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单位》读后感_刘震云单位读后感(刘震云《单位》读后感)

刘震云《单位》读后感_刘震云单位读后感(刘震云《单位》读后感)

《单位》是刘震云所著的一本小说,书如其名,这本书正是以“单位”为场所展开叙述,下面是一篇关于《单位》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刘震云《单位》读后感

这篇小说的艺术风格大致概括为“平淡”二字。这种风格是小说特定的题材和作家独有的叙述个性造成的。小说不是描写惊 天动地的大事件,不追求情节的惊险曲折。相反,它描绘的是一些平淡 无奇、甚至有些琐碎的日常生活小事:过“五一”节单位分梨子、会餐、 两份菜、一瓶啤酒,一个皮蛋,争取入党,打开水,扫地,职务升迁, 你上去了,我下来了,分房子,搬家,因为蝈蝈笼子和乱翻抽屉两个女 人斗气,等等。在叙述这些日常生活小事的时候,作家不作刻意的夸张与雕饰,而是以朴素、简洁的文字作从容的叙述。

但是,小说叙述的这 些平淡的生活小事却又极其耐人寻味,越寻味越觉得其意蕴丰富、深刻。

首先是它通过日常生活描绘了社会众生相:老张算是混得好的,他 不费吹灰之力升了副局长,分了五间一套的大房子,有了专门的办公 室,上下班有小车接送,但他还得看看这个的脸色,注意一下那个的反 应,稍有疏忽就要栽跟头。刚提升的时候和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一样,好 奇而又有些得意地拨弄程控电话,和别的副局长打招呼都小心翼翼,不 能、也不敢一下子抛掉那种小处长的自卑感。混得不太好的如老孙,为 了当处长处心积虑,自己折磨自己,最后竟气出病来住进了医院。混得惨的如老何,工作二十年还七口人挤一间房,又窝囊,又自卑,又爱面 子。为了把单位发的那两份菜端回家,借口是回去拉蜂窝煤。终于提升为副处长、有了两间房的时候,可怜巴巴地哭了。至于小林这种小人物, 为了争取一个起码的生存条件,还得从打开水、扫地、穿平底鞋、找党 小组长谈话这些小事做起。正是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平凡、渺小、可悲、可怜与可笑。

其次是小说从日常小事中,写出了生活 的严峻与残酷。小林这个80年代的大学生,在分配到单位工作之后,就 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个性,扭曲自己的人格来适应这个社会以求得生存。 他并不乐意去给张局长刷马桶、倒便纸篓,也不乐意在假日带着礼物去 拜访满身狐臭的女老乔,但他又不能不这样做,否则,老何的现在就是 他的未来。生活就是如此残酷地塑造着人、改变着人。而女老乔,三十 二年的生命已经在这种平淡无聊的生活中消耗掉了。

小说最后小林面 对女老乔时的那种辛酸,包含的是对人生的深刻的忧郁。其三是小说从 日常小事中写出了生活的荒诞性。老张能升副局长,仅仅是因为局长与 副部长为提拔自己的亲信而斗争。他能在犯了错误之后免遭降职的处罚,仅仅是因为局里两派为换谁而争吵、部长急于出国访问要快些把事情处理完,提前搞民意测验,致使老孙惊慌失措、猜忌、仇视老张,仅仅是因为组织处长犯了痔疮要住院。老张有心替老孙说话,却因为自己犯过错误好话起了坏作用。小林买的蝈蝈笼子使女小彭发出了快乐的 笑声,与女小彭有矛盾的女老乔就不准小林入党。在这种非逻辑的、荒 谬的生活中,小说中的人物往往都把握不住自己。能够把对日常生活的 描绘与揭示丰富的社会、人生、心理内容统一起来,是这篇小说最大的成功。

可以说,作者看到的是日常生活小事,但他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到概括已经达到了哲学的层次。就创作方法而言这篇小说无疑是现实 主义的,但读者完全可以从象征的角度来欣赏它。因为它描绘的生活、 揭示的主题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小说题为“单位”,写的是在某个单位发生的故事。但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任何一个单位,或者把它看作社会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