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析今汨罗、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新县,因该县位于湘水之阴,故名湘阴。
湘阴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开拓,至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
周代,成王分封诸侯,湘阴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
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
西汉高祖刘邦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吴改长沙为长沙国,东汉建武七年复长沙郡。或国或郡,罗国均为其属地。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徇定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罗县属刘。刘备、孙权以湘水为界分治荆州后,罗县归孙,仍隶长沙郡。至晋代隶属未变。
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为安置巴峡流民,上表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属长沙内史,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县治迁黄花城(今鹤龙湖镇黄花岭)。
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湘阴入岳阳县,县治迁长乐(今汨罗市长乐镇)。
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县治又迁至春秋罗子国都城、秦代的罗县县治古罗城(今屈原行政区马头槽)。
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此时县域广阔,地辖今湘阴、汨罗、平江三县(市)。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因地域太广,难于治理,遂析湘阴县东部地置昌江县(今平江县),同属岳州,同年湘阴县治迁城江城(汨罗市川山坪镇常公村)。
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县治再迁白茅城(今汨罗市川山坪镇石桥村)。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湘阴改属潭州(今长沙市)。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县治迁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县城(今文星镇)。
元成宗元贞年间,升湘阴为州,属潭州路,文宗时又改属天临路。
古城胜迹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长沙府。清朝时期,湘阴县仍属长沙府。
民国初年,湘阴县直属湖南省。
民国26年(1937年)底,湖南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29年(1940年),湖南设行政督察区,湘阴均属第一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湘阴属长沙专署。
1952年,湘阴县属湘潭专署。
1964年,湘阴县属岳阳专署。
1966年,湖南省划出湘阴县东部5个区建汨罗县(后升为汨罗市)。
1983年2月8日,岳阳市升为地级市,并撤销岳阳地区,国务院批准将撤销岳阳地区后的湘阴县与浏阳县、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同年7月13日,岳阳地区恢复,国务院批准将长沙市管辖的湘阴县划归恢复的岳阳地区。
1986年,湘阴县属地改市后的岳阳市。
1996年,撤销南阳乡,设立南阳镇。至此,全县辖13个镇、19个乡:文星镇、白马镇、洞庭围镇、界头铺镇、临资镇、南湖洲镇、铁角嘴镇、袁家铺镇、新泉寺镇、樟树镇、濠河口镇、东塘镇、南阳镇;三塘乡、长康乡、车马乡、凤南乡、六塘乡、白泥湖乡、东港乡、古塘乡、石塘乡、玉华乡、关公潭乡、西林乡、青潭乡、杨林寨乡、茶湖潭乡、柳潭乡、湘临乡、躲风亭乡、静河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湘阴县常住总人口646180人,其中,文星镇78580人,东塘镇27598人,袁家铺镇18532人,界头铺镇14914人,樟树镇23965人,浩河口镇26086人,铁角嘴镇27647人,新泉寺镇14301人,临资口镇13841人,白马寺镇15358人,洞庭围镇12464人,南湖洲镇16017人,南阳镇14283人,石塘乡19062人,六塘乡14443人,三塘乡20253人,白泥湖乡16667人,静河乡27529人,玉华乡18040人,长康乡21263人,古塘乡11131人,湘临乡12581人,青潭乡1856人,东港乡15440人,躲风亭乡16431人,茶湖潭乡12565人,西林乡16419人,车马乡15819人,风南乡15699人,关公潭乡14825人,杨林寨乡22293人,柳潭乡13162人,赛头管区15376人,胭脂管区11228人,和平管区10512人。
2001年,长康乡、三塘乡撤乡建镇。2002年末,全县总面积1581.5平方千米,总人口691472人,其中非农人口101334人。辖32个乡镇,458个村。
2004年,湘阴县辖15个镇、17个乡:文星镇、东塘镇、袁家铺镇、界头铺镇、樟树镇、浩河口镇、铁角嘴镇、新泉寺镇、临资口镇、白马寺镇、洞庭围镇、南湖洲镇、南阳镇、三塘镇、长康镇、石塘乡、六塘乡、白泥湖乡、静河乡、玉华乡、古塘乡、湘临乡、青潭乡、东港乡、躲风亭乡、茶湖潭乡、西林乡、凤南乡、关公潭乡、杨林寨乡、柳潭乡,以及赛头管区、胭脂管区、和平管区、鹤龙湖管区。
2005年,湘阴撤减18个乡镇,全县乡镇由37个减至19个。
2015年11月20日,湖南省民政厅批复湘阴县乡镇区划调整,将文星镇、石塘乡、白泥湖乡、袁家铺镇、长康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文星镇;将青山岛镇与三塘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三塘镇。
2019年11月,撤销文星镇,设立文星街道、石塘镇、洋沙湖镇;将金龙镇、玉华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金龙镇。
位置境域
湘阴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居湘江、资江两水尾间,洞庭湖南岸,东经112°30′20″-113°01′50″、北纬28°30′13″-29°03′02″,东邻汨罗市、西接益阳市,南界长沙市望城区,北抵沅江市、屈原管理区,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51.3公里,面积1581.5平方公里,约占岳阳市总面积的10.5%、湖南省总面积的0.75%。
地形地貌
湘阴县地块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二隆地带,地貌呈低山、岗地、平原三种形态,具有三大特征: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湘阴风光
湘阴县位居幕阜山余脉走向洞庭湖凹陷处的过渡带上,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递降,形成一个微向洞庭湖盆中心的倾斜面。最高处青山庵,海拔552.4米,最低处濠河口河底,低于黄海水平面4.3米。以滨湖平原为主体,呈块状分布
湘阴县地处湘江大断裂带,构成低山、岗地;西盘下切,形成滨湖平原。除去江河湖泊及其它水面,滨湖、江河、溪谷3种平原共702.11平方公里,占湘阴县总面积的44.4%,岗地占13.59%,低山占1.51%。
河湖交汇,水域广阔
湘阴县的山岗地区水系发育不良,北部平原、湖洲地区河湖交汇。
气候特征
湘阴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长,降水集中在春夏暖热季节,年平均气温为17℃,全年无霜期为223-304天,年日照1399.9-2058.9小时,年均降雨量1392.62毫米,主导风向为北风、南风、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米/秒。
土地资源
以2019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主要地类数据:
(一)耕地745569.15亩(49704.61公顷)。其中,水田695182.95亩(46345.53公顷),占93.24%;旱地50386.2亩(3359.08公顷),占6.76%。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660735.6亩(44049.04公顷),占全市耕地的88.62%;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71461.5亩(4764.1公顷),占9.59%;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3052.25亩(870.15公顷),占1.75%;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319.5亩(21.3公顷),占0.04%。总体来看,耕地主要分布在全县西部乡镇。
(二)园地12724.05亩(848.27公顷)。其中,果园2697.15亩(179.81公顷),占21.2%;茶园1462.95亩(97.53公顷),占11.5%;其他园地8563.95亩(570.93公顷),占67.3%。
(三)林地266188.95亩(17745.93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60293.75亩(10686.25公顷),占60.22%;竹林地21565.2亩(1437.68公顷),占8.1%;灌木林地8250亩(550公顷),占3.1%;其他林地76080亩(5072公顷),占28.58%。总体来看,林地主要分布在全县东部乡镇。
(四)草地3860.1亩(257.34公顷)。其中,其他草地3860.1亩(257.34公顷)。
(五)湿地395436亩(26362.4公顷)。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8个二级地类,全县涉及2个二级地类。其中,森林沼泽21486.75亩(1432.45公顷),占5.43%;内陆滩涂373949.25亩(24929.95公顷),占94.57%。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32462.5亩(15497.5公顷)。其中,建制镇用地40585.05亩(2705.67公顷),占17.46%;村庄用地186692.25亩(12446.15公顷),占80.31%;采矿用地1837.2亩(122.48公顷),占0.79%;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3348亩(223.2公顷),占1.44%。
(七)交通运输用地42500.85亩(2833.39公顷)。其中,公路用地16798.5亩(1119.9公顷),占39.52%;农村道路25542.15亩(1702.81公顷),占60.1%;港口码头用地160.2亩(10.68公顷),占比0.38%。总体来看,交通运输用地中面积占比最大的地类是农村道路和公路用地,占全县交通运输用地的99.62%。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00156.15亩(40010.41公顷)。其中,河流水面101880.9亩(6792.06公顷),占16.98%;湖泊水面227868.75亩(15191.25公顷),占37.97%;水库水面10839.75亩(722.65公顷),占1.8%;坑塘水面196284.6亩(13085.64公顷),占32.7%;沟渠40967.25亩(2731.15公顷),占6.83%;水工建筑用地22314.9亩(1487.66公顷),占3.72%。[9]
水资源
湘阴县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湖沼塘堰星罗棋布。湘资两水在县内流经长度达260余公里,内江流经长度70余公里,有外湖81个,内湖78个,塘堰3372个,水坝2249座,水域面积98.6万多亩,可利用率在55%以上,为养殖、捕捞、灌溉、航运、工业用水提供了十分充裕的水源。
生物资源
湘阴县1
湘阴有以水稻、红薯为主的11种粮食作物,有以茶叶、棉花、荞头为主的15种经济作物,有以芦苇、湘莲为主的10多余种水生经济作物,有以松、杉、樟、柳为主的228个树种,有以青、草、鲢、鳙、鲤和湘云鲫(鲤)为主的114个鱼类品种,有以猪、牛、山羊、鸡、鸭、鹅为主的9个畜禽种类。湘阴县山林24万多亩,林业用地占陆地面积的16%,森林覆盖率为12.5%,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山岗地。
湘阴县境内多珍奇生物,珍稀树种有银杏、枫香、杜仲等30余种,珍禽异兽有麂、獐、獾、锦鸡、鸳鸯等,珍贵鱼类有中华鲟、白鲟、银鱼、胭脂鱼、非洲鲫等,还有特种水产甲鱼、乌龟、泥蛙、龙虾、河蟹、贝类以及世界珍稀的白鳍豚。
矿产资源
湘阴非金属矿比较丰富。主要有重砂矿、细芝麻石、陶土、砂石等。县内砂石开采量每年均在100万吨以上。细芝麻石天然颗粒细,硬度理想,质地优良。陶土藏量极为丰富,为优质陶、瓷工业原料。
截至2016年2月,湘阴县辖文星镇、三塘镇、樟树镇、金龙镇、东塘镇、鹤龙湖镇、新泉镇、岭北镇、湘滨镇、南湖洲镇10个镇,静河乡、六塘乡、杨林寨乡、玉华乡4个乡,总面积1581.5平方公里,总人口77.9万。
2019年11月,湖南省民政厅批准湘阴县撤销文星镇设立文星街道、石塘镇、洋沙湖镇,批准玉华镇并入金龙镇。
截至2019年11月,湘阴县1街道、12镇、2乡:
1街道:文星街道
12镇:石塘镇、洋沙湖镇、三塘镇、樟树镇、金龙镇、东塘镇、鹤龙湖镇、新泉镇、岭北镇、湘滨镇、南湖洲镇、静河镇
2乡:六塘乡、杨林寨乡
湘阴县行政区划列表
乡/镇 | 面积(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万人) |
文星镇 | 208.43 | 22.3 |
三塘镇 | 67.49 | 2.52 |
樟树镇 | 64 | 2.47 |
金龙镇 | 47 | 1.7 |
东塘镇 | 58.6 | 3.0113 |
展开表格
2011年9月,湘阴县总人口738277人,同比增加56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898人,农业人口634609人,非农业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14.42%;男性385012人,女性356495人,18岁以下152334人,60岁以上93645人。从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湘阴县共出生人口8474人,死亡人口400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29。
2012年,湘阴县总人口为76.76万人,出生人口9044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4464人,死亡率为5.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5‰,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4.2:100。
截至2014年底,湘阴县总人口为77.55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0.4:100。出生人口8246人,出生率为12.52‰;死亡人口4381人,死亡率为6.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7‰,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6.1:100。
2015年末,全县总人口77.9万人,人口出生率12.06‰,自然增长率4.41‰。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湘阴县人口数为583984人。[4]
综述
湘阴工业园是省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已形成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2011年,湘阴县规模工业企业达13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先进制造、光伏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以装饰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精细化工为辅的产业集群,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1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9件、湖南省名牌产品17个,品牌拥有量居全省前列。
2012年,湘阴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2.6亿元,同比增长1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9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29.1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63.6亿元,同比增长14.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2%,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5%,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7.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5、8.5、3.6个百分点。
2014年,湘阴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78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63.89万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82.33亿元,增长12.1%。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36、6.45、3.2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3%、58.1%、29.6%,第一产业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6.1:28.2,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1亿元,占GDP比重21.98%。
2015年,湘阴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0.71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8.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2.67亿元,分别增长2.7%、10.2%、15.8%;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2.7∶57.5∶29.8;全县财政总收入12.32亿元,增长10%。
全县共有社会福利院1个,敬老院25个,享受民政社会救助人数5.6万人,集中供养五保户人数941人,分散供养五保户人数6947人,农村低保救助人数22730人,城乡大重病医疗救助人数4052人。全县共硬化通乡镇(村)公路330公里,硬化率达85%以上;年末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数52.2万人,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率75.3%以上;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7.42%;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8%以上;城镇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4.4%。
201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0.6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4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90.83万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13.35亿元,增长6.2%。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7、2.6、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4%、51.1%、35.5%,三次产业结构为15.65:52.92:31.43。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提升0.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1.7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49928元,增长3.7%。
2020年,湘阴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9.80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67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24.88亿元,同比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143.24亿元,同比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09:36.75:42.16 。
2021年,湘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02亿元,同比增长8.4%。[8]
第一产业
湘阴东湖夜景
2012年湘阴县完成农业总产值60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8.83千公顷,同比增加1.4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83千公顷,同比增加0.1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09千公顷,下降0.24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8.79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早稻产量22.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产量31.1万吨,同比增长2.9%。全年棉花产量0.12万吨,同比增加10.5%;油料产量1.68万吨,同比下降5%;茶叶产量0.22万吨,同比增长5.2%;全年肉类总产量7.5万吨,同比增加4.6%,其中:猪肉产量6.6万吨,同比增加4.5%;牛肉产量0.36万吨,同比增加3.6%;羊肉产量390吨,同比增长4.8%。禽蛋产量1.13万吨,同比增长4.7%。全年水产品产量11.6万吨,同比增长12%,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0.7万吨,同比增长12.9%。2014年,湘阴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75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农业产值308084万元,增长6.6%;林业产值22343万元,增长11%;牧业产值163159万元,增长2.2%;渔业产值183626万元,增长14.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254万元,增长12%。
2014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66.2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0.02万吨,增长3%。水稻总产量57.99万吨,增长3%;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3.2万亩,比上年增加0.76万亩,蔬菜产量57.7万吨,增长10.9%;茶叶产量2361吨,增长2.1%;水果产量6.6万吨,增长3.6%。全年出栏肉猪99.3万头,比上年增长2.4%。肉类总产量7.6万吨,增长2.4%。其中:猪肉产量6.7万吨,增长1.5%;牛肉产量3840吨,增长5.9%;羊肉产量425吨,增长6.5%。水产品产量13.26万吨,增长9.6%。
全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336家,省、市级企业达到35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27家,产值过亿元的8家。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产值达314亿元,同比增长10.2%。大力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全县有8个农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16个、省著名商标3个,近年来,鹤龙湖镇注册于2001年的“湘鹤牌”大闸蟹在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国中部国际农博会上获得过金奖。在充分利用万亩大湖资源和螃蟹养殖优势的基础上,陆续发展起餐饮门店70余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食餐饮业,税收贡献达300万元/年。“樟树港辣椒”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
2015年末,该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56亿元,增长7.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3.0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63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37千公顷;粮食总产量61.17万吨,比上年增加1.14万吨;出栏生猪97.08万头,出笼家禽352.2万羽,水产品总量14.13万吨。
2017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86.15亿元,增长4.8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3.21千公顷,增长0.06%,其中稻谷播种面积87.82千公顷,增长0.01%。油料播种面积10.78千公顷,增长0.56%。棉花播种面积0.34千公顷,增长3.03%。全年粮食总产量60.75万吨,增长1.4%。其中,稻谷产量54.83万吨,增长1.39%。;全年棉花产量503.42吨,增长6.43%。水果总产量4.11万吨,增长1.31%。全年出栏肉猪96.53万头,增长1.67%;年末生猪存栏53.62万头,增长4.85%。出笼家禽368.22万羽,增长2%。全年肉类总产量7.58万吨,增长1.45%。禽蛋产量1.08万吨,增长0.27%。全年水产品产量15.16万吨,增长2.3%。
第二产业
2012年湘阴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17.8%,对GDP的贡献率达62.1%。湘阴县规模工业达到168家,同比增加19家。规模以上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利润总额10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利税4.3亿元,同比增长16%。园区企业4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7亿元,同比增长28.5%。2012年湘阴县建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43.4%,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2.8%;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8.6%,占湘阴县工业总产值的33.3%;机械制造业完成总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47.6%。远大可建、福湘木业、长康实业等12家企业完成总产值过10亿元;新增的规模企业中过亿元的企业有富士电梯、金港混凝土、砂石公司、依鲁光电、兴湘混凝土。
湘阴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0.66亿元,同比增长17.3%。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8%。
2014年在剔除42家空壳规模企业的情况下,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74.9亿元,同比增长12.5%,新增规模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创建省市级创新平台3个,授权专利185件,新增省著名商标6件、名牌产品5个,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1.7%。
园区企业41家,实现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83.3亿元,同比增长21%。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7.6%。2014年全县建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1亿元,同比增长41.1%,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3.2%;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25.7%,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1%;机械制造业完成总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14.2%。远大可建、建华管桩等5家企业纳税过1000万元,长康实业、洞庭生物科技等19家企业纳税过100万元,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园区建设加强,统筹推进”一园三区”开发,启动综合服务区建设,完善水电、管网、供气等基础设施,推进园区绿化、亮化,力争引进项目15个以上、竣工项目10个以上一个。加强轻工产业园区与上市化司奥信控股合作,切实加快基础配套,力争10个以上项目动工建设,推动轻工产业园区发展。
2015年,该县工业总产值732亿元,增长8.4%。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39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4个。全年新开工项目36个,竣工投产项目19个,20多个项目扎实推进,“135”工程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48万平米。
矿石开采:2017年元至5月份预计完成砂石非税收入2亿元。2013年矿石采区分布在湘水东、西支,南洞庭湖河道。采区由10个分采区组成,共长约25公里,面积约23k㎡。整个采区砂石的储量是30000万吨,年控采量是2500万吨,控船数14艘。
第三产业
房地产、建筑业
2014年全县房地产企业38家,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93亿元;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8.1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3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1807套21.8万平米,实现房地产税收2.3亿元。全年共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6个、780套,总投资5160万元,总建筑面积38704㎡,占年度实事目标任务的107%,其中公共租赁住房项目5个,540套,总投资3380万元,总建筑面积26704㎡,廉租住房项目1个240套,总投资1780万元,总建筑面积12000㎡;实施棚户区改造974户,总投资9800万元,改造总面积68100㎡,占年度实事目标任务的156%;新增租赁补贴发放380户。
全县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2家,其中四级以上建筑安装企业2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45亿元,增长8%。其中竣工产值28.04亿元、装饰装修产值1.2亿元、在外省完成产值5.08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2.84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71.18万平方米,投标承包工程面积142.37万平方米,建筑工程竣工率为52%。
商贸、旅游业
荷花公园
2012年湘阴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亿元,同比增长16.1%。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4亿元,同比增长18.1%;乡村消费品总额6.3亿元,同比增长10.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总额33.1亿元,同比增长22.5%;住宿零售额3.8亿元,同比增长15.5%;餐饮业零售总额9.2亿元;同比增长20.4%。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6.5%,肉禽蛋类同比增长37.6%,服装类同比增长24.1%,日用品类同比增长41.4%,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31.4%,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4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25.5%,家具类同比增长39.3%,化妆品类同比增长32.6%,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49.9%,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42.7%。旅游业继续推进,湘阴县共有旅行社3家,旅游景点7处,2012年旅游产业总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57.2%;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82万人次。
201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亿元,同比增长13%。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6亿元,同比增长72.3%;乡村消费品总额15.3亿元,同比下降了27.7%。分行业看,限上批发和零售业总额33.4亿元,同比增长33.9%;限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54.8%;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0%,肉禽蛋类同比增长37%,服装类同比增长31.7%,日用品类同比增长-40.3%,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44.7%,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3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38%,家具类同比增长40.2%,化妆品类同比增长44.3%,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45.9%,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64.1%。
旅游业继续推进,全县共有旅行社2家(旅行社服务网点5家),旅游景点7处。2014年旅游产业总收入11.45亿元,同比增长24.8%;接待旅游总人数为253.4万人次,旅游人天数6943人/天。
投资、招商引资
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共410个项目,完成投资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亿元项目20个,完成投资26.4亿元,项目占总投资的12.09%。工业项目投资231个,完成投资135.2亿元,同比增长25.7%;工业技改146个,完成投资92.1亿元,同比增长10.3%;房地产项目38个,完成投资7.9亿元,同比下降6.9%。
2014年招商引资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34个,协议引资31.88亿元,到位资金40.06亿元(含续建项目),完成目标任务110%,其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8个,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10个;新开工项目38个,新投产项目32个。鑫光铸造、元亨科技二期、春云科技、善源生物、飘飘龙动漫玩具、西姆西焊接材料、铂锢标准件、湖南地生、志宏科技、奥莎电梯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园区共引进湖南智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湖南智多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左宗棠饮品有限公司绞股蓝饮品项目、湖南君昊中药饮片科贸有限公司、湖南尔康制药集团药用明胶项目、湖南金屯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等6个项目。协议引资3.8亿元。与此同时,切实加强与湖南环球集团粮食深加工项目、湘阴运丰服饰项目等2个意向入园项目的跟踪洽谈。君昊中药、左宗棠饮品、智多星能源科技、智星机电设备、福源商贸、华隆重工、华磊水泥、百尔泰克等10几个项目的手续正在加速办理当中,预计年初可进入省国土窗口。
交通运输、邮电
2014年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0.7%。2014年年末境内县级公路达到270.2公里,乡级公路达到931公里,村级公路达到1463公里。全县汽车客运量200万人,旅客周转量23986万人公里。全县行政村客运(公交)班线通达率95.1%,通客运(公交)班线的行政村431个。
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143万元,同比增长9%,其中移动业务总量17086万元,同比增长8.3%。2014年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24.9万户,联通业务总量突破4100万元,同比增长11%;邮政业务总量2242万元,同比增长9.7%。电信2014年累计发展移动用户25037户;累计发展宽带用户18766户;累计发展固定电话用户7990户。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4年,全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国税完收入20584万元;地税完成收入54012万元。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6亿元,增长25.6%,其中各项税收7.3亿元。全县公共总支出315120万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026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64409万元;教育支出4623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886万元;医疗与计划生育支出43746万元。
2014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22168万元,同比增长5.4%,其中:个人存款696427万元,同比增长13.4%;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64593万元,同比增长3.9%。
全县12家保险公司保险收入38274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4244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4030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022万元,其中寿险业务赔款3894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5891.9万元。
地名来历
南朝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析今汨罗、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新县,因该县位于湘水之阴,故名湘阴 。
地方特产
简介 | 特产图片 | |
岳州瓷 | 岳州青瓷久有盛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岳阳青瓷源于商周,盛产于唐,具有造型古朴大方,晶莹润泽,清淡雅致等特点。古岳州窑窑址,在今湘阴县铁角咀窑头山,是唐朝六大青瓷名窑之一。 | 岳州瓷 |
鹤龙湖螃蟹 | 总面积9000余亩的鹤龙湖(洞庭湖流域)是湘阴县最大的内陆天然湖泊,通过在湖中心圈定河蟹养殖面积1500亩。 | 鹤龙湖螃蟹 |
七彩龟 | 湘阴县素称“鱼米之乡”,境内水产丰富,七彩龟是其中产量较多的的一种。肉质细嫩鲜美,富含人体所需的7种氨基酸,有补阴血、励精气之功效,富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其色彩十分艳丽,被誉为“活翡翠”,富有观赏价值。 | 七彩龟 |
湘云鲫鲤 | 湘云鲫鲤是湘阴县与湖南师大生物研究所联合开发的鱼类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体形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特点。 | 湘云鲫鲤 |
藠头 | 酸甜藠头产于湘阴县三塘乡,年种植面积达3000亩,产量1200多吨。鲜藠头经过加工,制成美味食品;干入药,能通阳散结,主治胸脾心痛、泻疾等症。三塘乡由于土质适应于藠头的生长,从解放前就种植加工藠头。解放后,成立了酱厂,加工的酸甜藠头,以白、圆、脆、肉紧而闻名。 | 藠头 |
展开表格
方言分布
湘阴县方言类别 | |
城关话 | 属新湘语,带较多赣语因素。分布在县城文星镇 |
湘阴话 | 属湘语长益片长株潭小片,接近长沙话。分布在濠河口、城南、岭北、新泉等乡镇。 |
南湖话 | 接近益阳话 |
杨林寨话 | 属湘语娄邵片,杨林寨乡的柘溪水库移民使用 |
东塘话 | 东塘、三塘、六塘东部以及石塘小部分都是说的这种话,和汨罗话(城关)一样是老湘语系(湘乡话)与新湘语系(长沙话)糅合后经过不断发展来的。大部分发音语调和字音上与城关话不同 |
水路
湘阴风景
湘资两水贯穿湘阴全境,通航里程260公里,沿湘江上溯40公里可达长株潭城市群综合物流枢纽长沙新港和金霞物流园,下经洞庭湖、入长江、出吴淞,通江达海,是长沙新港、金霞物流园水上运输的必经通道和重要支撑点。湘阴漕溪港区深水码头常年通航能力在3000吨以上,是湖南省地理条件最优越的内河深水码头。漕溪港一期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二期2个3000吨级泊位即将动工建设,引进海南金泉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的漕溪物流园已正式启动。
高速公路
湘阴陆路多点对接省会长沙,向东沿S308线距京广铁路和武广客运专线15公里、距京珠高速20公里;向南经芙蓉大道30分钟可达省会长沙;建设中的京珠高速复线纵贯湘阴县南北。在县内设有两个互通。
岳望高速、平益高速湘阴段在施工准备中。
普通公路
2011年年末,湘阴境内县级公路达到270.2公里;乡级公路达到930公里;村级公路达到1463公里。
铁路
规划建设的长株潭城际轻轨经过湘阴县并设两个站点,湘阴与长株潭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
航空
从湘阴县城出发,驱车50分钟可达长沙黄花国际机场。
科技
2012年湘阴县共有科研机构26个,实施科研项目合计38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15项;科技成果推广103项,所用经费2825万元;专利申请质量提高,共申请专利362件,获奖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3项。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产值78.2亿元。
2014年全县科研机构28个,实施科研项目合计36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28项。科技成果推广78项,科技型企业5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64.18亿元。专利申请质量提高,共申请专利253件,获奖项目5项,省级5项。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产值132.73亿元。
教育
2012年,湘阴县有学校279所,其中:普通中学45所,中职教育5所,小学校143所。在校学生总数44878人,其中普通中学30831人,职业高中7392人,小学44878人。共有专任教师5555人,其中:普通中学2800人,高中589人,小学1951人。湘阴县现有幼儿园80个,在园幼儿1646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湘阴县校舍占地面积28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2440平方米、共有图书215.5万册。
2014年,湘阴县现有学校206所,其中小学校154所,专任教师1688人,在校学生总数38237人。中等职业学校4所,专任教师200人,在校学生数3855。全县现有幼儿园80个,其中专任教师474人,在园幼儿1323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2所,专职教师12人,在校学生数126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2%。全县校舍占地面积28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2440平方米、共有图书216.7万册。
湘阴一中通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查,湘阴五中被评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知源中学荣获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县一职专通过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验收,湘阴电大晋升为全国示范性县级电大,白泥湖中学荣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称号,2016年1月27日,湘阴县与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就该校落户湘阴事宜正式签约,结束湘阴县无高校的历史,该校拟建于金龙新区,一期用地1000亩,预计2016年5月动工建设,前期将搬迁学校本部与本科部,计划2017年秋季正式招生。
小学 | |||
湘阴县城北学校 | 湘阴县滨湖学校 | 湘阴县文星镇高岭学校 | 湘阴县文星镇东湖学校 |
湘阴县文星镇城郊学校 | 湘阴县文星镇琪瑞学校 | 湘阴县文星镇长岭学校 | 湘阴县文星镇黄金学校 |
初中 | |||
城东实验学校(附初中) | 湘阴县文星镇城关中学 | 湘阴县文星镇文星中学 | 湘阴县白泥湖乡中学 |
湘阴县樟树镇中学 | 湘阴县湘滨镇白马中学 | 湘阴县鹤龙湖镇南阳中学 | 湘阴县鹤龙湖镇湘临中学 |
湘阴县金龙镇中学 | 湘阴县岭北镇躲风亭中学 | 湘阴县湘滨镇临资口中学 | 湘阴县三塘镇中学 |
湘阴县新泉镇车马中学 | 湘阴县新泉镇凤南中学 | 湘阴县新泉镇西林中学 | 湘阴县袁家铺镇中学 |
湘阴县长康镇中学 | 湘阴县鹤龙湖镇浩河中学 | 湘阴县岭北镇东港中学 | 湘阴县杨林寨乡中学 |
展开表格
高中 | |||
湘阴县第一中学 | 湘阴县知源中学 | 湘阴县左宗棠中学 | 湘阴县第四中学 |
湘阴县第一职业中专 | 湘阴县第二中学 | 参考资料: |
大学 | |||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 湘阴县广播电视大学 | 参考资料: |
文化事业
2012年湘阴县共有文化馆27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电视台1座。全年城乡放映公益电影5254场次。全年电视播出时间12000小时,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2014年全县文化馆27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电视台1座,群众艺术机构42个。全年城乡放映公益电影5430场次。全年电视播出时间12000小时,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全县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3.37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90个。全县体育场地2个,其中:体育馆1座,运动场1个,各种训练房6个。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98.9万平方米,其中:公共文化设施面积32.36万平方米,公共体育设施面积66.54万平方米。
卫生医疗
2012年湘阴县共有卫生机构602个,其中综合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共2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村卫生室433个,诊所、医务室135个,康复戒毒中心1所,疾控中心1个,计生服务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湘阴县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88人,注册护士674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585张。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76人。2012年湘阴县总诊疗人次501805人次,其中:门诊人次数358607人次。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超过65%。2012年湘阴县实际参合农民581400人,参合率97%。重大疾病补助11719次,补助金额1253万元。2012年湘阴县五保户在县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1823人次,住院医疗总费用291万元,补助285万元。实行了农村五保户对象在县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基本医疗费用100%全免。
2014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91个,其中综合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共25个,民营医院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康复戒毒中心1所,疾控中心1个,计生服务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全县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42人,注册护士756人,乡村医生449人。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2550张。2014年全县总诊疗人次663219人次,其中门诊人次数592873人次。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超过65%。2014年全县实际参合农民参合率99%。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9‰。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湘阴县名列其中。
景点
千百年来,湘阴县境内不仅留下了“规模甲通省”的宋代湘阴文庙、岳州窑遗址、南泉古刹、“双塔凌云”的文星塔和状元塔、清朝中兴名臣左宗棠故居等一大批文物古迹,更有任弼时纪念碑、陈毅安烈士纪念馆、辛亥革命元老郑照熙故居、陈嘉佑将军墓、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等近代中国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还有鹤龙湖水乡、青山洞庭湖休闲度假村、南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湘阴革命烈士陵园、郭嵩涛故居等景点。
远浦楼 | 远浦楼为仿古建筑,屹立于湘江湘阴城区段东岸,在湘阴湘江大桥旁边,占地面积214.88平方米,于2003年动工复建,2005年竣工。远浦楼取名源于昔日潇湘八景之一的“远浦归帆”,远浦楼内陈列有书房展览。成为湘阴县标志性景点之一。重修的远浦楼由华国锋同志题写楼名。 | 远浦楼 |
南泉古刹 | 南泉寺位于湘阴县城东南郊,北距县城3公里,南距长沙38公里。据康熙三十三年(1694)《潭州南泉山双林禅寺中兴记》记载:南泉寺系潭州四十余刹之一。宋绍兴间(1140年左右)普庵祖师去游憩此,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诛茅建法,创立双林禅寺。因泉在寺南,故命名为“南泉寺”。 | 南泉古刹 |
湘阴文庙 | 湘阴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至清咸丰元年,占地十余亩,有19处建筑。几经兴废,现有建筑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则“玉振金声”冲天坊、泮池、状元桥、“太和元气”坊、大城门、大成殿及厢房组成,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县级文庙。其建筑风格独特,气势宏大,古朴雄伟,是湖南保存最好的文庙之一。2013年5月3日,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湘阴文庙 |
岳州窑遗址博物馆 | 岳州窑为唐代六大名窑之一。位于湘阴县文星镇马王勘,是一座生产青瓷毓器物的窑址。属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发现后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2003年在窑址建立岳州窑遗址博物馆。馆内陈列了岳州窑青瓷毓文物。 | 岳州窑遗址博物馆 |
状元塔 | 状元塔位于湘阴县文星镇湘江东岸河床,建于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知县李昺应民谚“乌龙出角状元郎”而募资倡修,为七级八面楼阁式石塔,高约31.8米,属湖南省清中晚期乡土公共建筑精品,2011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状元塔 |
鹅形山风景区 | 鹅形山风景区是湖南省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湘阴县东南部与汨罗市、望城县交界处,海拔523米的逶迤相连山岭地区。 鹅形山旅游风景区资源丰富,集休闲观光避暑、宗教朝拜于一体,景区自然景点多达48处,诸如:玉笋峰、含珠岩、仙人脚、蝙蝠洞、春蚕问天、鲨鱼峰、眼板印、左公避难洞、仙人洞、蛤蟆石等景观各具神态。 | 鹅形山风景区 |
展开表格
周式 | 宋代名儒 | 夏元吉 | 历相五朝的明代户部尚书 |
左宗棠 | 清朝“中兴名臣” | 郭嵩焘 | 首任中国驻英法公使 |
范旭东 |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先导 | 范源濂 |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先导 |
刘恪山 | 艺术家 | 谭清泉 | 获得“砺剑先锋”荣誉称号的军人 |
甘萍 | 歌手,国家一级演员 | 甘霖 |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 |
田余庆 | 著名历史学家 | 高建成 | 抗洪英雄 |
展开表格
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五大示范区之一的滨湖示范区 |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 全国粮食百强县 |
全国渔业百强县 | 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 |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先进县 | 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县 |
湖南省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县 | 湖南省水产品总量第一县 | 湖南省乡镇企业先进县 |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实验区 |
湖南省最具投资吸引力县之一 | 全国商品粮、商品鱼基地县 | 鱼米之乡 | “长株潭”城市群 |
2012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 | 2012年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 | 2012年湖南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 | 2013年全省发展乡镇企业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 |
2013年湖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先进县 | 2014年省级金融安全区达标单位 | 2014年岳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创提质全市第一名 | 2015年国家卫生县城 |
展开表格
[1] 【百县榜】“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榜单发布_独家专稿_中国小康网 · 百县榜[引用日期2020-12-06]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命名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通知 · 国家卫生健康委[引用日期2021-01-30]
[3] 湘阴远浦楼 · 岳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15]
[4] 岳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 岳阳市统计局[引用日期2021-06-22]
[5] 县情概况(2020) · 湘阴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0-22]
展开
岳阳市行政区划
共9个词条1425阅读
岳阳楼区
湖南省岳阳市辖区
云溪区
湖南省岳阳市下辖区
君山区
湖南省岳阳市市辖区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