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起早贪黑,做好吃苦准备!到基层充充电、摸摸底儿,办成几件具体事儿,实打实地交几个农民朋友.”6月19日,在去往延安的路上,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市场监管处的副调研员张冬晓在心中默默规划着即将到来的挂职工作和生活.早上一同出发的还有部里另外19名青年干部,他们分头奔赴陕西延安、山东临沂两个革命老区的6个县乡和4个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所在村,正式开始为期一年的基层挂职锻炼,同时也开启了一段珍贵而难忘的人生旅程.
这是农业部连续第三年选派年轻干部到革命老区挂职锻炼.三年来,共有57名青年干部扎根基层一线汲取养分,尽管这支队伍还很年轻,平均年龄只有32岁,但是他们在老区革命精神的熏染下,学会了群众的语言,掌握了基层的方法,积极投身丰富多彩的工作实践,在广阔天地里尽情挥洒着青春和汗水,结下了累累硕果.
干部在实践中成长,干部从一线选拔,干部到基层培养,是我们党一贯的选人用人方针.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实践锻炼,是密切与基层群众联系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年轻干部是“三农”事业的未来,怎样才能尽快成长成才?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多次强调,年轻干部一定要多到县乡工作一线摸爬滚打,多安排他们接接地气,多到基层墩墩苗,将来才能走的更稳更远.
基层实践是锤炼干部的“磨刀石”
根须不发达,树木难叶茂,庄稼不“墩苗”,难有好收成.就像庄稼地里的小苗一样,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的“墩苗”期也不可或缺.实践证明,让年轻干部到基层经受一些历练和考验,直接面对群众和困难,将来工作中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会更贴近实际,谋划和推动工作的办法就会更加丰富,处理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事实上,年轻干部已经日渐成为农业部干部队伍的主力军,而基层锻炼是亟须补上的重要一课.据统计,在农业部系统年轻干部达到5000多人,部机关近一半是40岁以下的干部,35岁以下的接近1/3.他们当中有许多“三门”干部,文化程度高,基本素质好,但对新形势下的国情、社情、民情还缺乏深入了解,还需要严格的党性锻炼和艰苦的基层磨练,特别是需要沉下心来去体察基层的实际困难,设身处地地了解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指出,年轻干部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在革命老区生活和工作一段时间,直接感受延安精神和沂蒙精神的熏陶,思想上一定有所触动、有所进步,一定会产生许多“正能量”.
从2012年开始,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工作在有序推进.在全面参与基层政府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今年春节后,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专门指示第二批挂职干部开展一个月的驻村调研,并提出“驻村一月,胜读经年,感同身受,终生不忘”的具体要求.今年6月份到位的第三批挂职干部更加突出基层导向,专门安排4名年轻干部到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所在村挂职锻炼.
无论是行前座谈教方法,还是调度总结听体会;无论是到挂职地实地看望,还是通过各种方式细心叮嘱,农业部党组始终关心关注挂职年轻干部的工作和生活.
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并提出殷切希望.今年4月,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到陕西看望了10名挂职干部.部党组成员、人事劳动司司长曾一春先后来到山东临沂和陕西延安,勉励年轻挂职干部要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珍惜机会、全面提高,切实完成好挂职锻炼任务.
农业部门离农民最近,为农民服务最具体,“三农”干部更应该熟悉农业、了解农村、懂得农民.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既符合中央培养干部的精神,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日前,农业部党组印发了《关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深入开展“百乡万户调查”、青年干部“接地气、察民情”实践锻炼、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干部基层挂职等多种方式,构建多渠道、分层次、全覆盖的干部基层锻炼新格局,初步建立了年轻干部“三深入”的长效机制.
根儿扎得越深成长得越壮实
“从心理上戒除做客、休假、镀金的思想,不摆官架子、不玩花架子、不求享乐子,搭公交、住乡镇、下村子、坐炕头、吃农家饭、说农村话、解农民忧,与基层干部比辛苦,与农民比艰辛,小事上讲风格,问题上出主意,困难上伸援手.”6月16日,在第三批挂职干部行前座谈会上,先后在陕西省洛川县旧县镇和县委挂职的邓兴照向大家谈起了自己如何深入基层的方法.
当好一个学生,做好一名基层调研员和政策宣传员,是每名挂职年轻干部必须要履行的角色要求.挂职期间,延安、临沂的年轻干部通过各种形式走乡入村进户,摸实情、听民意,解难题、惠民生.
在延安,年轻干部一年在基层工作300天以上,80%的时间在调研.他们经常下地与农民同劳动,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自身工作专长,有针对性开展苹果、红枣、蔬菜、畜牧和农村经营体制等方面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调查报告.
在临沂,挂任莒南县委常委、副县长的黄力程,挂职期间走访了所有归口联系的单位,对全县12个乡镇、20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撰写了《莒南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莒南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机制》等多篇有分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今年3月,在延安和临沂挂职的20名青年干部吃住在户、工作在村,开展了一个月的驻村调研,每人撰写了5万字的调研报告.“我访问了百余户农户、走遍了大街小巷、爬遍了所有山岭,常常与农民朋友靠在同一面墙沿下,坐在同一把锄柄上,甚至嘘一嘘同一根旱烟袋,绝大部分村民也认识了我这个驻村干部.”在莒南县涝坡镇挂职的侯方安历时43天,对小岭村开展了切片式调研,连续9个晚上和农户访谈到凌晨.在此基础上,他以《一个山村的农业与经济:政策供给与政策需求》为题撰写了10万字的调研报告,将理论、实践与一个村庄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黄土地上感受真情,土窑洞中接受教育,苹果园里历经锤炼,农家院中收获友谊.”当陕西延川县延川镇挂职的李巍走进杨家塬村,坐上土炕头,深入农民家的时候,党的农业政策不再是抽象的语句,而是一幅幅活生生的乡村画卷.他不无感慨地说:“只有亲身经历过、思考过、感悟过,才能真正理解部领导的良苦用心.”
在调研中,挂职干部感受到了农民和基层干部的不易.在山东沂水县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李增裕说:“通过驻村调研,了解到农村的真实情况,使我愈发体会到了‘三农’工作的意义所在,责任所在,也愈发坚定了我献身‘三农’,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而在山东沂南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吴昊通过蹲点调研认识到,既要扶持“农”更要壮大“党”,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农业农村的好政策才能真正落地.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
洼路走得长才会有真感情,脚上泥土多才会有真收获.一路走来,年轻干部积极参与到地方党建、征地拆迁、信访处理、农业园区建设、抗洪救灾等具体工作,在实践中不断获取真知,磨砺成长.
“李书记真是咱的救命恩人,多亏听了他的话,要不然全家都埋在窑里了!”2013年7月23日,陕西延川县延川镇狗娃沟的9孔窑洞毫无征兆地突然垮塌,事先安全撤离的群众激动地说.去年延安市因为暴雨引发的特大自然灾害中,挂职干部李巍主动请缨,承担了狗娃沟、新文沟和娃子沟等重点危险区域群众的疏散和隐患排查任务.连续22天,他坚持每天在危险地区开展排查疏散工作,冒着大雨挨家挨户隔着窗户劝说群众.
挂任洛川县委常委的陆友龙两次带领县里同志赴重庆、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完成了《洛川现代生猪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2-2020年)》编制,明确了生猪产业发展、畜牧科技城的定位及建设思路.
“这趟来,领了农药回去挺高兴,听了一堂病虫防治课更高兴,没白来.”洛川县旧县镇李家坳村民说.原来,挂任该镇党委副书记的薄瑞邀请了农业部药检所所长隋鹏飞率领年轻干部来洛川送科技下乡.根据自身所学,薄瑞还组织起草了洛川县申报全国农产品安全监测示范县材料,配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完成三氯杀螨醇农药替代项目在洛川验收活动等.
挂任延川县委常委的顾卫兵经过不懈努力,成功促成了陕西延川与山东寿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拓了革命老区与经济强市结对帮扶共同发展的新模式,探索了果蔬大棚等设施农业东西合作的新道路.
“先后建成灌溉井120眼井、电路管线2300米、机耕路3000米,栽植美翠、春美、8号3个优质桃苗500亩,发展入社种植户120户.”挂任山东沂水县许家湖镇党委副书记的刘庆宇在后坡村建设了两处精品果园,桃园进入盛果期后,预计村里人均可增收4000元.
“基层经常有同志会抱怨某些政策不符合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不惟理论,不惟书本,不惟专家.”挂任沂水县龙家圈镇委副书记的沈振鹏感慨道,“现在‘地气’接足了,将来决策时才能‘底气’足.”
“打扮由洋变土了,皮肤由白变黑了,手掌由细变粗了,能力由弱变强了.”在基层干部眼中,挂职干部身上发生的变化确实很大.陕西洛川县委书记彭安季评价说:“习惯地方生活,把心留下了;习惯地方工作方法,把根扎下了;看地方同志赏心悦目,把友谊带上了.”
2014年5月,当第二批挂职工作结束时,一封莒南县高家柳沟村老支书沈德喜写的信转交到韩长赋部长手中.信中写道:“这样的形式俺们高兴,这样的干部俺们欢迎,乡亲们盼望着你们多来!”
墩苗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墩苗是一个美丽而又贫困的小山村,位于中国西南地区。该村的主要产业是农业,但受地形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农作物产量一直较低。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力资源不足等。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村庄的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通过与当地村民、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等的交流,了解墩苗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为当地发展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
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首先,我们在村庄周边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然后,我们与当地村民、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进行了问卷调查。
四、调研结果
1.经济发展
墩苗村主要产业是农业,但由于地形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农作物产量一直较低。此外,由于缺乏相关技术和资金支持,该村的其他产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2.社会建设
墩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影响了当地的交通和物流。此外,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力资源不足,当地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也比较薄弱。
3.文化建设
墩苗村的文化建设比较落后,缺乏相关的文化设施和活动,导致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
五、调研建议
1.经济发展
(1)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作物产量;
(2)鼓励发展其他产业,如旅游、手工艺等,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
(3)引进外来资金和技术,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
2.社会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更宽敞的道路和桥梁,提高当地的交通和物流水平;
(2)增加当地的人力资源投入,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和覆盖率。
3.文化建设
(1)建立文化中心,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
(2)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自觉性和文化素质。
六、总结
本次调研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了解了一个贫困地区的情况,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我们相信,在当地政府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墩苗村一定会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