭子仪有八子八女,以下关于郭子仪八名女儿的记述,皆参考《霍国夫人神道碑》[22][23] | ||
女 | 长女 | 嫁成都县令卢让金[21] |
二女 | 嫁鄂州观察使吴仲儒[21] | |
三女 | 嫁卫尉卿张浚[21] | |
四女 | 嫁殿中少监李洞清[21] | |
五女 | 嫁司门郎中郑浑[21] | |
六女 | 嫁汾州别驾张邕[21] | |
七女 | 嫁和州刺史赵纵[21] | |
八女 | 嫁太常寺丞王宰[21] | |
孙 | 郭锋 | 郭曜之子[3] |
郭钢 | 郭晞长子,曾任朔方节度使杜希全幕僚,代理丰州刺史,后叛投吐蕃,被送还京城赐死[1] | |
郭钧 | 郭晞次子[1] | |
郭鐇 | 郭晤之子[1] | |
郭铸 | 郭暧长子,袭代国公[1] | |
郭钊 | 郭暧次子,升平公主所生,历任左金吾大将军,俭校工部尚书、邠宁节度使、司农卿、河阳三城节度使、河中尹、兵部尚书,唐文宗时期,加授司空、剑南西川节度使、入朝为太常卿、俭校司徒,死后赠司徒[3] | |
郭鏦 | 郭暧第三子,生平公主所生,娶顺宗之女,汉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任俭校国子祭酒、右金吾将军、太子詹事、闲厩宫苑使,爵太原郡公,死后赠尚书左仆射[1][3] | |
郭銛 | 郭暧第四子,娶顺宗之女西河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任殿中监,太子詹事、宫苑闲厩使[3] | |
孙女 | 郭氏 | 郭暧长女,神平公主所生,唐宪宗贵妃,穆宗生母,后尊为皇太后,谥号“懿安皇后”[3] |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二月,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被挖,人人都说,李豫宠臣、宦官鱼朝恩素来对郭子仪有成见,肯定是鱼朝恩干的,郭子仪自然知道缘由,但此时他刚好手握重兵驻守泾阳(今咸阳所辖泾阳县),大臣们担心,郭子仪可能会因此事举兵造反。郭子仪入朝觐见的时候,皇帝对他说了这些事。郭子仪哭着上奏,表示自己时常带兵在外,士兵们常有盗挖别人坟墓的行为,屡禁不止。今天他父亲的坟墓被挖,事他自己带兵无方,不忠不孝,遭到了天谴,并非人患。于是大臣们才纷纷放下心来。[1]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十月,回纥请旨唐朝,想卖一万匹战马给唐军,相关衙门上奏,国库没那么多钱,只能买一千匹。郭子仪听闻后上奏,回纥曾经帮过唐朝,有功于唐朝,不应该回绝人家。况且这些军马,他们现在也用的上。如果国库没钱,他愿意带头捐献一年的俸禄,充当买马的本钱。虽然李豫拒绝了郭子仪的请求,但朝廷内外,对他的做法都很认可。[1]
宦官鱼朝恩素来嫉妒郭子仪,常常在皇帝面前谗言陷害,后鱼朝恩发请柬,要宴请郭子仪。宰相元载听闻此事,派人告诉郭子仪,鱼朝恩摆的是鸿门宴,将对他不利。他的部下听说后也要跟随前往,郭子仪统统拒绝,只带了十几名家丁赴宴,见面时,鱼朝恩问他的随从怎么这么少。郭子仪便把听到的事情如实告诉了他,鱼朝恩感动落泪。[3]
郭子仪曾严令,军营内不可无故骑马。郭子仪之妻南阳夫人乳母的儿子,触犯了禁令,被都虞候乱棍打死。郭子仪的几个儿子跑到郭子仪面前哭着指责都虞候骄横跋扈。郭子仪将儿子们呵退之后,对幕僚们感慨,称自己这几个儿子都是当奴才的料,他们不来赞赏老父亲有尽职的都虞候,却可惜母亲乳母的儿子,只能是当奴才的料。[24]
郭子仪第六子郭暧和其妻升平公主发生口角,一时恼怒,指责公主就仗着她父亲是皇帝,自己父亲还不稀罕当皇帝。公主大怒,回宫告状,李豫听后,认为郭暧说的没错,郭令公(郭子仪)要是想当皇帝的话,天下就不是李家的了。说完命公主赶紧回家。郭子仪知道后,绑了郭暧,入宫请罪。李豫告诉他,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小夫妻间的闺房话,不用较真。郭子仪回去后,把郭暧打了几十杖。[24]
郭子仪的王府经常不关大门,任人出入,从不过问。部下远行前来辞行,正好看见郭子仪的妻女在洗漱,郭子仪在旁帮忙倒水接毛巾,模样跟仆人没什么两样。他的子弟部将们看不下去,前去劝说,但郭子仪不听。他们继而哭着劝导,郭子仪声名显赫,地位尊崇致此,不应该作践自己。大门不关任人出入也就罢了,连卧室里不论贵贱都能随意进入,就算是先贤伊尹和霍光,也没像郭子仪这样。[25]
郭子仪听后笑答,自己家吃官粮的马就有五百匹,还有大小官吏仆从一千人,处在他这样的高位,如果他不任别人自由进出,而用高门大院围起来,那如果有好事的人,搬论是非,说自己有不臣之心,必然九族难保。但是像现在这样,四门洞开,随意参观,就算有好事者,也没什么可告的。众人拜服。[25]
大将田承嗣割据魏州时,骄横跋扈,郭子仪遣使前往魏州时,他却向西跪拜,并指着膝盖告诉使者,自己这双膝盖已经很久没向人行过礼了,今天拜一拜郭令公。汴宋留后李灵耀占据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期间,不论公私财货,凡过汴州,一律扣押。但郭子仪的财货经过时,李灵耀不但不扣留,还会派人护送过境。[1]
郭子仪陪葬建陵,位于今陕西省礼泉县建陵西南二公里的坡阳村。2001年,建陵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
建中三年(782年,郭子仪去世第二年),时任礼仪使的颜真卿向德宗提议,应追封古代名将,为其设庙祭奠。德宗听从建议,追封历代名将凡六十四人,其中就有汾阳郡王郭子仪。[27]
公元910年,福建长乐建汾阳王庙,纪念郭子仪,现位于长乐城东芝山之麓,此庙为江南地区最早建立的汾阳王庙,也是现存最早的汾阳王庙,距今一千一百余年。[28]
又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赵佶,依照唐代旧例,追封历代名将凡七十二人,为其建庙设祭,郭子仪亦在列。[29]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太祖朱元璋封古今功臣凡三十七人,配飨历代帝王庙,郭子仪在列。[30]
2010年,山西汾阳市政府决定重建郭子仪汾阳王府,6月23日 汾阳市在该市文湖景区举行了重建汾阳王府的奠基仪式,新建的汾阳王府占地13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56.38平方米。总体建筑外形呈仿唐代风格,规划设计为两进五院,集王府、祠堂、寝室为一体。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郭士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郭氏代表参加了此次奠基仪式。[31]
2016年7月21日郭子仪忠武祠落成典礼在渭南市华州区忠义村举行,华阴郭氏家族成员及海外 郭氏族人代表一起参加了典礼[32]。
郭子仪在《警世通言》卷九《李摘仙醉酒吓蛮书》中的形象是,早年任职并州,因罪被押解京师斩首,在前往刑场的途中,幸遇李白,为李白所救。后李白为永王李璘幕僚时,永王涉嫌叛乱,郭子仪平定叛乱后,为报李白搭救之恩,将李白释放,并上奏为其陈冤。[33]
剧名 | 年份 | 饰演者 | 类型 |
《杨贵妃》[34] | 1976 | 石坚 | 电视剧 |
《打金枝》[35] | 1981 | 吕福禄 | 歌仔戏 |
《剑仙李白》[36] | 1983 | 郑雷 | 电视剧 |
《昆仑奴》[37] | 1994 | 梁田 | 电视剧 |
《醉打金枝》[38] | 1997 | 梁家仁 | 电视剧 |
《杨贵妃》[39] | 2000 | 李国麟 | 电视剧 |
《新醉打金枝》[40] | 2005 | 王志华 | 电视剧 |
《大唐游侠传》[41] | 2007 | 王建国 | 电视剧 |
《大唐荣耀》[42] | 2017 | 陈之辉 | 电视剧 |
名称 | 类别 | 概要 | 参考资料 | |
《魂断马嵬坡》 | 潮剧 | 郭子仪劝谏唐明皇,被杨国忠、安禄山逐出京城,贬至边关。后安禄山谋反,郭子仪率师勤王,大败叛军,鞭打安禄山,镇守大唐江山 | 潮剧 《魂断马嵬坡》[43] | |
《郭子仪拜寿》 | 皖南花鼓戏 | 在《郭子仪拜寿》中,子仪大寿,郭暧之妻升平公主,非但不前往祝寿,反而设红灯,刁难郭暧,郭暧忍无可忍,醉打金枝。郭子仪知道后,连夜囚子进宫请罪,唐王与皇后教导公主,使小夫妻重归于好 | 花鼓戏 《郭子仪拜寿》[44] | |
《郭子仪》 | 庐剧 | 讲诉的是郭子仪不计前嫌,临危受命,奔赴国难,率军出征救国家于水火的故事 | 《庐剧·郭子仪》[45] | |
《大将郭子仪》 | 秦腔 | 此剧主要讲述公元759年,中唐名将郭子仪被朝中奸臣陷害,罢却兵权。正在此时,吐蕃二十万大军犯境,企图攻占长安,为阻拦郭子仪挂帅讨征,奸人掘了郭子仪家在华州的祖坟,郭子仪陷入悲痛之中。由于敌我双方悬殊,朝中无人挂帅征讨,皇上心急如焚。当此国家危难之际,郭子仪摒弃私怨,挺身而出,挂帅抗吐,收复长安 | 秦腔 《大将郭子仪》[46] | |
《月唐演义》 | 评书 | 经典桥段有“李林甫押解郭子仪,玉蝴蝶劝说林大人、李太白揭榜识二宝,酒中仙草书戏三奸、李林甫动本告太白,郭子仪开弓斗魔兽、李太白奉旨结鸾凤,郭子仪率友闹山东、李太白动本选英豪,郭子仪打店降妖怪、李太白壶打安禄山,郭子仪枪挑铁天柱等精彩片段” | 郝艳霞 《月唐演义》[47] |
展开
[a]据《旧唐书》记载郭子仪死于781年,终年85岁,目前一般认为其生于697年
[b]有争议,据郭家庙碑碑阴铭文所载,郭子仪以“异等”成绩,补任左卫长上(从九品下)入仕
展开
[1]刘昫等. 旧唐书. 后晋: 卷一百二十 列传第七十.
[2]董诰. 全唐文. 清代: 第四部·卷三百三十二.
[3]欧阳修、宋祁等. 新唐书. 北宋: 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六十二·郭子仪传.
[4]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第二百二十·唐纪三十六.
[5]清·董诰. 全唐文[M]. 第一版. 中华书局, 2013.10: 第一册·卷四十六·答郭子仪陈让太尉手诏.
[6]颜真卿. 郭家庙碑. 唐代: 碑阴.
[7]董诰. 全唐文. 清代: 第四部卷三百五十三寿州刺史郭公神道碑.
[8]欧阳修、宋祁等. 新唐书. 北宋: 卷七十四·表第十四·宰相世系四·华阴郭氏.
[9]清·董诰. 《全唐文》[M]. 第一版. 中华书局, 2013.10: 第一册·卷四十二·命郭子仪充东京畿等道元帅诏.
[10]清·董诰. 全唐文[M]. 第一版. 中华书局, 2013.10: 第一册·卷四十三·命郭子仪充诸道兵马都统诏.
[11]清·董诰. 《全唐文》[M]. 第一版. 中华书局, 2013.10: 第一册·卷四十三·封郭子仪为汾阳郡王诏.
[12]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第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
[13]后晋·刘昫. 旧唐书[M]. 第1版. 中华书局, 1975.5: 3460-3461.
[14]刘昫等. 旧唐书. 后晋: 本纪第十一 代宗.
[15]王双怀. 再论郭子仪的历史功绩[J]. 《唐都学刊》, 1996, 12(4): 39-43.
[16](清)董诰编. 《全唐文》[M]. 第一版. 中华书局, 2013.10: 第一册·卷四十二·授郭子仪中书令李光弼侍中制篇. 9787101007169.
[17]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M]. 第1版.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6.4: 卷第六·宋纪六. 9787519405229.
[18]康熙. 阅史绪论. 清代: 自汉唐以来之勋臣,功名最盛而福祚克全者以郭子仪为首称。非其得于天者独厚也,良由笃棐谦冲,不敢以功业自矜,故能终身显荣,声施后世。观其自谓不能禁暴,乃遭天谴数语。其虚怀卓识过人远矣.
[19]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御制诗文全集[M]. 第1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06.01: 87-88. 9787300151823.
[20]李子春. 隋郭荣碑考释[J]. 考古通讯, 1957, (01): 115-120.
[21]汾阳王妻霍国夫人王氏神道碑. 唐代: 杨绾.
[22]王振芳. 杨绾与《郭夫人碑》[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1).
[23]张海瀛. 郭子仪夫人王氏考述——读《唐汾阳王夫人王氏碑记》[J]. 山西文史资料, 1996, (05): 133-135.
[24]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卷二百二十四唐紀四十.
[25](明)冯梦龙. 智囊全集[M]. 第一版. 广陵书社, 2011.01.01: 上智部·卷二.
[26]建陵.陕西省图书馆. [2023-07-14].
[27](宋)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M]. 第一版. 中华书局, 2003-07: 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 9787101003208.
[28]汾阳郭氏入闽和长乐汾阳王庙.长乐新闻网. [2023-07-14].
[29](南朝宋)范晔. 后汉书[M]. 第一版. 中华书局, 1965.05.01: 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 9787101003026.
[30]清·张廷玉. 明史[M]. 第一版. 中华书局, 1974.04.01: 卷五十·志第二十六·礼四(吉礼四). 9787101003277.
[31]汾阳重建郭子仪汾阳王府 预计投资4000余万元 .中国新闻网. [2023-07-14].
[32]郭子仪忠武祠落成典礼华州区举行 千余人共祭唐代名将.华山网. [2023-07-14].
[33]冯梦龙. 警世通言. 明末清初: 第九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34]杨贵妃.豆瓣电影. [2023-07-14].
[35]打金枝.豆瓣电影. [2023-07-14].
[36]剑仙李白.豆瓣电影. [2023-07-14].
[37]昆仑奴.豆瓣电影. [2023-07-14].
[38]醉打金枝.豆瓣电影. [2023-07-14].
[39]杨贵妃.豆瓣电影. [2023-07-14].
[40]新醉打金枝.豆瓣电影. [2023-07-14].
[41]大唐游侠传.豆瓣电影. [2023-07-14].
[42]大唐荣耀.豆瓣电影. [2023-07-14].
[43]曲剧《魂断马嵬坡》.九九戏曲网. [2023-07-14].
[44]皖南花鼓戏郭子仪拜寿《全本》.九九戏曲网. [2023-03-17].
[45]庐剧(郭子仪)5.欣赏版.九九戏曲网. [2023-03-17].
[46]大型秦腔历史剧《大将郭子仪》在京演出.头条. 2019-07-26[2023-03-17].
[47]郝艳霞、王润生. 月唐演义[M]. 第一版.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84-12: 第六回、第九回、第十一回,第十二回、第三十回、第四十九回. 9787000522606.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2月27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