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是巴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区境古属荆州之域。
秦将白起所烧的”夷陵”,就是今宜昌市区的古称。公元前278年”夷陵”地名始见于史,表明夷陵见诸于史至2010年已达2288年之久。
周朝,初为夔国地。
楚成王三十八年(前634年)楚灭夔,乃归于楚并为其西疆边防要地。”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
秦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郡县天下,改夷陵置巫县。西汉置夷陵县,属南郡。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夷陵县属曹魏分南郡枝江以西所立之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属蜀由临江郡所改之宜都郡。
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县为西陵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改西陵县为夷陵县,属宜都郡。
南北朝,宋、齐均名夷陵县,属宜都郡。上述郡治均在夷陵县;梁改宜州,西魏改拓州,后周改陕州。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复夷陵县,并改陕州为夷陵郡。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夷陵县属由夷陵郡所改之陕州,州、郡治均在夷陵县。
宋朝,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夷陵县属由陕州所改之峡州。
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属由峡州所升之峡州路,州、路治均在夷陵。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攻取县境,撤销夷陵县,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旋降峡州府为峡州,直隶湖广行省。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
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并以原夷陵县境立东湖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昌府,改东湖县为宜昌县,先后隶属于荆宜道、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县城,县城及近郊划出设宜昌市;宜昌县隶属于湖北省宜昌专区,县直机关仍设市内。
1970年7月,因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县直机关从市内北迁小溪塔。[1]
1975年,宜昌专区改称宜昌地区,隶属关系不变。
1992年4月始,宜昌县隶属于由宜昌地、市合并而成之宜昌市。
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宜昌市夷陵区,7月28日,夷陵区正式成立。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夷陵区在其中。
位置境域
夷陵区,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长江西陵峡两岸,介于110°51’~111°39’,北纬30°32’~31°28’之间,东西最大横距71千米,南北最大纵距78千米,东邻远安县、当阳市,南连枝江市、西陵区、宜都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接秭归县、兴山县,北抵保康县。总面积3438.99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
夷陵区邓村
夷陵区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东三面群山环抱,东南一面临向平原,呈西北向东南梯级倾斜下降,[2]高度相差悬殊。西北部山地的地形切割较剧,山巓密布,沟溪纵横,主要由樟村坪、雾渡河、下堡坪、邓村、三斗坪等山地组成,面积1790.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3%。其中,全区海拔12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123.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6%;海拔800~1200米的中山地922.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7%。区东南部丘陵区处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主要由鸦鹊岭、龙泉、小溪塔等丘陵岗地组成,海拔500米以下,面积1633.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7%。其中西陵峡河谷区275.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03%。气候环境
夷陵区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夷陵区春季气温变幅大,冷暖交替频繁,常有倒春寒天气出现;夏季气候日变化大,中午炎热,早晚较凉爽,大旱时昼夜不回凉,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常有旱、涝、风、雹等灾害性天气;秋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冷暖再次交替,降温快,少雨多晴、天高气爽;冬季气温下降快,干燥少雨雪。年平均气温16.9℃,三峡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高于其他地区,南部低山丘陵地区次之,北部高山与半高山地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1月最冷,7月最热,小溪塔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1.4℃。年平均日照1669.2小时,日照百分率37.7%;夏季多,冬季少,春秋两季居中。年平均降水量1177.34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在977~1370毫米之间。夷陵区西北山区、三峡河谷和江南地区是降雨最多地区,鸦鹊岭、龙泉一带为最少区;夏季降雨最多,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6%,春、秋、冬季分别占25.2%、22.8%、6%;7月为降雨高峰期,占全年降雨量的35%。多南风,次为东北风,西风最少。年平均无霜期271.9天,初霜日小溪塔12月3日、三峡地区12月1日、樟村坪11月15日,终霜日小溪塔3月5日、三峡地区3月2日、樟村坪4月5日。平均降雪日8天、积雪日4.9天,小溪塔最早初雪日11月12日、最迟终雪日4月7日。
土壤
夷陵区土壤大致分为7个大类,19个亚类,69个土属,167个土种。
黄壤
黄壤分布于西陵峡谷两岸和西北山区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中山和丘陵,为湿润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土壤。土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混合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页岩、紫色砂岩和第四纪黄色粘土的风化物。土体表层黄色,心土层蜡黄色,土层厚37.7厘米。主要植被为松、杉、栎、茶、橘和旱作物。
黄棕壤
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1500米以上的山地,为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土壤母质为泥质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红黄沙页岩和第四纪粘土的风化物。土体呈黄棕色或红棕色,土层厚37.7厘米,质地较粘重,易形成粘重紧实的心土层和粘盘层。植被类型以常绿落叶混交林为主。
山地棕壤
山地棕壤分布于西部海拔1600~1800米的山中,为一种在多湿强烈风化淋溶条件下的土壤。土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混合岩。土体表层灰白色,心土层鲜棕色或浅褐色,土层厚30~60厘米。主要植被以暗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紫色土
紫色土分布于东南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土壤母质为紫色岩的风化物。土体呈紫红、紫红棕、紫棕或紫暗棕,土层厚42.3厘米。主要植被为松、柏、栗及农作物。
石灰岩土
石灰岩土零星分布于山丘地带,为一种在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受风化和崩解碎片的矿质土壤。土壤母质为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和砾岩等。土体呈暗灰棕或黄灰棕,土层厚42.6厘米。适宜种植禾谷、豆、薯类作物。
潮土
潮土零星分布于长江和黄柏河等大小溪谷两侧的冲积台阶地,土壤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土层厚1~2米,有的厚达10米以上,而且多夹层,保水保肥性能好。适宜种植麦、油、豆、薯类作物。
水稻土
水稻土零星分布于山丘、岗背和坡上,是人为的水耕熟化影响和培育的“人工土壤”。土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砂岩和粘土等。土体呈白色、粉红色、青色或蓝色,土层厚27.4厘米,耕作层厚10~15厘米。主要种植麦、油、稻类作物。
地质
夷陵区境为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南段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地层以黄陵背斜为核心,由里向外,形成多层弧形带状。其中前震旦系分布于莲沱以西,太平溪、邓村、下堡坪、雾渡河一带;震旦系分布于莲沱东部,三斗坪西南,下堡坪东部、南部以及九山、牛坪、青江坪、交战垭一带;
寒武系分布于南从三斗坪、莲沱,北至小峰、雾渡河、樟村坪;奥陶系分布于莲沱、雾渡河东部、分乡西部;志留系分布于分乡的界岭、王家湾、罗惹坪及黄花一带;泥盆系分布于县东部大王岩、大岩口、马羊山、高场、别家大山、背马山、风洞河一带;石炭系分布于县东部大石沟、消水冲、桥子沟、龚家冲局部;
二叠系分布于县东部天马、消水冲、马羊山以东及大天坑、百里荒、柏家坪的吃水沟等地;三叠系分布于县东北部与当阳、远安交界处;侏罗系分布于三斗坪暮阳的茶庄、美座等地;白垩系分布于鸦鹊岭、龙泉、小溪塔等地;第三系分布于鸦鹊岭的三合、童畈、段家嘴一带;
第四系覆盖于各地层之上,是现代土壤的母体和骨架,其全新统组成长江西陵峡及其支流两岸的Ⅰ级阶地和河漫滩地带,其晚更新统组成长江及其支流两岸的Ⅰ、Ⅱ级阶地。
西陵峡东部由莲沱、石牌绵延约5千米长的寒武纪、震旦纪地层剖面,是20世纪20年代李四光发现并命名的全国寒武纪地层三大典型剖面之一,为世界地质学界所瞩目;黄花、两河口、分乡、王家湾、彭家院等地的奥陶纪与志留纪地层分界线的地质考察点,亦为李四光于20世纪20年代所发现,为世界3个标准点之一。
矿产资源
截至2016年,夷陵区发现矿产48种,占全省已发现138种矿产的34.78%,占全国总品种的28.07%。全区已探明40种矿产资源储量,占全国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矿种的29%。具有工业开采价值且已开发利用的有22个矿种,磷矿、石墨矿、硫铁矿、石英砂岩、石灰石、白云石、花岗石、大理石、透辉石、镁橄榄石等以储量大,其中,磷矿以品位高(P2O5含量30%以上)、储量大著称,石墨矿以品位高(固定炭含量高达13%)、鳞片大居亚洲前列。[3]
土地资源
2020年,夷陵区农用地面积3224.3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耕地保有量)292.81平方千米,建设用地面积142.74平方千米。
动物资源
截至2016年,夷陵区有野生动物(不含鱼纲)4纲29目82科29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纲17科41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纲17目40科76种。野生动物中,兽纲9目26科63种,主要有果子狸、野猪、豹猫、小麂、毛冠鹿、黄鼬、华南兔、鼬獾、猪獾、狗獾、松鼠、鼯鼠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林麝、豹、猕猴、穿山甲、黑熊、水獭、黄喉貂、大灵猫、小灵猫、鬣羚、斑羚等;鸟纲有16目38科183种,主要有鸳鸯、灰雁、环颈雉、白冠长尾雉、红腹角稚、树鹨、黑枕黄鹂、褐河鸟、柳莺、兰翡翠、崔牲子、鹞、鹄、鹌鹑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雕、鸳鸯、红腹锦鸡、红腹角雉、冠长尾雉、勺鸡、红翅绿鸠以及众多的鹰、鸮类等;两栖纲有2目8科22种,主要有大鲵、巫山北鲵、蟾蜍、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棘腹蛙、棘胸蛙、双团棘胸蛙、沼蛙、泽蛙、无斑雨蛙、斑腿泛树蛙、花姬蛙等,其中大鲵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爬行纲有2目10科29种,有龟、鳖、草绿龙蜥、盲蛇、玉斑锦蛇、王锦蛇、黑眉锦蛇、滑鼠蛇、乌梢蛇、银环蛇、尖吻蝮等。夷陵区水产品中鱼类有35科、138种。主要为中华鲟、胭脂鱼、长尾鮠、大口鲶、黄颡、黄鳝、泥鳅、银鱼等。其中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胭脂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植物资源
截至2016年,夷陵区有植物25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120科450属1200种。按所含种数排列的前15个优势科分别为蔷薇科、菊科、百合科、豆科、禾本科、虎耳草科、忍冬科、壳斗科、毛茛科、蓼科、樟科、玄参科、石竹科、唇形科、景天科,加上较大的桦木科、金缕梅科、四照花科、卫矛科等,构成植被的主要成份;按所含种数排列的前15个优势属为蓼属、景天属、悬钩子属、堇菜属、栎属、李属、槭属、荚迷属、冬青属、构属、蔷薇属、山胡椒属、木姜子属、凤仙花属、卫矛属。境内还保存着一批古老的孑遗植物金钱槭、连香树、珙桐、水青树、领春木、香果树、化香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珙桐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樟树、楠木、水青树、香果树、鹅掌楸、红椿、榉树等8种。人工栽培的珍稀植物有银杏(Ⅰ级)、杜仲(Ⅱ级)、厚朴(Ⅱ级)、喜树(Ⅱ级)等。
夷陵区药材有7类256科1104种,其中植物药材213种。主要有天麻、黄姜、柴胡、麦冬、橘梗、金银花、尾参、百合、杜仲、枣皮、银杏、何首乌、生地、白术、白芍、伏苓、黄莲、药菊、薄荷、鱼腥草、柴苏等。
截至2019年10月31日,夷陵区辖1个街道、9个镇、2个乡:小溪塔街道、樟村坪镇、雾渡河镇、分乡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乐天溪镇、龙泉镇、鸦鹊岭镇、黄花镇、下堡坪乡、邓村乡;另辖2个乡级单位:三峡坝区和东城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区政府驻小溪塔街道。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夷陵区辖1个街道、9个镇、2个乡。政府驻地小溪塔街道办事处。
辖区详情 | ||||
小溪塔街道 | 樟村坪镇 | 雾渡河镇 | 分乡镇 | 太平溪镇 |
三斗坪镇 | 乐天溪镇 | 龙泉镇 | 鸦鹊岭镇 | 黄花镇 |
下堡坪乡 | 邓村乡 |
2020年7月,西陵区南津关村、前坪村、龙泉山村、南津关社区划归夷陵区小溪塔街道。
截至2020年6月,夷陵区下辖1个街道、9个镇、2个乡:小溪塔街道、樟村坪镇、雾渡河镇、分乡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乐天溪镇、龙泉镇、鸦鹊岭镇、黄花镇、下堡坪乡、邓村乡。另辖2个乡级单位:三峡坝区和东城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区政府驻小溪塔街道。[7]
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为520186人(含三峡坝区红线内1500人)。全区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166957户。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37下降为106.8。
2017年,夷陵区户籍总人口为521481人,比上年末减少1180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69094人,占总人口比重为32.43%。全年出生人口5089人,出生率为9.16‰;死亡人口2928人,死亡率为5.84‰;自然增长率为3.32‰。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夷陵区常住人口560383人
2021年6月30日,宜昌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夷陵区常住总人口为560383人。[11]
民族
截至2014年,夷陵区主体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有苗族,土家族,回族,满族,壮族等民族。
综述
2020年,夷陵区地区生产总值531.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65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98.30亿元,下降7.8%;第三产业增加值259.71亿元,下降2.5%。三次产业结构为13.9:37.3:48.8。
2021年,夷陵区实现生产总值671.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91亿元,增长15.9%;第二产业增加值252.75亿元,增长28.2%;第三产业增加值329.42亿元,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为13.2:37.7:49.1。[14]
财政
2020年,夷陵区全地域财政收入68.41亿元,下降14.9%;地方财政总收入35.48亿元,下降2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2亿元,下降25.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58亿元,增长10.6%。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夷陵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私人投资)下降16%。投资500万元及以上施工项目296个,本年投产项目175个;亿元及以上项目180个,完成投资241.48亿元,占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73.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21亿元,下降13.1%;第二产业投资141.68亿元,下降20.5%;第三产业投资181.85亿元,下降12.1%。
人民生活
2020年,夷陵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75元,下降2.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5元,增长2.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27602元,下降3.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16616元,增长2.9%。
第一产业
2020年,夷陵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57亿元,增长2.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7.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3%。
2020年,夷陵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349公顷,增长0.3%;油料播种面积12273公顷,与上年持平;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25808公顷,增加1.8%;柑桔种植面积22325公顷,减少3.8%;茶叶种植面积15552公顷,增加0.1%。
2020年,夷陵区粮食总产量20.26万吨,与上年持平;油料总产量2.78万吨,增长0.7%;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85.36万吨,增长2.1%;园林水果总产量77.26万吨,增长7.0%,其中柑桔产量75.24万吨,增长7.0%;茶叶总产量2.98万吨,下降0.1%。
2020年,夷陵区肉类总产量44425吨,下降23.8%。其中,猪肉产量37247吨,下降25.7%;牛肉产量359吨,增长55.4%;羊肉产量813吨,下降24.2%;禽肉产量6006吨,下降13.1%。年末生猪存栏41.12万头,增长19.8%;生猪出栏48.01万头,下降26.8%。禽蛋产量9735吨,增长18.7%。生牛奶产量8691吨,增长24.3%。
2020年,夷陵区有林地造林面积95.73公顷,森林抚育面积3333.33公顷,四旁零星植树4.5万株,木材采伐4.08万立方米。主要林产品产量分别是:核桃595吨,板栗2721吨。
2020年,夷陵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970公顷,占常用耕地面积的78.4%;旱涝保收面积22997公顷,占常用耕地面积的78.5%。
第二产业
工业
2020年,夷陵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7.25亿元,下降5.2%。分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工业产值6.15亿元,下降12.3%;股份制企业工业产值228.41亿元,下降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4.40亿元,下降5.7%。分门类看,采矿业产值66.62亿元,下降9.6%;制造业产值228.68亿元,下降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1.95亿元,增长9.6%。
2020年,夷陵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48.08亿元,利润21.39亿元,利税总额32.27亿元。
建筑业
2020年,夷陵区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76家,总产值138.84亿元,下降15.4%。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57.5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4.46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0年,夷陵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9.66亿元,下降15.4%,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为52.29亿元,下降4.3%。
对外贸易
2020年,夷陵区外贸出口总额40897万元,下降59.5%;实际利用外资2526万美元,增长26.2%。
房地产业
2020年,夷陵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7.11亿元,下降33.3%。其中,住宅投资27.62亿元,办公楼投资0.35亿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47亿元。
旅游业
2020年,夷陵区接待中外游客2041万人次,下降0.5%。旅游门票收入1.57亿元,下降276.6%;旅游综合收入189.50亿元,下降15.0%。
金融业
2020年,夷陵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1.35亿元,比年初增加53.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66.23亿元,比年初增加45.43亿元。
邮政业
2020年,夷陵区邮政业务收入13239万元,增长8.6%。
电信业
2020年,夷陵区电信业务收入(电信、移动、联通)35942万元。固定电话用户3.0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1.66万户,互联网用户18.4万户。
夷陵区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
夷陵区文物保护单位 | ||
保护等级 | 名称 | 位置 |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吴家湾跨越遗址 | 龙泉镇香烟寺村三组 |
杨继平烈士墓 | 乐天溪镇乐天溪六组 | |
郑家洞子 | 邓村乡常家垭村四组 | |
箭楼子 | 雾渡河镇小庙村三组 |
展开表格
2020年,夷陵区交通建设投资15.17亿元,下降20.3%。公路通车总里程4749千米,等级公路达到4305千米。行政村通公路比重100%,行政村客运班车开通率100%。公路旅客周转量20324万人千米,公路货物周转量95103万吨千米。
夷陵区有6条高速、3条国道、6条省道、国家南北向铁路焦柳线和鸦宜铁路在鸦鹊岭在这交汇。
夷陵区拥有客运企业15家(其中,旅游企业3家,班线客运企业10家,出租车企业2家),客运线路166条(其中,跨省线路0条,市级2条、县际11条、县内153条),拥有客运车辆340辆11999座、出租车180辆(其中,130辆X牌出租车在夷陵区运营,其余50辆T牌出租车在宜昌市范围内运营);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7家,维修企业581家(其中,一类16家,二类28家),2个二级客运站,5所驾驶员培训学校,报名点39家;公交线路26条。
夷陵区拥水域范围包括长江干线48.7千米(水上安全监管职能归三峡海事局管辖)、黄柏河支流9.5千米及西北口、尚家河、官庄、沙坪、汤渡河5座大中型水库。全区拥有自然岸线106.1千米,其中长江干线81.4千米,支流岸线24.7千米。全区现有有船乡(镇、开发区)8个,客(汽)渡口17处(长江沿线12处,支流水库5处),水运企业6家(其中客运3家,货运3家),持证港埠企业4家,持证船舶51艘,其中:客渡船28艘、驳船1艘、拖轮1艘、普通客船8艘、货船13艘。
截至2017年末,夷陵区公路通车总里程4237.186千米(实际通车里程约5000千米)、路网密度123.75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44.975千米(含在建)、一级公路67.832千米、二级公路433.074千米、三级公路23.569千米、四级公路3155.831千米、等外公路556.88千米。
教育
截至2020年,夷陵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普通初中15所,小学31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38972人,其中,普通高中6004人,普通初中10546人,小学22422人。小学入学率100%,适龄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100%。幼儿园75所,在园儿童13798人。在册教职工3213人。各类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5.6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4.79万平方米。高考文理科上本科线1418人,上线率76.0%。
科学技术
2020年,夷陵区共奖励科技成果5项,申报专利806件,发明专利拥有量218件。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1170万元,区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019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企业8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2.47亿元,下降0.5%。
文化事业
截至2020年,夷陵区共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19个,其中博物馆4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2个,文物管理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21.70万册,共借阅图书13.21万册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0年,夷陵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8个,其中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12个,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诊所(个体)97个,村卫生室18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302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31人,注册护士1322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790张,其中医院1601张,乡镇卫生院969张,保健院220张。
社会保障
2020年,夷陵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7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24.1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79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7.7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93万人。落实城镇居民低保2046人,农村居民低保12453人。
2020年,夷陵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803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5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
夷陵区是湖北省“一江两山”旅游区中长江与神农架旅游区的结合部,也是湖北省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与控制性规划的核心区和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规划发展的核心区。旅游资源集名山秀峰、奇特地貌、珍稀生物、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现代工程于一体,境内有长江三峡西陵峡风光,有举世独有的长江三峡大坝和葛洲坝工程,有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华鲟,有世界地质界确认的震旦纪、寒武纪地质标准剖面点等等。全区建成并对外开放18处景点,其中国家5A级景区2个(三峡人家、三峡大坝),国家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2个(中华鲟园、情人泉野人谷)。
三峡人家
夷陵区风景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千米。三峡人家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4]西陵峡口
西陵峡口风景区位于宜昌市西郊,距宜昌市中心4公里,离三峡国际机场20公里,与宜昌市火车站相隔5公里,是4A级风景区。
西塞国森林公园
宜昌西塞国森林公园位于湖北三峡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境内,隶属国有樟村坪林场。宜昌西塞国森林公园有8000公顷原始森林。
中华鲟鱼馆
中华鲟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是地球上存活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的历史,有”国宝活化石”之称。中华鲟是大型洄游性鱼类,生在长江里,长在海洋中,秋季,顺长江逆流而上,直至长江的金沙江产卵繁殖。
三峡景区
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渝鄂川界处,跨重庆市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省的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和宜昌市。景区西起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2千米。两岸因燕山运动褶皱隆升的巫山、黄陵庙和八面山山地,由于长江强烈切穿,形成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大峡及大宁河宽谷、香溪宽谷,总称为长江三峡。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旅游区占15.28平方千米,目前对游客开放的是五个观景点,即4A级旅游景区坛子岭观景点、185平台、近坝观景点、坝顶、截流纪念园。
悬棺风景区
晓峰悬棺距今2300多年,位于夷陵区黄花镇新坪村一组,是古代众多少数民族中葬俗之一,为当今世人考察巴人的起源提供了强有力的历史佐证。悬棺悬于离地面175米、距山顶180米的绝壁洞穴之中。因宜巴高速公路的修建,晓峰悬棺已经停止开放。
灯影峡(明月峡)
灯影峡,又名”明月峡”,位于东距南津关约10公里的庙南与石牌之间。
黄陵庙
黄陵庙,古称黄牛庙,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陵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用以祭祀黄牛助禹开江治水的千古功德。黄陵庙主体建筑禹王殿建于明万历46年,中国规模内,保存最好的禹王纪念建筑物。殿内两根金丝楠木柱上,遗留有公元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痕迹,为长江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兴建提供了重要的水文依据。禹王殿右侧武侯祠内长有一株铁树,据说是诸葛亮入蜀时亲手所栽,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1700多岁。
崆峒峡
崆峒峡在西陵峡牛肝马肺峡东2.5公里,处于秭归县之庙河与黑岩子之间,全长2.5公里。
南津关大峡谷探险旅游区
南津关位于三峡东口,是西陵峡的终点。。南津关大峡谷长18公里,宽3~50米,两岸峭壁高100至350米。
神女峰
神女峰又叫望霞峰,位于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大江北岸,是巫山十二峰之一。
西陵峡
西陵峡西起姊归县香溪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地处宜昌长江三峡东口,为”川鄂咽喉”。
香溪景区
香溪位于西陵峡口长江北岸,距重庆市区572千米。发源于湖北省神农架骡马店,流经兴山、秭归两县。香溪河口距三峡坝址三斗坪31公里。三峡大坝修建后,水库回水升高,香溪的回水将抬升到兴山城附近。
大老岭
大老岭位于长江西陵峡北岸的丛山深处,地跨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三县交界部位,总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有26平方公里为原始森林保护区。
欧阳修,宋景佑三年(1036)五月,朝廷大臣范仲淹由于直言谏事被贬,身为宣德郎的欧阳修为之鸣不平,因此也被贬夷陵县令。[5]
文安之,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永明王拜为东阁大学士(宰相)。
冯汉骥(1899—1977),1936年获人类学哲学博士,1962年,他完成了《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的编写,该书于196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王定安(1833——1898)字鼎丞,曾任山西冀宁水利驿传道署、山西布政使。
沈刚伯(1896~1977),谱名大烈,字汝潜,,1946年到南京中央政治学校(1947年改名政治大学)任教,仍在中央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后在国立编译馆工作。
猫腻(1977~)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湖北夷陵人,其作品《朱雀记》获得2007年新浪原创文学奖玄幻类金奖。
赵勉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历任大理寺丞、刑部尚书、户部尚书。
刘一儒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历任刑部侍郎、南京都工部尚书,以廉洁著称。[5]
王篆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历任两京督察院御史、吏部左侍郎,人称“铁御史”、“王天官”。
雷思霈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累官至翰林院检讨、“公安派”重要成员之一。
2019年9月,夷陵区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19年12月,夷陵区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20年3月,入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7]
2020年6月,夷陵区入选第二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名单。[8]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88位。
2020年12月,入选“2020年全国百强新城区”,排名第84位。[9]
2021年1月14日,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1月18日,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名单。[10]
2021年4月12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扬为2020年“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先进县、市、区。
[1] 历史沿革 · 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10]
[2] 地貌[引用日期2020-03-10]
[3] 矿产资源[引用日期2020-03-10]
[4] 长江三峡人家风景区被确认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引用日期2020-03-10]
[5] 文化名城[引用日期2020-03-10]
展开
宜昌市行政区划
共13个词条1425阅读
西陵区
湖北省宜昌市辖区
伍家岗区
湖北省宜昌市下辖区
点军区
湖北省宜昌市下辖区
查看更多
全部
独家
383次播放01:16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夷陵区
简介
1064次播放05:19
湖北宜昌:“壮丽三峡 水墨夷陵"最新宣传片首发!
实景
90次播放00:44
#我的家乡是夷陵 一款美食美物《峡江美食 抬格子》
吃喝玩乐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