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神童莫扎特简介(音乐神童莫扎特创作的歌剧有哪些)

音乐神童莫扎特简介(音乐神童莫扎特创作的歌剧有哪些)

音乐神童莫扎特简介-莫扎特的作品-莫扎特的故事传记

音乐神童

——莫扎特

全名:沃尔夫冈·阿德梅·莫扎特

国籍:奥地利

生卒年:1756—1791年

地位:世界音乐史上早期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

主要作品:歌剧《》、《唐璜》、《魔笛》: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d大调(加冕)钢琴协奏曲》、《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著名的《安魂曲》等

在上,所有的天才音乐家若与莫扎特相比,光芒难免都要暗淡下来,因为莫扎特确实是天才中的天才.

就像罗马尼亚作曲家乔治·埃涅斯库说的那样:“莫扎特的音乐如同火山斜坡上的葡萄园,里面火热,充满了翻腾的岩浆,而外面却是一片宁静、清新、甜美的景象.”

天才音乐家

1756年1月27曰,星期日,一个男婴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诞生,他就是沃尔夫冈邯可德梅·莫扎特.

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的·莫扎特是一个颇有才华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他曾出版过小提琴演奏教程,受到很多国家的琴童的欢迎.温柔、开朗的母亲安娜,把全部精 力都用来忙家务和照看7个孩子.7个孩子不幸夭折了5个,只剩下姐姐玛莲安娜和最小的沃尔夫冈·莫扎特.全家住在格特莱德巷的一栋房子里(就是现在的莫扎 特博物馆).因为父亲的职业的缘故,家里环境舒适,艺术气氛非常愉快.

童年的莫扎特耳濡目染,对音乐表露出极大的兴趣.他经常好奇地看着父亲和同事们演奏音乐,尤其羡慕学习钢琴的姐姐.家里的音乐活动无疑深深触动了莫扎特幼 小的心灵,他常常爬到椅子上用他的小手去拨弄钢琴.莫扎特的父亲以艺术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他的音乐天才.于是,4岁的莫扎特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音乐. 小莫扎特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强得惊人,5岁时他已经弹得一手好钢琴.

6岁时莫扎特就开始作曲,8岁时他已写出了几首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11岁时他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剧,13岁时当上了萨尔茨堡的乐队长.他去过欧洲的许多国家演奏自己的作品.他的音乐天才震惊了整个欧洲音乐界,人们称赞他为“神童莫扎特”.

在各国游历的经历,各国的优美风光,都在童年的莫扎特心里扎了根,这些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都被他敏锐地捕捉在音乐当中,并对他后来的音乐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音乐满足了老人的要求

在一个寒冬的清晨,冷风飕飕,街上的行人很少,积雪未消的维也纳街头显得出奇的宁静.这时,一个穿着单薄、身材瘦小的年轻人从远处急匆匆地走来.他就是莫 扎特,当时誉满欧洲的青年作曲家.他要尽早赶到一家剧院的老板那里,去领取剧院上演自己歌剧所应付给的报酬,以维持生活.

当莫扎特急匆匆地走到一条小巷的拐角处时,忽然听到一个小女孩用微弱的声音在叫他:“叔叔,叔叔.”他低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破烂、骨瘦如柴的小女孩站在 那里,正用一种祈求的目光可怜兮兮地望着他.这个小女孩年龄看起来只有七八岁,弱小的身躯在寒冷的天气中冻得瑟瑟发抖,只有那对充满淳朴稚气的大眼睛还闪 着阵阵明亮的光芒.看样子她已经在这里站了很久了.莫扎特关切地询问:“小姑娘,你家住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站在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助?”

小姑娘用颤抖的声音小声说:“叔叔,我家就住在前面的街上,我爷爷快要病死了,他让我站在这里,把我今早遇见的第一个人带到他身边去,他说他要将临死前的心里话对这个人说出来.叔叔,您可怜可怜我爷爷,无论如何,请您跟我到我家去见我爷爷吧.”

莫扎特听完小女孩的话,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同情感,就这样,他忘记了自己要去办的事,随着小女孩来到了她的家中.

一股发霉的潮湿气扑鼻而来,这间低矮破旧的小屋便是爷孙俩的住处.房间里只有几把破烂的桌椅和箱子.在墙角的床上,躺着一位即将去世的老人.借着微弱的烛 光,莫扎特看见屋子的另一边还放着一架快要散架的破钢琴,屋子里一有大的响动,它就会随着响声发出嗡嗡的共鸣声.

紧闭着双眼的老人正在费力地喘着粗气.小女孩把嘴贴到老人的耳边说道:“爷爷,我带来了一位叔叔,他是一个好心人,您有什么话就对他说吧.”老人听到后慢 慢睁开了眼睛,他看着莫扎特,吃力地说:“您好,年轻人,我虽然不认识您,但我看得出您是位热心肠的好人,我快要死了,我想把我心中的愿望告诉您.”

莫扎特赶忙用手扶住老人,对他说道:“老人家,您有什么要求就请对我说吧,只要我能办到,我一定满足您的要求.”但老人却自言自语地说:“不,这是办不到 的,因为我想回到我的青年时代,我渴望那美好的生活,还想和我心爱的妻子一起,在那美丽的春天里尽情地玩耍.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再回 来了,可是我仍然想见到这一切,这就是我的心里话.”

老人的一席话在莫扎特的心中激发出了难以抑制的情感.穷困老人的悲惨处境与他对美好生活的眷恋,深深地感动了这位天才作曲家.忽然,他的眼睛一亮,音乐的 灵感立即在脑海中翻腾起来.他激动地对老人说道:“老人家,您的愿望不是幻想,现在我就来满足您的要求.”随即,莫扎特站起身来,慢慢走到那架破钢琴前坐 了下来,他打开琴盖,双眼仅仅凝视了一下键盘,就开始即兴演奏起来.

曼妙的音乐顿时回响在这间小屋里.原本死寂般的小屋,随着一段段优美的旋律和翻腾流畅的音符,瞬间爆发出了生命的火花.莫扎特边弹边对老人说道:“老人 家,您听,这是春天的声音.这是冰雪在融化,这是太阳在升起,这是鲜花在开放,您听到这一切了吗?”此时,病床上的老人忽然睁大了眼睛,一下子撑起身体, 脸上泛起了红光,浑身仿佛有了无穷的力气,他大声说道:“我听到了,我也看到了,啊!多么美丽的一切.我看到了春天,我感到了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我仿佛 又回到了年轻时候,再一次和我心爱的妻子在一起,那甜蜜的时刻,终于又回到了我的身边.”说着,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出了笑容,他紧紧搂着他的小孙女, 愉快地听着莫扎特演奏的音乐,死亡的气息被驱赶得无影无踪.

演奏完毕,莫扎特又回到了老人的床边.老人感激地对他说:“感谢您,年轻人,您真是位善良的好人,您为我做到了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这真是个奇迹.我想这个 奇迹只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您就是大名鼎鼎的作曲家莫扎特吧.”莫扎特默默地点点头.老人安详地说:“现在我的愿望实现了,我可以毫无遗 感地离开人世了.”

屋外的风停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人们又都纷纷走上街头,忙着去做各自的事情.心情难以平静的莫扎特,告别了小女孩,慢慢地消失在维也纳的大街上.

音乐贡献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莫扎特创作了近干首作品.他的创作体裁广泛,几乎所有的音乐形式都涉及了.他对歌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和室内乐等多种音乐形式的发展 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莫扎特最著名的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d大调(加冕)钢琴协奏曲》、 《a大调》以及著名的《安魂曲》等.不管是交响曲、歌剧、协奏曲,每一种都令人感佩,莫扎特是写作这类型作品的顶级大师,我们甚至找不出他在 创作上的弱项.

世界音乐艺术宝库因为莫扎特大量的、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得以极大地丰富.他那出众的天才、勤奋的创作及善良的愿望,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食粮,人们从他的音乐中得到了幸福美好的享受.

[莫扎特]生平及音乐贡献

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w.a.mozart,1756—1791)从小对外界的声响就特别敏感.3岁时,他就喜欢伏在钢琴上模仿构思各种不同的音调.4岁 起正式练习钢琴.5岁时的一天,父亲带了几个朋友回家,看见金发蓬松的儿子正跪在桌子上写着什么.父亲拿过来一看,见上面墨迹斑斑——是孩子写的乐谱.父 亲仔细看后,激动得流出了眼泪,并对朋友们说:“你们看,这里写的一切是多么正确而有意义啊!”原来,小莫扎特写的竟然是一首钢琴协奏曲.8岁时,莫扎特 已有几首奏鸣曲和一部交响曲问世,成为蜚声遐迩的作曲家了.

莫扎特的父亲在当地教堂里拉小提琴,唯一的成就就是写了一部小提琴技术教程的著作,其他方面从未得志过.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他发现儿子的天赋后盼望 儿子成功心切,于是带领6岁的儿子和10岁的女儿,开始了历时整整lo年的旅行演奏.他们父子三人先后到过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瑞士和意大利等国,演 奏获得很大成功.奥国皇帝也特地邀请他们进皇宫演出,姐弟两人大显身手.他俩时而独奏,时而合奏,时而四手联弹,令人惊羡不已.特别是莫扎特,无论演奏什 么乐曲,难度多大,不论听众点什么主题,他都能轻而易举地即席演奏;甚至在钢琴键盘上蒙上手帕,他也能弹奏无误.因此,小莫扎特被戴上“神童”的桂冠,称 为“18世纪的奇迹”而饮誉全欧洲.

长期的奔波跋涉和演出劳顿,使小莫扎特困顿不堪,曾几次染上重病.但这一段生活经历也有好处,它使莫扎特大大拓宽了艺术视野——在法国,姐弟俩领略到宗教 音乐的魅力,莫扎特抑制不住创作的冲动,挥笔写下了4部,其中两首奉献给了法兰西皇后维多利亚,由皇后珍藏起来;在英国,他们有机会欣赏到亨 德尔的清唱剧,还结识了德国作曲家巴赫,并得到巴赫的指导;在意大利,他们对意大利歌剧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莫扎特还被选为著名的波伦亚学院院士,那时 他刚满14岁.

10年后,他们父子三人结束了漫长的旅行生涯,回到老家萨尔茨堡的教堂.不料,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更为严峻的考验.

当年的大主教去世了,新的大主教十分专横,他把莫扎特父子视为奴仆.莫扎特虽然已是全欧洲享有盛名的大音乐家,在这里却要随时听候主人的吩咐,稍不如意, 还会招来责骂和侮辱.大主教还怀疑莫扎特的创作才能,有一次他把莫扎特独自关在任何人也无法接近的屋子里,限他一周之内写出一部清唱剧来.一周之后莫扎特 果然写出了一部108页的大型清唱剧,大主教这才被莫扎特的惊人才华折服.为了使莫扎特摆脱困境,父亲想方设法让他先后到米兰、维也纳等地谋生.这时,莫 扎特虽已作品如林,也获得了演出的成功,但这个“神童”已经长大了;少年时期的天才演奏被人们视为一种消遣,现在却再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了.所以,不管莫 扎特怎样奔波,还是没有立足之地,一次次行囊空空地返回萨尔茨堡.每一次回来,莫扎特与大主教的矛盾就加深一层.那时的欧洲正处于民主革命风暴的前夜,资 产阶级启蒙思想日益深人人心,反封建斗争的号角已经响起.作为一个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莫扎特与大主教终于公开决裂了.他勇敢地准备迎接贫困、饥 饿甚至死亡的挑战,毅然走出了教堂.

1781年起,莫扎特在维也纳定居,开始过着自由的创作生活.开始,他受到维也纳公众的欢迎,很多有天分的学生也投到他的门下.但是,好景不长,他的门庭 渐渐冷落下来,委托作曲也很少了,莫扎特陷入贫病交加的困境.直到1787年,他才被任命为约瑟夫二世的室内作曲家,但依然要向朋友们谋取经济上的援助. 莫扎特流芳百世的作品大部分产生于这个时期.令人惊奇的是,莫扎特虽然身陷逆境,但他的作品丝毫没有流露出哀怨和愁思的痕迹;相反,它们既有宫廷艺术的优 雅风度,又充满了朴实的青春活力.他写下了《哈夫纳交响曲》、《布拉格交响曲》以及歌颂被人们称为“众神之主朱庇特”的《朱庇特交响曲》,可以说这是莫扎 特对自己创作的一个总结.此外,他创作的27首钢琴协奏曲,电已成为协奏曲领域里举世无双的佳作.

1782年,莫扎特违背父亲的意愿,和一个生活贫寒的专事抄写乐谱者的女儿结为伉俪.幸好他俩情深意笃,老人也就无话可说了:婚后,莫扎特不停地创作、演 出和教学,于1785年创作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演出取得很大成功,他的事业达到了顶峰.接着,他又与达·庞合作写出了《唐·璜》.这部歌剧竟使维也 纳的贵族们感到困惑不解,莫扎特不再受到欢迎.实际上,是莫扎特超越了当时贵族的欣赏水平,后者对莫扎特明晰、优雅的风格以及努力追求的崭新表达方式无法 理解.

莫扎特的最后几年生活越来越拮据,年轻的新娘不会料理生活,而莫扎特也没有改掉自己乱花钱的毛病.他们收入丰裕时,不是洗温泉,就是一件接一件地做漂亮衣 服;没钱时,就用冷水和面包充饥,冬天生不起火炉,两人就相对跳舞取暖.在莫扎特生命的最后一年,他正埋头创作歌剧《魔笛》时,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高 大、身着灰色制服的陌生男人,请他写一首《安魂曲》.莫扎特始终不理解此人叫他写《安魂曲》是出于什么原因,总以为是死神命令他写给自己的.其实,来者是 当时大名鼎鼎的瓦尔塞克伯爵,他是专程来请莫扎特为自己的亡妻作曲的.莫扎特在神情恍惚中勉强写完《魔笛》后,立即投入《安魂曲》的创作.可是,他再也支 持不住了,只好叫他的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思写下去……这年12月4日夜里,举世闻名的音乐大师结束了他35年短暂而辉煌的艺术生涯,永远停止了呼吸.

莫扎特的故事传记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是奥地利作曲家.西方音乐的历史中,只有莫扎特被毫无疑义地公认为稀世之才,他短暂的35年生涯,为人类留下极其宝贵而丰富的音乐遗产.

莫扎特1756年生于巴伐利亚管辖下的萨尔斯堡(现属奥地利),童年就显出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父亲利奥波德细心、严格的启蒙教育,使莫扎特自幼就打下演 奏与创作的坚实基础.父亲在莫扎特6岁(1762)那年,就带他和他的姐姐,同样具有音乐才能的玛丽亚,安娜一起去各国宫廷献演.此后的10年间,是小莫 扎特大出风头、大开眼界的时期,维也纳、巴黎、伦敦、罗马等欧洲当时的重要都城和宫廷,都对这个小天才感到惊诧.莫扎特借助自己超常的记忆和聪颖的领悟 力,大量并迅速地吸收一切美好的音响与技巧,从伦敦j.c.巴赫的羽管键琴协奏曲到意大利阿莱格里的《求主怜悯》;他随阉人歌手曼佐利学习歌唱,又在父亲 的督促下研究富克斯的《作曲津梁》.莫扎特后来写到:“没有人像我那样在作曲上花费了如此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没有一位著名大师的作品我没有再三地研究 过.”这个时期,他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创作了.如:果从莫扎特5岁写的小步舞算起,他这时的创作,已涉及了弥撒、晚祷曲、赞美诗等宗教体裁;歌剧、歌唱剧、 声乐曲及即兴的演唱曲;18世纪流行的各种器乐体裁,从嬉游曲、遣兴曲、舞曲到奏鸣曲、重奏曲,从协奏曲到交响曲.

1772-1781的近10年是莫扎特创作的第二个时期,从希罗尼穆斯·科洛雷多成为萨尔斯堡的新任大主教开始,到莫扎特忍受不了这位主教大人的欺辱, 愤然辞职独自赴维也纳为止.除去1777-1778年出国旅行,其间结识曼海姆乐队的音乐家,聆听他们的作品和演奏外,莫扎特基本留在萨尔斯堡进行各种体 裁的创作,同时担任主教宫廷的管风琴师.这时期的莫扎特创作了弥撒(“加冕”、“庄严”等)、多部歌剧(其中重要的是1780年的歌剧《克里特王伊多梅 纽》),为、独奏组以及其他管乐写作协奏曲(k.217、k·219的小提琴,k·313的长笛,k·314的双簧管,k·299的长笛和竖琴 协奏曲等),前10首钢琴协奏曲和前13首奏鸣曲,包括《巴黎交响曲》(k.297,1778)在内的近20部交响曲作品及四重奏和其他各类重奏作品.莫 扎特用繁忙的创作填满这段令人窒息的日子,并在与主教不断发生冲突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随着创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及25年来比常人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使 他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他不顾始终教诲他的父亲的忠告,毅然离开主教去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18世纪80年代的奥地利,正处于法国、德国启 蒙精神的氛围之中,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和道德所决定的意识,开始被社会知识阶层广泛接受,这无疑也促成莫扎特作出这一人生路上的重大决定.

最后的近10年间是莫扎特的辉煌时期,他那惊人的创作力使杰作频频产生,但在维也纳的自由生活并不尽如人意,莫扎特在1782年与自己所选择的姑娘结婚生 子,成家后的生活需要独立奋争,莫扎特忙于教学、演出、与出版商交涉、创作大量的委约作品,人不敷出的经济压力始终没有摆脱;同时,莫扎特的生活与创作体 现出前所未有的充实,可以开列出的精晶单让人目不暇接.他为每星期的音乐会创作并亲自演奏钢琴协奏曲,他去冯·斯维腾男爵家中参加定期的音乐活动,不仅能 和海顿、迪特斯多夫经常合奏四重奏,并且一起聆听、研习j.s.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其间他和海顿相互理解、彼此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莫扎特此时的作品充满 着他所独具的完美与深情,还渗透了他对前辈大师的尊重,如献给海顿的6首四重奏、晚期的《普鲁士四重奏》以及他用j.s.巴赫和巴赫的长子w.f.巴赫的 赋格改编的重奏作品(k.404)等.最优秀的歌剧和交响曲作品也在这个时期连续完成:歌剧《后宫诱逃》(1782)、《费加罗的婚姻》(1786)、 《唐璜》(1787)、《魔笛》(1791),从《哈夫纳》(k.385,1782)到最后的三部交响曲(k.543、550、551,1788)等,当 然还有未完成的《安魂弥撒》以及其他众多作品.1791年12月5日,贫病交加的莫扎特,带着他心中的音乐和遗憾离开人世,但留给后人的是任何财富也无法 比拟的音乐遗产.

舒曼曾说过,莫扎特的音乐是无法描述的.“莫扎特即音乐”,这似乎是赞叹莫扎特遗产的最恰当词汇.他创作的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和其他重 奏、重唱形式,大量器乐小.曲、独唱曲等等,几乎包含了音乐的所有领域,而莫扎特音乐的特征与最突出的贡献,可以通过歌剧、协奏曲和交响曲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