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自小便跟随父亲利奥波德(Leopold Mozart)和姐姐娜奈尔(Anna Maria Walburga Mozart)进行欧洲巡演,展现出音乐神童的潜质。1764年,他创作出了首部交响曲《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3]后来,由于新主教的阻挠,莫扎特只能单独与母亲到南德、巴黎等地进行教学与演出活动。[4]1781年,莫扎特到达维也纳,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创作生涯,1782年,歌剧《后宫诱逃》在维也纳首演,1784年他完成六首弦乐四重奏。[5]代表作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等。[6]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因病逝世,享年35岁。[7]
莫扎特一生创作数量庞大,品类繁多,质量精良。其作品奠定了欧洲几种主要音乐体裁的曲式结构,为德国、意大利歌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8]他与海顿(Franz Joseph Haydn)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2][9]
康斯坦泽·莫扎特
妻子
列奥波尔得·莫扎特
父亲
安娜·玛丽亚·莫札特
母亲
弗朗兹·克萨韦尔·沃尔夫冈·莫扎特
儿子
玛利亚·安娜·莫扎特
姐姐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老师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
老师
尼科罗·波波拉
老师
乔凡尼·巴蒂斯塔·马蒂尼
老师
胡梅尔
学生
1756年,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次日在萨尔茨堡大教堂受洗礼,教名为约翰·克瑞斯托摩斯·沃尔夫冈厄斯·狄奥菲勒斯·莫扎特。由于父母之前的子女大多夭折,他是父母最小的孩子,从小与姐姐娜奈尔一同长大。[10]
莫扎特四岁时,姐姐娜奈尔开始上键盘课。于是他开始从姐姐的笔记中学习弹琴,五岁时就能够自行创作一些短小的键盘乐,六岁自学小提琴,七岁开始接触风琴。在莫扎特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利奥波德作为老师,早早地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并传授他音乐理论和器乐演奏的知识。[11]
1762年,利奥波德带孩子们到慕尼黑、帕绍、林茨、普雷斯堡、维也纳等地进行旅行巡回演出。恰逢当时的欧洲上层社会掀起了欣赏音乐的时尚潮流,演出获得了追捧和好评。[12]
从1763年到1775年,莫扎特一家又在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家进行了为期十余年的巡回演出,[3]1764年,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在凡尔赛宫拜访王室,印刷第一部作品集《小提琴奏鸣曲》,创作《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13]期间在1768年创作歌剧《装疯卖傻》,并于1769年演出,同时,又创作歌唱剧《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14]
1770年,年仅14岁的莫扎特就应约为米兰皇家歌剧团写了一出正歌剧《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K.87)。17岁时,他已写了二十首交响曲、八首弦乐四重奏、诸多弥撒曲、教堂音乐和小夜曲等作品,而他创作的六部歌剧中的一半都得以在歌剧发源地意大利演出。[15]在公众眼中,他是无可置疑的音乐天才,拥有敏锐的音乐辨识力和高度的演唱音准,并因此获得了皇室和上层社会的认可与追捧。[3]
莫扎特因旅途结识了J.C.巴赫、曼楚利、林雷等许多杰出的音乐家。J.C.巴赫在与莫扎特的交往过程中成为了他的良师益友,并对莫扎特早期的音乐作品风格与技巧产生了影响。[16][17]不过,在频繁的长途跋涉中,莫扎特也得过好几次重病,如天花、伤寒、风湿等,这些病症对他后来的健康产生了不可逆的负面影响。[18]
1775年,莫扎特为巴伐利亚一年一度的冬季嘉年华写了一部歌剧喜剧——《伪装的园丁》(K.196),但此后的大部分时间,他都不得不为亲王主教创作娱乐性作品。两年后,在新上任大主教科罗瑞多的要求下,莫扎特一家的外出旅行演出受到了阻碍。因此莫扎特只能自行在母亲的陪同下前往南德和巴黎,一边教学一边演出,寄望于在德国宫廷中谋得一份职位。在慕尼黑,他面临着音乐会难以为继的困境,于是选择转移阵地,前往曼海姆。他在曼海姆接触到了当时欧洲重要的曼海姆乐派,听到了一流管弦乐队的演奏,影响了他往后的创作(如降E调交响协奏曲,K.364等)。[19][4]
与此同时,他结识了音乐抄写员弗瑞德林·韦伯一家,爱上了他们的二女儿——女高音歌手艾洛伊莎(Aloisia Weber),并决定追随他们出入卡罗林公主的行宫表演。之后,他徘徊于曼海姆、巴黎、慕尼黑等地。1778年,母亲安娜在途中患病去世,在父亲书信的责备与催促下,莫扎特也于次年返回了家中。
回到家乡后,莫扎特被任命为宫廷风琴演奏师。1780-1781年期间,他创作出了歌剧《伊多梅纽斯》(Idomeneo)并大获成功。但在任职期间,主教的严苛要求限制了他的工作与生活,诸如不能私自演出,不能随便离开本地,也不能随便为他人创作音乐等,使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监视。[20][21]
1781年,莫扎特在主教的召唤下离开了父亲,去往维也纳参与女王的哀悼仪式。仪式结束后,莫扎特希望能继续留在首都维也纳发展,却遭到了主教的拒绝与斥责,莫扎特因此违背父亲的意愿,正式向主教提出了辞职。[22]
1782年,莫扎特未经父亲同意,与康斯坦茨·韦伯结婚,同年他创作的德国喜歌剧《后宫诱逃》(The Abduction from the Seraglio)也在维也纳布尔格剧院首演。[23]同年,莫扎特结识了意大利的宫廷歌剧诗人罗伦佐·达·庞蒂,二人一起合作,将当时的话剧《费加罗的婚礼》改编成了一出歌剧。歌剧完成后得到了约瑟夫二世皇帝的恩准,并在1786年于剧院首演成功。[24][25]
1783年,莫扎特和妻女访问林茨,创作了《C大调第三十六交响曲(林茨)》。[26]
1784年,莫扎特加入了当时的进步组织——共济会,结识了与会的许多成员。这一组织的理念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27]
前五年,莫扎特举行了多场音乐会,也写出了许多新的协奏曲,包括五天时间内完成的《林茨》C大调交响乐(K.425)等,广受好评。但这种生活收入并不稳定,彼时的莫扎特依然为债务所困,并希望能得到一份固定的工作。[28]
在维也纳,莫扎特遇见了他瞻仰已久的著名音乐家约瑟夫·海顿,二人结下了友谊。[29]1785年,利奥波德到维也纳看望莫扎特,并在家中举办了一个聚会。会上,莫扎特为众人演奏了他为海顿写的六首弦乐四重奏,由于最后一首用的是不谐和音,一度被人以为是“低级错误”,后来也被称为“不协和四重奏”。[30][31]
1787年,17岁的少年贝多芬慕名到维也纳拜访莫扎特,进行了一次即兴演奏,并获得了莫扎特的认可。[32]
为创作《唐璜》(K.527)这一歌剧作品,莫扎特与庞蒂再度合作。然而,在创作期间,莫扎特收到了父亲利奥波德逝世的消息,自己中途也生了一场病,使得写作的进度一再延缓。1787年10月,《唐璜》终于完成,一经公演便获得了一致好评。[33]后来他返回维也纳,并继任皇家宫廷作曲家,主要工作是为皇家舞会供应跳舞时的音乐。[34]
1788年,在负债累累、妻子患病的困境中,莫扎特写出了人生中最后三首交响曲:第三十九号(K.543)、第四十号(K.550)与第四十一号《丘比特交响曲》(K.551)。[35]
1789年,莫扎特接受了一位贵族学生——K.利希诺夫斯基的邀请,前往柏林旅行,并在途中的莱比锡等城市举办音乐会。[36]
第二年,他与庞蒂合作的第三部歌剧《女人心》(K.588)在维也纳首演。然而,此时的他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家庭经济相当窘迫,也未受到皇室的重视。他在庆典期间演奏了两年前写成的第二十六号钢琴协奏曲《加冕协奏曲》。[37]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莫扎特受到一名神秘陌生人的委托,要求他创作一首《安魂曲》。他因此计划创作了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弥撒曲》,涵括12个乐章,但未能完成。此外,在共济会成员、剧院经理人埃马努埃尔·席卡奈德尔的邀请下,他还创作了一部大型德语歌剧《魔笛》(K.620),并在写完后得到了公演。这是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而此时的他已病入膏肓。12月5日,莫扎特因病在家中去世,享年35岁。[7][38]
父亲 | 利奥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1719年11月14日-1787年5月28日),是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是一位作曲家。写过一本关于如何演奏小提琴的手册,在之后长达一百年的时间内都被当作标准教科书[39] |
母亲 | 安娜·玛丽亚·莫扎特(Anna Maria Walburga Mozart,1720年12月25日-1778年7月3日),也热衷于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39] |
姐姐 | 玛利亚·安娜·莫扎特(Maria Anna Walburga Ignatia Mozart,1751年7月30日-1829年11月29日),也颇具音乐天赋,是个音乐家[40] |
妻子 | 康斯坦茨·韦伯(Constanze Mozart,1762年1月5日-1842年3月6日),曼海姆音乐抄写员弗瑞德林·韦伯的第三个女儿[23] |
儿子 | 卡尔·托马斯·莫扎特(Karl Thomas Mozart,1784-1858),有音乐天赋,但从未发表过作品[41] |
儿子 | 弗朗兹·克萨韦尔·沃尔夫冈·莫扎特(Franz Xaver Wolfgang Mozart,1791年7月26日-1844年7月29日),是一名钢琴家和作曲家,自称“小莫扎特”[42] |
初恋 | 艾洛伊莎·韦伯(Aloisia Weber),曼海姆音乐抄写员弗瑞德林·韦伯的第二个女儿。莫扎特在曼海姆巡演途中与她结识 |
朋友/老师 |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1735年9月5日-1782年1月1日),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之子,典型的华丽式音乐演奏者,在莫扎特的伦敦巡演中与之相识[17] |
朋友/老师 |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与莫扎特于1781年在维也纳相识[43] |
63首交响曲 | 16首嬉游曲 | 13首小夜曲 | 15首进行曲 | 105首小步舞曲 |
172首舞曲 | 27首钢琴协奏曲 | 5首小提琴协奏曲 | 23首弦乐四重奏 | 4首管乐弦乐重奏曲 |
9首钢琴重奏曲 | 43首小提琴奏鸣曲 | 23首钢琴奏鸣曲 | 15部歌剧 | 4部清唱剧 |
4首康塔塔 | 50首宗教合唱曲 | 18首重唱歌曲 | 55首独唱和管弦乐队曲 | 32首歌曲 |
中译 | 原名 | 编号 | 时间 | 调式 |
第一交响曲 | Symphony No.1 | K.16 | 1764-1765 | 降E大调 |
第二交响曲 | Symphony No.2 | K.17 | 1764 | 降B大调 |
第三交响曲 | Symphony No.3 | K.18 | 1764 | 降E大调 |
第八交响曲 | Symphony No.8 | K.48 | 1768 | D大调 |
第十一交响曲 | Symphony No.11 | K.84 | 1770 | D大调 |
第十三交响曲 | Symphony No.13 | K.112 | 1771 | F大调 |
第十九交响曲 | Symphony No.19 | K.132 | 1772 | 降E大调 |
第二十五交响曲 | Symphony No.25 | K.183 | 1773 | G小调 |
第二十六交响曲 | Symphony No.26 | K.184 | 1773 | 降E大调 |
第二十七交响曲 | Symphony No.27 | K.199 | 1773 | G大调 |
第二十八交响曲 | Symphony No.28 | K.200 | 1773 | C大调 |
第二十九交响曲 | Symphony No.29 | K.201 | 1774 | A大调 |
第三十交响曲 | Symphony No.30 | K.202 | 1774 | D大调 |
第三十一(巴黎)交响曲 | Symphony No.31 (Paris) | K.297 | 1778 | D大调 |
协奏交响曲 | Sinfonia Concertante in E flat | K.297b | 1778 | 降E大调 |
第三十二交响曲 | Symphony No.32 | K.318 | 1779 | G大调 |
第三十三交响曲 | Symphony No.33 | K.319 | 1779 | 降B大调 |
协奏交响曲 | Sinfonia Concertante in E flat | K.364 | 1779 | 降E大调 |
第三十四交响曲 | Symphony No.34 | K.338 | 1780 | C大调 |
第三十五(哈夫纳)交响曲 | Symphony No.35 (Haffner) | K.385 | 1782 | D大调 |
第三十六(林茨)交响曲 | Symphony No.36 (Linz) | K.425 | 1783 | C大调 |
第三十七交响曲 | Symphony No.37 | K.444 | 1783 | G大调 |
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 | Symphony No.41 (Jupitet) | K.551 | 1788 | C大调 |
中译 | 原名 | 编号 | 时间 | 调式 |
第一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1 | K.37 | 1767 | F大调 |
第二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2 | K.39 | 1767 | 降B大调 |
第三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3 | K.40 | 1767 | D大调 |
第四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4 | K.41 | 1767 | G大调 |
第五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5 | K.175 | 1773 | D大调 |
第六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6 | K.238 | 1776 | 降B大调 |
第七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7 | K.242 | 1776 | F大调 |
第八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8 | K.246 | 1776 | C大调 |
第九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9 | K.271 | 1777 | 降E大调 |
第十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10 | K.365 | 1779 | 降大调 |
第十一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11 | K.413 | 1782 | F大调 |
第十二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12 | K.414 | 1782 | A大调 |
第十三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13 | K.415 | 1782-1783 | C大调 |
第十四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14 | K.449 | 1784 | 降E大调 |
第十五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15 | K.450 | 1784 | 降B大调 |
第十六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16 | K.451 | 1784 | D大调 |
第十七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17 | K.453 | 1784 | G大调 |
第十八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18 | K.456 | 1784 | 降B大调 |
第十九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19 | K.459 | 1784 | F大调 |
第二十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20 | K.466 | 1785 | D小调 |
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21 | K.467 | 1785 | C大调 |
第二十二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22 | K.482 | 1785 | 降E大调 |
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23 | K.488 | 1786 | A大调 |
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24 | K.491 | 1786 | C小调 |
第二十五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25 | K.503 | 1786 | C大调 |
第二十六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26 | K.537 | 1788 | D大调 |
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 | Piano Concerto No.27 | K.595 | 1791 | 降B大调 |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 Violin Concerto No.1 | K.207 | 1775 | 降B大调 |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 Violin Concerto No.2 | K.211 | 1775 | D大调 |
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 Violin Concerto No.3 | K.216 | 1775 | G大调 |
第四小提琴协奏曲 | Violin Concerto No.4 | K.218 | 1775 | D大调 |
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 Violin Concerto No.5 | K.219 | 1775 | A大调 |
第六小提琴协奏曲 | Violin Concerto No.6 | K.268 | 1775-1776 | 降E大调 |
第七小提琴协奏曲 | Violin Concerto No.7 | K.271a | —— | D大调 |
第一长笛协奏曲 | Flute Concerto No.1 | K.312 | 1777 | G大调 |
第二长笛协奏曲 | Flute Concerto No.1 | K.314 | 1777 | D大调 |
单簧管协奏曲 | Clarinet Concerto | K.622 | 1791 | A大调 |
双簧管协奏曲 | Oboe Concerto | K.314 | 1778 | C大调 |
低音管协奏曲 | Bassoon Concerto | K.191 | 1774 | 降B大调 |
第一圆号协奏曲 | Horn Concerto No.1 | K.412/514 | 1780 | D大调 |
第二圆号协奏曲 | Horn Concerto No.2 | K.417 | 1780 | 降E大调 |
第三圆号协奏曲 | Horn Concerto No.3 | K.447 | 1780 | 降E大调 |
第四圆号协奏曲 | Horn Concerto No.4 | K.495 | 1786 | 降E大调 |
长笛和竖琴协奏曲 | Flute and Harp Concerto | K.299/297c | 1778 | C大调 |
中译 | 原名 | 编号 | 时间 | 调式 |
第三号小夜曲 | Serenade No.3 | K.185 | 1773 | D大调 |
第四号小夜曲 | Serenade No.4 | K.203 | 1774 | D大调 |
第五号小夜曲 | Serenade No.5 | K.204 | 1775 | D大调 |
第六号小夜曲 | Serenade No.6 | K.239 | 1776 | D大调 |
第七号小夜曲(哈夫纳) | Serenade No.7(Haffner) | K.250 | —— | D大调 |
第九号小夜曲(邮号) | Serenade No.9(Posthorn) | K.320 | 1779 | D大调 |
第十号小夜曲 | Serenade No.10 | K.361 | 1781 | 降B大调 |
第11号小夜曲 | Serenade No.11 | K.375 | 1781 | 降E大调 |
第12号小夜曲 | Serenade No.12 | K.388 | 1782 | C小调 |
第13号小夜曲 | Serenade No.13 | K.525 | 1787 | G大调 |
中译 | 原名 | 编号 | 时间 | 调式 |
钢琴与管乐五重奏 | Piano and Wind Quintet in E flat | K.452 | 1784 | 降E大调 |
钢琴与管乐五重奏 | Piano and Wind Quintet in B flat | K.452a | 1784 | 降B大调 |
单簧管五重奏 | Clarinet Quintet in A | K.581 | 1784 | A大调 |
单簧管五重奏片段 | Clarinet Quintet | K.Anh.88/K.581a | 1789 | A大调 |
圆号五重奏 | Horn Quintet in E flat | K.407/86a | 1790 | 降E大调 |
双簧管五重奏 | OboeQuintet in C Minor | K.406/516b | 1787-1789 | C小调 |
长笛五重奏 | Flute Quintet in D | K.577b/K.Anh.177 | —— | D大调 |
第一弦乐五重奏 | String Quintet No.1 | K.174 | 1773 | 降B大调 |
第二弦乐五重奏 | String Quintet No.2 | K.515 | 1787 | C大调 |
第三弦乐五重奏 | String Quintet No.3 | K.516 | 1787 | G小调 |
第四弦乐五重奏 | String Quintet No.4 | K.406 | 1788 | C小调 |
第五弦乐五重奏 | String Quintet No.5 | K.593 | 1790 | D大调 |
第六弦乐五重奏 | String Quintet No.6 | K.614 | 1791 | 降E大调 |
弦乐五重奏片段 | StringQuintetMovements | K.Anh.79/515c | 1785-1791 | —— |
第一长笛四重奏 | Flute Quartet No.1 | K.285 | 1777-1778 | D大调 |
第二长笛四重奏 | Flute Quartet No.2 | K.285a | 1777-1778 | G大调 |
第三长笛四重奏 | Flute Quartet No.3 | K.Anh.171/285b | 1777-1778 | C大调 |
第四长笛四重奏 | Flute Quartet No.4 | K.298 | 1781 | A大调 |
双簧管四重奏 | Oboe Quartet in F | K.370/368b | 1785 | F大调 |
第一钢琴四重奏 | Piano Quartet No.1 | K.478 | 1770 | G小调 |
第二钢琴四重奏 | Piano Quartet No.2 | K.493 | 1772 | 降E大调 |
第一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1 | K.80 | 1772 | G大调 |
第二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2 | K.155 | 1772-1773 | D大调 |
第三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3 | K.516 | 1772-1773 | G大调 |
第四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4 | K.157 | 1772-1773 | C大调 |
第五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5 | K.158 | 1772-1773 | F大调 |
第六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6 | K.159 | 1773 | 降B大调 |
第七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7 | K.160 | 1773 | 降E大调 |
第八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8 | K.168 | 1773 | F大调 |
第九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9 | K.169 | 1773 | A大调 |
第十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10 | K.170 | 1773 | C大调 |
第十一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11 | K.171 | 1773 | 降E大调 |
第十二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12 | K.172 | 1773 | 降B大调 |
第十三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13 | K.173 | 1773 | D小调 |
第十四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14 | K.387 | 1782 | G大调 |
第十五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15 | K.421 | 1783 | D小调 |
钢琴三重奏 | Piano Trio | K.422 | 1786-1791 | —— |
弦乐三重奏、二重奏 | Trio in B-flat major | K.266/271f | 1777 | 降E大调 |
为小提琴、中提琴而作的二重奏 | Duo for Violin and Viola in G | K.423 | 1783 | G大调 |
为小提琴、中提琴而作的二重奏 | Duo for Violin and Viola in B Flat | K.424 | 1783 | 降B大调 |
第二十一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21 | K.575 | 1789 | D大调 |
第二十二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22 | K.589 | 1790 | 降B大调 |
第二十三弦乐四重奏 | String Quartet No.23 | K.590 | 1790 | F大调 |
第一钢琴三重奏 | Piano Trio No.1 | K.496 | 1786 | G大调 |
第二钢琴三重奏 | Piano Trio No.2 | K.498 | 1786 | 降E大调 |
第三钢琴三重奏 | Piano Trio No.3 | K.502 | 1786 | 降B大调 |
第四钢琴三重奏 | Piano Trio No.4 | K.542 | 1788 | E大调 |
第五钢琴三重奏 | Piano Trio No.5 | K.548 | 1788 | C大调 |
第六钢琴三重奏 | Piano Trio No.6 | K.564 | 1788 | G大调 |
钢琴二重奏 | Sonata for Piano Four-Hands in D major | K.381/123a | 1773-1774 | —— |
中译 | 原名 | 编号 | 时间 | 调式 |
第四小提琴奏鸣曲 | Violin Sonata No.4 | K.9 | 1764 | G大调 |
第十小提琴奏鸣曲 | Violin Sonata No.10 | K.10 | 1764 | 降B大调 |
第一教堂奏鸣曲 | Church Sonata in E-flat major | K.67/41h | 1772 | 降E大调 |
第二教堂奏鸣曲 | Church Sonata in B-flat major | k.68/41i | 1772 | 降B大调 |
第三教堂奏鸣曲 | Church Sonata in D-flat major | k.69/41k | 1776 | D大调 |
第十七小提琴奏鸣曲 | Violin Sonata No.17 | K.296 | 1778 | C大调 |
第十八小提琴奏鸣曲 | Violin Sonata No.18 | K.301 | 1778 | G大调 |
第二十一小提琴奏鸣曲 | Violin Sonata No.21 | K.304 | 1778 | E小调 |
第二十四小提琴奏鸣曲 | Violin Sonata No.22 | K.376 | 1781 | F大调 |
第二十五小提琴奏鸣曲 | Violin Sonata No.25 | K.377 | 1781 | F大调 |
第二十六小提琴奏鸣曲 | Violin Sonata No.26 | K.378 | 1779 | 降B大调 |
第二十七小提琴奏鸣曲 | Violin Sonata No.27 | K.379 | 1781 | G大调 |
第二十八小提琴奏鸣曲 | Violin Sonata No.28 | K.380 | 1781 | 降E大调 |
第三十二小提琴奏鸣曲 | Violin Sonata No.32 | K.454 | 1764 | 降B大调 |
第三十三小提琴奏鸣曲 | Violin Sonata No.33 | K.481 | 1785 | 降E大调 |
第三十六小提琴奏鸣曲 | Violin Sonata No.36 | K.526 | 1787 | A大调 |
第一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1 | K.279 | 1774 | C大调 |
第二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2 | K.280 | 1775 | F大调 |
第三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3 | K.281 | 1775 | 降B大调 |
第四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4 | K.282 | 1775 | 降E大调 |
第五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5 | K.283 | 1774 | G大调 |
第六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6 | K.284 | 1775 | D大调 |
第七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7 | K.309 | 1777 | C大调 |
第八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8 | K.310 | 1778 | A小调 |
第九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9 | K.311 | 1777 | D大调 |
第十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10 | K.330 | 1781-1783 | C大调 |
第十一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11 | K.331 | 1781-1783 | A大调 |
第十二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12 | K.332 | 1781-1783 | F大调 |
第十三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13 | K.333 | 1783-1784 | 降B大调 |
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14 | K.457 | 1784 | C小调 |
第十五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15 | K.533 | 1786 | F大调 |
第十六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16 | K.545 | 1788 | C大调 |
第十七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17 | K.570 | 1789 | 降B大调 |
第十八钢琴奏鸣曲 | Piano Sonata No.18 | K.576 | 1789 | D大调 |
双钢琴奏鸣曲 | Sonata for Piano Duet in D | K.448 | 1781 | D大调 |
双钢琴奏鸣曲 | Sonata for Piano Duet in C | K.521 | 1787 | C大调 |
中译 | 原名 | 编号 | 时间 |
装痴作傻 | La finta semplice | K.51 | 1768 |
彭特国王米特拉达梯 | Mitridate,re di Ponto | K.87 | 1770 |
阿斯卡尼奥在阿尔巴 | Ascanio in Alba | K.111 | 1771 |
希比奥内的梦 | Il sogno di Scipione | K.126 | 1772 |
卢乔·西拉 | Lucio Silla | K.135 | 1772 |
假扮园丁的姑娘 | La finta giardiniera | K.196 | 1774-1775 |
牧人王 | Il Re Pastore | K.208 | 1775 |
扎伊德 | Zaide | K.344 | 1779-1780 |
塔莫斯埃及之王 | Thamos king in Agypten | K.345 | 1774 |
伊多梅纽斯 | Idomeneo | K.366 | 1780-1781 |
后宫诱逃 | Die Enfuhrung aus dem Serail | K.384 | 1781-1782 |
开罗的鹅 | L’oca del Cairo | K.422 | 1783 |
受骗的丈夫 | Lo sposo deluso | K.424A | 1783 |
剧院经理 | Der Schauspie ldirektor | K.486 | 1786 |
费加罗的婚礼 | Le nozze di Figaro | K.492 | 1785-1786 |
唐璜 | Don Giovanni | K.527 | 1787 |
女人心 | Cosi fan Tutte | K.588 | 1789-1790 |
魔笛 | Die Zauberflte | K.620 | 1791 |
狄托的仁慈 | La Clemeza di Tito | K.621 | 1791 |
中译 | 原名 | 编号 | 时间 |
奉行初诫的责任 | Die Schuldigkeit des ersten Gebotes | K.35 | 1767 |
解放了的贝图利亚 | La Betulia liberata | K.118 | 1771 |
忏悔者大卫 | Davidde Penitente | K.469 | 1785 |
中译 | 原名 | 编号 | 时间 |
共济会康塔塔 | - | K.429 | 1783 |
共济会的欢乐 | Maurerfreude | K.471 | 1785 |
大合唱“广袤的宇宙小康塔塔” | - | K.619 | 1791 |
大合唱“自由共济会小康塔塔” | Eine Kleine Freimaurer-Kantate | K.623 | 1791 |
中译 | 原名 | 编号 | 时间 |
圣体颂 | Ave Verum Corpus | K.618 | 1791 |
喜悦欢腾 | Exsultate Jubilate | K.165 | 1773 |
可敬而崇高的誓言连祷歌 | Litaniac de Venerabili Altaris Sacromento | K.125 | 1776 |
劳莱塔奈连祷歌 | Litaniae Lauretanee | K.105.195 | —— |
主的晚祷 | Vesperae de Domenica | K.321 | 1779 |
忏悔者的庄严晚祷 | Vesperae Solennes de Confessore | K.339 | 1780 |
咏叹调、合唱曲、卡农 | Arias Vocal Ensembles Canons | —— | —— |
中译 | 原名 | 编号 | 时间 | 调式 |
第一号弥撒 | Mass No.1 | K.49/47a | 1768 | G大调 |
第二号弥撒 | Mass No.2 | K.65/61a | 1769 | D小调 |
第三号弥撒“我主”(Dominicus) | Mass No.3 | K.66 | 1769 | C大调 |
第四号弥撒“怀森豪斯”(Weisenhaus) | Mass No.4 | K.139 | 1771-1772 | C小调 |
第五号弥撒“田园”(Pastoral) | Mass No.5 | K.140/235d | 1773 | G大调 |
第六号弥撒 | Mass No.6 | K.192/186f | 1774 | F大调 |
第七号弥撒“为尊敬的斯马伊·特里尼塔蒂斯”(Missa in honorem Smae Trinitatis) | Mass No.7 | K.167 | 1773 | C大调 |
第八号弥撒[a] | Mass No.8 | K.185 | —— | C大调 |
第九号弥撒 | Mass No.9 | K.194/186h | 1774 | D大调 |
第十号弥撒“麻雀”(Spatzenmesse) | Mass No.10 | K.220 | 1775-1776 | C大调 |
第十一号弥撒“信经”(Gredo) | Mass No.11 | K.257 | 1776 | C大调 |
第十二号弥撒“宽大”(Spaur) | Mass No.12 | K.258 | 1776 | C大调 |
第十三号弥撒(管风琴独奏) | Mass No.13 | K.259 | 1775 | C大调 |
第十四号弥撒 | Mass No.14 | K.262 | 1775 | C大调 |
第十五号弥撒 | Mass No.15 | K.275 | 1777 | 降B大调 |
第十六号弥撒“加冕弥撒”(coronation) | Mass No.16 | K.317 | 1779 | C大调 |
第十七号弥撒 | Mass No.17 | K.337 | 1780 | C大调 |
第十八号弥撒 | Mass No.18 | K.427 | 1782-1783 | C小调 |
第十九号弥撒“安魂曲”(Requiem) | Mass No.19 | K.626 | 1791 | D小调 |
中译 | 原名 | 编号 | 时间 | 调式 |
第一号嬉游曲 | Divertimento No.1 | K.113 | 1771 | 降E大调 |
第二号嬉游曲 | Divertimento No.2 | K.131 | 1772 | D大调 |
第三号嬉游曲 | Divertimento No.3 | K.166 | 1773 | 降E大调 |
第四号嬉游曲 | Divertimento No.4 | K.186 | 1773 | 降B大调 |
第六号嬉游曲 | Divertimento No.6 | K.240b | 1773 | C大调 |
第七号嬉游曲 | Divertimento No.7 | K.205 | 1773 | D大调 |
第八号嬉游曲 | Divertimento No.8 | K.213 | 1775 | F大调 |
第九号嬉游曲 | Divertimento No.9 | K.240 | 1776 | 降B大调 |
第十号嬉游曲 | Divertimento No.10 | K.247 | 1776 | F大调 |
第十一号嬉游曲 | Divertimento No.11 | K.251 | 1776 | D大调 |
第十二号嬉游曲 | Divertimento No.12 | K.252 | 1776 | 降E大调 |
为钢琴三重奏而作的嬉游曲 | Divertimento in B Flat for Piano Trio | K.254 | 1786 | 降B大调 |
第十四号嬉游曲 | Divertimento No.14 | K.270 | 1777 | 降大调 |
第十五号嬉游曲 | Divertimento No.15 | K.287 | 1777 | 降E大调 |
第十六号嬉游曲 | Divertimento No.16 | K.289 | 1777 | 降E大调 |
第十七号嬉游曲 | Divertimento No.17 | K.334 | 1779-1780 | D大调 |
弦乐嬉游曲 | Divertimenti for Strings | K.136-138 | 1772 | D大调 |
嬉游曲 | Divertimenti in E flat | K.563 | 1788 | 降E大调 |
音乐的玩笑 | Ein Musikalischer Spass | K.522 | 1787 | F大调 |
类型 | 名称 | 原名 | 编号 | 时间 | 调式 |
遣兴曲 | G大调遣兴曲 | Cassationes | K.63 | 1769 | G大调 |
芭蕾音乐 | 小玩物 | Les Petits Riens | K.299B | 1778 | —— |
进行曲 | 进行曲 | Marches | K.214.363.401.461 | —— | —— |
舞曲 | 德国舞曲 | German Dances | K.509 | 1787 | —— |
乡村舞曲 | Contredanse | K.535 | 1788 | —— | |
小步舞曲 | Minuets | K.619 | 1770-1784 | —— | |
回旋曲 | 为小提琴和乐队而作的回旋曲 | Rondos Violin and Orchertra | K.269/K.261A | 1776 | 降B大调 |
为小提琴和乐队而作的柔板 | Adagio for Violin and Orchertra in E | K.261 | 1791 | E大调 | |
为钢琴和乐队而作的回旋曲 | Rond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 K.382 | 1782 | D大调 | |
钢琴回旋曲 | Piano Rondos | K.485.494.511 | 1786-1787 | —— | |
葬礼音乐 | 共济会哀乐 | Maurerische Trauemusik | K.477 | 1784 | C小调 |
幻想曲 | 钢琴幻想曲 | Piano Fantasias | K.396.397.475 | 1782 | —— |
变奏曲 | 钢琴变奏曲 | Piano Variations | K.24 | 1766-1791 | —— |
小品 | 钢琴小品 | Piano Pieces | K.1D | 1761-1789 | —— |
幕间剧 | 阿波罗与海辛德斯 | Apollo et Hyacinthus | K.38 | 1767 | —— |
歌唱剧 | 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 | Bastien und Bastienne | K.50 | 1768 | —— |
咏叹调 | 音乐会咏叹调 | Concert Arias | K.23 | 1765-1789 | —— |
歌曲 | Lieder | —— | 1768-1791 | —— |
莫扎特在钢琴曲创作中加入了很多歌剧创作理念与方法,尤以奏鸣曲为多。[63]
莫扎特钢琴曲的旋律和主调都非常鲜明,结构严谨清楚,运用了平易近人的音乐语言,表达出强烈的诗意以及歌唱性。除此以外,莫扎特在作品创作以及演奏当中特别强调了乐队伴奏的地位与价值。莫扎特的一个重要音乐风格,就是依托音乐的表现性以及描绘性助推主题情节发展,因此演奏者不仅要保证逻辑严密,而且还要融入情感个性,以此展现戏剧元素。[64]
莫扎特的交响乐风格经历了一段发展历程,由音乐会上的陪衬作品到中心作品,由形式华丽、以装饰性为主到刻画内心世界、富有情绪表现力的作品,前后期产生了音乐重点的迁移。在保持整体风格优美明朗的前提下,作品被赋予了戏剧化的矛盾冲突,蕴藏了哀愁感伤的情感色彩。[65]
莫扎特的交响乐作品受其他地域艺术与作曲家风格影响较大。在意大利交响乐的影响下,莫扎特作品逐渐从三乐章交响曲增设为四乐章,并通过补充谱写一首小步舞曲来扩展意大利式的交响乐供德国使用,因而也被称作“维也纳式的交响乐”。此外,在海顿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莫扎特的交响乐个性更鲜明,音乐语言更加丰富精致,例如在小号的使用上,主要采用节奏音型和力度变化等来突出个人风格,通过小号音色与弦乐产生色彩对比,突出其明亮辉煌的色彩。[66]
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具有较高的戏剧性和创新性。其中,宣叙调的旋律性和抒情性得到了和谐统一,歌唱与伴奏之间有着戏剧性的互动,增强了戏剧表现力;咏叹调则将主调与和声进行有机融合,既有利于角色的刻画,也使作品更具情感层次。[67][68]
在莫扎特所处时代与地理位置、种族等因素的影响下,莫扎特歌剧作品中涵括了意大利语、德语和法语等多种语言。其歌剧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民族性,如第一部德国民族歌剧《后宫诱逃》与后来的《魔笛》,都是极具民族精神和民间气息的歌剧作品,奠定了德国浪漫主义大歌剧的基础。[64][69]
在莫扎特的弥撒作品中,往往运用了高超的旋律描绘手法,以旋律的走向来诠释歌词语义。如《安魂曲》第三曲《震怒之日》中,便用攀越一般的级进到二分音符的停留,展现了一个即将来临的动态过程。[70]
同时,作品中也经常使用暗喻、摹绘、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音乐的艺术效果与感染力。例如,《安魂曲》第四曲《号角响起》就采用了长号音色作为乐曲的开头,以此模拟号角响彻四方的画面,紧接着才是男高音的模仿独唱。[70]
莫扎特早期作品呈现出了旋律流畅、自然圆融的风格特征。[63]
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其天生对音乐有如神助的亲和感,造就了作品中突出的流畅性。他能够较好地将诸多地域、流派、个人的艺术风格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结合个人的特色,信手拈来地产出自然圆融而富有个性的作品。[71]
由于对意大利式的旋律表达的熟稔,莫扎特擅长歌剧写作,并在这一领域投入最多。他将人声歌唱的自然性移植到器乐上,使得乐曲的音域更加宽广,变化更加自如。此外,莫扎特的钢琴曲旋律的流利自然,在于其较强的逻辑性,其中往往运用了较为完整的曲式,重视主题之间的衔接,因而要求演奏者能够做到旋律、思想及动作的统一。如《F大调钢琴奏鸣曲》K. 332末乐章的开头,便将意大利南国热闹场景中的诸多元素安排得有条不紊,融合得恰到好处而不露痕迹。[71][63]
受18世纪宫廷艺术与贵族气质的影响,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有意追求一种华丽典雅的音乐风格,并充分体现于节奏旋律、人物塑造等方面。[69]
在钢琴曲中,莫扎特继承和发展了法国作曲家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在古钢琴音乐中的装饰手法,将装饰音发展成旋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奏鸣曲K.333便大量运用了倚音、颤音、回音这三种装饰音。[72]不仅如此,即使是一些社会下层的第三等级角色,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也同样有着优雅含蓄的音乐形象,如《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苏珊娜、费加罗、凯鲁比诺等。[73]
莫扎特后期创作的器乐乐章或歌剧唱段中,往往在表面文本形式上简洁明了,实际上包含了频繁的大小调色彩交替、敏感的半音和声变化和丰富的内声部进行。[71]
其成熟作品的音乐色彩大多为灰色为主,整体偏明亮,但层次变化较多,且时常出现阴影,因而西方的莫扎特研究常用“ambiguity”(不确定性)一词来定义莫扎特音乐的心理性格。其中蕴含的心理感觉和性格内涵是复杂而多维的,会因不同的演奏者呈现出各式各样而意味深长的表情特质。如《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K.595的第一乐章,光明欢快与忧伤隐忍的旋律瞬间转化,而转化后旋律轻松的部分也不再单纯,反而带有一丝灰暗。[71][74]
莫扎特的音乐中,始终体现着对人性幅度的包容性和观察人性所独有的角度,包含着深层的人文底蕴。[71]
在自身坎坷多变的人生经历的基础上,莫扎特能够最大限度地感知生命中难以言状的心理处境与无法命名的情感状态,体察各式各样命运下人类的生存境况。在歌剧作品中,他所塑造的无论是贵族角色还是底层人物,皆是以平等眼光视之,且无一不展现其“入乎其中”的同情心态,以及“出乎其外”的洞察能力。[71][74]
在巴赫、海顿等作曲家音乐成就的基础上,莫扎特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莫扎特在作品创作中注入了全局性的思考和细致入微的布局,进一步奠定了几种主要音乐体裁的曲式结构,推动古典主义音乐体裁不断发展,确立典范。[75]
1991年,为纪念莫扎特逝世200周年,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法国、奥地利、瑞士、德国、波兰以及莫扎特生前生活过的欧洲城市联合在同年9月25日至29日举办“欧洲-莫扎特-布拉格”音乐节。[76]
在古典奏鸣曲、协奏曲中,他确立了平衡匀称, 对比统一, 主辅结合的美学原则, 形成了动机展开, 主题变化发展等逻辑思维模式。既完善了古典奏鸣曲三个乐章的形式,使得奏鸣曲的统一性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又使协奏曲中充分突出了每一乐器的特性,让音响效果更加丰富多彩。此外,其弥撒作品超越了宗教固化概念的束缚,具有鲜明的人性色彩,体现出清唱剧式的音乐本体价值。[77][70]
莫扎特的音乐作为维也纳古典音乐代表,为后来的流行音乐提供了改编与融合的材料,如S.H.E的《不想长大》副歌旋律便源自其《第40交响曲》的第一乐章。[78]此外,莫扎特本人的生平经历与艺术成就也成为了后世诸多音乐、影视作品的灵感来源,《摇滚莫扎特》音乐剧中,莫扎特所创作的古典音乐贯穿全剧,并与现代性的摇滚乐相结合,在强烈的对比下充分展现了莫扎特的人物形象与剧作主题。[79]
美国加州大学的著名神经生物学家Gordon Show的研究团队在1993年首次提出了“莫扎特效应”。后来的诸多科学研究反复证实,认为聆听莫扎特音乐或与莫扎特音乐有着相似曲式结构的作品,有助于激发欢快、愉悦等正性情绪,增加大脑的新生神经元,提升人的认知加工水平。[80][81]
莫扎特的音乐具有普世意义与价值,超越了国家与宗教的壁垒,影响力横越百年,覆盖全球。他的作品中洋溢着对人性的赞颂,属于情感论音乐美学的范畴,具有高度的人文精神底蕴。19、20世纪的欧洲乐坛就曾掀起一场“回归莫扎特”的美学运动,倡导健康的音乐美学,希望以古典音乐的艺术力量净化现代音乐的价值观污染。文化神学家巴尔塔萨也因受到莫扎特音乐的熏陶而建构起真理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神学美学思想。[82][83][77]2006年,即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之际,德国发行一套3枚面值均为10欧元的纪念银币。[84]
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之友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曾对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说:“我要在上帝面前以一个诚实人的身份对您说,您的儿子是我以个人结识及以声名知晓的作曲家中最伟大的一位。他有品味,更有深具洞察的作曲智识。”[85]
奥地利钢琴家阿图尔·施纳贝尔认为:“莫扎特的音乐,对孩童太容易,对音乐家太困难。”[71]
德国音乐家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对莫扎特作品的旋律性与歌唱性给予称赞:“莫扎特赋予乐器以人的声音。”[86]
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称:“假如有一天世界末日真的来临,那最后消失的,一定就是莫扎特的音乐。”[87]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曾表达对莫扎特音乐的赞赏:“莫扎特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88]
《不列颠百科全书》莫扎特专栏也曾提到:“在公众的尊重和爱慕方面,莫扎特的地位在其他作曲家中无出其右;他是西方音乐史上公认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与海顿、贝多芬一起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成就推向顶峰,他以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进行创作,而且无一不是出类拔萃;他的趣味、他对形式的驾驭自如。虽然他只在人世间停留了短暂的35年,但却为人类留下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89]
德国音乐家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也曾评价,“莫扎特一辈子不脱稚气,与艺术的伟大使命无缘。”[71]
与后期贝多芬等作曲家悲怆厚重、情绪浓烈的音乐风格相比,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整体呈现出较为优美典雅、明亮轻快的特点,因此许多音乐爱好者或专业音乐家便将莫扎特的音乐定位为“风格单一薄弱”,“优雅有余而冲击力不足”。莫扎特的音乐多被认为是华丽雕饰的“洛可可”风格,亦或是过于平淡的“浪漫主义”歌曲,与19世纪后半叶兴起的“高、大、强”的音乐审美趣味相背离。[71]
1991年12月5日,中国上海社会科学院东西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办了莫扎特逝世200周年纪念活动。整个纪念活动为期三天:9月14日举行了学术报告会,9月15日在新锦江大酒店举办了莫扎特作品音乐会,9月16日组织影片《莫扎特》观看活动与座谈会。[90]
2006年1月26日,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全球举办了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奥地利将2006年命名为“莫扎特年”,于1月27日在莫扎特的家乡萨尔茨堡举办了大型生日宴会,在夏季的萨尔茨堡艺术节上演了22部莫扎特所创作的歌剧,并在全年举行了260场音乐会和55场伴有莫扎特宗教音乐的弥撒;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重新开放莫扎特创作《费加罗的婚礼》的故居,并在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展出难得一见的《安魂曲》原始手稿。大英博物馆在1月14日-4月10日期间举办了莫扎特音乐日记展览。美国纽约大都会剧院在1月27日上演了新版歌剧《魔笛》,纽约爱乐乐团连续三周上演纪念演出《莫扎特的魔力》。在中国,奥地利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于1月26日在解放军歌剧院举办了莫扎特诞辰250周年音乐会,维也纳莫扎特宫廷爱乐乐团也拉开了巡演的帷幕。[91]
2021年12月5日为莫扎特逝世230周年,中国杭州爱乐乐团在指挥李心草的带领下,与青年钢琴家万捷旎一起举行了莫扎特专场纪念音乐会。[92]
名称 | 作者 | 年份 |
《莫扎特传》(Mozart) | 约翰・罗瑟里 | 2001 |
《莫扎特》(Mozart) | 弗里茨·黑嫩伯格 | 2010 |
《莫扎特传》(Mozart A Life) | 梅纳德·所罗门 | 2020 |
《莫扎特:黄金年代》(Mozart: The Golden Years) | H.C.罗宾斯·兰登 | 2022 |
剧照 | 名称 | 类别 | 国家 | 年份 |
《莫扎特传》( Amadeus) | 电影 | 美国 / 法国 / 捷克斯洛伐克 / 意大利 | 1984 | |
《少年莫扎特》 (Little Amadeus ) | 动画剧集 | 德国 | 2006 | |
《寻找莫扎特》(In Search of Mozart ) | 纪录片 | 英国 | 2006 | |
《摇滚莫扎特》(Mozart l'opéra rock ) | 音乐剧 | 法国 | 2010 | |
《莫扎特!》 Mozart! Das Musical | 音乐剧 | 奥地利 | 2015 |
展开
[a]被怀疑是伪作
展开
[1]约翰·罗瑟里. 莫扎特传. 王朝元,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0: 2.
[2]齐江. 西方音乐史.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78.
[3]约翰·罗瑟里. 莫扎特传. 王朝元,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0: 7-9.
[4]约翰·罗瑟里. 莫扎特传. 王朝元,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0: 21-25.
[5]Mozart: Divertimento in F Major, K. 138 - II. Andante (F大调嬉游曲,作品138 - 第二乐章 行板).酷狗音乐. [2024-01-03].
[6]约翰·罗瑟里. 莫扎特传. 王朝元,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0: 47-49.
[7]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132-140.
[8]费利克斯·胡赫. 莫扎特传.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10: 2.
[9]田可文、陈永. 西方音乐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106-108.
[10]约翰·罗瑟里. 莫扎特传. 王朝元,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0: 1-4.
[11]约翰·罗瑟里. 莫扎特传. 王朝元,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0: 6.
[12]约翰·罗瑟里. 莫扎特传. 王朝元,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0: 6-7.
[13]莫扎特.qq音乐. [2024-01-11].
[14]田可文. 西方音乐史简明教程.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21年3月: 77页-78页. 978-7-80692-672-7. (2)
[15]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48.
[16]约翰·罗瑟里. 莫扎特传. 王朝元,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0: 15-16.
[17]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28-29.
[18]约翰·罗瑟里. 莫扎特传. 王朝元,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0: 11-12.
[19]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52.
[20]约翰·罗瑟里. 莫扎特传. 王朝元,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0: 44.
[21]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72-76.
[22]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76-81.
[23]约翰·罗瑟里. 莫扎特传. 王朝元,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0: 44-45.
[24]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103-105.
[25]李曙光. 莫扎特. 沈阳: 辽海出版社, 2012: 175-179.
[26]了解莫扎特的伟大之处,先从聆听深交演奏的三部作品开始.深圳商报. [2024-01-03].
[27]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96-98.
[28]约翰·罗瑟里. 莫扎特传. 王朝元,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0: 38.
[29]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85-86.
[30]李曙光. 莫扎特. 沈阳: 辽海出版社, 2012: 162-163.
[31]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98-100.
[32]李曙光. 莫扎特. 沈阳: 辽海出版社, 2012: 165-167.
[33]李曙光. 莫扎特. 沈阳: 辽海出版社, 2012: 184-192.
[34]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113-115.
[35]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120.
[36]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123.
[37]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126-129.
[38]李曙光. 莫扎特. 沈阳: 辽海出版社, 2012: 217-224.
[39]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9-10.
[40]约翰·罗瑟里. 莫扎特传. 王朝元,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0: 9.
[41]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93.
[42]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莫扎特.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10: 132.
[43]陈美琦. 给人以欢乐与慰藉: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简介.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
[44]陈言. 莫扎特器乐套曲末乐章研究. 上海音乐学院, 2015
[45]塞迪. 莫扎特交响曲—— BBC音乐导读24. 国明,译.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9-04
[46]拉德克利夫.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BBC音乐导读25. 老耀,译.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9-04
[47] 克里斯托弗-赫尔穆. 莫扎特降B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12
[48] 克里斯托弗-赫尔穆. 莫扎特D大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12
[49] 克里斯托弗-赫尔穆. 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12
[50] 克里斯托弗-赫尔穆. 莫扎特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12
[51]克里斯托弗-赫尔穆. 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12
[52] 克里斯托弗-赫尔穆. 莫扎特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12
[53]朴美香. 莫扎特长笛协奏曲.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1-01
[54]史密斯. 莫扎特——小夜曲、嬉游曲与舞曲(BBC音乐导读23). 德馨,译.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9-04
[55]莫扎特. Complete String Quartets(莫扎特弦乐四重奏). Dover Publications, 1970-11
[56]莫扎特. 莫扎特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第一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09
[57]莫扎特. 莫扎特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第二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09
[58]莫扎特. 莫扎特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第三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09
[59]余丹.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 1.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9-03
[60]余丹.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 2.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9-03
[61] 大卫·凯恩斯. 莫扎特和他的歌剧. 谢瑛华,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12-03
[62]莫扎特. Six Masses in Full Score 莫扎特6大弥撒曲全谱. Dover, 1992-05
[63]王惠娟. 莫扎特钢琴音乐的演奏艺术风格探析. 戏剧之家, 2021
[64]王凯, 刘先进. 莫扎特歌剧音乐的美学特征与戏剧表现. 四川戏剧, 2022: 95-98.
[65]孙芬兰. 浅谈莫扎特与贝多芬交响乐的风格特点.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66]石晓宁. 古典主义时期德奥主要作曲家交响乐作品小号演奏风格的运用. 中央音乐学院, 2020
[67]吉桂娴,高静. 试论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音乐风格. 北方音乐, 2019
[68]韩博. 莫扎特歌剧的艺术风格及经典唱段的演唱探究.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69]马晓萍. 论莫扎特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艺术探索, 2004
[70]温馨. 莫扎特《安魂曲》研究. 上海音乐学院,, 2018
[71]莫扎特音乐的当代人文价值.中国音乐学网. [2023-07-27].
[72]兰斓.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3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研究. 广州大学, 2022
[73]韩博.. 莫扎特歌剧的艺术风格及经典唱段的演唱探究.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74]保罗·亨利·朗论莫扎特.中国音乐学网. [2023-07-27].
[75]袁望重. 器乐长河中的航标——浅谈莫扎特的器乐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戏剧之家, 2019
[76]一位让大师们望而却步的大师.搜狐网. [2024-01-10].
[77]袁怀湘. 浅论莫扎特音乐创作中的美学思想. 艺术评论, 2009
[78]不想长大.豆瓣音乐. [2023-07-27].
[79]孙天泽. 音乐剧《摇滚莫扎特》音乐分析. 山东艺术学院, 2022
[80]邢应寿. 莫扎特音乐影响空间记忆的神经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 2016
[81]吴晓颖. 我国科学家证实“莫扎特效应”. 科技日报, 2016-01-29
[82]李玫. 莫扎特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5
[83]李进超. 音乐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论莫扎特对巴尔塔萨美学思想的影响. 理论月刊, 2010
[84]德国发行一套3枚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纪念银币.新浪财经. [2024-01-05].
[85]莫扎特的风格与影响[德] 弗里德里希•布卢默.实践与文本. [2023-07-27].
[86]他教会了钢琴歌唱.北晚在线. [2023-07-27].
[87]弦动我心.央视网. [2023-07-14].
[88]音乐 | 罗曼·罗兰:论莫扎特.豆瓣. [2023-07-15].
[89]Mozart.Britannica. [2023-07-14].
[90]园音. 北京、上海、浙江举办莫扎特逝世200周年纪念活动. 音乐研究, 1992
[91]全球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 音乐天才神秘一生.中国日报China Daily. [2023-07-15].
[92]纪念莫扎特逝世230周年音乐会昨举行.钱江晚报. [2023-07-15].
[93]莫扎特传.豆瓣读书. [2023-07-15].
[94]莫扎特.豆瓣读书. [2023-07-15].
[95]莫扎特传.豆瓣读书. [2023-07-15].
[96]莫扎特:黄金年代.豆瓣读书. [2023-07-15].
[97]莫扎特传.豆瓣电影. [2023-07-15].
[98]少年莫扎特.豆瓣电影. [2023-07-15].
[99]寻找莫扎特.豆瓣电影. [2023-07-15].
[100]摇滚莫扎特.豆瓣电影. [2023-07-15].
[101]莫扎特!.豆瓣电影. [2023-07-15].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2月19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