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三世是法兰克国王路易二世(Louis II the Stammerer,846年到879年)和第二任妻子阿德莱德(Adélaïs of Paris)的第三个儿子。882年和884年,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路易三世(Louis III,863年到882年)和卡洛曼二世(Carloman II,866年到884年)相继去世,年幼的查理被贵族们赶下王位,并置于堂兄国王胖子查理三世(Charles III "le Gros",839年到888年)的监护之下。后者被罢免退位后,在巴黎保卫战中击退维京人的厄德伯爵(Odo)于888年2月被推举为西法兰克国王。893年1月28日,查理被兰斯大主教富尔科加冕为西法兰克国王,但他直到898年1月3日厄德去世才得以统治整个王国。911年,东法兰克国王童子路易四世(Louis the Child,893年到911年)死后,查理被洛塔林吉亚贵族推举为国王。922年贵族起义爆发,法兰克贵族于6月30日将查理罢黜,并推举厄德的弟弟罗贝尔公爵(即后来的罗贝尔一世,Robert I,约865年到923年)为国王。923年6月15日,查理在苏瓦松战役中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王室元气大伤,被迫撤退。7月17日,查理被韦尔芒杜瓦伯爵赫伯特二世(Herbert II of Vermandois)俘虏,并囚禁在佩罗讷(Péronne)直到929年去世。[4][5][6][7][8][9][10][11][12]
查理三世在位期间,诺曼、东法兰克、萨克森、巴伐利亚等地区的权力争夺激烈,王权极难得到伸张。后世编年史家对其评价不高,把他的绰号“simple”曲解为“愚蠢的”“糊涂的”。[13][14][15][16]
路易二世
父亲
路易四世
儿子
阿努尔夫
儿子
路易三世
哥哥
卡洛曼二世
哥哥
秃头查理
爷爷
洛泰尔一世
孙子
查理出生于879年9月17日,是国王路易二世与第二任妻子阿德莱德的遗腹子。在第一次婚姻中,路易二世生下两个儿子,即后来的路易三世和卡洛曼二世。但这段婚姻是在未征得其父查理二世(Charles the Bald,823年到877年)同意的情形下发生的,因此被查理二世取消,并强迫他又娶了阿德莱德。当时的人们认为第二次婚姻的有效性在教会法上存在争议,因此将查理排除在王位继承人之外。[3][4][5][17][18]
882年和884年,查理同父异母的兄弟路易三世和卡洛曼二世相继去世。由于他尚为年幼,贵族们选举他的堂兄胖子查理为西法兰克国王,称胖子查理三世。查理也被置于堂兄的监护之下。887年11月,胖子查理被废黜,贵族们又推举了在巴黎保卫战(885年到886年)中取得显赫战功的厄德伯爵为西法兰克国王。这是非加洛林人首次坐上王位,因而遭到一些拥护加洛林王朝继承权的大主教(尤其是兰斯的富尔科大主教)的异议。[19]
厄德在位期间因偏袒弟弟罗贝尔侯爵而备受争议。以大主教富尔科为首的反对派贵族于893年1月28日发起叛乱, 在兰斯的圣雷米(Saint-Remi)修道院将年仅13岁的查理加冕为王。叛乱起初得到了同为加洛林人的东法兰克国王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Arnulf of Carinthia,850年到899年)的支持,但厄德后来将阿努尔夫拉到了自己一边。在随后的内战中厄德占据了上风。896年,双方举行谈判,于次年达成最终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对王国进行分割,查理承认厄德为国王,并确认了厄德弟弟罗贝尔对新斯特里亚(Neustria)地区的统治权;厄德则接受查理为王位继承人。[1][7][20]
898年1月3日,厄德在临终前忠于自己的承诺,指定查理为继承人,称“查理三世”。查理也对罗贝尔和其他有权势的贵族做出让步,确认了罗贝尔在布列塔尼侯国和塞纳河与卢瓦尔河之间的多个郡的统治权,还授予他自由处置新斯特里亚各郡的权力。罗贝尔可以设置附庸管理郡,并且这些附庸只服从于他,与国王不再有任何关系。这意味着王权被大大削弱,同时一个归属于罗贝尔家族的军事公国也即将诞生。[7][20]
自从797年维京人首次入侵查理曼大帝(Charles the Great,742年到814年)统治下的加洛林帝国开始,维京人对法兰克的骚扰和掠夺就没有停止。898年12月28日,查理率领少数士兵在维梅乌地区击败了一伙维京海盗。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法兰克王的势力范围仅限于塞纳和默兹之间的一小部分法兰西地区,其他地区的局势则经常超出了王权的控制。911年,维京首领罗洛(Rollo)带领维京人再次卷土重来,先后围攻巴黎和沙特尔。8月28日,在即将攻破沙特尔之际,维京人被主教带领居民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围困于城北面的山丘上。半夜,罗洛夜袭法军,并乘乱逃离。天明后,法军重整旗鼓,拼命追击,两军僵持不下。为彻底解决维京人入侵的问题,查理决定与罗洛谈判。在兰斯大主教埃尔韦(Hervé)的主持下,二者达成了《圣克莱尔-埃普特条约》(Treaty of Saint-Clair-sur-Epte)。[21][22][23][24][25]
根据条约,查理封罗洛为公爵,把埃普特河(Epte)到大海之间的土地分封给他,让其保护王国北面不再遭受其他海盗的侵袭。这片土地也因为被分封给"北方人"(Norsemen)而被称为"诺曼底"(Normandy)。国王、主教、伯爵和王国的修道院院长全都发表了誓言,保证罗洛和他的后代继承者对塞纳河上游地区的土地的所有权。作为交换,罗洛及其手下要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承认法王的至高威权,并在王室需要的时候履行封臣义务率军勤王。为保证条约能够顺利执行,查理要求罗洛迎娶自己的私生女吉赛拉(Gisèle)并接受洗礼。在授封仪式上,按照传统,封臣应向国王行吻脚礼。但根据《诺曼底公爵事迹》(GestaNormannorum Ducum)的记载,罗洛觉得亲自去亲吻国王的脚有失体面,于是委派一位随从代替他完成仪式。然而这位随从也没有躬身去亲吻国王的脚,反而大步向前抓住国王的脚一把拽到嘴边,让查理当场摔了个四脚朝天。罗洛用这种方法表明了自己保持独立的决心。[21][22][26][27]
911年,加洛林王系东法兰克王国的最后一位国王童子路易四世去世后,洛塔林吉亚在龙科尔公爵雷格尼耶(Regnier au Long Col)和帕拉丁伯爵维格里克(Palatine Wigeric)的领导下,与叛乱的杰拉德伯爵(Gérard)和马特弗里德伯爵(Matfrid)结盟,阻止洛塔林吉亚公爵康拉德继位。忠于路易四世的洛林贵族们在雷格尼耶的领导下宣布查理为新国王,并与推举非加洛林人康拉德一世(Conrad I,约890年到918年)为新国王的东法兰克决裂。在收复洛塔林吉亚后,查理重新启用了 "法兰克人的国王 "的称号。[8][28]
查理多年来一直试图赢得洛塔林吉亚的支持。907年4月,他娶了一位洛塔林吉亚女子弗雷德鲁娜(Frederuna)为妻,并在妻子的家族成员的协助下统治着王国,尤其倚重堂兄哈加农(Haganon)。后来查理意识到,洛塔林吉亚人对其王权的否定源于东法兰克。为了拉近与萨克森君主的关系,919年10月7日,他又迎娶了英格兰威塞克斯的埃德吉福(Eadgifu of England)。随后,他又通过外交和战争来维护自己对帝国的权力。920年,查理在沃尔姆斯(Worms)地区的普费德斯海姆(Pfeddersheim)被德意志的亨利一世(Henry the Oisealer)击败,兰斯大主教埃尔韦召集了王室盟友前来营救。对德意志的军事行动耗尽了晚期加洛林王朝的力量,查理已经无力再战。于是,921年11月7日,亨利和查理分别作为东、西法兰克的君王在莱茵河中的一条船上会晤,缔结了《波恩条约》(Treaty of Bonn)。通过条约,查理承认亨利国王是莱茵河左岸的洛林的主人,并承认了非加洛林王室的亨利的合法地位。德意志王国的存在,第一次得到了加洛林王室的认可。[29][30]
新君主的经常缺席[a]和对宠臣哈加诺的偏袒激怒了洛塔林吉亚和西法兰克的贵族们。因为哈加诺是外国人且出身低微,于是920年,贵族们在苏瓦松(Soissons)举行的帝国议会上要求查理解除哈加诺的职务,但徒劳无功。922年,查理还把本属于罗贝尔家族的切莱斯修道院赐给哈加诺。[31][32][33]
法兰克贵族们在罗贝尔公爵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在双方入侵雷莫瓦(Rémois)、洛纳(Laonnais)和苏瓦松地区后,查理看到自己在拉昂的军队被打散,不得不逃到洛塔林吉亚寻求庇护。趁查理不在,起义军宣布没收他的财产。922年6月29日,在查理最忠实的支持者——大主教埃尔韦临终前,起义军临时集会推举罗贝尔为对立国王,称罗贝尔一世,并于次日在兰斯举行了加冕仪式。[9]
加冕后,罗贝尔在洛塔林吉亚发动了战争。他的儿子胡格(Hugues)向查理的盟友吉赛尔伯特(Gislebert of Lotharingia)的据点谢弗蒙(Chèvremont)城堡进军,迫使查理解除了围攻。923年初,罗贝尔与德意志国王亨利一世在罗尔河(Roer)畔达成协议,与洛林派签订了休战协议,休战将持续到10月。随后罗贝尔返回了西法兰克。趁此喘息之机,查理匆忙招募新兵,渡过默兹河,从阿提尼向驻扎在苏瓦松的罗贝尔进军。[9]
6月14日,查理抵达埃纳河,并于次日晚些时候开战。次日,罗贝尔在一次冲锋中阵亡。他的妹夫赫伯特(Herbert)率领塞纳河和佛兰德斯之间各郡的首领卷土重来扭转了战局,迫使洛塔林吉亚人谨慎撤退。随后,查理召集了罗洛的军队,以及来自卢瓦尔河岸、由拉格诺德(Ragnold)指挥的诺曼人军队。诺曼人在拉格诺德的率领下齐心协力,一直推进到瓦兹河(Oise)沿岸,但遭到拉乌尔带领的法兰克领主们的围堵。查理不得不再次逃回洛塔林吉亚。趁着查理撤退,罗贝尔人和西法兰克的贵族们在苏瓦松推举罗贝尔一世的女婿、勃艮第公爵拉乌尔(Raoul of Burgundy,又名Rodolphe,923年到936年在位)为国王。923年7月13日星期日,苏瓦松大主教戈蒂埃(Gautier)在圣梅达尔(Saint-Médard de Soissons)为拉乌尔加冕。[2][9][34][35][36]
923年7月17日,查理在蒂耶里城堡被韦尔芒杜瓦伯爵赫伯特二世(罗贝尔的另一个女婿)俘虏,被其关押在城堡中长达四年之久,后被转移到佩罗讷城堡。与此同时,德意志国王亨利一世将女儿萨克森的格贝尔加(Gerberga of Saxony)嫁给吉塞尔伯特公爵后,趁机夺取了洛塔林吉亚,纳入自己的领地。[11][12]
927年,赫伯特二世不顾拉乌尔的禁令,将查理从监禁中释放出来,安置在首都圣康坦。赫伯特一再宣布承认查理为国王。随后,他把查理带到了欧陆,与忠于加洛林君主的罗洛谈判结盟对抗拉乌尔。拉乌尔率领一支勃艮第军队远征法国北部,最终与赫伯特达成协议,将拉昂和维埃努瓦地区让给了赫伯特的儿子欧德。随后,拉乌尔在兰斯会见了查理,将阿提尼和庞蒂翁的王室税赋赐给他,但查理仍然处于赫伯特监禁之下。在被囚禁六年后,查理于929年10月7日死于佩罗讷,随即被安葬在当地的圣弗尔西修道院(église Saint-Fursy de Péronne)。[37]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历史学者Fraser McNair曾在他的文章中对查理三世在位的最后几年作出评价:“在苏瓦松战役之后,对查理三世的王位的争斗并未停止……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使得查理在苏瓦松战役之后的生涯成为一个有趣的例证,揭示了晚期加洛林王朝政治中反叛国王的问题……尽管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对他最后几年的动态并不了解,但即使在其模糊的轮廓中,也能说明一些有关加洛林王朝王权性质的重要问题……关于查理是如何搞砸的,存在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最为重要的可能是他与诺曼人的结盟。这似乎使他失去了他两个王国中的大多数主教的支持,也失去了那些土地与他们相邻的非宗教贵族的支持——不幸的是,其中包括了查理在西法兰克支持者中的大多数人。查理的失策使得西法兰克王国围绕勃艮第的拉乌尔达成新的共识至少变得容易得多,从而使新国王在位的最初几年变得顺畅。”[38]
史学作者Horst Lößlein在他的著作中对查理三世的统治作了整体概述:“查理在将罗贝尔和其他有权势的贵族融入自己的统治方面有着非凡的天赋,这一点可以从他统治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得到证明:《圣克莱尔-埃普特条约》所代表的对诺曼人战略的变化,以及在获得统治权后将洛塔林吉亚的主要贵族纳入自己周围的圈子。以上这些都是在没有疏远西部王国贵族的情况下完成的……查理不受这种联盟[b]的阻碍,能够更加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利益。然而,又因为缺乏这样的联盟,查理与贵族之间的关系失去了稳定……贵族们对厄德的反抗是因为他多次违背了西法兰克贵族的利益和期望从而导致信任危机。同样,查理在统治的最后末期似乎也发展出了一种强调其威严和王权的强烈倾向,他对人缘不佳的哈加诺的宠信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虽然如此,厄德也曾通过采取行动恢复人们对他的信任,而查理却继续走他的老路,以至于连他最亲密的盟友都对他敬而远之。因此,查理忽视了贵族合作和达成共识,这使他失去了统治的基础,也标志着他的王权到了极限。”[39]
查理的绰号“simplex”(从古法语演变而来)最早出现在10世纪末。这个形容词前缀首次出现在兰斯的里歇尔(Richer)编年史中,意思是 "诚实、真诚、坦率、温和、纯洁、友好"。由于查理曾在919年发生过一次抛弃部下的事件,使得编年史作家对查理的评价不高,并该词误读为"愚蠢"或 "糊涂"的意思。在11世纪、12世纪和13世纪的作家口中,对查理的称呼各不相同,包括:“stultus”(“傻瓜”,“愚蠢”,“疯子”)、“hebes”(“缺乏洞察力,敏锐和机敏”),“follus”(“疯子”,来自于拉丁语的“follis”,意思是“充满空气的袋子”),“minor”(“小的”),“insipiens”(“不理性的”)。这可以解释为当时那些公国主人的后裔对加洛林王朝的君主进行的强烈诋毁。[40][41][42][43][44][45][13][14][15][16]
家庭人物关系[3][46]
关 系 | 名 字 | 身份简介 |
父亲 | 路易二世(Louis II the Stammerer) | 法兰克皇帝 |
母亲 | 阿德莱德(Adélaïs of Paris) | 巴黎伯爵阿达拉尔德(Adalhard Comte Palatin)之女,路易二世的第二任妻子 |
妻子 | 弗雷德鲁娜(Frederuna von Ringelheim) | 查理三世的第一任妻子,沙隆主教的妹妹 |
埃德吉福(Eadgifu of England) | 查理三世的第二任妻子,威塞克斯国王爱德华一世(Edward I "the Elder" King of England)的女儿 | |
女儿 | 埃门特鲁德(Ermentrude of France) | 弗雷德鲁娜所生,嫁给洛林的帕拉丁伯爵、尤利高伯爵戈特弗里德(Gottffied Graf im Jülichgau) |
弗雷德鲁娜(Frederuna) | 弗雷德鲁娜所生 | |
阿德莱德(Adelaide) | 弗雷德鲁娜所生,920年到924年间嫁给古伊伯爵拉乌尔一世(Raoul Taillefer) | |
吉塞拉(Gisèle) | 弗雷德鲁娜所生,912年嫁给诺曼首领罗洛(Rollo) | |
罗特鲁德(Rotrude) | 弗雷德鲁娜所生 | |
希尔德加德(Hildegarde) | 弗雷德鲁娜所生 | |
儿子 | 路易四世(Louis IV d'Outremer) | 埃德吉福所生,西法兰克国王,936年到954年在位,绰号“海外归来者” |
私生子 | 阿努尔夫(Arnulph) | 不详 |
德罗戈(Drogo) | 不详 | |
罗里科(Rorico) | 拉昂主教 | |
阿尔派斯(Alpaïs) | 洛梅高伯爵 |
查理三世的遗体被安葬在佩罗讷圣弗尔西修道院(église Saint-Fursy de Péronne)的中央。他的墓志铭为:“Hic jacet Carolus Pius Francorum Rex, cuius animàm absoluat omnipotens et misericors Deus. Amen”(“这里安葬着查理,西法兰克的虔诚国王;愿全能和慈悲的上帝赐予他的灵魂永远的安宁。阿门”)。后来在修道院重建时,纪念碑被移到大祭坛后面,碑上刻有:“Ici gist Charles III, roy de France, décédé au chasteau de Péronne, le 7 octobre 929”(“这里葬有法国国王查理三世,于929年10月7日在佩罗讷城堡去世”)。这座教堂在大革命期间被毁,王陵和国王的遗骸也随之消失。[47][48][49]
展开
[a]查理更喜欢呆在亚琛(Aachen)或蒂翁维尔(Thionville)。
[b]指东法兰克统治者联盟。
展开
[1]Gérard Galand. Les Seigneurs de Châteauneuf-sur-Sarthe en Anjou : de Robert le Fort à la Révolution, vers 852-1791. Éditions Cheminement, 2005: 21-22.
[2]Auguste Eckel. Charles le Simple. Honoré Champion, 1977: 125.
[3]FRANKS, CAROLINGIAN KINGS.中世纪家谱基金会. [2023-09-07].
[4]Gustave Devraine. Péronne, son histoire, ses monuments, des origines à nos jours. 1970: 4.
[5]The Annals of Flodoard of Reims, 919-966 . Steven Fanning; Bernard S. Bachrach.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11: 1-10. ISBN-13: 9781442600010.
[6]Pierre Riché. The Carolingians; A Family who Forged Europe. Michael Idomir Alle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3: 216.
[7]Auguste Eckel. Charles le Simple. Honoré Champion, 1977: 17-26.
[8]Michel Parisse. 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III: c. 900–c. 102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313-315.
[9]Philippe Lauer. Robert Ier et Raoul de Bourgogne rois de France (923-936). Honoré Champion ; Genève Slatkine Reprints, 1976: 7-10.
[10]Pierre Riché. The Carolingians; A Family who Forged Europe. Michael Idomir Alle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3: 250.
[11]Pierre Morère, Walter Scott. Ivanhoé et autres romans. 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 2007: 1576.
[12]François Blary, Véronique Durey-Blary, Jean-Michel Poisson, Jean-Jacques Schwien. Le Bois dans le château de pierre au Moyen Âge - colloque de Lons-le-Saunier, 23-25 octobre 1997.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he-Comté, 2003: 372.
[13]Auguste Eckel. Charles le Simple. Honoré Champion, 1977: 140-141.
[14]Alain de Sancy. Les Ducs de Normandie et les rois de France : 911-1204. Fernand Lanore, 1996: 141.
[15]Pierre Richelet. Dictionnaire de la langue françoise, ancienne et moderne, vol. 2. Jean-Marie Bruyset Imprimeur-Libraire, 1759: 593.
[16]M. Borgnet. Nouveaux mémoires de l'Académie royale des sciences et belles-lettres de Bruxelles, (vol. 17):Étude sur le règne de Charles-le-Simple. M. Hayez, 1844: 7.
[17]Recueil des historiens des Gaules et de la France:Rerum gallicarum et francicarum scriptores(tome 9). Imprimerie Impériale, 1855: 531.
[18]Auguste Eckel. Charles le Simple. Honoré Champion, 1977: 1-2.
[19]Auguste Eckel. Charles le Simple. Honoré Champion, 1977: 10.
[20]Annuaire-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de l'histoire de France. Librairie Droz, 2005: 22.
[21](美)苏珊·怀斯·鲍尔著. 世界史的故事:中世纪的到来[M].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9: 329-335.
[22](英)莉奥妮·V. 希克斯. 诺曼人简史. 陈友勋.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 21-52.
[23]Auguste Eckel. Charles le Simple. Honoré Champion, 1977: 65.
[24]ean-Charles Volkmann. Chronologie de l'histoire de France. Éditions Jean-paul Gisserot, 1997: 18-19.
[25]Philippe Le Bas. France : Dictionnaire Encyclopédique, vol. 8. Firmin Didot Frères, 1842: 324.
[26]Ordericus Vitalis. The 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England and Normandy, Volume 1. Thomas Forester. H.G. Bohn, 1853: 379-381.
[27]Hubert Guillotel et André Chédeville. La Bretagne des saints et des rois : Ve-Xe siècle. Ouest-France, 1984: 395.
[28]Carlrichard Brühl. Naissance de deux peuples, Français et Allemands. Fayard, 1996: 89.
[29]Lappenberg, Johann Martin. A History of England Under the Anglo-Saxon Kings, Volume 2. George Bel, 1884: 120.
[30]郭方主编. 看得见的世界史 世界简史 中[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8.03: 230-235.
[31]Régine Le Jan. Famille et pouvoir dans le monde franc : VIIe-Xe siècle. Publications de la Sorbonne, 1995: 59-60.
[32]Augustin Fliche. L'Europe occidentale de 888 à 1125.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30: 78.
[33]Régine Le Jan. La Royauté et les élites dans l'Europe carolingienne. Centre d'Histoire de l'Europe du Nord-Ouest, 1998: 123.
[34]Robert Parisot. Le royaume de Lorraine sous les Carolingiens, 843-923. Slatkine-Megariotis Reprints, 1975: 655.
[35]Augustin Labutte. Études historiques sur l'arrondissement d'Yvetot. A. Le Brument, 1851: 63.
[36]Jules Lair. De moribus et actis primorum Normanniæ ducum:Sur Dudon de Saint-Quentin. Le Blanc-Hardel, 1865: 69.
[37]Philippe Lauer. Robert Ier et Raoul de Bourgogne rois de France (923-936). Honoré Champion ; Genève Slatkine Reprints, 1976: 49-56.
[38]Fraser McNair. After Soissons: The Last Years of Charles the Simple (923-929)[J]. Reti Medievali Rivista, 2017: 29-48. DOI:10.6092/1593-2214/5165.
[39]Horst Lösslein. Royal Power in the Late Carolingian Age: Charles III the Simple and His Predecessors. Modern Academic Publishing, 2019: XIII.
[40]Jim Bradbury. The Capetians; Kings of France 987–1328. Hambledon Continuum, 2007: 33.
[41]Gaffiot, Félix. Dictionnaire illustré Latin-Français. 1934: 1486.
[42]Gaffiot, Félix. Dictionnaire illustré Latin-Français. 1934: 738.
[43]C. du Cange. Glossarium mediæ et infimæ latinitatis, édition augmentée,t. 3, col. 540c. L. Favre, 1883-1887: 1766.
[44]Gaffiot, Félix. Dictionnaire illustré Latin-Français. 1934: 979.
[45]Gaffiot, Félix. Dictionnaire illustré Latin-Français. 1934: 830.
[46]Detlev Schwennicke. Europäische Stammtafeln: Stammtafeln zur Geschichte der Europäischen Staaten. J. A. Stargardt, 1984: Tafel 1.
[47]Jules Dournel. Histoire générale de Péronne. Sédopols, 1985: 34-35.
[48]Jacques-Paul Migne. Nouvelle encyclopédie théologique, vol. 31. J.P. Migne, 1852: 812.
[49]Abbé Jean Gosselin. La Picardie, revue historique, archéologique & littéraire(tome 11): Notice historique sur l'église et le chapitre royal de Saint-Fursy, de Péronne. Lenoël-Hérouart, 1865: 60.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1月24日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