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打虎的故事】_黑旋风李逵杀虎的故事介绍(李逵,打虎)

【李逵打虎的故事】_黑旋风李逵杀虎的故事介绍(李逵,打虎)

或许在读者的印象中,只有武松打虎的故事,须不知黑旋风李逵一下了杀了四条老虎,战果比武松辉煌得多了,可是在读者记忆中留下的印象很淡,许多读者都把它忘记得一干二净了.究竟李逵为什么杀虎呢,小编就为您一一道来.

李逵杀虎的原因:

李逵上得梁山,想到母亲在家乡受苦,就向宋江请了假,下山去搬母亲上梁山.又碰到官府通缉他,只好背上母亲赶路.母亲口喝,李逵把她安顿在山岭上,自己盘过两三处山脚,到一座庙里拿石头香炉到山下溪里弄了一点水.回来却发现母亲不见了,只找到草地上一团血迹.等到寻到一个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着一条人腿,李逵才意识到自己的母亲被老虎吃了.这时李逵,“赤黄须早竖起来.将手中朴刀挺来,来搠那两个小虎.”

李逵杀虎的方法:

描写的重点是,杀虎的特点,第一只是在进攻中被搠死的,第二只在逃走中被搠死的.不同.那第三只,又不一样: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中,伏在里面,等到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把后半截身躯坐到洞时去.李逵“放下朴刀,跨边掣出腰刀”: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力气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

杀这第三只的特点,是很精彩的,李逵用力如此,把刀插到肛门里,居然连它给带走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这时,又来了一只猛虎.这次的猛虎不像前三只那样.和武松打的那只一样采取一扑的攻势:

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腰下,那大虫不曾再掀再剪,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还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死在岩下.

李逵杀虎的可信性比较大,没有可疑之处,因为和武松不同,李逵是用的是刀,自然比用拳头捶要容易得多.施耐庵很有心计地让李逵带了两把刀,一把朴刀,一把腰刀.腰刀,不难想象.朴刀,是个什么样子?辞书上说,是一种旧式武器,刀身窄长、刀柄比较短,有时双手使用.施耐庵是江淮一带人氏,在他家乡一带至今口语中还有“朴刀”这个词语.就是普通的菜刀,厨房里用的.刀柄也是很短的,和我们常见的一样,刀身并不长.施耐庵为什么要让李逵带两把刀,原因很显然,一把插进了老虎的屁股,让老虎带跑了.又来了一只老虎,如果只有这一把,就要像武松那样用拳头捶.那就和武松打虎差不多了.施耐庵显然是要避免这个重复,很有匠心地让他们杀的特点各不相同.还是用刀割了老虎的脖子,倒下来,“如倒半壁山”.

李逵杀虎和武松打虎的区别:

(1)两个人物性格的差异:武松为人豪爽,逞强好胜,勇猛果断又不失谨慎机智;李逵粗鲁,大胆、蛮力,孝心 

(2)遇虎起因不同:武松为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李逵接母上梁山,途经沂岭

(3)杀虎原因不同:武松自卫;李逵报仇

杀虎数量不同:武松杀一只;李逵杀四只

杀虎难度不同:武松在暗处,且醉酒,无防备,;李逵在暗处,而且是偷袭杀虎,四虎中两只为幼崽,攻击力不强;两只一一解决,难度不大.

杀虎方式不同:武松徒手(虽有梢棒,但没用上);李逵使朴(pō)刀

杀虎可观性不同:武松打虎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李逵杀虎酣畅淋漓.

杀虎后心情不同——武松尚存余悸;李逵心情释然

杀虎后影响力不同:武松一战成名;李逵孝心动天

金圣叹评李逵杀虎:

金圣叹极口称赞其和写武松打虎完全不一样.“句句出奇,字字换色”.但是,金圣叹的称赞未免过分了一些.因为,在读者那里,李逵杀四虎绝对不如武松打虎那样产生动人的效果.为什么呢?虽然,李逵杀虎比武松打虎更有可信度,但是,读者和作者有默契,就是通过假定的想像,用超出常规的办法,体验英雄的内心,看他在杀虎的过程中,人物内心有什么超出常规的变动.李逵一连杀四虎,他的内心只有杀母之仇.这种仇恨到了什么程度呢?李逵看到母亲的血迹,“一身肉发抖”;看到两只小老虎在舐着人的一条腿,“李逵把不住抖”;等到弄清就是这些老虎吃了自己母亲以后,李逵“心头火起,便不抖”.金圣叹在评点中说:“看李逵许多‘抖’字,妙绝.俗本脱.”所谓“俗本”,就是金圣叹删改以前的本子,也就是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全传》,“脱”,就是没有的.而他删改、评点的这个本子,七十一回的本子,经过他重新包装过,在文字上加工过的,才有.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全传》现在还存在,的确是没有“一身肉发抖”,“李逵把不住抖”,“心头火起,便不抖”.事情明摆着,三个“抖”法,都是他自己加上去的.这是金圣叹耍的花招.无疑是在自我表扬.但是那个时代传媒并不发达,没有报纸,也没有电视,就是有人发现了,也不会炒成一个文化事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