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全面解析(四)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下降的原因(陈经2005年文)
【@中科大胡不归按:这是我的师兄陈经在2005年至2006年写的系列文章,正文4篇加一个番外篇.通过对瑞士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分析,指出了其背后的指标体系、思维方式的荒谬,令读者领悟到讨论中国经济必须扎根中国的现实,不可人云亦云.在自然科学中也是这样,合理的指标体系十分重要,研究者往往不能简单地使用已有的指标,而需要基于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提出新的、更方便揭示研究对象本质的指标,这是科研工作的关键.前三篇见http://weibo.com/p/1001603832346389404169、http://weibo.com/p/1001603833846457102806和http://weibo.com/p/1001603834107737064358.
李克强总理最近说:“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之落后,我们自己都很难想象!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网速都比北京快.”我完全支持中国加快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大好事.不过为了不混同于一般小清新,这些排名的意义也应该搞清楚.
欢迎在微博上通过在私信页面点击“订阅文章”或输入“dy”订阅我发布的文章.推荐关注@秋秋和丫丫的小五的历史哲理益智励志小说《女帝师玉机传》(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858231-1.shtml),我最近的书评见http://weibo.com/p/1001603831669974023638.】
为阅读方便,把英文简写列在下面:
wef—世界经济论坛
imd—瑞士洛桑管理学院
gcr—wef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
wcy—imd发布的“全球竞争力年报”
在 wef的gcr年度排名中,2002年中国排在33位,2003年掉到44位,2004年46位,2005年49位.最新的gcr2006-2007将在2006年10月13日发布,2006年的排名也会出来.如果按照上面的趋势,中国的排名怕要到50开外去了.但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大,imd最新的wcy2006将中国的排名大幅提高到19名,我估计wef有可能会提高中国的排名,给这个下滑趋势打上个句号.
从2002年到2005年,这三年是中国国力快速增长的时期,全球竞争力无论照常理,还是按人们的感觉,本来不该这样下滑.为什幺gcr却把中国的排名不断降低?
一个合理的原因是gcr每年不断加进一些新的较小的国家,少数会放到中国前面,这样自然会导致中国排名降低,但实质上并非下降.这些把中国排名挤低的新加入国家如下:
2005年加进了卡塔尔(19)和科威特(33),
2004年加进了阿联酋(16)、巴林(28)和塞普路斯(38),
2003年加进了马尔它(19)和卢森堡(21),
我们如果接受这些小国竞争力比中国强,那么中国合理的排名天然下降幅度是7,而实际上下降了16名,多降了9个阶次.可以看出来,主要是2003年一下掉了11名,除去新增国家的影响,正好是掉了9个名次.所以,主要的问题出在2003年.
2003年,gcr把我们上节介绍的指针体系作了一次小调整.如果用新的指针体系回头去算中国在2002年排名,应该是38位,而不是原报告中的33位.这个指针调整直接导致中国的排名下降5位.
这次调整主要是把“政府消费了多少gdp份额”改成了“政府浪费了多少gdp份额”.这个指针是越高越影响总得分,因为经济学家们觉得政府应该少花钱,不花钱经济增长最好.以前算“政府消费”的时候,中国政府消费占gdp的份额并不特别高,不吃亏.一算“政府浪费”,人家“政府消费”和中国差不多或者更多的,可能“政府浪费”会比中国少.这些国家就可能因为这个指针变动,排名超过中国.原来排名低于中国,这样调整后超过中国的国家是:意大利、捷克、突尼斯、希腊、博茨瓦纳,正好5个.
拿2003年的新数据一算,中国的排名又多下降了4位.各种因素导致中国排名通共降了11位,是主要国家里降得最多的.在这年的年报中,wef注意到中国是下降最厉害的国家,并特别加以解释:
among the most notable downward shifts inthe rankings wasexperienced by china. the country’s plunge in the rankingswasmarked by a remarkable deterioration in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publicinstitutions.
中国媒体一般是照着这话解释中国排名下降.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是,有一些负责主观评分的人,觉得中国政府公共部门的素质下降了.是不是这年闹非典弄的不太清楚,但肯定外国人对中国感觉更不好了.但这一条影响的名次下降是4位,很难说是不是主要原因.
我对这次排名剧降的分析是,中国受gcr指针体系中的主观性指针影响太大.不管是“政府浪费”还是“公共部门素质”,这个得靠一些人凭感觉划圈选分数,没有硬数据.人家是啥感觉就说一句,并不一定有多严肃.中国在这方面表现也确实不好,怪不得别人随便放一个位置.但因此就表现为竞争力排名剧烈波动.其实没啥大事,就是某些人拿不准该怎么估计中国,是挺小的一个事件.这也说明wef那帮人不觉得中国有多重要,指针调整后,上面几个国家排得他们看得更顺眼了,导致中国排名掉得最多,人家觉得不用特别处理.在2003年时候,西方经济学家确实对中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象现在看得这么重.
gcr的2004年排名,中国从44跌到46名.由于加进三个新国家排在中国前面,中国排名实际还升了一位,超过了意大利(这意大利估计经济学家们不喜欢).2005年,新加进两个国家,意大利又把中国超过了,中国下降三位.这两年指针体系没怎么变.
所以,从2002年来的排名变动大致就是这样的情况.中国的技术指针排名的可笑状况仍然如上节分析2002排名时所述,不如一堆毫无技术实力可言的小国.
如果是用于分析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对wef的gcr评价很低.不仅不考虑中国的特殊性,而且还因为荒唐的指针体系人为降低了中国的排名.imd的wcy做得要好得多.这不是因为wcy把中国排得高我这样说,而是因为它确实更合理.当然,gcr对那些排名较前的国家,也许是相当合适的,gcr的价值对它们也许很重要,相当有价值,这完全可能,我没有去深入研究,并不是全盘否定它.
中国媒体、世界媒体应该会继续引用gcr的离谱排名,无法指出其问题所在.但我们应该心里有数,不要盲目被这类“权威”吓住.我始终相信,无论名头多大的机构或者人物,他们整出来的东西都是可以归结到最原始的逻辑去理解的,而这才是最根本的理解方式.相信名气权威而不去深究,概率上可能比相信常人要准确,但因此肯定会忽略了也许是至关重要的细节,犯逻辑错误几乎是必然的.
(正文完,还有番外篇)
全球竞争力分析报告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全球竞争力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每年,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报告将对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进行全面解析,分析各国的表现以及排名变化的原因,并对中国的竞争力进行深入探讨。
一、全球竞争力排名
根据2019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全球竞争力排名前十名分别为:美国、新加坡、德国、瑞士、日本、荷兰、香港、英国、丹麦和瑞典。与去年相比,美国、新加坡、德国、瑞士和日本排名均有所上升,荷兰和香港排名略有下降,英国和瑞典排名相对稳定,而丹麦则首次进入前十名。
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中国位列第28位,较去年下降了1个位置。中国的全球竞争力得分为72.6分,与去年持平。在各项指标中,中国的创新能力排名最高,为第14位,其中科技市场的竞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质量得分较高。但在其他指标中,中国的表现相对较弱,特别是在营商环境、政府效率和劳动力市场等方面。
二、全球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1. 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
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是导致全球竞争力排名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不同国家在经济结构、市场规模、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也在不断变化。此外,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在放缓,各国的竞争力水平也会受到影响。
2. 政策和制度环境的影响
政策和制度环境的影响也是全球竞争力排名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政策和制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场开放程度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等方面,从而影响到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水平。例如,政府的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备程度、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表现,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是影响全球竞争力排名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研发力度,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一些新兴科技领域的兴起,如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也为国家的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中国的竞争力分析
1. 中国的优势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大国,具有着强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中国的创新能力得分较高,说明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活力较强,人口红利仍在发挥作用。此外,中国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为中国的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2. 中国的挑战
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的表现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首先,中国的营商环境、政府效率、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弱,需要进一步进行改善。其次,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瓶颈,如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此外,中国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这也是中国未来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面。
四、建议和展望
为了提升中国的竞争力,我们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提升政策和制度环境。加大对营商环境、政府效率、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改善力度,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提高市场化程度和国际化水平。
2.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推进科技创和.新转化,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改善环境状况。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投入,推进绿色发展,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总之,全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各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战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水平。对于中国而言,我们需要在政策环境、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