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心灵健康成长的内容】_关于呵护心灵健康成长的优秀范文推荐(呵护心灵,守护健康)

【呵护心灵健康成长的内容】_关于呵护心灵健康成长的优秀范文推荐(呵护心灵,守护健康)

人们的心理健康如今成为大众的焦点,因为心灵健康了才能让人生活愉悦,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关于呵护心灵健康成长的优秀范文推荐吧。

呵护心灵健康成长内容一

在今年“7·19”特大洪灾期间,全省100余支志愿者队伍、近千名心理志愿者深入灾区,实施未成年人应急心理援助,为5000余名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服务。

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中,家长的作用不可或缺。各地中小学校依托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和组织“家长进校园”“教子经验交流”“家长开放日”等,推动学校和家庭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无缝链接。

河北广播电视台少儿科教频道从2004年10月起开设了《成长》栏目,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面临的各类心理问题,邀请心理教育专家诠释道德规范和教育方法,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截至目前,已播出400多期节目,直接受众达400余万人次。

用丰富多彩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阳光心态

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近年来,省文明办及各地开展了多项主题活动,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内容,帮助广大未成年人培养健全人格和阳光心态。

河北省将“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相结合,自2012年起,组织开展了“善行河北·美在校园”诚信宣传教育和“善行河北·爱心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感召更多的未成年人学习善行义举,提升心理素质。今年以来,全省共组织“善行河北进校园”系列活动600余场(次),受教育未成年人达80万人(次)。

连续6年,省文明办组织了“百场儿童剧进校园”活动。今年,省话剧院的一批引导孩子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优秀儿童舞台剧目,已在全省中小学校巡演100场,其中到贫困地区、偏远地区演出71场,未成年人观众达20余万人。

河北省积极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指导每个少年宫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健康向上的心理教育、文体活动和技能培养。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911个,兴趣科研、手工编织、陶艺制作、乐器演奏、美术剪纸等,成为孩子们非常喜爱的项目。

童谣,朗朗上口,滋养心灵。河北省积极开展“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活动,将获奖作品制作成光盘或辑印成册免费发放给全省中小学生传唱。今年,全省共辑印10000册《河北省优秀童谣作品选》,利用“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集中组织童谣传唱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等。

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关注女童心理健康成长,唐山市开展“走进花季”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活动;安国市围绕加强问题孩子心理疏导,开展“守护童年·春蕾计划护蕾行动”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接地气、受欢迎,成为促进当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

呵护心灵健康成长内容二

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有智慧的人的需要,是形成良好个性和道德观的需要。为普及心理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我校学生家长和班主任教师开展了两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会。

老师讲解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就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家长老师交往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如何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等问题进行了生动而详细的讲解,并详细介绍了怎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教育体系。

此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我校学生家长和教师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们明白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经验教育,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呵护心灵健康成长内容三

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6月14日,上高县实验小学组织各班召开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本次主题班会以“呵护心灵,健康成长”为主题。班会前,各班主任精心备课,并都准备了课件。班会课上,各班主任积极引导学生观看课件、剖事例、测自我,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信等一些普遍性、突出性较强的心理现象进行了分析与矫正,教育学生要用健康、乐观、阳光的心态去武装自己。

学校旨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减压的能力,让学生拥有健康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呵护心灵健康成长内容四

作为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城市之一,省会已经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道路上走过了19个春秋。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了1个市级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26个二级分中心,245个三级心理维护站点,构建了覆盖学校,辐射社区、农村的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体系。当未成年人遭遇生存困难、监护缺失、家庭暴力、教育失当等种种问题时,在社区就能找到温暖的“港湾”……

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是三级心理维护体系中的一级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中心共接待家长及未成年人咨询32900余人次。通过跟踪访谈,来访者对咨询效果比较满意,占被跟踪访谈者的87.36%;对服务态度非常满意的占被跟踪访谈者的78.28%。中心编印的《心理教育》杂志,共出版331期,印量超过165.5万份,总阅读量超过2000万人次。

二级分中心由各县(市)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联合成立。全市各二级分中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展特色化建设。如长安区的校园心理剧、新华区的沙盘游戏辅导、桥西区的团体辅导、裕华区的“心灵成长-师生共建”、职教中心的生涯规划都成为有影响力的心育品牌。

三级站点为学校、街道、小型社区或社区医院(卫生站)等。向本辖区未成年人和家长提供各种心理服务,东苑小学的心灵小屋是三级站点的特色代表。

整合社会资源探索未成年人心理维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维护涉及社会许多领域和诸多部门,近年来,省会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团委、卫生计生、妇联等部门和组织建设了12355青少年心理服务热线、石家庄市心理救援热线和12320心理座席,开展了防性侵女童课题研究,举办了世界第23届家庭发展论坛,民政部门探索了“志愿者+社工师”的社区心理维护模式,教育系统实施了“彩虹桥——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路线图”项目,河北省志愿服务学院、河北省社区学院合作探讨未成年人心理维护志愿服务的学科化和体系化建设,省市区三级法院、检察院和市少保中心开展的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心理帮教”计划也在稳步推进中。

自2010年起,省会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治疗论坛”,邀请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为三级体系建设与发展把脉,成为省会未成年人心理维护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品牌。

呵护心灵健康成长内容五

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一个人的健康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互动方面的自然良好状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校在生源结构和家庭自然状况上发生变化,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六中学就是其中之一。如今该校60%的学生为非市区学生,父母为进城务工人员,忙于工作而疏于关爱孩子。大量学生因缺失爱,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再加上学生成长存在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使学生在成长中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现象。

为解决好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使他们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早在“十一五”期间,该校就以课题研究为引领,进行了深入探索,源源不断对学生施以“正能量”,培育出了“子女一样的学生,父母一样的老师,家庭一样的学校”。通过多年的建设,呼市二十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实行校长负责制,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机构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职机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吸收和培养专职人员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心理教师团队并成立心理名师工作室,在校长的指导下,由一名副校级领导专职管理、全面负责和协调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几年来,学校先后斥资建起了216平方米的集预约接待室、沙盘游戏室、团体活动室、咨询放松室、减压宣泄室、心理阅览室、多功能厅于一体的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心灵家园。引进测量软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在学校开辟了一个可供师生放松身心、无障碍交流的独特心灵家园。

锤炼专业教师队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学校拥有一支成熟的心育骨干教师队伍,目前,有心理专业教师2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9人、三级1人。一直以来,二十六中都非常重视对心理教师的培训与锤炼,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原则,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几年中,学校积极与“呼和浩特市青少年心理协会”展开全方位合作,并先后邀请了财经大学陈笑丽教授、师大附中刘岩松老师、内蒙古教科所刘彦泽所长、呼市教育部门刘春建老师、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宝继英等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学校针对课题指导、教师职业心理培训、毕业班学生考前心理疏导等问题,开展专题讲座,给予重点培训,有效发挥专业团队的指导职能。在培训学习的时间、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和便利,并在费用方面给以支持,报销培训、认证、考试费等。这样的举措调动了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科学教育学生的积极性。

以课题为引领,家校合力促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是“学校、家庭”相结合德育网络的主要环节,在做好传统家校联系工作的基础上,学校积极申报课题——《家长素质及家庭教育发生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开展家校合作新模式的探索。学校专门编写了家长学校校本教材《家庭教养方式指南》,为家长提供参考与帮助。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1次校级的家长培训,2-3次班级家长培训,依托校本教材,将理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引导家长从最基本的、力所能及的地方入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明确家庭教育的重点要求,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关键做法,以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由于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深受家长欢迎。

事实也证明,不少家长和学生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下,化解了内心的困惑和问题,使校园充满爱的阳光和朝气蓬勃的积极力量。学校也因此赢得荣誉无数,先后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自治区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呼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

“要育人、先育心”,如今这已经成为二十六中人自觉遵奉的理念。我们坚信在以左文校长带领的二十六中领导班子引领下,二十六中心理健康教育定能让学生的中学时期洒满阳光,使他们在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实现人生价值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