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口不足200人的小村庄,不仅老龄化严重,还缺少特色产业.但是,在该村返乡创业能人戴俊带领下,以生态环境打底,文创产业助力,围绕“童话”元素进行整村规划和开发,开垦山地、搭建木屋、栽下果树,打造了童话田园.
近年来,戴俊等人积极复原古婺窑火、建室外蝴蝶活体博物馆等,逐步唤醒古村悠久的历史沉淀和质朴的生活气息,在这条“文农旅”融合的创新路上,讲述着美丽的“童话故事”.
8月20日—21日,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村”——武义县大田乡岭下汤村碗铺自然村,一探究竟.
追梦
返乡创业打造“童话之家”
碗铺村坐落于武义县大田乡南部,距离武义县城18公里,20分钟左右车程.这里被誉为“大山里的童话村”,而这个造梦人就是碗铺村随园民宿的主人戴俊.
8月20日上午9点30分,47岁的戴俊悠闲自在地沏着茶,看着小女儿戴思羽从对面木屋里跑出来,他的嘴角绷不住那溢出来的幸福笑意.“让孩子们都有个快乐的童年,让自己实现田园梦,让乡村实现振兴.”戴俊说出了把碗铺村打造成青蛙童话村的初衷.
原来,戴俊和妻子朱杨枫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做了20多年装修设计.2014年底,戴俊带着妻女回到家乡碗铺村,办起了集养生、休闲、旅居于一体的随园民宿.同时,戴俊还承包了村边300多亩荒山,取名“随园”.
乡村究竟有什么?返乡创业6年来,这是戴俊在心里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于是,戴俊的“造梦”事业就从开垦山地开始做起.戴俊不仅为女儿动手设计、搭建起小木屋,还在屋前屋后栽下300多亩果树.
只见随园民宿木屋依山而建,树木围绕.上午10点不到,已有二三十名游客在随园游玩.
碗铺村有农户70户,人口180人.平时,留守村里的五六十人多为老人,平常种点菜外,没有其他收入.于是,戴俊选择种植打理方便、经济效益较高的覆盆子,并套种了中药材,请村民来种.
花香蝶自来.短短6年时间,随园完成了从一片荒山到原生态自然田园的蜕变.8月19—21日,浙工大之江学院建筑学院的大学生来到大田乡岭下汤村开展景观风貌满意度问卷调查.他们就住在随园民宿.大学生赵汝慧说,几天下来,大家乐不思蜀,仿佛进入一个童话般的乐园.
自开园以来,随园每天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20间民宿预订不断.每到周末、节假日,随园民宿更是爆满.戴俊说,该村前期完成了药养基地,并种植覆盆子和金橘、蓝莓等20多种水果,结合住宿、采摘、药材深加工,打造覆盆子有机基地,以及产业衍生产品,带动了农户增收.
盘活
拓展产业链激活村民致富的内生动力
随着随园民宿持续火爆,那么,人来了又如何将其留下来?除了乡村的自然生态优势,戴俊想到了“土碗”.
“文化是产业的魂,更是一方发展的根.”戴俊说,如何让村中传承千年的传统手工艺、古窑遗址“重见天日”,成了他思考的一个课题.
原来,碗铺村历史上曾经盛行烧制婺州窑,以碗碟为主,据传最兴盛时有三个窑同时烧制,甚是繁荣,因此得名碗铺村.“乡村振兴,就是要让老百姓参与,让外来的游客像家人一样生活,体验乡村生活,了解乡村文化.”说干就干.为了让碗铺村的婺州窑之火重新燃烧起来,戴俊重新引进并复活了婺州窑文化.如今,碗铺村设立了婺州窑制作体验区,供广大游客前来感受体验.
戴俊带着我们在村中边走边聊.只见老屋的黄泥墙里嵌着唐宋以来各个朝代的瓷片,墙上挂着具有农家特色的玉米棒和红辣椒,屋内摆放着各式农产品、竹编工艺品及各类瓷碗,令人耳目一新.而电商服务中心的一间老屋里则整整齐齐摆放着农村用传统酿酒工艺酿制的红曲酒以及土烧酒制成的果酒、药酒.
武义县大田乡岭下汤村第一书记范益晖说,近年来,碗铺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民宿,随园民宿因定位准确、富有乡村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旅游爱好者前来休闲旅游,带动了广大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水涨船高.
8月21日一早,微风习习,89岁的碗铺村村民周旺财和87岁老伴陈海菊感到格外凉爽.从家出门走400步,便是碗铺村别针加工点,他们就在那儿上班,每天能挣几十元钱.
“我这么大年纪,还能在家门口赚到钱,村里也热闹了,日子比以前过得舒心多了!”周旺财说.原来,周旺财将兄弟俩160平方米废弃老宅租给村里,按每平方22元计算,兄弟俩一年可赚3520元钱.村里把废弃老宅修缮改造后,再以一年1.5万元出租给高校教授当工作室.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吸引更多工作室入驻,一举多得.“在戴俊看来,盘活碗铺村的废弃老宅不仅带来了收入和人气,也成了村民致富的内生动力.
蜕变
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童话村”呼之欲出
那么,碗铺村靠什么实现蜕变,成了脱贫致富的样板?我们在戴俊的言语中找到了答案.
“目前,该村已有精品民宿、婺州窑烧制、自然学堂、手工红茶制作、互联网+、二十四节气特色展示等文旅新业态.”戴俊说,碗铺村通过发展民宿产业、建设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引入台湾“青蛙爸爸”薛璋、“蝴蝶先生”张松奎,围绕“童话”元素进行整村规划和开发,打造集养生、休闲、养老、旅居、文创、研学于一体的童话乐园.
面对喜人的发展景象,戴俊信心满满地说,碗铺青蛙童话村研学基地不仅举办了“六一”亲子实践活动,还举办了多届“碗铺童话节”活动.如今,碗铺村的人文与历史科普基地建设正在不断迈向一个多元化的新高度.
“第一期已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以住宿、餐饮“药养文化”为主题,以婺州窑文化为特色,集婺州窑文化传播、培训、教育、体验、休闲于一体的旅游示范基地.“走在整洁的村道上,戴俊兴奋地向我们描述着“童话村”未来的模样:今后,二期工程建设将涵盖两大方面:一方面结合碗铺村现有老房子的调整,建立各种工作室体验间,以及二楼民宿概念,保障吃住最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园区土地扩建,将租赁周边闲置农业用地100余亩农田,沿河两岸建设具有青蛙童话村特色的生态景观、青蛙、蝴蝶、萤火虫等民俗文化等观光体验区,以及种植可观赏可采摘的花果、油菜、观光水稻等.
“大田乡碗铺青蛙童话村是武义—海宁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戴俊说,8月1日起,武义县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大田乡碗铺自然村)正式投入运营,努力将该村打造成全县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的乡村生活综合体.
■【记者手记】
近年来,碗铺村通过创新设计、功能再造,组建了投资公司,带动了农户发展,把农宅改造成特色休闲民宿,把老屋改造成酒吧,通过土地流转租赁,把荒山开发成四季果蔬采摘园,昔日的农村“洋气”起来,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其中,碗铺村以“文农旅”融合为“引爆点”,绘就着乡村振兴的特色版图,转化为百姓看得见的发展实效.
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碗铺村一步一个脚印,正开拓出越来越广袤的农民增收新空间,扮靓环境,润泽民生,朝着“绿富美”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