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称下相、宿豫、钟吾、从德、酒都、下邳,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北倚骆马湖,南临洪泽湖。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
宿迁泗洪天岗湖发现的长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万年,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之一。
在泗洪淮河岸边,5万年前便有先人临水而居,称为“下草湾人文化遗址“。相传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
春秋时为钟吾国,秦置下相等县。
公元前113年,泗水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秦代置下相县,东晋设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改称宿迁至今。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宿迁,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春秋时为钟吾国,后宿国迁都于此。秦置下相等县。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
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
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宿豫曾为北魏宿豫郡治所,梁东徐州治所,东魏东楚州治所并改名宿豫,陈安州治所,北周泗州治所,隋下邳郡治所。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隋下邳郡为泗州,仍以宿豫为州府。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县城被沂蒙山水冲圯(亦有黄河水冲圮之说),泗州遂移治于临淮县,宿豫县移治于下相城故址。
项王故里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宋属河东路淮阴军邳州郡,后属京东东路淮阳军。
元、明、清时期宿迁属淮安府。
清朝初年为江南省的一部分。
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二省,宿迁属江苏省淮安府。
清初,宿迁又改属徐州。
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成立,废除州府制,宿迁先直属江苏省政府,后隶属淮阴专署。
在人民革命斗争中,成立的泗宿县、宿迁县归华中军区六分区领导,属淮海区。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镇为宿北县。
1945年9月~1946年7月曾设宿迁,属泗宿县。
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
1970年属淮阴地区。
1983年属淮阴市。
1987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
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辖沭阳、泗阳、泗洪、宿豫四县和宿城区。市政府所在地为宿城区。
夜幕将至的宿迁城
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豫区。[1]区划沿革
1996年7月建市之初,宿迁辖县一区,共有乡镇124个。
1996--2000年,先后有51个乡撤乡设镇。
2000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撤并15个乡镇、6个场圃,新设4个街道办事处,乡镇总数由原来的126个减少为111个。
2001年6月,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对宿迁范围内2500人以下的村(居)委会进行了合并,村(居)总数由原来2299个撤并为1418个,撤并率为38%。
2004年3月,经宿迁市申请,省政府批复。将泗阳的洋河镇、郑楼镇、中扬镇、仓集镇、屠园乡及泗洪的陈集划归宿迁市宿城区管辖。
截止2017年,宿迁辖沭阳、泗阳、泗洪县和宿豫区、宿城区、湖滨新区、洋河新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宿迁高新区、宿迁软件园和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有95个乡(镇)和21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建制镇75个,村委会965个、居委会477个。
2020年4月27日,国务院同意在宿迁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3]
截至2021年3月,宿迁市下辖2个区,3个县,并有3个区级功能区,市人民政府驻宿城区河滨街道南湖路1号。
区划详情
行政区划列表(截至2021年3月) | |||
县(区) | 下辖地区 | 面积 (平方千米) | 人口 (万人) |
宿城区 | 20个 双庄街道・河滨街道・幸福街道・古城街道・项里街道・支口街道・洋北街道・蔡集镇・王官集镇(托管)・耿车镇・埠子镇・龙河镇・陈集镇・中扬镇・屠园镇・洋河镇・黄河街道・古楚街道・三棵树街道・南蔡乡 | 941 | 89.3 |
宿豫区 | 14个 豫新街道・顺河街道・下相街道・陆集街道・晓店街道・井头街道・大兴镇・关庙镇・来龙镇・新庄镇・仰化镇・曹集乡・皂河镇・嶂山林场 | 1212 | 71.23 |
沭阳县 | 30个 沭城街道・梦溪街道・南湖街道・七雄街道・十字街道・章集街道・高墟镇・耿圩镇・韩山镇・胡集镇・华冲镇・李恒镇・刘集镇・龙庙镇・陇集镇・马厂镇・庙头镇・钱集镇・青伊湖镇・桑墟镇・塘沟镇・潼阳镇・吴集镇・贤官镇・新河镇・颜集镇・沂涛镇・悦来镇・扎下镇・西圩乡 | 2298 | 198.65 |
泗阳县 | 15个 众兴街道・城厢街道・来安街道・三庄镇・爱园镇・卢集镇・王集镇・穿城镇・临河镇・新袁镇・李口镇・裴圩镇・庄圩乡・泗阳棉花原种场・泗阳农场 | 1378 | 106.46 |
展开表格
功能区(园区)区划列表 | |||
功能区(园区) | 下辖地区 | 面积 (平方千米) | 人口 (万人) |
湖滨新区 | 5个 晓店街道、井头街道、皂河镇、嶂山林场、祥和社区 | 448 | 16.08 |
洋河新区 | 1个 洋河镇 | 198.68 | 20.63 |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 4个 黄河街道、古楚街道、三棵树街道、南蔡乡 | 118.8 | 15.75 |
总计 | 10个 | 765.48 | 52.46 |
位置境域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33°12′17″~34°24′38″、东经117°6′19″~119°12′50″之间,南与淮安市毗连,东与连云港市接壤,北与徐州市相连,西与安徽省交界,处于徐、淮、连的中心地带,地处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交叉辐射区,西部与安徽省接壤。全市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7.6%,耕地面积438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36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宿迁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平原广阔,河网密布,为典型苏北水乡。整体地形西南、西北部为岗丘,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米以下,最高海拔为71.2米,最低海拔为2.8米。
水文
宿迁市地处淮河、沂沭泗流域中下游,南临洪泽湖,北接骆马湖,承接上游21万km面积的来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宿迁市境内有两大水系,即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全市总面积8555.0km。其中淮河水系面积4225.6km,沂沭泗水系面积4329.4km;洪泽湖水面面积1248.0km,骆马湖水面面积222.0km。
气候
宿迁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小时。光热资源比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太阳总辐射量约为1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数2271小时。无霜期较长,平均为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中旬初,活动积温5189℃,全年作物生长期为310.5天。年均降水量为892.3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年际间变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涝、秋冬干天气。
植物资源
宿迁是优质农副产品产区,也是著名的“杨树之乡”,盛产粮食、棉花、油料、蚕茧、木材、花卉、食用菌等,所辖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以意杨为主的木材成片林28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约1600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02%。沭阳县是远近闻名的“花木之乡”,花卉苗木品种繁多。2013年,宿迁泗阳县是著名的“意杨之乡“,以意杨为主的木材成片林13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700万立方米。
动物资源
宿迁是闻名中外的“水产之乡“,水域面积350余万亩,境内有两湖(洪泽湖、骆马湖)三河(大运河、淮河、沂河),其中两湖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盛产银鱼、青虾、螃蟹等50多种水产品。泗洪县还被原国家农牧渔业部命名为“中国螃蟹之乡“。
水资源
宿迁市平均降水量837.7mm,折合降水总量71.67亿m,比多年平均降水量912.3mm偏少8.2%,属于一般枯水年。全市当年水资源总量22.700亿m,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575亿m,地下水资源量10.153亿m,重复计算量1.028亿m。全市总供水量25.921亿m,全市总用水量25.921亿m。全市总耗水量17.652亿m,占总用水量的68.1%(即耗水率)。
宿迁市市地表水资源量13.575亿m,相当于年径流量158.7mm,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5.539亿m偏少12.6%。其中淮河水系8.306亿m,沂沭泗水系5.269亿m。全市地下水资源量10.153亿m,其中淮河水系3.789亿m,沂沭泗水系6.364亿m。依地貌划分,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9.828亿m,占地下水资源量的96.8%;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0.325亿m,仅占3.2%。(2015年)
矿藏资源
宿迁矿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藏储量较大,已经发现、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石英砂、蓝晶石、硅石、水晶、磷矿石以及黄砂等。有待探时和开发利用的矿种有云母、金刚石、铜、铁、石油、钾矿石等。
土地资源
2022年3月,宿迁市发布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一)耕地40.78万公顷(611.77万亩)。
(二)园地1.11万公顷(16.68万亩)。
(三)林地4.77万公顷(71.58万亩)。
(四)草地0.23万公顷(3.39万亩)。
(五)湿地0.16万公顷(2.41万亩)。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33万公顷(199.92万亩)。
(七)交通运输用地2.35万公顷(35.27万亩)。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2.11万公顷(331.56万亩)。[27]
人口
2021年5月18日,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宿迁人口数为498.6192万人。[17]
民族
宿迁是江苏省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市,有回、满、苗、布依、基诺、彝、畲等43个少数民族族别、7个民族聚居村、2.4万人,是全省农村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市。
综述
2019年,宿迁市完成货运量6055万吨,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公路货运4586万吨,增长10.2%;水路货运1469万吨,增长10.5%。实现货物运输周转量197.15亿吨千米,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54.03亿吨千米,增长10.1%;水路货物周转量43.12亿吨千米,增长10.4%。完成港口货物运输吞吐量1526万吨,比上年增长25.5%。完成客运量7796万人,比上年增长2.1%;实现旅客运输周转量52.53亿人千米,增长2.6%。
公路
截至2019年,途经宿迁境内高速公路有4条,分别是京沪高速、淮徐高速、新扬高速、盐洛高速;干线公路主要有205国道、235国道、343国道、245省道、250省道、324省道、325省道、326省道、330省道、344省道、347省道。
铁路
截至2019年,途经宿迁境内铁路主要有徐盐高速铁路、新长铁路、宿淮铁路,车站主要有宿迁站、泗阳站、沭阳站、泗洪站、洋河站。
航运
宿迁境内航运河流主要有中运河、徐洪河、成子湖航道等,港口主要有宿迁港、泗阳港、泗洪港。
公共交通
公共汽车
⒈城乡公交
截至2017年末,宿迁市公交线路达93条,车辆1367辆,公交场站38个。
⒉镇村公交
截至2017年末,宿迁市镇村公交线路有210条、车辆303辆。
公共单车
宿迁市市区公共单车项目系统于2014—2016年分三期建设,共投放6350辆单车,建设停车站点279个,覆盖宿豫区、宿城区、市经济开发区、湖滨新区近200平方千米区域,城区内居民小区、商业网点、公园广场、办公集中区、企业集中区和大部分公交站台已基本覆盖。
综述
宿迁
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0.72亿元,比上年增长6.8%,比全省增速快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84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279.54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170.34亿元,增长7.3%。人均GDP达55906元,按平均汇率达8448美元。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9:46.5:4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1.8个百分点。
新技术、新业态、新动能持续发力,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GDP0.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7%,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6.5%;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1%;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21.5%,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为84.0%。
沭阳县是“全国百强县”,泗阳县是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
2020年第一季度城市地区GDP排行榜中,宿迁以589.92亿元排列第97位。
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2.37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1.40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367.35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553.63亿元,增长4.9%。
2021年2月,宿迁2020年GDP总量为3262.37亿元,GDP增速为4.50%。[15]2021年全年的GDP总量突破3700亿元,达到3719.01亿元,增速为9.1%,两年平均增速达到6.8%。[25]
2022年1-12月,宿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112亿元,增速3.6%。[29]
第一产业
202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88.34亿元,现价增长6.0%,可比价增长2.0%。其中,农业产值336.18亿元、林业产值15.65亿元、牧业产值102.9亿元、渔业产值108.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91亿元,分别占57.1%、2.7%、17.5%、18.5%和4.2%。
2020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04.89万亩,比上年增长1.0%;亩均产量452.5公斤,比上年下降0.7%;总产量409.46万吨,比上年增长0.3%,连续五年保持在400万吨以上。其中,夏粮面积444.42万亩,增长1.8%;总产170.3万吨,增长2.0%。秋粮面积460.47万亩,增长0.3%;总产239.16万吨,下降1.2%。
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38.72万亩,比上年增长1.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06.49万吨,比上年增长3.6%。瓜果播种面积19.24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产48.66万吨,比上年下降1.2%。其中,西瓜种植面积14.93万亩,下降2.8%;草莓种植面积1.83万亩,增长5.4%。
2020年,全年生猪出栏量201.15万头,接近常年水平,比上年增长18.2%;年末生猪存栏量164.89万头,比上年增长1.8倍,为近五年最高水平。全年家禽出栏8492.21万只,比上年增长23.4%。
2020年,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52.16万亩,比上年增长0.9%;稻田养殖面积49.01万亩,比上年增长15.8%。全年水产品产量27.95万吨,比上年增长3.0%。其中,鱼类产量15.75万吨,占56.4%,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虾蟹等甲壳类产量11.72万吨,占41.9%,比上年提升3.8个百分点。
2020年,六大主导产业建设不断提质,稻米、果蔬、花木三大产业产值突破百亿级,花木种植面积、河蟹养殖面积、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规模进入全国前三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市共有8个省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三县两区全覆盖。深入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创建,全市绿色食品总数达439个,居全省第二位;地标农产品26个,居全省首位;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70%,居全省第三位。“宿有千香”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19年,宿迁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6.84亿元,可比价增长2.7%。其中农业215.77亿元,林业8.46亿元,牧业27.87亿元,渔业72.4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2.25亿元,占比分别为64.1%、2.5%、8.3%、21.5%和3.6%。
粮食产量
截至2019年末,宿迁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96.07万亩,比上年减少2.07万亩,下降0.2%;亩均产量455.53千克,比上年增产9.07千克,增长2.0%;总产量408.17万吨,比上年增产7.15万吨,增长1.8%。夏粮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提升。夏粮面积436.77万亩,亩产380.27千克,总产166.08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0.2%、1.7%和1.8%。秋粮种植面积下降,单产提升拉动总产增产。秋粮种植面积459.30万亩,比上年下降0.6%;亩产527.07千克,总产242.0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1.8%。在全年粮食面积和总产中,夏粮、秋粮的种植面积和总产的比例分别为48.7:51.3和40.7:59.3。
蔬菜瓜果
截至2019年末,宿迁市蔬菜播种面积137.38万亩,比上年增加1.01万亩,增长0.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88.92万吨,比上年增加2.43万吨,增长0.5%。全年瓜果类播种面积19.25万亩,总产49.23万吨,比上年分别下降3.7%和3.0%。其中,西瓜种植面积15.36万亩,比上年减少0.99万亩,下降6.0%;草莓种植面积1.73万亩,比2018年增加0.11万亩,增长6.9%。
畜牧业
2019年,宿迁市生猪出栏170.13万头,比上年下降25.5%;年末存栏59.08万头,比上年下降57.9%。全市家禽出栏6881.98万只,比上年增长15.6%;牛出栏5.28万头,比上年增长4.4%。
生态渔业
2019年,宿迁市池塘标准化改造5.8万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2.71万亩,创建休闲渔业基地1个,建设良种培育基地0.8万亩,建成生态标准化示范场5个,推广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面积近0.8万平方米,新发展特色水产养殖10.4万亩,全市特色水产养殖面积占比达80.9%。全年水产品产量27.12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其中,养殖产量24.44万吨,比上年增长4.4%;捕捞产量2.68万吨,比上年下降2.2%。
现代农业
2019年,沭阳县入围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产品供给质量逐步优化,“宿有千香”品牌初具影响,开设“宿有千香”品牌直营店3家;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60%。全市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分别居全国第12位和第7位。
第二产业
2019年,宿迁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47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实现增加值769.3亿元,比上年增长7.7%。
企业效益
2019年,宿迁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43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实现利润总额222.99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
2019年,宿迁市五大主导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28.10亿元,占全市产值的85.9%,增长10.3%。其中,绿色家居业增长最快,实现产值336.45亿元,增长21.3%,快于全市增速9.1个百分点;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443.51亿元,增长16.2%;食品饮料实现产值469.9亿元,增长8.0%;新材料实现—8—产值297.65亿元,增长6.9%;机电装备实现产值580.59亿元,增长4.1%。
主要产品产量
2019年,宿迁市列入统计的工业产品共162个,其中46.9%的产品产量增长,增幅在30%以上的有44个,占27.1%。
建筑业
2019年,宿迁市列统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9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77.53亿元,比上年下降0.8%;竣工产值488.22亿元,下降14.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616.12万平方米,下降5.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14.61万平方米,下降26.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62.87万平方米,下降26.9%。
第三产业
2019年,宿迁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8.26亿元,比上年增长6.5%。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761.30亿元,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126.97亿元,增长5.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692.86亿元,增长6.0%;乡村实现195.41亿元,增长8.4%。
2019年,宿迁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6.84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5.5%,书报杂志类增长16.9%,中西药品类增长22.6%。全市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29.6%。
2019年,宿迁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4.2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出口28.88亿美元,增长6.3%;进口5.38亿美元,下降39.2%。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70个,比上年下降25.5%;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4.80亿美元,增长40.1%。全市实际使用外资4.46亿美元,增长18.2%。
2019年,宿迁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7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实现旅游总收入336亿元,增长14.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330.33万美元,下降4.2%。年末全市共有等级旅游景区47个,其中4A级景区数量达9家。4A级景区接待游客982.26万人次,增长4.6%。年末旅行社数量达到89家,比上年末增加2家。
文化事业
2018年,“时尚体育四季嘉年华”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十九届省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取得历史性突破,宿迁籍运动员周欣茹夺得青奥会摔跤项目金牌,胡道亮实现第三届亚残会参赛项目“大满贯”。“文化四季”等活动深入推进,完成524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农村文化大院建设。
2019年,宿迁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2%。乡镇(街道)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均达100%。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书量782.16千册,书刊文献外借909.87千册次。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发射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国家一级图书馆:宿迁市图书馆、宿城区图书馆、沭阳县图书馆、泗阳县图书馆
教育事业
2018年,创建省优质园17所,启动高品质高中创建工作,创成1所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5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5个省现代化专业群、2所智慧校园。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2018年全市高考本科达线率73.5%,一本达线率19.1%,比上一年提升3.1个百分点。全市共有21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录取人数位居苏北第一。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省赛共获得19金43银82铜,省赛金牌数及奖牌数均位列全省第七。
2019年,宿迁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71万人,在校生2.49万人,毕业生0.45万人。普通高中教育招生3.14万人,在校生8.97万人,毕业生2.72万人。普通初中教育招生7.85万人,在校生20.59万人,毕业生5.24万人。小学教育招生9.58万人,在校生55.96万人,毕业生7.63万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5.4万人(不含技工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50人,在校生1100人。全市共有幼儿园478所,比上年增加16所;在园幼儿19.74万人,比上年减少1.2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8.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
普通高等院校名单 | |||
学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办学性质 | 主管部门 |
宿迁学院 | 普通本科 | 公办 | 江苏省人民政府 |
宿迁职业技术学院 | 高职高专 | 民办 | 江苏省教育厅 |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 高职高专 | 民办 | 江苏省教育厅 |
宿迁高教园
宿迁学院
又称宿迁大学城(湖滨新城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园)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内已有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宿迁职业技术学院、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宿迁校区、江苏外事学院、宿迁卫生学校、宿迁体育学校、宿迁第一实验小学,江苏农民培训学校等院校,园区建筑面积达80万m2,基础设施投入达10亿元,2013年,在校在籍生达4万人,江苏警官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宿迁职业技术学院二期等院校正在建设。园区力争在2016~2018年之间,实现进区学校12所,在校生人数达8万人以上。科技事业
2018年,全市专利申请数15531件,比上年增长39.6%。其中,发明专利3664件,增长84.5%,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专利授权量8488件,比上年增长94.3%,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有效发明专利数1230件,比上年末增长27.9%。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累计达252家,江苏宿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全年共落实科技政策减免税3.51亿元,比上年增长44%;企业获“苏科贷”贷款3.31亿元,比上年增长34%。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30家,总数达349家。
2019年,宿迁市专利申请量12431件,专利授权量7890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量1567件,比上年增长27.4%,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36家,增长36.0%,增幅居苏北第一。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93家,增长85.0%;落实科技政策减免税5.49亿元,增长56.4%。
医疗卫生
2018年,全市卫生机构共2394个,比上年增长1.9%;卫生技术人员31687人,增长4.4%;执业医师12169人,增长5.5%;卫生机构床位数28530张,增长4.6%。乡镇医院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完成新一轮219家村居卫生机构提档升级。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65元。
截至2019年末,宿迁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424个。其中,医院23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9548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29154张。卫生技术人员36047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3929人,注册护士1726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260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30人。
2020年11月,入选国家医疗保障局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城市名单。
社会保障
2018年,企业职工“五险”新增34.6万人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6%以上,低收入农户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双双实现100%。农村“五保”、城乡孤弃儿童保障标准稳步提高,3541名残疾儿童享受基本康复免费服务。率先建立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制度,被列为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2019年,宿迁市全市城乡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39.89万人、36.09万人、51.84万人,比上年末同口径分别增加16.13万人、0.99万人、2.74万人。职工“五险”新增参保41.6万人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7.5%、98%。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20元,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城乡孤弃儿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保障标准稳步增长。
城市建设
2018年,创成省生态园林城市,以全省第一名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完成棚户区改造13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33个,累计惠及群众7.6万人。16个街头绿地建成投用,9家单位庭院完成开放式改造,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提高到40.6%、15.47平方米。依法拆除中心城区48座高立柱广告。完成双星大道、黄浦江路北延等12条道路改造,新改建停车场12个,新增停车泊位5000余个,完成50组公共场所充电桩建设、3350辆公共自行车更新升级,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标准建成“城市之家”5个,新改建菜市场9个,万达广场开业运营。建成现代公厕88座,新铺设雨污管网60.1公里,雨污分流率达89.8%。
2019年,宿迁市成功获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以全省第一名成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检。年内新改建公厕43座,70座机关单位公厕对外开放;新增新能源公交车80辆、公共停车泊位6139个,完成3000辆公共自行车更新升级、1.9万盏路灯节能改造。市区新建改造雨污管网50千米,改造易涝片区10个,疏浚河道8条;改造完成老旧小区6个、棚户区18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5.1万人。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41.1%、43.5%和15.5平方米。
环境保护
2018年,持续实施“263”专项行动,全年PM2.5为53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3.6%;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4.6%,较上年提升1.0%;PM2.5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改善幅度分别位居全省第四、第七位。30条城市水体消除黑臭,“一线一岸”整治基本完成,1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7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完成10个乡镇垃圾分类运输体系建设,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率分别达50%、85%。
持续推进百万亩生态林建设,新造生态林10.7万亩,完成杨树更新改造26.9万亩。生态修复工作有序开展,建成30条生态示范河道,完成骆马湖“退渔还湖”2.07万亩、洪泽湖湿地修复超过1万亩。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新建改造城镇污水收集管网525.8公里,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2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252个。
地名由来
唐宝应元年(762年)因避唐代宗李豫之名、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即“宿预县城迁移”之意。
方言
宿迁方言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宿迁的汉语方言,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徐淮片。是宿迁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
狭义宿迁话指宿迁市区方言,也就是现在被广泛使用和认同的宿迁主流通用方言。
广义宿迁话还包括各宿迁本地(郊区、县)方言,主要包括沭阳话、泗阳话、泗洪话。
宿迁话具有中原官话的主要特点,即古入声消失,其中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部分地区分尖团,严格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宿迁话语气比较重。而宿迁下属三县所使用的基本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特点是n,l不分,带有入声,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也多不分。
宿迁话特指以宿迁城区话为基准,包括周围接近该基准的方言(即基本上是市辖区的方言)。而非只限或所有宿迁行政区划内的方言(行政区划并不一定与语言区划一致)。
宿迁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过渡带,区域内包含两种方言语系:泗阳、泗洪属江淮方言洪巢片,沭属江淮方言海州片。宿豫区、宿城区属中原官话方言区。因其方言声腔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沭阳、泗阳为淮海戏流行区,泗洪为泗洲戏流行区,宿豫、宿城有淮红戏以及琴书、大鼓、评词等曲艺品种。
艺术
宿迁民间艺术繁荣,旱船、高跷、花挑、跑驴、舞龙、舞狮等艺术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长期以来形成的岁时、礼仪风俗也很多,如祭灶、过年、二月二、上巳日、六月六等,在婚丧嫁娶、生育寿庆上的仪式和席面也别有一番程式。
风俗民情
宿迁民间艺术繁荣,旱船、高跷、花挑、跑驴、舞龙、舞狮等艺术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长期以来形成的岁时、礼仪风俗也很多,如祭灶、过年、二月二、上巳日、六月六等,在婚丧嫁娶、生育寿庆上的仪式和席面也别有一番程式。
民俗
生活上,因为宿迁在历史上曾为旱作物产区,居民以水稻、小麦、玉米、甘薯等为主食,可加工做成馒头、粉丝、曲酒等,但自“旱改水“后,改为以吃大米为主,居民多喜食葱、蒜、辣椒,冬季习惯腌制大白菜、雪里蕻、萝卜、大头菜等备冬。酒文化底蕴尤为深厚,洋河大曲、双沟大曲久负盛名,均位居中国名酒之列。
地方特产
388次播放00:52
百集系列微视频《醉美宿迁》非遗篇之《三园甜油》 #宿迁
车轮饼
车轮饼是江苏省宿迁地区的特色传统名点之一,主要原料为面粉、白糖、青红丝、生猪板油、冰糖等,产于洋河、埠子镇一带。车轮饼为油炸食品,需热食,色泽金黄,口感细腻。车轮饼虽为美食,但糖份、脂肪较多,不建议作为主食食用,正常一次性食用1—2块。
丁嘴金菜
丁嘴金菜(即黄花菜),最为出名的产地,属宿豫区丁嘴镇。因为这里水土适合金针菜生长,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且引进了优良品种,经过历代栽培。形成了独特的优良品系,其中花型大的大菜和大乌嘴良种,约占80%以上。
五香大头菜
宿迁五香大头菜的加工工艺始传于民间作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它以宿迁当地的大头菜为原料,经过腌、晾、晒、调、搓、闷等几十道工序加工而成。因其具有五种香味而得名。相传清代乾隆南巡时品尝此菜,赞曰:“五味俱全,宿迁独有”五香大头菜名列宿迁“四大特产”之首。曾获得“巴拿马”金奖和商业部优质产品等荣誉。
骆马湖银鱼通体透明,色如琼脂。银鱼不仅是各大宾馆宴席上不可缺少的名菜,更作为高营养、低脂肪的佳肴摆上了普通百姓节假日的餐桌。金梅牌、太湖牌冻银鱼1998年被评名江苏省优质产品。
水晶山楂糕
水晶山楂糕产于支口街道探楚社区,探楚地处废黄河与古运河之间,与骆马湖隔(运)河相望,相距仅有三里左右。境内全部为黄河冲积土,土壤疏松,适合山楂树生长,故探楚为远近闻名的山楂村。水晶山楂糕色红晶莹,酸甜适中,吃起来很开味口,是宿迁招待贵宾的一道名菜。
泗洪空心挂面
泗洪空心挂面是江苏省著名的土特产品。其外表光滑圆润,内有银丝般的细孔。采取特殊配料,可制成鸡汤面、虾籽面、鸡蛋面、玉鳖面、蟹黄面等十多个精制品种。空心挂面细而不腻,不同品种风味各异,味道鲜美,易于消化,是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
黄墩湖腊豆
黄墩湖腊豆又名纳豆、酱豆、盐豆,俗称水豆豉。这种小菜以咸、鲜、香著称,作为饭前开胃小菜。
八集小花生
八集小花生是泗阳名特产之一。因产于江苏省泗阳县八集乡(现来安街道),而得名。八集小花生壳薄,肉嫩,口感好,富含钙、铁、镁、锌等微量元素,含油量高达40%—43%。经过炒制,具有白、香、甜、脆的特点。1999年,“八集小花生”成为注册商标,产品畅销大江南北。2011年,八集小花生入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行列。
旅游景点
2018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4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实现旅游总收入293亿元,增长15.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389万美元,增长33.1%。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旅游景区49个,其中4A级景区数量达10个,比上年末增加1个。4A级景区接待游客1226.71万人次,增长22.3%。年末旅行社数量达到87家,比上年末增加7家。
综述
宿迁
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和美人虞姬的故乡,是知名的水乡、酒都、绿海和花城,被乾隆皇帝盛赞为“第一江山春好处”。宿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打造西楚文化之都、河湖体验之都、白酒品鉴之都、生态休闲之都“四大旅游名片”。截至2017年末,宿迁市先后创成国家A级景区49家(其中AAAA级景区10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省级以上工业旅游示范点9家、省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38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省级自驾游基地5家。
2021年1月,洪泽湖湿地公园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
洪泽湖湿地公园
洪泽湖湿地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地处宿迁市泗洪县,位于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西北部、75万亩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景区面积5.2平方千米,区内文化底蕴深厚,湿地文化与古色文化、红色文化、渔家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季札挂剑诚信典故载入司马迁《史记》流芳千古,京杭古运河通济渠已有千年历史,刘少奇、陈毅、彭雪枫、张爱萍、刘瑞龙、邓子恢、张震曾在此战斗生活过,芦苇迷宫是新中国海军摇篮、人民军队首次大规模水战发生地。生态环境优良,植被覆盖率95%以上,森林覆盖率85%以上,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体质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物种丰富多样,拥有动植物资源近千余种,有震旦雅雀、青头潜鸭、白天鹅等珍稀鸟类200余种十万余只,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中华鲟等淡水鱼类67种,荷花1008种3000余亩。
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湖滨新区嶂山林场境内,总占地面积约12.7平方千米。景区以“那山、那水、衲田”为形象定位,创造性打造了八大最美景观系列:最美的林、最美的红叶、最美的建筑、最美的溪涧、最美的衲田、最美的路、最美的桥、最美的紫石,编织出意境优美、浪漫温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公园内“衲田花海”,总面积2220亩,由612块花田“缝补”拼接而成,融合了北方旱梯田的雄浑和南方水梯田的俊秀。栽植着50多种花卉,自南向北形成黄、红、紫三大色区。
湖滨公园
湖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自驾游基地。位于骆马湖畔,地处省级骆马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曾为江苏省第七届园艺博览会的主会场。公园占地69.4公顷,从南到北,分别由园林文化体验园、中心水景区、动漫王国、湖滨浴场四部分组成。
龙王庙行宫
龙王庙行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敕建安澜龙王庙”,坐落于宿迁市西北20千米处的古镇皂河。该建筑群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改建于康熙二十三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占地36亩,四院三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官式建筑群。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并建亭立碑,故又称为“乾隆行宫”。2014年,随着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龙王庙行宫作为大运河(宿迁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宿迁地区大运河上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点。
项王故里
项王故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宿迁市区东南部项里街道境内。景区以项羽文化和西楚文化为依托,通过逼真震撼的经典战例实景、精彩荟萃的名家楹联诗碑、贴近史实的西楚生活场景,讲述“一人(项羽)一家(项府)一社会(西楚)”的故事。是集文化、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景区主要包括将署、项王故居、项府、项苑、古今馆、盖世阁、作坊街等7部分。
雪枫公园
雪枫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宿迁市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为纪念以彭雪枫将军为代表的抗日民族英雄而建设的一座集纪念瞻仰、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及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公园。公园占地320亩,分为纪念瞻仰、水景游览、励志教育和配套服务等四大功能区,公园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现代生态的设计理念。彭雪枫纪念馆位于公园最高处,建筑造型大方,是整个公园的核心。
洋河酒文化旅游区
洋河酒文化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位于宿迁市洋河镇。景区依托洋河酒厂这一全国知名白酒企业,在展现中国白酒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着力打造以白酒酿造、品鉴体验为核心的特色工业旅游景区,景区占地面积4.5平方千米,有美人泉景观园、酿酒生产车间、百年地下酒窖、陶坛储酒基地、包装物流中心等景点,是一个融酿酒历史文化、科普教育、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景区。
梨园湾
梨园湾,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规划面积1802亩,位于宿豫区,北至宿穿线,东至新扬高速,南至马河支流,西临扬舍路。园区打造花洲生态体验区、梨韵文化科普区、梨园观光体验区、滨河风情休憩区和亲子农耕拓展区,已建成西入口主游客服务中心、梨花洲、梨文化博览园、梨海风情园、观雪阁、亲子农耕体验园、梨海风情园等项目。
中国杨树博物馆
中国杨树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占地面积62亩。景区包括博物馆主展馆、游客服务中心、组培室、温室、掬云亭、杨树品种园等,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杨树相关知识,完整记录了杨树产业的发展历程,为再现杨树历史、传播杨树知识、弘扬杨树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妈祖文化园
妈祖文化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泗阳县船闸西南侧的如意岛。景观结构为一轴、一环、两心、一片区。一尊高达32.3米的三面妈祖雕像坐落在岛的最西端,也是世界上惟一的三面妈祖雕像。妈祖文化园整体规划用地面积62亩,主体建筑有妈祖广场、妈祖圣像、山门、钟鼓楼、妈祖殿、观音殿、福禄寿三星殿。是集水利、生态、风光及佛、道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旅游景点。
双沟酒文化旅游区
双沟酒文化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位于苏皖两省三县交汇处的洪泽湖畔、淮河岸边。景区占地面积约2.8平方千米,分为岁月双沟文化体验区和科技双沟旅游休闲区两大片区,由醴泉广场、醉猿洲、雅苑、酒海、珍宝洞、双沟老街、朱家槽坊、百年老窖池、淮上客栈、双沟1955纪念园、24连跨酿酒车间及现代化包装物流中心等18个景点组成,是一个融酿酒历史文化、科普教育、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景区。
南湖公园
南湖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沭阳县,公园占地总面积1193亩,园内设有南湖、中国·沭阳花木博物馆、三维立体画艺术馆、儿童游乐园、观景亭、崇孝苑等主要景点,其中南湖面积442亩,由中心湖泊和西侧景观河两大水体组成。
古代人物
23万次播放08:40
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人一口气看懂 项羽 的一生
3312次播放03:04
拧巴的西楚霸王#人文科普 #历史 #࿆传统文化 #项羽#西楚霸王
古代有著名中医张汉、蛇医季德胜、名医蔡克元,植物学家吴印禅,蚕种专家段佑云,著名骨科教授陆裕朴等,清代有著名桃源诗人房震亨、女诗人倪瑞璇、剧作家刘清韵、著名山水画家徐子容、芦雁画传人薛怀等。[2]
近代和当代有改进纺织工艺的卢廷兰,地理学家陶懋立,中科院院士胡宁、陈颙、北洋政府首领段祺瑞、中国近代军乐创始人李映庚、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哲学家史学家叶蠖生、进步诗人谢仑仙、女诗人史忆芳、水墨梅花画家张德亭、画家张开元、摄影大师吴印咸、画家苏葆桢、著名作家白夜、朱西宁、剧作家宋项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等。“淮北刘胡兰“喻尊霞、女英雄王华、“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少年英雄“韩余娟、“中国首善“陈光标、“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裴昌彩、“中国骄傲“朱柱等。
项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中国古代起义领袖,中华史上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
刘世勋:(?~1147年),号真君,南宋太尉,宋淮安府桃源崔镇(今江苏省泗阳县临河乡人)。
蔡玉标:(1877~1936),又名绍新,字虞庭,号雨亭,江苏宿迁县人(今江苏省宿迁),中华民国陆军少将。
孙明瑾: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著名抗日英雄。陆军第十军第十预备师少将师长。在常德会战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2014年9月,孙明瑾被民政部收入第一批国家级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朱瑞:(1905~1948),宿迁宿城区龙河镇朱大兴庄人,人民炮兵奠基人,为新中国炮兵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马志高:1924年5月出生,江苏宿迁人。1955年授予独立自由勋章(二级)。1988年8月,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赵立凡:1943年出生,江苏新沂窑湾人。原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中国电视报》总编辑,《电视研究》副主编、高级记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电视台书画院院长。现中国网络电视台总顾问、美术频道总编审。
孙家正:男,1944年3月出生,泗阳人。中国文联主席。
宗庆后:男,1945年10月出生于江苏宿迁,高级经济师,浙江大学MBA特聘导师,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胡亚东:男,1953年1月出生,泗阳人。中国铁路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张雨柏:男,1964年10月出生,泗阳人。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国家级品酒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委副会长。
王守兵:男,1968年12月出生,泗阳人。大学本科学历,党校研究生学历。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
刘强东:1974年生于江苏省宿迁宿豫区来龙镇光明村,京东商城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陈光标:江苏泗洪人,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启明:男,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主持人,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主持人。
庄妮:2月11日出生于宿迁市沭阳县,中国内地女歌手。她有着野性与激情的释放,动人心骨的透彻与响亮无比的嗓音。被传奇地誉为“亚洲天籁”、“最激情的女高音”等。作品有《爱走了》、《为爱付出》等。[16]
2020年1月,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排名第167位。[4]
2020年7月,《中国海关》杂志发布的“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第93。
2020年9月,“2020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宿迁市位列第九十四名。[5]
2020年12月,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联合国人居署联合推出的《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排名(2020-2021)》,经济竞争力第378位,可持续竞争力排名第447位。[6]
2020年12月12日,该城市在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0)”榜单中,排名第79位。[7]
2020年12月,《华夏时报》受权发布2019-2020年度中国288个城市的城市品牌发展指数排名,宿迁以0.262总分排名第159位。[8]
2020年12月,2020年中国296个城市营商环境排名第161位。[10]
2020年12月18日,位列2020数字城市百强第39名。[11]
2020年12月18日,位居赛迪发布的2020数字经济百强城市榜单第88位。[12]
2021年1月,位居2020年全国城市二手房涨幅榜第35位。[13]
2021年1月2日,位居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榜单第99位。[14]
2022年4月24日,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28]
[1] 宿迁市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2020-03-07]
[2] 名人荟萃 · 宿迁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07]
[3] 国务院关于同意在雄安新区等46个城市和地区 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 · 国务院[引用日期2020-05-07]
[4] 最新城市科技创新指数发布!你的家乡排名第几?_新浪科技_新浪网 · 新浪网[引用日期2020-07-25]
[5] 重磅!2020中国百强城市绍兴排名揭晓 · 浙江新闻网[引用日期2020-09-26]
展开
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
共70个词条1w阅读
佛山
广东省地级市
长沙
湖南省地级市
苏州
江苏省地级市
查看更多
中国江苏省获国家园林城市名单
共31个词条2830阅读
南京
江苏省省会
常熟
江苏省苏州市代管县级市
无锡
江苏省地级市
查看更多
江苏省的国家卫生城市
共39个词条2580阅读
南京
江苏省省会
淮安
江苏省地级市
大丰区
江苏省盐城市下辖区
查看更多
黄淮地区的主要城市
共18个词条3477阅读
徐州
江苏省域副中心城市
连云港
江苏省地级市
宿迁
江苏省地级市
查看更多
淮河生态经济带包含的地级行 政区
共23个词条1404阅读
淮安
江苏省地级市
盐城
江苏省地级市
宿迁
江苏省地级市
查看更多
全部
独家
760次播放01:18
“楚汉文化之魂”——宿迁
简介
388次播放00:52
百集系列微视频《醉美宿迁》非遗篇之《三园甜油》 #宿迁
地方特产
23万次播放08:40
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人一口气看懂 项羽 的一生
合集
古代人物
2个视频
631次播放01:33
「航拍中国」江苏·宿迁
合集
更多视频
2个视频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