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生平事迹152】_泰戈尔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泰戈尔的生平简介和文学成就)

【泰戈尔生平事迹152】_泰戈尔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泰戈尔的生平简介和文学成就)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维尔弗德· 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深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献诗”)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小说《两亩地》、《沉船》等.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 (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时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