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王朝时期
1、涅伽达文化Ⅰ时期:又称阿姆拉特时期,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在属于这个时期的一些墓穴里发现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号;各个墓中都有其自己的统一符号,这大概是其私有权的记号。在这个时期之末,涅伽达地方16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以眼镜蛇作为其标志)。在属于涅伽达文化I时期与涅伽达文化Ⅱ时期之交的一个墓中(涅伽达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画着一个象征王衔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这也是王权的标志之一),这说明王权也已萌芽。在狄奥斯波里·帕尔弗,还发现一段城墙的模型,这表明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长,甚至战争的存在。
2、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又称格尔塞时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渐形成。从这时的墓葬情况可以看出,在一些地方,阶级分化十分激烈。在涅伽达和希拉康波里两地,发现了与普通人的十分简陋的墓极不相同的画墓。如希拉康波里的画墓,用砖坯砌成,在墓墙上有绘画,其内容是有关战争(水陆战)的场面,可能反映了墓主人(学者们认为可能是国王)生前的某些活动。从格伯林发现的一块纺织品残片上的绘画,也反映了阶级分化的情况。这块纺织品上画了一些船,一些人在划桨,还有一人端坐于其上,此人显系贵族。在蝎王权标头上,国王头戴象征王权的白冠(以鹰为其标志)、腰系牛尾,其形象比普通人高大得多。这时留下来的象牙板上有被捆着双手的战俘的形象,这些战俘将沦为奴隶。在蝎王权标头上,还有奴隶劳动的情景。此权标头上的旗帜上吊着的田凫,学者们认为是表示平民的表意符号。在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出现了文字,不过还很原始。
在涅伽达文化Ⅱ后期,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和阶级的形成,在埃及出现了国家。这时的国家很小,人口也不多,埃及人称这种小国家为斯帕特,其象形文字符号为,表示一块灌溉渠道交织的土地。在当时的埃及,这样的小国家有若干个。在这些小国家里,有一个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心的城市,其象形文字符号为。它表示城市建在交通要道上,由城墙围护起来,成为一个要塞。反映这个时期存在战争的雕刻和绘画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画墓中的水陆战图外,还有阿拉克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陆战图、战场调色板等。这时,王权已经形成,象蝎王权标头上的蝎王,可能既是行政首脑,又是军事首领,并兼任祭司长,主持祭祀,领导农业,兴修水利。不过,这时埃及国家刚刚形成,贵族的势力必定还很强大,国王的权力大概还要受到贵族的约束,国王还不是专制君主。
在希拉康波里,发现了前王朝末期两个国王蝎王和卡王的文物。关于蝎王,在北方今开罗附近的图拉也发现了有他名字的文物。结合蝎王权标头上的图刻内容,学者们推测,他可能对北方进行过征伐,甚至可能控制了这个地区,这是最早的有关埃及统一的证据。
早王朝时期
纳尔迈调色板
古埃及人以名为“米尼”(希腊语为美尼斯)的国王作为他们历史的正式开始,他们认为是这位国王统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向统一王朝的过渡实际上比古代埃及作家让我们认为的更加渐进,而且也没有与美尼斯同时代的记录。尽管如此,学者们认为,这位传说中的美尼斯也许是那尔迈。在那尔迈调色板(Narmer Palette)上,描绘他在仪式上身着皇家盛装,成为埃及统一的象征。公元前3世纪埃及牧师曼涅托绘出了美尼斯之后埃及法老的世系表,将其分为30个王朝。这一体系沿用至今。在早王国时期的约公元前3150年,第一位法老巩固了他在下埃及的统治,定都孟斐斯(原名白城,孟斐斯是希腊人对该城的称呼)。在那里他们可以控制富庶的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和劳动力,以及利益丰厚的通往黎凡特的商路。法老们不断膨胀的权力和财富反映在他们精心制作的石室坟墓和考究的埋葬仪式,这些用于歌颂死后被神化了的法老。法老们建立了强大的王权以使他们对国家土地、劳动力、资源的控制合法化,而这些对古代埃及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
1.埃及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从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
2.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从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
1.7万次播放09:04
古埃及第一王朝:神秘且古老的文化,熠熠生辉的一段历史
古王国时期
埃及金字塔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古王国时期建筑、艺术、科技取得惊人进步的基础,而完善的中央政府使这些成为可能。在“维齐尔”(Vizier)的指导下,国家官员征税、协调水利工程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征用农夫进行建筑工程,建立司法系统维护和平与秩序。富裕和稳定的经济保证了财政的盈余,使国家有能力主持建设纪念性质的巨型工程和让皇家工场委托制作杰出的艺术品。乔塞尔、胡夫和他的子孙们修建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和法老们的权力)令人难忘的象征。中央政府重要性的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被法老承认土地拥有权并供养的官吏和书吏阶层。法老也会将土地用于修建陵寝或赠与地方神庙以保证死后对自己的崇拜。这样的五个世纪的封建统治逐渐削弱了法老的经济实力,到古王国后期,法老已经无力维持庞大的中央机构。法老的权力下降了,地方统治者随即开始挑战法老的权威。再加上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150年的严重干旱,最终导致国家陷入被称为“第一中间期”的长达140多年的饥饿和动荡之中。
1.埃及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前2613年。从纳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国王。焦瑟统治时代是权力和胜利的开始,此时出现了以沙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建筑群为代表的恢宏壮观的石头建筑。该建筑群的设计师、作家兼学者的伊姆荷泰普成为史书上首批出现的伟人之一。这一时代是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得以发展的时期,君主坐于孟斐斯,分派各省总督统治全国。
古埃及
2.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前2494年。从斯内夫卢(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从金字塔的雄伟程度来判断,斯奈夫鲁、胡夫和哈尔夫的统治时期为这个时代的顶峰。在达夏尔,梅顿和基萨修筑的金字塔显示出王朝的治国有方、经济繁荣。3.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从乌斯卡夫(Ouser)到乌纳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萨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太阳崇拜意识”迅速发展,在沙卡拉的乌尼斯金字塔墙上刻著著名的金字塔铭文。
4.埃及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从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虽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显赫一时,曾组织过远至非洲南端的军商远征,但一些省督不断膨胀的权力使中央集权的孟斐斯备受威胁,而引发了内乱。
6848次播放05:21
尼罗河畔的绚烂文明,续写上下埃及统一的传奇——古王国
第一中间期
第一中间期(公元前2181—前2040年),古王国后期中央政府崩溃后,政府已经无法维护经济稳定。地方统治者无法依靠国王帮助及时化解危机,接着发生的食品短缺和政治辩论升级为饥荒和小规模内战。尽管存在难题,但地方统治者不再对法老进贡,而利用新获的独立维护各省的繁荣。一旦掌握了自己的资源,各省经济上变得更加富足 - 社会各阶层的更大更好的墓葬证明了这个事实。在这次创作力爆发之际,各省的艺术家继承和调整了古王国时期服务于王权的文化主旨,书吏们发展和丰富了文学的风格,表现出这一时期的创造力和乐观。
从对法老的效忠中解脱后,地方统治者开始互相争夺领土和权力。到公元前2160年,耶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的统治者统一了下埃及,而底比斯的因提夫家族统一了上埃及。因提夫家族不断在北方扩张势力,南北朝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约公元前2055年,底比斯军在门图荷太普二世率领下击败了耶拉孔波利斯统治者。埃及的再次统一,开创了经济和文化复兴的新时期。
1.埃及第七王朝:只统治了七十天。
2.埃及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前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无文献可查。
3.埃及第九王朝:与第十王朝承接,统治下埃及,在北方。
4.埃及第十王朝:与第九王朝共有90年,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凯蒂。
5.埃及第十一王朝:统治上埃及,南方,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中王国时期
2224次播放03:13
【开放世界】埃及篇10:短暂的繁荣,古埃及的中王国时期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前1786年),中王国的法老们恢复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刺激了艺术、文学和纪念性建筑工程的复苏。第十一王朝的门图荷太普二世和他的继承者们从底比斯统治全国。约公元前1985年,维齐尔出生的第十二王朝建立者阿蒙涅姆赫特一世将首都迁往法尤姆绿洲的伊塔威(Itjtawy)。在那里,第十二王朝的法老们实行了富有远见的垦荒和灌溉计划以增加这一地区的农业产量。此外,对努比亚的再征服获取的领土中富产石料和黄金,人民被驱使在三角洲东部修建防御建筑,称为“大公墙”(Walls—of—the—Ruler),用于抵御外族入侵。
阿蒙涅姆赫特一世
拥有可靠的军队、政治稳定和丰富的农矿业财富,国家的人口、艺术和宗教繁荣起来。与大力推崇神灵的古王国形成鲜明对比,中王国时期经历了一种被称为“民主化”(Democratization)的“个人的虔诚”的增长,依据这种信仰据说所有人都能支配一个灵魂并能在死后陪伴神灵。中王国文学的特点是诡辩的主题和自信而雄辩的人物风格。浮雕和肖像雕塑艺术精湛,细节上尽善尽美,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
中王国的最后一位有为之主,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允许亚洲移民进入三角洲地区以为他的采矿业和水利工程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但这些充满雄心的水利工程和采矿活动,与他统治后期尼罗河泛滥不足联系起来,透支了经济,加速了国家衰落,最终在公元前14世纪和公元前13世纪进入“第二中间期”。这次衰落期间,外来的亚洲移民开始控制三角洲地区,甚至建立了希克索斯王朝
1.埃及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前2000年。三位蒙图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约2050年统一埃及。
2.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前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门埃玛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女王塞贝克内菲卢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稳定总是和动乱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权势力和其他历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势力,毁灭了从第十二王朝传续下来的底比斯政权,埃及分裂成许多的诸侯国。
3.埃及第十三王朝:公元前1786—前1674年。约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时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统治。从公元前1730年开始,这些国王只不过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4.埃及第十四王朝
第二中间期
第二中间期(公元前1786—前1567年),约公元前1650年,中王国衰落,居住于三角洲东部城市阿瓦瑞斯(Avaris)的亚洲移民随之夺取了这一地区并逼迫中央政府迁往底比斯。在那里,法老们成了附庸,称臣纳贡。希克索斯们(即“外来统治者”)效仿埃及统治模式,也将自己描绘为法老,把埃及要素融入到他们的青铜时代文明中。希克索斯人在侵略埃及的同时,带来了西亚军事技术,对埃及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迁后,底比斯的国王们发现自己被夹在北方的希克索斯王朝和它的努比亚盟友-南方的古什之间,100多年在沉闷和不作为中度过。到公元前1555年,底比斯的军队终于强大到可以挑战希克索斯王朝。冲突持续了30多年,法老陶二世和卡摩斯最终打败了努比亚人。卡摩斯的继任,雅赫摩斯一世成功地在一系列战役中让希克索斯王朝永久地退出埃及的历史舞台。之后的新王国时期,军队成了优先考虑的核心问题,法老们籍此扩张埃及的疆界,维护他们在近东的优势。
1.埃及第十五王朝:希克索斯人最初所建立的王朝。
2.埃及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称为“小希克索”王朝,只存于三角洲东部。“大希克索”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两位阿拉比(Apopi)。
3.埃及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十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周围地区。他们是希克索的封臣。最后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开始和北方的希克索人斗争。
新王国时期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67—前1085年),新王国的法老们通过维护边境安全和加强与邻国的外交确立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图特摩斯一世和他的孙子图特摩斯三世时的军事征服让埃及的势力扩张到叙利亚和努比亚,巩固了人民的忠诚,打通了急需的铜和木材的进口通道。新王国的法老们推崇太阳神阿蒙(Amen),开始大兴土木,对它的崇拜的基点是卡纳克神庙。法老们还修建了一些纪念碑为自己的(现实的或虚幻的)成就增色。两位法老之间上台的是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她通过宣传使自己的权力诉求合法化,她统治时期的特点是停止对外战争,派遣商业探险队联络庞特(Punt),开展与邻国的贸易;以及修建了位于卡纳克的典雅的停灵庙,一对巨型方尖石塔,一个小礼拜堂。尽管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在她死后,她的过继外甥图特摩斯三世大量毁掉刻有她名字和形象的塑像,希望抹去这位篡位的母后的统治痕迹。
约公元前1379年,阿蒙霍特普四世出人意料地登上王位,开始了一系列激进且无秩序的改革,威胁到新王国的稳定。他改名埃赫那吞(意为“阿顿的仆人”或“阿顿光辉的灵魂”),将以前不起眼的太阳神阿吞(Aten)吹捧为最高的神,禁止对其他神的崇拜,打击了僧侣集团的权势,还将首都迁往埃及中部的阿马尔那,将其取名为埃赫塔吞(Akhetaten,意为阿吞的视界)。他对外国事务置若罔闻,全神贯注于他的新型宗教和艺术风格。在他死后,对阿托恩的崇拜很快被禁止,首都迁回了底比斯。后来的法老图坦卡蒙,伊特努特·阿伊,哈伦海布迅速抹去了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所有记载,这段短暂的时期被称为阿马尔那时代。第十八王朝结束于最后三位法老 -图坦卡蒙、伊特努特·阿伊、哈伦海布,他们死后都没有后裔。18岁的拉美西斯二世,或称拉美西斯大帝,于公元前1279年继承王位,他是埃及历史上修建神庙、树立方尖石塔、生育子女最多的法老。
大胆的军事领袖,拉美西斯二世率军抵抗赫梯的入侵,双方在卡迭石战役中死伤惨重,最终在约公元前1258年缔结了有史以来第一份被记载的和约。埃及的财富让它成为被侵略者,尤其是利比亚人和“海洋民族”(Sea People)垂涎的目标。起初军队还能抵御这些侵略,但埃及最终失去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外患在腐败、盗墓贼、动乱等内部问题辅助作用下急剧恶化。底比斯的阿蒙神殿(Precinct of Amun)大祭司们聚敛了大量土地和财富,他们势力的膨胀在第三中间期分裂了国家。
1.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前1320年。从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位图特摩斯,四位阿门诺菲斯。王后阿谢普苏特(Hatshepset)、埃赫那吞(Akhenaton)和图坦卡蒙,都属于本王朝。
2.埃及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前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蒂一世、二世。
3.埃及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前1085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赛特纳克特(Sethnakht)之外,其余都叫拉美西斯(Ramesess)。
后期埃及
公元前1078年,拉美西斯十一世去世,斯蒙迪斯一世取得埃及北方的统治权。南方则在底比斯阿蒙神庙的大祭司的有效统治下,后者仅在名义上承认斯蒙迪斯的权威。这一时期,利比亚人已经在三角洲西部地区定居,移民的首领们开始逐步取得自治权。公元前945年,利比亚王子舍顺克一世控制了三角洲地区,建立了所谓“利比亚王朝”或“布巴斯提斯王朝”(布巴斯提斯是首都),即第二十一王朝,持续200多年。舍顺克也通过将自己的家族成员安置在重要僧侣位置上控制了埃及南方。利比亚统治腐朽的同时,它在三角洲地区的对手开始在利安托波力斯(Leontopolis)兴起,库施威胁于南。约公元前727年,库施国王皮耶侵入北方,占领了底比斯,并最终占领了三角洲地区。
亚述崛起后的埃及
埃及原本深远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它的外国盟友沦为亚述的势力范围,到公元前700年两国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公元前671年到公元前667年,亚述人开始攻击埃及,遭遇塔哈尔卡和他的继任坦沃塔玛尼坚决抵抗,埃及赢得了几次胜利。但最终,亚述人将库施人赶回努比亚,占领孟斐斯,洗劫了底比斯神庙。亚述人没有长期占领埃及的打算,统治权落入二十六王朝一系列称为“赛特王”(Saite kings)的诸侯手中。到公元前653年,赛特王普萨美提克一世借助唯利是图的希腊雇佣军驱逐了亚述人,并在希腊人的帮助下建立了埃及的第一支海军。希腊的在埃及影响急剧膨胀,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纳奥克拉提斯(Naucratis)成了希腊人的家园。建都塞易斯的赛特王们见证了这次短暂而充满生气的经济文化复兴。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525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在冈比西斯二世率领下开始了对埃及的征服,最终在贝鲁西亚(Pelusium)之战中抓获了法老普萨美提克三世。冈比西斯二世于是采用法老称号,但却在远在苏萨的家中统治,将埃及划为总督区。公元前5世纪有几次较成功的反抗波斯的起义,但埃及从未能永久地驱逐波斯人。
在波斯的统治下,埃及与塞浦路斯、腓尼基被一同划入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下的第六总督区。波斯第一次统治时期也被称为第二十七王朝,结束于公元前402年。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43年,最后的本土王朝、第三十王朝统治埃及,结束于奈科坦尼布二世(Nectanebo II)。公元前343年,波斯人短暂地恢复了对埃及的统治,也被称为第三十一王朝。但不久后,在公元前332年,波斯统治者Mazaces将埃及拱手让给了亚历山大大帝。
1.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前945年。在塔尼斯统治的有斯门代斯(Smendes),普苏赛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统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纳杰姆。
2.埃及第二十二王朝:这时期经济繁荣。
3.埃及第二十三王朝:统治了约300年。
4.埃及第二十四王朝:这时期文化繁盛,出现了埃及神话。
5.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统治了200年左右。
6.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有一百四十年的统治时期。
7.埃及第二十七王朝:有二百三十年统治时间。
8.埃及第二十八王朝:有一百一十年统治时间。
9.埃及第二十九王朝:有126年统治时期。
10.埃及第三十王朝:188年,这时期埃及达到鼎盛时期。
11.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共165年统治时期。
后续发展
1.托勒密王朝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几乎没有遇到波斯人抵抗的情况下,被埃及人当成解放者占领了这片土地。亚历山大的继承者托勒密仿照埃及模式建立了政府机构,定都亚历山大。这座城市试图展现希腊统治者的权威,并以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为核心,成为了文化和学术的中心。亚历山大灯塔照亮了许多船只的航程,保证了城市间贸易的畅通。托勒密统治者将商业和创收行业作为发展首选,例如纸莎草纸的制造业。
希腊文明并没有取代埃及的传统文明,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扶持埃及历史悠久的传统以保证人民的忠诚。他们建立了埃及风格的神庙,维护传统的宗教仪式,把自己描绘成法老。两种文明的许多传统融合了,希腊和埃及的诸神融合为兼具多重神性,如塞拉皮斯(Serapis)。古典希腊风格的雕塑也影响了传统埃及的艺术题材。尽管希腊统治者试图缓和埃及人的情绪,托勒密王朝还是面临叛乱、家族权力斗争,以及伴随托勒密四世之死而来的亚历山大里亚的暴乱。此外,由于罗马严重依赖埃及的粮食进口,罗马人对埃及的政治状况也大有兴趣。持续不断的叛乱、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强大的叙利亚对手动摇了王朝统治,以至埃及沦为罗马的保护国,并最终成了一个行省。
2.罗马统治时期
屋大维在亚克提姆海战中打败了马克·安东尼和托勒密王朝的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后,埃及在公元前30年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人严重依赖埃及海运输出的粮食,罗马军队在皇帝任命的长官的控制下,镇压叛乱、强征重税、打击强盗,而后者此时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亚历山大里亚逐渐发展成为东方重要的商业中心,充满异国风情的埃及奢侈品在罗马销量旺盛。
虽然罗马人比希腊人更加敌视埃及人,但很多传统如木乃伊和对传统神灵的崇拜保留了下来。法尤姆画像(Faiyum mummy portraits)艺术繁荣,一些罗马皇帝也将自己描绘为法老,虽然不及托勒密统治者的程度。罗马统治者远离埃及,无法履行国王的职责。地方政府机构风格上罗马化,更加接近本土埃及王朝。
公元1世纪中期,基督教在亚历山大里亚扎根并传播。与其他宗教不同,基督教试图使异教徒皈依,威胁到当时流行的传统宗教,引来了对基督徒的迫害,在公元303年戴克里先的大清洗中达到顶峰,但基督教最终获胜。因此,埃及的传统宗教逐渐没落。尽管埃及人仍然说他们的语言,但随着神庙祭司的减少,能读懂象形文字的人越来越少。而神庙有时也会改建为教堂或遗弃于沙漠。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被分成东西两部分,埃及属东罗马帝国,继续归“新罗马”的皇帝管辖。640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领,随之开始阿拉伯化。至12世纪,已普遍使用阿拉伯语,皈依伊斯兰教,延绵数千年的古埃及文明被阿拉伯文明取代。1517年,埃及开始受奥斯曼帝国统治,1798年-1801年受法国统治,1869年后英国势力侵入。埃及最终在1922年取得独立,1953年建立共和国,但它已经是一个阿拉伯国家了。
古埃及教育
在埃及的教育主要是职业学徒,通常在男孩的父亲下从事家庭贸易或手工艺。我们从迪尔·麦地那的工匠社区了解这个系统。男孩被他们的父亲教技能,希望至少儿子在官方建筑工人团中赢得一个位置。最有可能被录取的青年被指定为的子女。他们依附于其中一个帮派,做零工和跑步,但毫无疑问,主要是观察和学习,直到有一个地方可供他们使用。
更正规的学术教育是留给那些受过抄写员训练的人。在学校受教育在古代埃及是十分受到尊敬的,一般是地方权贵行政官员,和皇家成员,这些特权儿童,大部分是男孩,小学教育开始于五岁,包括反复背诵课程和复制标准文本。基本的东西可能是一本叫凯姆蒂的书,意思是完成;这一作品现存副本的形式和风格表明,它是在中王国创作的,尽管一千年后仍然使用。其作为教学书继续流行的原因是其语言的简单性,以及文本以垂直列而不是水平线排列,因此这些标志更容易供幼儿复制。Kemty的内容包括模型字母短语和表达,这些短语和表达对给学者提供建议的各种各样的智慧文本有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学生可以学习到更高级的课文。其中大多数是埃及文学的经典;特别是那些对希望在生活中取得一定地位的年轻人充满道德和行为宣言的智慧文本。这种流派和埃及的悠久历史。圣人伊姆霍特普写了这样一个作品,现在失去了,在第三王朝和最新的幸存的例子,恩赫谢松吉的指示,这些智慧文本以从有学问的大师、父亲或教师到学生的话语形式表达,这些智慧文本中相当多的建议激励着学者勤奋。用贤者阿梅内波普的话说,在虚度光阴,你会挨打的。
斯克里巴尔书吏是职业性的,与文书一起工作,或在州政府、行省部门、军队,甚至可能诏进宫做皇室书吏,抄写员的主要雇主经营的专门学校上学,在这些学校,受训者将获得适用于未来就业的知识:为税务评估员提供数学,为未来的祭司提供仪式实践或医学,等等,课程包括:礼仪,文学,诗歌朗诵,阅读、写作和数学和几何学历史、地理和制图科学、天文学、占星术和医学。
公元前1300年的教导
古埃及字体
埃及象形文字包含3种字符:音符,包含单音素文字,还有许多单音节文字和多音节文字;意符,表示一个单词;限定符,加在单词的最后以限定语意的范围。
商博良对这一文字系统作了如下说明:当文字发展并在埃及普及时,对文字的简化也就发展了。这就导致出现了僧侣体和世俗体字体。
由于迦南地区一直沦为为埃及附属国,埃及圣书文字对腓尼基字母的影响非常大,而希腊字母又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现代英文字母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至埃及圣书文。书写系统的演进
埃及语与书写系统的演进
埃及语前期(公元前3150起)棺篆
埃及语早期(公元前2700起)Pyramids铭文
埃及语中期(公元前2100起)圣书体(正楷)
埃及语晚期(公元前1600起)僧侣体~世俗体(行书,草书)
埃及语后期(科普特语)科普特字母(方言)
阅读圣书体字符
音符:字符仅用来表读音
意符:字符即表示所绘之物,且有读音
定符:位于词尾,不发音,提示词义
注:现代古埃及语相比古代埃及语的区别在于缺少元音,国际埃及学术界后使用一个全新音节将其填充。
后缀代词与助动词
书写顺序
水平,从左到右
水平,从右到左
垂直,从左到右
垂直,朝右-左
书面的草书象形文字通常写在列,从上到下或水平,从右到左。在象形文字草书的后期阶段,唯一幸存的例子是水平书写的,从右到左;垂直象形文字应从上到下读取。
一般来说,即使你无法理解象形文字的含义,也很容易确定阅读象形文字的方式。具有明确正面和背面(例如,一个人)的象形文字通常:
面对句子的开头
面对相同的方向,任何人或大对象在图片,他们描述
例如,如果一张桌子包含一个人坐着,朝右的照片,那么所有正面和背面都有明确的象形文字也会正面朝右。实际的象形文字将从右到左读取,因为这些图像几乎总是面对句子的开头。
不显示这种行为的象形文字据说是逆行的。一旦一个人理解象形文字很容易确定一个人是否正在检查逆行文本,因为它将根本就没有意义!作为阅读的辅助工具,也许还有古埃及人的审美意识,象形文字也被包装成整齐的图案。通常,两个或两个或更多短或薄(取决于一个人写象形文字的方向)将写在相同的块彼此。有时,一个高大或宽的符号会变小,并放置在另一个短或薄象形文字。
最后,象形文字没有标准标点符号。宗教文本一般没有标点符号,而古埃及语后半部分的文字在重要的思想路线之间完全停止。
公元4世纪出现了Horapollo的《象形文字集》,对其中近200个象形文字作了解释。早期研究者认为它源出于希腊文,近期的研究则倾向于它含有真正的知识的残片,把它定性为埃及知识阶层试图挽救濒于失传的文化的一次“绝望”的尝试。《象形文字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符号主义起了主要的影响,特别是安德烈·阿尔齐亚特的《图形的寓意》,还有弗朗切斯克·科罗纳的《波利菲尔之梦》。
文字的破译
罗塞塔石碑(托勒密五世登基周年纪念诏书)(2张)
1890年代在Hierconopolis发掘时发现的纳尔迈石板(公元前3000年)多年来被认为是埃及象形文字的最早文献。然而,在1987年德国考古队在阿比多斯(地名为Umm el-Qa'ab)发现了前王朝的一个统治者的U-j坟茔,复原了几百块骨片,从中找到了具有完全规模的埃及象形文字,这一坟茔的年代为公元前3150年。
法老托勒密帝号之印
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时,在罗塞塔城附近发现了一块用三种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写成的黑色玄武石碑,被称为“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这块石碑给解读带来了关键性的资料。
商博良在前几位文字学家研究基础上从国王托勒密的帝号名印入手,
前后用了近20年时间终于在1830年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这对当时诞生不久的埃及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商博良手稿
罗塞塔石碑的出土位置(1张)
罗塞塔石碑是1799年7月工程师皮埃尔·弗朗索瓦·泽维尔·布沙尔指挥士兵拆除15世纪凯特贝苏丹建造的凯特贝堡垒的旧墙时在旧墙的基础发现的,这块石碑15世纪作为建筑石料搬运过来,它原本可能放置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塞伊斯(Sais)神庙,后被移往六十四公里外充当修建防御要塞的建筑石料。凯特贝堡垒位于拉希德城北5公里尼罗河西支入海口附近,建于15世纪(在亚历山大也有凯特贝苏丹建造同名的Citadel of Qaitbay)现在堡垒内部仍然可见充作石料的古埃及石碑,城堡某处可能还埋着罗塞塔石碑其余部分。
古埃及文学、教谕学派
流传到当下的古埃及文学作品,都是古代埃及社会形态下的产物其神学、诗歌、教谕,箴言,描绘了埃及古代文学史的灿烂。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许多文学作品写在纸草纸上保存了下来。
普塔荷太普
大贤普塔荷太普像行教像
普塔荷太普是埃及第五王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埃及教谕类学派开拓者、普塔霍特普开创臣子权贵讲学之风,倡导谦恭以及忠于职守沉默作为旨向。普塔霍特在世时就被尊奉为“众吏师范”其思想对埃及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普塔荷太普箴言》是古王国出现的最重要的教谕文学,其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古埃及青年进行了道德教育: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青年人应该具有的良好的性格和青年人走上仕途应该注意的为官之道。
中王国文学
第一中间时期和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280~公元前1778),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中埃及语成为埃及古典文学语言。
中王国时期是古埃及文学的繁荣时期,其文学作品在修辞、表意、描绘等方面是后来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典范。
教谕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公元前1090)最突出的文学体裁是教谕类写实文学和旅行记。
训诫朝臣的阿蒙涅姆赫特王
《阿蒙涅姆赫特的教谕》,是继承了普塔荷太普教谕学风阿蒙涅姆赫特对臣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十二王朝前期。全书共2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阿蒙涅姆赫特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阿蒙涅姆赫特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阿蒙涅姆赫特教谕》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安、表达安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为人处世”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教谕学派文学的特征
一、以普塔霍特普为先贤,为思想导师;
二、以“四大教谕”等书为经典;
三、在思想上形成了谦卑与思辨的一种张力结构;
四、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
古埃及典籍
教谕经典主要有四大教谕。本有六典,《阿蒙涅姆赫特教谕》、《普塔霍蒂普箴言集》、《美楞普塔诗集》、《普塔荷太普教谕》。据说经亚历山大图书馆失火一炬,《哈杰德夫导论》从此失传。教谕文献卡格姆尼之教导(公元前2400年)
古埃及诗歌
《尼罗河颂》是美楞普塔时期的篇长诗共14节,据埃及学者推断,它创作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其外又有早在古王国时期,国王陵墓中就已经有了各种符箓。中王国时期,这类符箓种类增多,而且中等居民阶层也在死者棺中放入符箓。新王国时期便产生了《死者之书》(一译《亡灵书》),它是写在长卷纸草纸上的各种咒文、祷文和颂歌,放在奴隶主帝王的陵墓或石棺里供“亡灵”阅读,许多诗句庄严典雅,气象宏伟。它表现了古埃及人对众神的虔诚,其中还有著名的三大神学体系,即孟斐斯神学,赫利奥坡里斯神学,赫尔摩波利斯神学,等著作
古代埃及每个时期都有训言、箴言之类的教谕文学。箴言这类作品多出自统治者或王公贵族之手,教导其子弟、臣下如何治国如何爱戴人民;有些则宣扬如何立身行事。后世把教谕文学上溯到古王国时期,《普塔霍蒂普箴言》就是这时期的作品。据说在著名的《所罗门智训》里,可以看出古埃及大臣普塔霍蒂普所写箴言的影响。
古代埃及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故事传世。中王国时期,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增多。这些故事大多叙述主人公游历冒险的事迹,情节曲折。它表明当时埃及人社会视野大为开阔,也反映当时埃及跟海外的交往日益增强。有些故事取材于历史事件。
第十王朝时期的《能说善道的农夫的故事》(一译《有口才的庄稼人的故事》),是其中优秀的作品之一。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刻画了一个聪明的劳动人民的形象。
《赛努希故事》是根据第十二王朝初年的真实事件而创作的,它描述了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反映了埃及人在巴勒斯坦的真实生活。中王国时期另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是《遭难水手的故事》(一译《沉舟记》),它很象《一千零一夜》中的《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也象《鲁滨孙飘流记》。
《赛努希故事》译文
这部作品饶有风趣,引人入胜,充满惊险的场面和奇异的情节,反映出当时埃及水手的生活和爱国热忱。新王国时期留下了许多曲折离奇的故事,如《两兄弟的故事》、《倒霉的王子》、《占领尤巴城》和《关于真理和非真理的故事》等。新王国时期另一个突出的文学体裁是写实的旅行记,著名的《威纳蒙旅行记》写于第二十王朝的末期,它描述阿蒙神庙神官哈雷侯尔派遣威纳蒙前往腓尼基比布鲁斯城采购木材的故事。
古埃及文学在题材或体裁上对古代希腊文学、科普特文学和中世纪的东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古埃及文学赏析
古埃及宗教
埃及文明的核心是古埃及宗教,不研究古埃及宗教的人,很难说是对埃及文明有真正的了解。
古埃及宗教的三大主题是自然崇拜、国王崇拜和亡灵崇拜,动植物崇拜隶属自然崇拜,在自然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埃及的哲学观
古代埃及人认为肉体的死亡只是为灵魂开启通往永生的大门。尼罗河西岸成为埋葬之地,那是每天太阳落下的地方,死者的灵魂也应在那里安息好得到下一次的重生。
古埃及神话
埃及神祇
古代埃及的神话大致上,埃及的神明可分成三种型态:(一)动物型态(二)人物型态(三)抽象型态
最高主神:太阳神拉,太阳神阿蒙,太阳神阿顿。
高阶主神:努恩(混沌初始之元神),普塔,阿波菲斯(暗),舒,泰芙努特,盖布,努特,奥西里斯,赛特,伊西斯,奈芙蒂斯。
主要神祇:塞赫麦特,索贝克,荷鲁斯,穆特,哈索尔,巴斯特,玛阿特,托特,阿努比斯,塞拉匹斯,孔斯,阿匹斯,等。
其他神祇:伊姆霍特普(神化的人物),克奴姆,阿努凯特,敏,哈碧,列涅努忒,艾姆谢特,多姆泰夫,凯布山纳夫,贝斯,萨提特,塔沃里特
埃及卫星地图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起初在尼罗河流域,直到国力强盛时候,才达到当今的埃及领土。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人曾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埃及的地理位置使得埃及虽有降水但不多。从古代埃及留下来的大量雕刻和绘画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的特征是:高身材,黑头发,低额头,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宽脸型,阔肩膀,古铜色皮肤,体魄健壮。他们的体形、外貌与古代的利比亚人和努比亚人不同,与古代的亚细亚人也不同,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这句话的理解为:地理上的尼罗河从东非高原的万山丛中走来,用洪水和泥沙在东非大裂谷带上塑造了肥沃的河谷平原,它象一条生合之藤伸延在荒凉的撒哈拉大沙漠上;历史上的尼罗河从新石器时代走来,它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尼罗河是文明的化身,在世人心目中,文明总是和尼罗河联系在一起。
原始社会
埃及人的原始社会起始于200万年以前的埃及直立人,是埃及最早的人类,他们的共同祖先属于埃及古猿,主要起始于在埃及法尤姆洼地的原上猿和埃及猿。埃及法雍的直立人生活反应了埃及最早人类的活动。
古埃及有明确历史纪年为公元前664年。
王朝社会
1118次播放06:30
古埃及简明历史,一个伟大文明的中断,再见古埃及!
约公元前350年前后,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初期的史学家曼涅托,将埃及第一王朝,至其当时所在的埃及第三十一王朝,把埃及一共分为三十一个朝代,之后学术界(将曼涅托之后的第32王朝即托勒密王朝重新列入)又有现代学者在此基础上将上古埃及朝代重新划分为三十三个王朝(含第0、32王朝)及以下几个时期:
古风时代(前)
0、前王朝时期【城邦(塔索·巴达里、阿姆拉提亚、基泽)】—0王朝,约公元前4000—约前3300年,0—1王朝,约公元前3300—约前3100年)
1、早王朝时期(1—2王朝,约公元前3100—约前2700年)
古典时代(早)
2、古王国时期(3—8王朝,约公元前2700—约前2180年)
3、第一中间期(9—10王朝,约公元前2180—约前2040年)
4、中王国时期(11—12王朝,约公元前2040—约前1786年)
5、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约公元前1786—约前1550年)
帝国时代(中)
6、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约公元前1550—约前1069年)
7、第三中间期(21—25王朝,约公元前1069—约前664年)
8、晚王国时期(26—31王朝,约公元前664—约前332年)
希腊化时代(晚)
9、托勒密时期(31—32王朝,约公元前332—约前30年)
罗马统治时代(后)
10、后埃及时期(埃及行省,约公元前30年—约公元639年)
古埃及
从第1到第4时期,是奴隶制国家形成和统一王朝出现的时期,第5至第7时期是统一王国重建和帝国时期,第8至第10时期是埃及奴隶制国家衰落和陷于外族统治下的时期。注:
1、新王国时期十八王朝之后的埃及统治者才被称作“法老”(意为宫殿中的正殿/朝堂)。
2、据现代埃及古物学最新考古发掘证明了埃及的第一次统一可能早在蝎王时期就已经完成了,其跨度约为200年左右,这段前王朝时期又被现代埃及学家称为“零王朝”。
胡夫金字塔 - 狮身人面像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坟墓,因其形似汉字的“金”字,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金字塔的建造始于第3王朝第一个国王乔赛尔。当时,他让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伊蒙霍特普为他设计一个坟墓,伊蒙霍特普最初设计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石造马斯塔巴,地点在萨卡拉。但乔赛尔和伊蒙霍特普自己都不满意,觉得不够庄严雄伟。于是伊蒙霍特普便在它上面又加了五个一层比一层小的马斯塔巴,这就成了仍可见到的乔赛尔的层级金字塔,它高61.2米,底边东西长123.3米,南北长107.4米。在金字塔的底下有走廊和墓室,在金字塔旁建有祭庙,整个建筑群则用围墙围了起来。第4王朝第一个国王斯涅弗鲁时,建造了三个金字塔。他的第一座金字塔在麦杜门,原为一个层级金字塔。后来将各层阶梯填平,成为一个角锥体的金字塔;其后,他又命人在达淑尔为其建造一座真正角锥体的金字塔,但由于设计上的误差,建到一半时发现角度太大,不得不改变角度,从而成了一座菱形金字塔,或称弯曲形金字塔。对此,斯涅弗鲁当然不满意,于是他又命人在达淑尔建造了另一座真正角锥体的金字塔。可以说,斯涅弗鲁时期是从层级金字塔向真正角锥体金字塔转变的时期。最大的金字塔是第4王朝的胡夫国王(希腊人把他叫做齐奥普斯)时修建的,其建筑师是胡夫的兄弟海米昂,地址被选在孟斐斯附近的尼罗河西岸的基泽。该金字塔高146.5米,每边边长约为230米。据说该金字塔用了约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头,平均每块重约2.5吨。墓室原建在塔底,后又在塔内的中部建了墓室。此金字塔的入口在塔北面离地面13米处,呈三角形,从而使塔身的重量均匀地散开,不致将通道口压垮。据希罗多德说,修建胡夫的金字塔共用了30年的时间,头10年是修筑运石头的道路和修建地下墓室,后20年用于修建金字塔本身,每年用工10万人。
在胡夫的金字塔旁,还有该王朝的哈佛拉(希腊人把他叫做齐夫林)和孟卡拉(希腊人把他叫做麦凯林努斯)两个国王的金字塔。在哈佛拉金字塔前不远处有该国王的一个狮身人面像(司芬克斯),高21米,长57米,耳朵有2米长。用一整块石头雕成,据说其面部是按哈佛拉的像雕成的。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进入天国门户的守护者,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也是古埃及文明的典型象征。
在这些金字塔四周,还仆伏着许多贵族的马斯塔巴,这象征性地反映了君主专制对其臣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古代埃及国王为什么要将坟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呢?这有两种说法。传统认为,这种坟墓形式是埃及王陵形式自然发展的结果,即从前王朝的画墓,到早王朝的马斯塔巴,到乔赛尔的层级金字塔,最后发展成角锥体的金字塔。英国学者爱德华兹在其《金字塔》一书中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他认为,金字塔的修建,与古埃及的宗教崇拜有关。因为,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升天,而层级金字塔的阶梯就是国王灵魂上天的天梯。1954年在胡夫金字塔旁的地下发现的大木船,也是用作运载国王灵魂升天的;而角锥体的金字塔则象征了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金字塔的四条棱线就形似太阳的光芒。他认为,斯涅弗鲁时期是这两种不同的宗教观念的转换时期。
古埃及的金字塔现存约80座,起自第3王朝,止于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王墓不再用金字塔的形式,而是采用了岩墓的形式)。它们分布于孟斐斯附近尼罗河西岸。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金字塔的修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耗费了国家的人力和财力,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削弱了君主专制的实力。希罗多德和狄奥多拉都记载说,人民对修建金字塔满怀愤怒,甚至可能爆发过人民起义。第5王朝就可能是在人民起义后建立起来的,无怪乎新王朝更加依赖神权势力来维护其统治。
古王国的衰落和第一中间期 古王国末期,由于阶级矛盾的激化,王权更加依赖神权势力和地方贵族。国王们把越来越多的土地、劳动力和其他财富给予神庙和地方贵族,豁免神庙的赋税,使神庙和地方贵族的势力更加膨胀,而王权更加速了衰落。第6王朝国王培比二世的长期统治(据说他六岁登基为王,活了一百多岁)后,古王国的统一局面终于不能维持,君主专制也不复存在。第7王朝时,埃及陷入分裂混乱局面。据曼涅托残篇23所记,第7王朝的70个王只统治了70天(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是同时并立,而非互相承袭的);而据其残篇24,则为5个国王统治了75天。残篇记载的混乱和分歧反映了当时实际局面的混乱。从第7王朝起,埃及实已小国林立,几乎一个诺姆就成了一个小国家。每个诺马尔赫都感到自己是不再受制于人的独立王国的国王,是自己独立城市的统治者。他们往往把地方神的名字放在自己的称号之中。为了扩大自己统治的地盘,他们彼此争战不已,使局势更为混乱。
随着美尼斯统一埃及全境,法老开始推行各自出身地的神,使其称为主神,由全埃及共同崇拜。在古王国时期主神是鹰神荷鲁斯,后来改为太阳神拉,中王国时期则主要崇拜阿蒙,新王国时期拉和阿蒙相结合,形成主神阿蒙拉。在国家统一崇拜主神的同时,各个地方(诺姆,相当于省)仍然崇拜原来地方的神。
由于古埃及人极重视宗教信仰,所以他们建造巨大的神庙来崇拜天神。在新王国时期,埃及通过武力扩张积累了空前的财富,但在几代法老在位期间都被用来修建神殿。
概述
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埃及人除了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及制造木乃伊而闻名天下外,还发明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东西。
文字
13万次播放06:38
古埃及文字突然被破译,一定是伪造的?了解一下罗塞塔石碑吧
古埃及文字创于前3500年,是一种称为圣书体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是人类最古老的书写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纪念碑、庙宇的墙壁或石块上,所以被称为“圣书体”。
1799年,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çois Bouchard)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港口城市罗塞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了“罗塞塔石碑”。石上刻有三种文字,分别是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历史学家一直不明白石刻上“圣书体”的意思,直至1822年,法国学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第一个理解到,一直被认为是用形表义的埃及象形文,原来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这重大发现之后成为解读所有埃及象形文的关键线索。
莎草纸
4.8万次播放03:22
埃及最古老的莎草纸,曾受皇室家族追捧,现无人问津,什么原因呢
古埃及人于约公元前2600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张由纸莎草制成的纸。冯骥才在《纸莎草和最古老的纸画》一文中详细描绘了制作过程:“古埃及人这种纸画所采用的纸……是直接取自尼罗河三角洲生长的一种水草,名叫Papyrus,一译纸莎草,一译纸草。这种草丛生着修长的叶子,中间伸出一根根大拇指粗的很长很长的茎杆,最长达5米,顶端开花,状似灯心草。古埃及人便用刀割下这茎秆,切成一段段,削去绿色的外皮,再将里边甘蔗一般白色的茎心切成极薄的片儿,浸泡在水中;6天之后取出来,用圆形木棍擀去茎片里的水分和糖分,以防生虫,然后把这些薄薄的茎片像编竹席那样编成一张张,放在重物下轧平,便成了一种草制的纸,也称纸莎草纸,或草纸……”古埃及人除发现纸外,也是世界上最早懂得用纸莎草的茎来造写字的笔和用水混合黑烟灰及胶浆来制成墨水的民族。
狮身人面
狮身人面像
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筑物,是法老的墓穴。由于古埃及人在尼罗河两岸生活及耕作,所以金字塔主要是在沙漠地区兴建。从公元前2700 — 1800年这900年里,估计古埃及人共建筑了超过80座金字塔。而建于公元前2589 — 2566年间的“大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它是为法老胡夫而兴建的。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了一座“狮身人面像”。至今仍然没有人知道建造这座由“狮身”与“人面”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他代表着法老的智慧与勇猛。一些人相信“狮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护神,另一些则认为它是古埃及伟大文明的象征。
数学
150次播放01:48
数学的实际应用-古埃及人是怎样分面包的#科普 #教育
古埃及人自己发明了一种数字:
古埃及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埃及人的数学符号系统不是我们今天所采用的进位制写法,而是用一个符号代表固定的数值,在写5时,他们会用5个代表1的符号来书写,当然排布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再有,当书写111时,他们会利用1个代表100的符号,1个代表10的符号以及一个代表1的符号来书写。古埃及
古埃及的数学家、几何学家,已经能够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此外,埃及人利用割补近似的方法求得圆的面积为:通过这个近似等式,我们可以得到埃及人眼中的圆周率:π≈3.1605。
天文学
古埃及拥有相当水准的天文学知识,古埃及人将一年定为365天,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4]古埃及使用太阳历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这种日历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差不多。古埃及人把一年分为3个季节,每季4个月,他们还发明了水钟及日晷(即以太阳的倒影来计时)这两种计时器,把每天分为24小时。考古学发现古埃及人了解许多星座,但是这些星座和我们现代的星座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的明确,因为这些星座是通过对森穆特,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九世等陵墓中的天文天花板中了解到的,但是这些天文天花板所记录的星座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使得我们不能了解到古埃及人的星座和今天星座之间确切的对应关系,但是这些主要的星座名字却可以略窥一二,如:雌河马座(涵盖了从天琴座到牧夫座的北极点附近的一大片区间),Anu座(天猫座到猎犬座这一带),双胞胎与两女士座(今天南十字座),狮子座(今天狮子座),大鳄鱼座(今长蛇座),sah座(猎户座腰带的三颗星)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上面列举的这些星座有的只是考古学家根据某个天文天花板所给出的星座建议。目前只有极少一部分的星座可以和现代的星体画上等号,如sah座就可以确定是猎户座腰带的三颗星,spdt(即Sopdet)对应现代的天狼星等。
另外,古埃及人还把黄道恒星和星座分为36组,在历法中加入旬星,一旬为10天,这与中国农历的旬的概念类似。旬星概念至少是在埃及第三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
由于古埃及文化有显著的星神崇拜,天文学观测和记录由祭司负责。每年夏天,当天狼星黎明前升起之时,尼罗河就开始泛滥,因此古埃及人认为天狼星是掌管圣河尼罗河的神祇,因此他们建造神殿,祭祀天狼星。另外也有人认为金字塔是用来观测天狼星而建造的。通过对天狼星准确的观测,埃及人确定一年(天狼年,即一种恒星年)的长度为365.25天,与的计算长度相当接近。古埃及人赋予太阳浓重的宗教色彩,代表太阳的神祇就有数种,其中最重要的有拉和阿顿等,很多法老都以自己是拉或者阿顿的代表来统治埃及。
木乃伊
860万次播放04:59
木乃伊是如何制作的?为何3000年的干尸也可以修复声道!
它是指长久保存的古埃及人的尸体,这些尸体能保存数千年是因为它们经过特别的处理。首先处理尸首的专人(一般都带着阿努比斯的面具)将尸首进行内脏清理:同样和内脏一样处理好(古埃及人认为主宰身体的是心脏,并不是脑部,有时会直接将脑髓当做废弃物扔掉)。
新王国时期木乃伊制法:
1、去世至下葬为期70天,成为以后之规范。
2、将尸体送至制木乃伊之屋(per—nefer)。
3、敲碎筛骨,用金属勾将脑部由鼻孔取出。
4、将腹部肝、肺、胃、肠四器官取出。
5、用椰酒及香料清理体腔,用临时材料填满。
6、将手指脚趾用绳系紧,再用泡碱将尸体干贮。
7、将尸体送至纯净之屋,用尼罗河水洗净。
8、用树脂浸泡过的亚麻布将脑部填满。
9、将腹部临时充填物取出,用装满木屑的亚麻布或泡过树脂的没药填满,再缝合。
10、擦上杉树油、蜡、泡碱及树胶的混合物。
11、洒上香料、塞住鼻孔。
12、眼皮下方放上洋葱或亚麻布的垫子。
13、用熔化的树脂将尸体涂满,收敛毛细孔保护皮层。
14、用亚麻布将尸体四肢先包起,再包身体,再套上完整寿衣。
15、继续包裹,每包一个部位都要念一段咒语,不能间断,直到第52天结束。
16、第68天至70天则入棺。
主要神祗
九柱神
1.拉(Ra)
主神,太阳神。其形象与阿蒙结合在一起。拉是赫里奥波利斯自古尊崇的太阳神。古王国时代,法老被认为是拉神之子,并由此赋予拉神国神的无上权威。如同阿蒙·拉神的组合,拉神与许多神组合,如拉·赫鲁埃姆阿克特神(Horemakhet)组合象征“地平线的何露斯”。拉神或拉·赫鲁埃姆阿克特神都以头戴饰有圣蛇乌拉埃乌斯的太阳圆盘冠的男人或头戴同样冠的猎鹰首男人身形象出现。
2.舒(Shu)
风之神,通常会和奴特、给布一起出现,它立于中,支撑着奴特,而给布则横卧于下。这个名字或许和字根she(dry, empty)有关。它是太阳光拟人化出来的神,与泰夫姆特分享一个灵魂。
泰芙努特及诸神
3.泰芙努特(Tefnut)泰芙努特(Tefnut)是埃及神话中的雨水之神,生育之神,九柱神之一。她是拉造出来的。她与自己的兄弟休结婚,生盖布和努特。
4. 盖布(Geb)
大地之神,表示植物生长繁茂的地面。地球之神,苏及泰夫姆特之子;奴特的兄弟及丈夫;奥西里斯,伊西斯,塞特,奈芙提斯的父亲。圣兽是鹅,通常以黑或绿皮肤男人的形象出现,分别表现生长的万物及肥沃的尼罗河。有人说它掌有死者灵魂是否下地狱的权柄,使人不能上天堂。
5.努特(Nut)
天空女神,太阳之母。苏和泰夫姆特之女,给布的妻子与姐妹,奥西里斯、伊西斯、塞特、奈芙提斯的母亲,通常被画成一具有蓝色皮肤的女人,身体含有星星,四肢撑在地面,表示天空在地球上的弧度。
6. 奥西里斯(Osiris)
农业之神、丰饶之神,文明的赐予者。也是冥界之王,执行人死后是否可得永生的审判。
7. 伊西斯(Isis)
守护死者的女神,亦为生命与健康之神。奥西里斯之妻,荷鲁斯之母,奈芙提斯的姐妹。她可以说是埃及神话中最重要亦最受欢迎的女神之一,古埃及人相信她是宇宙间最有魔力的魔术师,因为她知道太阳神的秘密名字。她保护荷鲁斯的儿子艾谢特;帮助奥西里斯复生,且帮助他管理冥城。
8. 赛特(Seth)
干旱,战争之神,混乱之神。沙漠、外国之神,象征风雨不顺的季节,是奥西里斯和荷鲁斯最大的敌人。十九王朝始为它翻案,重新被视为一伟大的神,仁慈地压抑沙漠及外国的力量以保护埃及。
9. 奈芙蒂斯(Nephthys)
守护死者的女神。塞特之妻,阿努比斯之母。给布和奴特最小的小孩,当塞特杀了奥西里斯时,她背弃丈夫塞特,并协助伊西斯照顾荷鲁斯。奥西里斯四子中,它保护的是哈碧。
主要神
1.阿图姆(Atum)
落日之太阳神,原为众神之首,是创造世界的主神,苏及泰夫姆特的父亲。本是九柱天神中最高级的神明,后让位于拉。也多被认为是拉神在傍晚时的身份和形态。
2.托特(Thoth)
计算、学问与智慧之神,外形或作红鹭,或作狒狒,带着笔及卷轴,亦为文字发明者。
3.玛特(Maat)
真理与正义女神,是太阳神拉的女儿,智慧之神托特的妻子。其象征物为鸵鸟羽毛。
4.阿努比斯(Anubis)
死神。外形为狼头人身,也是墓地的守护神。塞特与奈芙提斯之子,木乃伊的创造者。它引导死者的灵魂到审判的地方,同时监督审判,使死者免于第二次的死亡。
5.荷鲁斯(Horus)
鹰神,天神,王权的守护者,外形幻化为鹰;为奥西里斯与伊西斯之子。法老即为人间的荷鲁斯。
6.哈托尔(Hathor)
爱与美的女神、富裕之神、舞蹈之神、音乐之神。她关怀苍生,同情死者,同时也是母亲和儿童的保护神。在不同的传说中,她是荷鲁斯的妻子。
7.阿蒙(Amon)
底比斯的主神,因底比斯的兴起而成为国家的主神。这个名字意指‘The Hidden One‘,圣兽是鹅和公羊。
8.姆特(Mut)
战争女神,阿蒙神之妻,孔苏神之母,外形幻化成母狮。Mut这个名字在埃及文中意指母亲,是月神孔苏之母。
9.孔斯(Khonsu)
底比斯三神之一(阿蒙及姆特),月神,亦为医疗之神,其父为阿蒙神,母为姆特神,三神同立于一座,在卡纳克外围有其神庙。关于它最有名的故事应是它在古游戏Senet中与托特为对,并以它的光为赌注;托特赢了比赛,因此它无法展现它所有的光芒,除了满月时(这或许正是月有阴晴的传说吧)。
10.普塔(Ptah)
是孟斐斯地区所信仰的造物神,而后演变成工匠与艺术家的保护者,形象为一木乃伊,他的妻子是塞赫美特。
11.那夫特姆(Nefertem)
植物神,和父亲普塔,母亲塞赫美特并称孟斐斯三柱神。
12.阿努凯特(Anuket)
最初起源于埃及境内尼罗河起始地,位于努比亚边界的象岛地区,她是尼罗河的化身及尼罗河女神。
13.阿吞神(Aten)
太阳头上之圆盘,朝日刚露出地平线时的太阳神。在阿克奈天(即 Amenhotep IV)宗教改革时,被奉为唯一真神,他的继任者—图坦卡门王(Tuankhamun)因神官而恢复以前崇拜阿蒙·拉的信仰。
14.敏(Min)
生产及收获之神,亦为道路和沙漠旅行者的守护神,可布特斯之主神。全名是Menu—ka—mut—f("Min,Bull of his Mother"),是一个很男性化的神,通常人们把莴苣当成祭品献给它,然后吃掉便能获得成年的标志(成年礼)。乃爱之女神奎特的丈夫。
15.奎特(Qetesh)
本为叙利亚的神祇,通常以一美丽的裸女站或坐在狮子上,手上握着花,镜或蛇的形象,以正面出现(和一般埃及壁画不同),敏之妻。
16.艾姆谢特(Amset)
荷鲁斯四子之一,死者肝脏的保护者。
17.哈碧(Hapi)
荷鲁斯四子之一,死者肺的保护者。
18.多姆泰夫(Duamutef)
荷鲁斯四子之一,死者胃的保护者。
19.凯布山纳夫(Qebhsenuef)
荷鲁斯四子之一,死者肠的保护者。
动物神
1.阿佩普(Apep)
被认为是破坏、混沌、黑暗的化身,也是太阳神拉的孪生兄弟以及死对头。他希望世间陷入永久的黑暗。一般他的形象是一条蛇。
2.凯布利(Khepri)
圣甲虫,亦为早晨之太阳神,常被认为与拉相同。代表太阳在天上周行一日的路径。Kheper在埃及文中意指许多,但根据上下文所得,多指创造或转换("to creat" or "to transform"),而且也代表了圣甲虫。它之所以受此尊重乃因太阳的升起就像甲虫滚动着它的卵,因此它代表了太阳在天空运行的推进器。
3.索贝克(Sobek)
鳄鱼神,崇拜地在Arsinoe,希腊名之为Crocoldilopolis,意指鳄鱼;据说它具有四倍的神性,因为它具有四种元素:拉的火,苏的空气,给布的地球及奥西里斯的水。在死者之书中,它保护甫出生的荷鲁斯,并帮助伊西斯及奈芙提斯消灭塞特。
4.塞赫美特(Sekhmet)
母狮女神,在孟斐斯被视为是布塔之妻,由拉自自己眼里的火焰所创造,乃是为了惩罚人们所犯的罪;晚期则变成一爱好和平的女神,与慈善的贝斯特相近。
5.贝斯特(Bast)
猫女神,崇拜中心在Bubastis的三角洲城。自从猫变成宠物后,贝斯特变成家中很重要的神邸及图像。(猫女神杀死攻击太阳神的邪恶之蛇常被画在纸沙草上)。
6.塞尔凯特(Selket)
蝎子女神,多为有保持平衡的蝎子在头上的形象,为活着无辜的人们请愿,亦被当成妇女分娩时的帮手,并曾送出七只蝎子保护伊西斯免于塞特的迫害。其乃奎本汉穆夫的保护者,之所以变得有名乃因在图坦卡门王墓中有些关于它的收藏品在1970年代曾至美国展出。
7.奈赫贝特(Nekhbet)
秃鹫神,上埃及的守护神。她是早期前王朝时期尼可布(Nekheb)城的守护神,她的名字意思就是“尼可布的”。最终,成为了上埃及的守护神,也是古埃及统一后的二个保护神之一。
8.瓦吉特(Wadjet)
蛇神,下埃及的守护神。该地也是古埃及人自旧石器时代至公元前3100年一万年间的发展种植的地方。瓦吉特一直是下埃及的守护神,后来上下埃及统一后,便与上埃及的秃鹫女神奈赫贝特一起成为埃及的守护神。
9.克奴姆(Khnum)
原为尼罗河源头之神。传说他先在一个手拉胚转盘上用陶土做出小孩的身体,再把它放到母亲的子宫中。在后期的神话里,甚至连其他的神祇都是由克奴姆捏塑出来的,他因此被称为“陶工之神”和“造物之神”。
10.萨提特(Satet)
大象神,神化的尼罗河洪水。她名字的意思是指这条河每年的洪水。她也是一位早期的战争、狩猎及生育女神,被看作是阿努凯特女神的母亲和埃及南部的一位保护神。
11.海奎特(Heqet)
蛙女神,她的形象或是青蛙,或是头上爬一青蛙的妇女。海奎特帮助产妇分娩,她与克奴姆一样,也是人类的创造者,经常被人们称为克奴姆的妻子。海奎特的偶像常放在石棺里。
12.塔沃里特(Taweret)
河马女神,肥胖的身躯使古埃及人把它同生育联系起来。母河马被奉为女神塔沃里特,人们相信她能保佑孕妇及新生儿。人们还常常在神庙中奉上河马女神的雕像来还愿。
前王朝
(前3500-前3050)蝎王(King Scorpion)
偌
卡 Ka
纳尔迈(King Narmer)
古王朝(前3050-)
第1王朝(公元前3050-2890年)
阿哈 Aha—美尼斯
迪尔
瑞内博
德闻 Den
安迪耶布 Anedjib
瑟么凯特 Semerkhet
伽阿 Qaa
第2王朝(前2890-前2686)
赫特普塞凯姆威 Hetepsekhemwy
瓦迪耶
塞尼德 Sened
泊西布森 Peribson
塞凯密布
卡塞凯姆威 KhaseKhamwy
古王国或孟斐斯帝国(前2686-前2135)
第3王朝(前2686-前2575)
尼布卡一世( 2650-2630)
左塞( 2630-2611)
斯奈夫鲁( 2611-2603)
卡巴( 2603-2599) Khaba
胡尼( 2599-2575) Huni
第4王朝(前2575-前2465)
斯奈夫鲁(2575-2551)Snefere
胡夫(Khufu (Cheops) 2551-2528)
拉迪耶迪夫(2528-2520)
哈夫拉( 2520-2494)Khafra
尼布卡二世
门卡乌拉( 2490-2472)Menkaura
赦普塞卡夫斯奈夫鲁(2472-2467)Shepseskaf
第5王朝(前2465-前2323)
乌塞尔卡夫( 2465-2458)Userkaf
萨胡尔( 2458-2446)Sahura
尼夫里尔卡尔(2477-2467)Neferirkara
赦普塞斯卡尔(2426-2419)Shepsekara
尼夫日夫尔(2419-2416)Neferefra
尼乌塞尔( 2416-2392)
门考胡尔( 2396-2388)Menkauhor
杰的卡尔( 2388-2356)Djedkara
乌纳斯(2356-2323 )Unas
第6王朝(前2323-前2150)
特提(2323-2291)Teti
佩皮 珀辟一世(2289-2255)Pepy 1
莫润尔一世(2255-2246)
佩皮二世(2246-2152 )Pepy 2
莫润尔二世
尼托克丽丝王后
第7王朝、第8王朝(前2150-前2135)
伽卡尔
尼夫考尔
尼夫考胡尔
尼夫里尔卡尔二世
第一中间期(前2135-前1937)
第9王朝、第10王朝(前2135-前1986)
莫伊伯
科提
莫里卡尔 Merikara
伊提 Ity
第11王朝(前2134-前1937)
门图霍特普一世
伊涅特夫一世(2074-2064)
伊涅特夫二世(2064-2015)
伊涅特夫三世(2015-2007)
尼布赫泊特尔
门图霍特普二世(1986-1956)Mentuhotep 2
门图霍特普三世(1956-1944)Mentuhotep 3
门图霍特普四世(1944-1937 Mentuhotep 4
中王国或底比斯第一帝国(前1937-前1668)
第12王朝(前1937-前1784)
阿门内姆哈特一世(1937-1908)Amenemhat 1
森乌塞特一世(1917-1872) Senusret 1
阿门内姆哈特二世(1875-1840)Amenemhat 2
森乌塞特二世(1842-1836)Senusret 2
森乌塞特三世(1836-1817)Senusret 3
阿门内姆哈特三世(1817-1772)Amenemhat 3
阿门内姆哈特四世(1772-1763)Amenemhat 4
塞布科尼夫露王后(1763-1759)Sobekneferu
第13王朝(前1784-前1668)
116年里65位国王在世
第二中间期(前1668-前1560)
第14王朝、第15王朝、第16王朝(前1720-前1565)
威格夫(Wegaf)
安特夫四世(Antef IV)
郝(Hor)
叟伯克侯特普二世 Sobekhotep 2
汗杰(Khendjer)
叟伯克侯特普三世 Sobekhotep 3
耐夫侯特普一世 Neferhotep 1
叟伯克侯特普四世 Sobkhotep 4
艾 Ay
耐夫侯特普二世 Neferhotep 2
塞斯 Sheshi
亚库赫
基安 Khyan
阿波比一世 Apepi 1
阿波比二世 Apepi 2
艾纳斯
亚考班
第17王朝(前1668-前1570)
14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其周围地区。他们是喜克索的封臣。最后3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开始与北方的喜克索人斗争。
叟伯克沙夫
安特夫七世 Intef 7
塔阿一世 Taa 1
塔阿二世 Taa 2
卡莫西斯
新王国或底比斯第二帝国(前1560-前1070)
第18王朝(前1570-前1293)
阿赫摩斯一世(1539-1514) Ahmose
阿蒙霍特普一世( 1514-1493)Amenhotep 1
图特摩斯一世(1493-1481)Thutmose 1
图特摩斯二世(1481-1479)Thutmose 2
哈特谢普苏特(1473-1458)Hatschepsut
图特摩斯三世(1479-1425)Thutmose 3
阿蒙霍特普二世(1427-1392) Amenhotep 2
图特摩斯四世(1392-1382)Thutmose 4
阿蒙霍特普三世(1382-1344)Amenhotep 3
埃赫那吞(1352-1336)Akhenaten
斯门卡尔上(1337-1336)Smenkhkara
图坦卡蒙(1336-1327)TutanKhamun
阿伊(Ay (1325-1321)
荷伦希布(1323-1295 )Horemheb
第19王朝(前1293-前1185)
拉美西斯一世(1295-1294)Ramesses 1
塞蒂一世(1294-1279)Seti 1
拉美西斯二世(1279-1213)Ramesses 2
莫尼普塔(1213-1203)Mereptah
阿门麦遂(1203-1200)Amenmesse
塞蒂二世(1200-1194)Seti 2
斯普塔(1194-1188)Siptah
塔沃斯塔王后(1188-1186)Tawasret
第20王朝(前1185-前1070)
塞塔克特(1186-1184) Sethnakht
拉美西斯三世(1184-1153)Ramesses 3
拉美西斯四世(1153-1147)Ramesses 4
拉美西斯五世(1147-1143)Ramesses 5
拉美西斯六世(1143-1136)Ramesses 6
拉美西斯七世(1136-1129)Ramesses 7
拉美西斯八世( 1129-1126)Ramesses 8
拉美西斯九世(1126-1108) Ramesses 9
拉美西斯十世(1108-1099)Ramesses 10
拉美西斯十一世(1099-1069)Ramesses 11
第三中间期(前1070-前767)
第21王朝、第22王朝、第23王朝、第24王朝(公元前1070-前767)
塔尼斯和底比斯的君王们包括斯孟迪斯(Smedes)、苏森尼斯(Psusennes)、朔申克一世
利比亚统治者,共12位法老,舍松契(Sheshonq)一世至五世、奥索尔孔(Osorkon)一世至四世、塔克罗特(Takelot)一世至三世。
底比斯僧侣王
小王国
伊索比亚和萨伊斯的复兴(前767-前525)
第25王朝(公元前767-前656)
匹耶 Piye
沙巴阔(712-698)Shabaqo
摄比特库(698-690)Shabitqo
塔哈卡(690-664)Taharqo
坦沃塔玛尼(664-657)Tanutamani
第26王朝(公元前672-前525)
萨姆提克一世(664-610)Psamtik 1
尼科二世 Nekau 2
阿玛西斯(570-526) Amasis
萨姆提克二世(610-595)
波斯王朝(前525-前332)
后王朝时期
第27王朝、第28王朝、第29王朝、第30王朝(前525-前332)
冈比西斯(525-522)Cambyses
大流士一世(521-486)Darius 1
薛西斯(486-466)Xerxes
阿尔塔薛西斯(465-424)Artaxerxes
大流士二世(424-404)Darius 2
阿米尔泰乌斯(404-399 )Amyrtaeos
哈克里斯(393-380)Hakor
奈科坦尼布一世(380-362)Nectanebo 1
杰德霍尔(365-360)
奈科坦尼布二世(360-343)Nectanebo 2
阿尔塔薛西斯三世(343-338)Artaxerxes 3
阿尔塞斯(338-336)Arses
大流士三世(335-332 )Darius 3
希腊王朝(前332-前30)
马其顿王朝(前332-前323)
亚历山大大帝(332-323)
菲利普(323-316)
阿黑大由斯
亚历山大四世(316-304)
托勒密王朝(前323-前30)
托勒密一世到托勒密十一世
克利奥帕特拉二世
托勒密十二世
尼欧斯·狄奥尼索斯(Neos Dionysos 80-58 & 55-51)
伯利尼斯四世王后(Berenice IV 58-55)
托勒密十三世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Cleopatra VII)
托勒密十四世·忒奥斯·菲罗帕托
托勒密十五世(凯撒里昂)
罗马王朝(公元前30-公元395)
公元前30年,渥大维(Octave)征服埃及。其实从公元前59年开始,埃及已是罗马的保护国。
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占领埃及。[1]
埃及在联合国成立后独立。
对于古埃及人每日进餐的次数并没有很精确的统计,不过一般来说,古埃及的富人被认为每日进餐两到三次:简单的早餐、较丰盛的午餐和晚上的正餐。
埃及艺术宏大而细致、庄严而温和、肃穆而崇高、骄傲而谦卑。古代埃及艺术的主要特征我以为就是“恒定”感,希望通过“恒定”的牵引,使艺术在人与神秘力量间形成媒介。它们是人创造的,但并不完全为现实的人的艺术。这样的艺术无疑有着造型的纪念碑性和别样的内在力量。
古埃及音乐
古代埃及音乐,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从埃及古遗迹出现的古乐器,显示埃及的古乐史迹,仅次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的音乐近5千年的历史;当时的埃及音乐,相信是以祭典仪式及宫廷音乐为主。
古代埃及乐手
古代埃及在(公元前3100~前 332),已产生了丰富的音乐文化。已使用多种乐器,如西斯特鲁姆(一种金属叉铃)是宗教和音乐的象征,常用于宗教仪典和公祭活动。贝尼琴(弓形竖琴)竖琴的多种形制,皆由它演化而成。其他乐器还有弦乐器利拉、纳菲尔琴(琉特),管乐器赛比笛、双管玛穆(一管奏曲调,一管奏持续低音)以及体鸣乐器对击棒(有木制、青铜制、象牙制,黄金宝石等)和多种鼓。
在公元前17~前15世纪,埃及人又曾征服过叙利亚近东等地,因此埃及音乐与西亚音乐有过密切的交流。西亚音乐对埃及音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角形竖琴和长颈琉特的传入,竖琴的体积由小变大;一种双簧的管乐器在许多场合取代了笛子;音阶也由原来的五声变为七声。
从埃及古王朝的遗迹和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在宫廷贵族的生活中,音乐占有重要地位,吟诗、舞蹈以及婚丧仪典都伴有音乐。根据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5世纪时,埃及的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相当繁荣,曾举行过600人的合唱、300人的竖琴合奏。
古埃及绘画
'线刻',就是在石头上刻画人物或动物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是平面造型,类似 《死亡之书》(约公元前1100年)绘画造型,实际上是界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种美术样式。
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
正面律在雕刻方面的要求是:第一,姿势保持直立双臂紧紧的靠着躯体,正面面向观众。第二,画面中的人物根据地位的尊卑,决定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第三,人物着重刻画的是头部神情庄严而身体的其他部位则非常简略。第四面部轮廓写实,又有一定理想化的修饰表现出庄严神圣的形象,个人情感的部分很少有表达。第五,雕像的颜色男性多为褐色,女性多为淡黄色,在面部的形象刻画中眼睛经常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埃及美术在建筑方面也有极大的特点。它的建筑体量巨大,宏伟庄严,具有非常强的纪念性。绘画表现写实生动表现手法也长期遵循正面律。线条非常流畅,优美色彩丰富,描绘人物经常用正侧面混合法,具有浓厚的装饰风格。有壁画作品《群雁图》《三个女乐师》等。
根据人物的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
填塞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
固定的色彩程式根据实际的目的和用途去创作,画家尽可能地把一切东西都制作得明确而又耐久。并且遵循着严密的法则。构图有的是平面展开,有的是在一条横线上安排人物、景物,不受透视局限,可能这样处理能全面、明白地描绘各种对象。在一条横线上构图,人物近者、地位高者画得大,远者、没有地位的人画得小;画面饱满,疏密均匀,空白处配以象形文字,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是来源于均衡美的美学。
法尤姆画像(Faiyum mummy portraits)法尤姆肖像出现的时期正值罗马美术对埃及美术产生巨大影响之时。在2世纪初,该地区还出现过身着罗马衣袍的埃及人的画像,这一类肖像对光、影以及人物性格和神态的刻画颇具特色,人物眼大且富于表情。这种手法被认为是东方概念与西方现实主义的结合,并被认为是拜占庭画风格的先声。
古埃及雕塑
西方雕塑的传统发端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从直接从埃及雕塑中演化而来的。在圆雕中严格地遵守“正面律”,不论人物站着还是坐着,人体都处在静止中,而且面部表情总是庄严平静地对着众。立像多数僵直呆立,从头顶经胸腰直到脚跟都在一条垂直线上。这些也就形成了古埃及雕像艺术的独特风格:庄严稳重,雄伟大方。古埃及大多数幸存的古埃及艺术品都来自王室贵族的陵墓。
可以看到当时的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欧洲史前艺术具有写实的风格,而埃及艺术从一开始就更强调表现宗教观念。直立的男人体,左脚向前,重心落在脚掌上。坐像总是促膝并足地坐着的。在很长的时间里,古埃及雕像几乎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古埃及雕像显现出的平衡和沉静,往往会产生一种奇怪的、令人着魔的魅力,而那庄重威严的造型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著名的正面律法则把雕塑造型的程式化表现的淋漓尽致。正面律主要用于圆雕中,在圆雕中坐像、立像都是以正面直视前方,身体的重心与头部垂直于同一平面。不能左右晃动,在形态上必须始终垂直于同一平面。虽然雕塑的形象固定单一,但面部表情的刻画却十分生动,带有理想化色彩,雕塑家在制作雕像时,以心中的美好形象为蓝本,雕刻的塑像年轻、充满活力。引:宾夕法尼亚大学《古代埃及艺术史》
古埃及生活
古埃及衣冠
尽管古埃及男女着装风格不同,但总的来说都讲究实用和简洁。到了新王朝时期,男女的时尚观念较从前大有不同,开始向雅致和优雅转变。
丘尼克/贯头衣,全称是“古代埃及传统服饰”,又称贯头装、“凯迈特”之服,是从蝎王即位到公元3世纪(后埃及时期),在埃及的主要居住区,以“凯迈特”埃及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埃及宗教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凯迈特民(古代埃及)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埃及“众神之国”、“威仪之国”、的体现,承载了埃及民族的染织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服装面料
古代埃及的主要衣料是亚麻织物、羊毛、优质的皮革、棉布、。
加工技术有:浆硬、织花、压褶、起皱加工、漂白、染色、刺绣、滚边等。主要是亚麻纤维,古代埃及人很早就开始利用亚麻秆剥下的纤维,织出的亚麻布成为主要的衣用材料,从轻薄透明的织物可见其纺织技术高超。
染色
本色(白色)。因亚麻染色较难,故以白色为主,也配以蓝、黄、绿、红等小面积颜色使用。
埃及古代男子服饰(长袖丘尼克)
埃及早期的男子的服饰主要是缠腰布。在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2180年),男子服装是一块方布,缠住腰,垂至膝盖,在腰上用一根束腰带或皮革绑紧。
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40—约前1786年),男子的丘尼克长度由及膝或在膝盖以上变为长至小腿肚,衣身也变得宽松。
新王国之后,还出现了衣身较窄,有短袖,腰间系白色细腰带的丘尼克常。
埃及古代衣冠
十八王朝皇室凉鞋(公元前1400年)
到了新王朝时期,此时埃及男子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时候开始穿优雅精致的披肩。男女通用的穿法是:从左前胸向后过肩膀到臀部,围臀部绕一周后到达身体的后部包裹住围臀部绕周后到达身体的后部,包裹住右肩,向前于左前胸系扎。埃及人的服饰才开始趋向时尚和复杂。丘尼克贯头衣缠腰布的前面开始有围裙式的装点:长及脚踝的裙子和长及膝盖的短袖束腰外衣也开始与短缠腰布同穿。长袍也出现在这一时期,长袍的领口和袖口很宽,中间束腰。在这一时期,埃及与其他地中海国家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装趋势。
埃及古代皇室女性妆容
梳妆
眼影,腮红和口红bai是上流社会男人和女人的典du型妆扮。眼影棒、眼影膏瓶子,梳子、镊子、剃刀是常见的陪葬品。
埃及人有可能极早就发明了美容品,发展了制造美容品的技术。他们的医学文献上记述了消除皱纹和染黑灰白头发的方法。
用于化妆的物品有:画眉毛和描眼角的化妆墨;将眼圈描成绿色和灰色的孔雀石和铝矿石;作胭脂或口红用的红赭石;染指甲、手掌和脚底的散沫花;做假发(这种假发的顶上用融化的蜂蜡封住)用的人的头发等等。希望把自己打扮得最为时髦的贵妇。
古埃及饮食
壁画里的埃及食物种类
古埃及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一种麦子,也叫做二棱小麦。麦子用来磨面和酿酒。制成的面包和啤酒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作用。
食物种类
古埃及饮食文化涵盖的时间范围超过三千年,直到希腊罗马时代为止,这一饮食文化的主要特性始终保持不变。无论富人或穷人,主食都是面包和啤酒,佐以绿芽洋葱和其他蔬菜,并搭配少量的肉类、野味和鱼类。
油脂类
橄榄油、棕榈油、黄油、其他动物油脂类
香料类
盐、孜然、香菜、蜂蜜、迪尔、醋、莳萝、胡芦巴籽、香芹、紫罗勒、和百里香。
蔬菜类
豌豆类植物,大蒜、洋葱、小萝卜、黄瓜、葫芦、大白菜、芹菜、大蒜、豆类、豌豆、坚果、扁豆、鹰嘴豆、生菜。也有橄榄油的证据。
水果类
有无花果,葡萄(及葡萄干),甜瓜,蜂蜜,椰枣,棕榈果(生吃或浸制果汁)、鳄梨等。
肉类类
绵羊、山羊、牛肉、鱼、鸭、鹅、鸽、鹌鹑、鹧鸪、蛋类。牛奶是另一种营养来源,也用于制作奶酪和黄油。
莴苣和黄瓜等蔬菜,通常都种在小块地里。
盛有炭化谷物的盘子 |Dish with carbonize
主食类
面包,此外莲子和油莎豆对于那些负担得起较高价格的人来说,市面上也有供应用高档面粉烘制的甜点面包和蛋糕。
饮品类
葡萄酒、啤酒、椰枣与无花果混合酿造的酒、牛奶
(阿拜多斯出土的陶制酒罐啤酒是古埃及人最重要的饮品,不论贫富长幼,都饮用啤酒。从前王朝时期,埃及人就已经开始酿造啤酒了,此外古埃及啤酒酒精含量非常低)
烹调方式
食物的烹调方式大多使用炖、烤、煮、煎、炸、烘。烹饪用油分植物油与动物油,其中植物油大多来源于莴苣、萝卜、红花与芝麻
炊具和餐具
就餐时间
面包烘焙场
对于古埃及人每日进餐的次数并没有很精确的统计,不过一般来说,古埃及的富人被认为每日进餐两到三次:简单的早餐、较丰盛的午餐和晚上的正餐。普通大众则每日进两餐:包含面包、啤酒和洋葱的简单早餐,以及下午早些时候的正餐。
古代宴席
葡萄酒庄
据史料记载,古埃及人的宴会通常下午开始,除配偶外的男女宾客分开就坐,座次按照社会地位而定。坐在椅子上的客人地位较高,坐在凳子上的次之,地位最低的客人则席地而坐。在食物上桌之前,宴会上会提供洗手盆,并点燃各种香精油或香脂以愉悦宾客或驱赶蚊虫。在宴会上会分发莲花和花环,职业舞者(通常为女性)和演奏竖琴、琉特琴、鼓、铃鼓和拍板的乐师则为宴会助兴。宴会通常会准备足量的酒类和品种丰富的食物,包括烤全牛、烤鸭、烤鹅、烤鸽子和时令的鱼类,炖肉,面包,和加入椰枣和蜂蜜的蛋糕,古埃及人通常使用小麦来做面包,大麦用来酿造啤酒。肉类通常用盐渍的方式保存,椰枣和葡萄则通常用风干的方式保存。
古代埃及贵族宴会
外来食物
新王国时期在饮食文化上是一个受到战争和贸易等外来因素影响的创新时期,石榴和杏仁都在这一时期传入埃及,苹果和杏可能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小范围的传入。在希腊罗马时代,榅桲、梨、李、桃、榛子、核桃、松子、阿月浑子传入埃及。
古埃及居住(民居)
油灯壶
古代埃及时期的气候非常干热,所以修建房屋尽量避开阳光。民间建房的主要材料是泥砖,将砖码放好后里外再抹上灰泥。屋内墙壁通常要画上图案或自然景致。
古代埃及民居
大多数房屋都用晒干的泥砖堆砌在低矮的石墙上,通常有4~6间屋,一个小的贮藏间,一个通向屋顶的楼梯间。从考古发现来看,有些建筑为二层小楼。房间之间距离很小,所以狭窄的“街道”显得阴暗。房屋窗户很小,以遮挡阳光的照射。社会各阶层也可以通过住的房子看出来。上层住的是宽敞的别墅,而下层通常只有一两间屋子和一间户外厨房的狭窄空间里。
贵族花园居所
内置精美的实木家具,也许还会有一个种植花草树木的花园和水池。工人屋内是泥砖长凳、石凳、粗糙的木墩和壁龛。
古埃及娱乐
古埃及人喜欢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像大多数社会一样,富人有更多的休闲时间玩游戏,但即使是农民也喜欢玩,享受节日和游戏,埃及人打猎不仅是为了食物,而且是为了娱乐,有时大型的狩猎动物会被带到一个封闭的区域,供富有的贵族,甚至法老打猎,像狮子和河马这样危险的动物就是用这种方式捕猎的,猎人使用各种武器,包括矛、箭和投掷棍棒。
KV62号墓出土,西尼特棋游戏盒(埃及国家博物馆)(4张)
古埃及人喜欢玩棋盘游戏取乐,最受欢迎的两种棋盘游戏是senet和mehen,塞内特的游戏被认为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如此的受欢迎,以至于许多法老被塞尼特木板埋葬,这样他们在来世就有事情可做,梅亨是在一个圆形的棋盘上玩的,棋盘上的空格形状像一条盘绕的蛇。
古埃及人也喜欢体育运动,许多体育活动帮助年轻人为战斗做准备,摔跤是富人和穷人都喜欢的一项流行运动,战车比赛有助于磨练战车司机的技能,射箭比赛有助于战士提高弓和箭的准确性,埃及神庙设有剧院,然而,古埃及人喜欢讲故事,讲故事的人可以让观众着迷于埃及众神、爱情、战争英雄和冒险故事长达数小时,故事是一代一代口传下来的。
埃及人全年庆祝各种节日,其中许多是为了纪念某些神,节日包括特殊的供品和庆祝活动,在奥佩特节期间,阿蒙神、穆特神和Khonsu神的雕像会从卡纳克神庙游行到卢克索,在古埃及,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认为是成年人,然而,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玩游戏和在尼罗河游泳玩得很开心,考古学家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儿童玩具的证据,如拨浪鼓、玩具狮子、球和陀螺。
355次播放05:50
数学领先我们千年的古埃及 古埃文明 对社会的语言等贡献
古埃及天文学
古埃及拥有相当水准的天文学知识,他们通过观测太阳和大犬座α星(即天狼星,古埃及称“Sopdet”,是动词“使尖锐”的阴性名词形式)的运行制定历法,即科普特历。
天文学大家
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布特哈蒙 Butehamun,海巴夏Hypatia 等
天文历法
尼特利尔赫特时期从萨卡拉看到的北方的天体图
古埃及人将一年定为365天,赛门姆特墓壁画 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人把一年分为3个季节,丹特拉神庙圆形星座雕刻红色代表黄道十二宫由于古埃及文化有显著的星神崇拜。
天文仪器
日晷
日晷是一种根据太阳的位置测量时间的设备。在常见的设计(如水平日下设计中),太阳会从其样式(细棒或锋利的直边)投射到平面上,其平面上标有指示一天中小时数的线条。当太阳穿过天空时,阴影边缘逐渐与板上不同的小时线对齐。这种设计依赖于与地球自转轴对齐的风格。因此,如果这样的日照要告诉正确的时间,样式必须指向真正的北(而不是北或南磁极),并且样式与水平的角度必须等于日线地理纬度。
太阳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进行分类:首先,一些太阳使用一行光来指示时间,而另一些太阳则使用阴影的边缘。在前一种情况下,光斑可以通过允许太阳的光线穿过一个小洞或从一个小圆形镜子反射它们而形成;通过允许光线穿过细缝或通过圆柱透镜聚焦光线,可以形成一条光线。在其他情况下,阴影投射对象 - 日照的 gnomon - 可能是一根细棒,或任何具有尖尖或直边的对象。
黄道仪
除圭表和日晷外,埃及还有夜间用的一种特殊天文仪器,名叫麦开特(Merkhet)。它的结构很简单:把一块中间开缝的平板沿南北方向架在一根柱子上,从板缝中可知某星过子午线的时刻,又从星与平板所成的角度知道它的地平高度。现今发现的麦开特,系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实物,为现存的埃及最古天文仪器。
埃及是文明古国之一。[3]古代埃及有着与众不同不同的科技传统。古代埃及为世界贡献了诸多发明创造,而且在天文、数学、医药、机械、建筑等众多方面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先进成果。
古埃及数学
据31王朝埃及史学家曼涅拖所著《埃及史》记载:“上古计数以刻骨而治,后世众人使用莎草以书契”。铭文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十几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在著名的《莱因德纸草书》文稿中24题:一个数加上它的七分之一等于19,问该数等于多少。文稿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步骤。埃及解方程的试算法同样在汉代的《九章算术》中出现过,不过时间上晚了1700年。
在几何学方面《莱因德纸草书》中说圣贤伊姆荷太普设计阶梯金字塔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特例。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人着的《戈列尼雪夫纸草书》汇总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规范,包含了一些测量的内容,并涉及到一些几何知识,例如角的概念。
埃及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几个地区之一,尼罗河定期泛滥,淹没全部谷地,水退后,要重新丈量居民的耕地面积。由于这种需要,多年积累起来的测地知识便逐渐发展成为几何学。
进贡数额统计表(公元前1500年)
十进制
古埃及人使用十进制,上面这五个符号分别表示1、10、100、1000、10000,用它们组合来书写数字。其实还有更大的符号但不常用。
古代埃及数字示意图
对于十万以上、没有零头的数字,还另有一种表示方法,比如三十万,可以写三道竖杠,然后在上面写一个表示十万的符号,类似科学计数法。古埃及的整数乘法也比较奇葩,比如31x27,他们不会用31x20加31x7,而是拆成31x(1+2+8+16),力求和2的倍数相乘,然后再相加。这可以理解,因为古埃及没有采用位置计数法(阿拉伯数字有固定的位,十位、个位上各自填符号,比如23不会写成十十一一一,方便进位;古埃及这种表示法还是两倍两倍往上乘更保险)。
测量体积
最常见的书面来源是指测量谷物的单位:在新王国(约1550-1069年BC),有材料,如蜂蜜,树脂和金尘的容量测量。三个主要措施是 jar (埃及 hnw,在埃及学中引用为 hin),桶(HqAt 在埃及学中发声为 heqat)和麻袋(XAr 在埃及学中称为 khar)。
古王国和中王国(约 2025 - 1700 Bc): 1 khar = 10 heqat, 1 heqat = 10 hin
体积换算
刻有铰链测量的 Jar 表示 1 hin 对应于 0.48 升(先前的计算给出约 0.503 升)因此,1个河将是约4.8升,和1khar约48升。
中王国则是指单和双 heqat 。
早期新王国(约1550-1400年)来源表明,一个混合系统的单,双和四重 heqat
晚新王国来源表明,官方使用首选四重河,名为 ipt(在埃及学引用为 oipe),其中四个(十六个单一的 heqat)现在对应于一个哈尔(麻袋)
除了主要的官方系统,其他测量单位显然存在,即使在官方领域:Horemheb的法令(约1300年(约1300年)是指一个与5heqat=50 hin相对应的
数学名著
《阿默斯纸草书》数学题解析
关于分数,有两个符号分别表示1/2和1/4现今对古埃及数学的认识,主要根据两卷用僧侣文写成的纸草书;一卷藏在伦敦,叫做莱因德纸草书,一卷藏在莫斯科。《莱因德纸草书》﹝Rhind Papyrus﹞
《莱因德纸草书》
是公元前1650年左右的埃及数学著作,属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埃及十七王朝书记官阿默斯。内容似乎是依据了更早年代,前1849年─前1801年的教科书,是为当时的包括贵族、祭司等知识阶层所作,最早发现于埃及底比斯(今卢克索附近)的废墟中。
公元1858年由英国的埃及学者莱因德﹝A. H. Rhind﹞购得,故名。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该纸草书全长544厘米,宽33厘米。纸草书的卷首载录了一组分数分解表,把﹝n为3到101之间的奇数﹞分解为单位分数﹝分子为1的分数﹞之和,如将写为 + 。接着列出了87个问题,每个问题都给出了解答。问题1─6是如上第二个表的应用,如问题3是10个人分6只面包,问各得多少。
7─20题是分数的乘法运算。21─23题分别是将一已知分数变为单位1和。问题24─38内容在今天可归为一元一次方程,其解法使用了假位法。其中后半部份﹝35─38﹞是关于量器海克特﹝hekat﹞的使用问题,问题41─46是体积问题。48─55题为面积问题,其中有圆、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圆的面积是直径的九分之八的平方,即相当于取圆周率π= 3.16049。
除了这两卷纸草书外,还有一些史料,藏于世界各地。两卷纸草书的年代在公元前1850~前1650年之间。
埃及很早就用十进记数法,但却不知道位值制,每一个较高的单位是用特殊的符号来表示的。例如111,象形文字写成三个不同的字符,而不是将 1重复三次。埃及算术主要是加法,而乘法是加法的重复。
刻度尺
他们能解决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并有等差、等比数列的初步知识。占特别重要地位的是分数算法,即把所有分数都化成单位分数(即分子是1的分数)的和。
莱因德纸草书用很大的篇幅来记载2/N(N从5到101)型的分数分解成单位分数的结果。为什么要这样分解以及用什么方法去分解,还是一个谜。这种繁杂的分数算法实际上阻碍了算术的进一步发展。
纸草书还给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将直径减去它的1/9之后再平方。计算的结果相当于用3.1605作为圆周率。
埃及人对于圆面积的计算有其独到之处。如 S=(8d/9) 2 ,其中 d 为直径。这就等于π取 3.1605。
埃及人也有算立方体、箱体、柱体和其他图形体积的法则。有些法则是对的,有些也只能算是近似的。
这里最了不起的法则要算用来计算棱台体积的公式。棱台底是正方形,这个公式用现代记号是:
V=h/3(a 2 +ab+b 2 ), h 是高,o、 b 是上下底的边长。这个公式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正确,而且形式是对称的。
《莱因德纸草书》(Rhind Papyrus)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把100个面包分给五人,使每人成等差数列,且使最大的三份之和的 是较小的两份之和,则最小1份的大小是
《戈列尼雪夫纸草书》
试题分析:设五个人所分得的面包为a-2d,a-d,a,a+d,a+2d,(其中d>0);则(a-2d)+(a-d)+a+(a+d)+(a+2d)=5a=100,∴a=20;由 ,得,所以;所以,最小的1份为 .点评:,设五个人所分得的面包为a-2d,a-d,a,a+d,a+2d,(d>0);则由五个人的面包和为100,得a的值;由较大的三份之和的 是较小的两份之和,得d的值;从而得最小的1分a-2d的值,因此解题时应巧设数列的中间项,从而容易得出结果.
古埃及人早就总结出了一个表,内容是拆分从2/5到2/99的那几十个分子为2的分数,如2/5=1/3+1/15,2/7=1/4+1/28,依次类推,他们需要的时候去查就是了。兰德纸草卷里完整保存了这个表。
《戈列尼雪夫纸草书》
这两份纸草书是我们汲取古代埃及书面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从纸草书中,研究人员发现,古埃及人在当时已经会运用数学来管理国家事物、求谷仓的容积和田地的面积、计算建造房屋所需要的石料数、确定付给劳役者的报酬以及计算酿造一定量酒所需的谷物数量等。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古埃及人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运算、分数的运算,还解决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类相当于二元二次方程组的特殊问题。纸草书上还有关于等差、等比数列的问题。另外,古埃及人计算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等的结果,和现代的计算值十分相近。比如,他们掌握了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使用的π=3.1605,这在实践中是十分了不起的。但纸草书中的数学问题主要用于解决商业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需求,而求解的方法则是从工作经验中得出的实用法则。
《戈列尼雪夫纸草书》中最有名的题目是:正方形底边长4,正方形顶边长为2,正四棱台高为6,问体积是多少。作者给出了答案和解答过程。这意味着,3800年前埃及人已经知道正四棱台的计算公式是1/3(a2+ab+b2)h。
古埃及造纸术(莎草纸)
莎草纸
古代埃及人于公元前2600年发明了莎草纸,它是历史上最早最便利的书写纸。当时,莎草纸大量出口,远销海外,希腊人、罗马人、亚述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等等都大量使用,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3000年之久。由于纸草纸的发明和推广,才使人类可以不再用泥、石、木、陶、金属等材料记录文字或图画,也使古代大量信息得到传播和保存,直至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到中东,才取代了莎草纸。
包括英文“纸”的拼写paper,就是来源于拉丁文中莎草纸的拼写papyrus。莎草纸因此也成了古埃及人对人类文明巨大的贡献。
注:纸是一个大的门类
(埃及人发明的是莎草纸造纸术,之后中国人发明的是木浆纸造纸术,而现代使用的(A4)是荧光纸复合造纸术)
古埃及金属冶炼
约公元前4500年左右,古代埃及出现脚踏风箱的冶金设备,通过将少量锡矿与铜矿混合,可以制造青铜。
青铜器比当时的其他金属更硬,更耐用,这个考古时期被称为青铜器时代。发现了青铜工具,武器,装甲,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
青铜挂壶
莱顿纸草X(P. Leyden X)纸草法典,大约在3世纪结束时或大约在250年,用希腊文书写,与主人一起埋葬,今天保存在荷兰的莱顿。莱顿纸草在埃及的底比斯被发现,纸草纸由10张莎草纸组成,30 x 34厘米大小,纵向折叠,制作20页,其中16页包含文字。每个页面有 28-47 行。文本包含一百一十一种提取贵金属或伪造此类金属或宝石和紫色染料的配方。它还包含纺织品制造以及制造金和银油墨的细节。
该作品是化学配方和方向的集合:1. 制造金属合金 2.金、银或电镀的仿制品 3.染料和其他相关艺术
铜和铁萃取
以色列境内的提姆纳埃及古代冶炼场(公元前13世纪~12世纪)(7张)
除了在尼罗河和红海之间的东部沙漠中开采的铜外,在埃及,铁从早期就已为人所知,在公元前800年在《小亚那亚》中记录了公元前1300 年,西台国王派使者送给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一把铁剑和一批同样的金属块。
青铜礼器熏香手柄
埃及人称铁为"天上的金属"或"巴恩-佩特",这表明第一个受用的标本是流星的起源;巴比伦名字有着同样的含义。
青铜猫(3张)
在其他非贵金属中,锡用于制造青铜,钴在某些玻璃和釉料样品中被检测为着色剂。这两种金属都自然地出现在埃及,而且似乎很可能是从波斯进口的矿石。铅,虽然它从来没有发现广泛的应用,是已知的最早的金属之一,标本被发现在前王朝时期的坟墓。
Galena (PbS)在埃及的Gebel Rasas("铅山")开采,距离红海海岸几英里,供应肯定相当不错,因为从19I2到1915年该地区重新开采时,它生产的矿石超过8,000吨。
埃及古代青铜器具
汞(水银)
Mercury (Greek-hydra gyros, liquid silver; latin-argentum vivum, live or quick silver)
是在埃及的坟墓中发现的1500-1600 B.C。
古埃及金属锻造
黄金制品
贵族的首饰多用贵重金属和半宝石制成,二者都是当时人们喜爱的材料。贵重金属主要指金银的合金,由于埃及黄金和白银十分稀有,且金银合金较为耐用。古代埃及使用,熔铸法锻造黄金,经过捶打、雕刻、着色、镶嵌、拼接直至制金箔、金线、金丝等加工工艺,古代埃及人均已掌握。
鎏金贴金技术、汞镀金、火镀金
金银器具鉴赏合集(103张)
埃及在公元18世纪有金汞合金用于镀金的记载,首先把被镀件表面进行清理,用酸洗,水冲刷洗,使表面清洁l再配制金汞齐,按一份金七份汞的比例,将金箔碎片与水银混合,适当加热,搅拌至金完全溶化在水银中,显银白色,形态似泥膏状放入冷水盆中,备火法镀金时用,将黄金溶于汞中,为成浆糊状的金汞合金,用金汞合金均匀地涂到干净的金属器物表面,加热使汞挥发,黄金与金属表面固结,形成光亮的金黄色镀层,的火法镀金。古代埃及的锻造工艺十分发达,在第十三王朝时期,0.3微米的金箔已经被制造出。而在公元前2600年,埃及人还掌握了纯熟的贴金技术,为后世黄金工艺设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古埃及复合镶嵌技术
珠宝首饰
复合工艺镶嵌技术以金属加工镶嵌组合技术,通常以石英砂为坯,再饰以玻璃状的碱性釉料,釉彩复合锻造,精雕细琢的金银,通常搭配宝石、半宝石或珐琅彩,使用绿长石、绿松石、孔雀石、石榴石、玉髓、青金石等。平常百姓所戴的首饰一般用釉料制成,通常以石英砂为胎,再饰以玻璃状的碱性釉料,也可在石子上涂釉彩而成。古埃及珠宝主要有项饰、耳环、头冠、手镯、手链、指环、腰带、护身符及项饰平衡坠子等,制作精美,装饰复杂,并带有特定含义。
复合锻造镶嵌技术使用各种材质组成,例如宝石、珐琅、金、贝壳、玛瑙、玉石等,均可制成华丽的项圈,有时还会制作配套的手镯和脚镯,更显华丽庄重。也有采用彩色石珠串联的方法。埃及人将打孔的金属片或各色石头有序地串联成数排,用金丝编成细线把碎片、彩石装饰起来,为了维持项链的整体平衡,还会在背后坠上一个增力的饰物,在保持项链平衡不易脱落的同时还起到装饰点缀的作用。
镶嵌、镶贴、拼镶技术、掐丝珐琅技术
镶嵌,镶贴与拼镶是将木质装饰件嵌入木制品内或镶贴于木制品表面或装饰图案成组拼合后再逐一镶嵌或镶贴等三种相近的工艺,一般情况下统称为镶嵌. 镶嵌装饰工艺,其历史可以追溯第三王期时期的许多箱子及棺木都是由多种木片镶饰的木板为基材的木材表面通过镶嵌装饰,
古埃及榫卯榫接技术
由于古代贸易进口的乌木、松柏、杉木等价格高昂,故而古代埃及的工匠对优质木材十分珍惜,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已经发明了各种复杂的榫接技术。
此外古代埃及的家具制造以及建筑设计方面大量使用榫卯系统结构十分先进,其榫头和榫眼、燕尾榫、斜榫、暗榫,木钉加金属件的结构等。
建筑上将两块花岗岩接缝处凿出个骑缝燕尾型榫,然后制作个领结型木楔或铜楔砸进去,两块石头就连接成了一块,牢不可分。此外木制家具榫头处理还实现大进小出,且有软包的形式。反应出埃及古代木匠的高超水平。
古埃及石料加工技术
切割
硬石加工的典型方法(如花岗岩、二土、玄武岩等)采用青铜工具;这些都是设置与切割点,比石英作要困难得多。这些切割点的材料尚未确定;但只有五种物质是可能的 - 绿柱石,托帕石,菊花,科林杜姆或蓝宝石,和钻石。作品的特点似乎肯定指向钻石作为切割宝石;只是一般其稀有的考虑,锯子的叶片是青铜的,我们从锯子切口两侧的绿色污渍和锯切留下的沙粒中知道。工具的形式是直锯、圆锯、管状钻头和车床。根据工作,直锯从0.03英寸厚到0.2英寸厚。最大的是 8 英尺或更多的长度
生产工具
钻孔
管状钻头螺旋槽
这些管状钻头的厚度从直径 1/4 英寸到 5 英寸不等,厚度从 1/30 到 1/5 英寸不等。花岗岩中最小的孔直径为2英寸。"...还有一个更大的例子,石灰岩的平台已经穿好,
用直径约18英寸的管钻把它切开;圆形凹槽偶尔相交,证明它只是为了去除岩石。清楚地显示可见部分的螺旋槽。
前王朝时期钻孔技术(早稻田大学埃及研究所)(12张)
凹槽可以看到有规律的深度和间距,并出现在这块的所有孔。由于孔重叠,如果这些凹槽是由磨料浆引起的,它们不会期望如此一致。这些凹槽似乎支持彼得里的结论"宝石点"设置成青铜管钻。
阿布西尔地区的钻孔采石钻孔痕迹(6张)
在萨卡拉(Sakkara),大约位于吉萨(Giza)南边10公里处,有许多先进科技运用的石制品加工,极致雕刻技术的花岗石柱子,造就平滑的圆面及锋利的角度,都可以在这发现到。吉萨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是另一个范本
石材车床
埃及古代车床制造的物品的物件可实现准确无误的工具标记。这很容易在打开的碗或板的中心看到,其中切割的角度变化迅速 - 留下一个干净,狭窄和完美的圆形线由切割工具的尖端花岗岩的打磨硬度极大,不仅表明一个完善的技能水平,但一个不同的,也许更先进的技术。
古埃及玻璃烧制技术
世界上最古老的玻璃作坊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的埃及,古埃及玻璃工艺是世界玻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埃及人命名玻璃为“流动的石头',古代埃及人的发明创造,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希腊人也曾形容玻璃为“流动、融化的石头”和“透明、澄澈'。在古埃及玻璃上,有着许多与现代工艺相似的装饰要素,如几何造型和几何纹样的应用。这种古今审美情趣的契合,意味着在浩瀚的古埃及文化的海洋中,必然蕴藏着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汲取的丰富养分。
埃及的玻璃制造知识被发展。埃及最早的玻璃珠是在1500年左右新王国制造的,以各种颜色生产。它们是由缠绕在金属棒周围的熔融玻璃制成的,作为一种交易商品,尤其是蓝色珠子,它们被高度地作为交易商品,据信具有神奇的力量。
砂芯法
埃及人用砂芯法制造小罐子和瓶子。玻璃线缠绕在一袋绑在杆子上的沙子上。玻璃不断重新加热,将螺纹熔合在一起。玻璃覆盖的砂袋保持运动,直到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厚度。棒子被允许冷却,最后袋子被刺穿,棒子被拆下。埃及人还创造了第一个彩色玻璃棒,他们用这些玻璃棒来制作五颜六色的珠子和装饰品。他们还与铸玻璃合作,铸造玻璃是通过将熔融玻璃倒入模具中产生的,很像铁和更现代的熔炉钢。
弗林德斯-佩特里在Tel-El-Amarna(1400 B.C.)发现的玻璃炉的遗骸展示了棒、珠、罐或其他人物的制造,这些玻璃炉显然是用玻璃覆盖粘土芯,后来移除芯而形成的。
埃及玻璃物品是彩色玻璃,通常图案精美。对古埃及玻璃物品的分析表明,一般来说,与现代苏打石灰玻璃相比,玻璃是一种含苏打水的玻璃。
古埃及农业和灌溉
灌溉作为人工水在土壤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被使用,在古埃及,一个水利文明(这需要水利工程)。在作物生产中,它主要用于取代干旱时期缺少的降雨,而不是依赖直接降雨(称为旱地耕作或雨水农业)。
有证据表明,在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1800年)法老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就下令使用建造法尤姆湖作为水库,以储存多余的水,在旱季使用,因为湖每年扩大,因为每年由尼罗河的洪水造成的,帝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有了显著进步:梯形把手的犁。
沙杜夫
沙杜夫抬水杠杆
新的灌溉设备—沙杜夫的出现实现了作物的一年两熟,为了把水从运河上抬出,他们用了一条沙杜夫。沙杜夫是横梁上平衡的大杆,一端是绳子和水桶,另一端是重的计数器重量。通过拉绳,它把水桶降低到运河里。然后,农夫把水桶拉下,把水拉大了。然后,他挥动杆子,把水桶倒到球场上。动物对埃及农民非常重要。动物帮助他们做工作,比如践踏种子,拉犁,吃不需要的谷物或小麦,为埃及人提供食物和饮料。他们饲养牛、山羊、猪、鸭、牛和鹅等动物。
古埃及水利工程
运河
古王国中后期为了扩大贸易范围,埃及人已能造出巨大的运输船,不仅用于军事,也用于军事远征和贸易交往。埃及人在红海和尼罗河之间的图密拉特干河开凿了运河,这一条运河在当时或许仅仅能在洪水期间使用,但对于埃及人所需要的蓬特香料贸易来说,这条运河应当是足够使用了的,在后来的法老尼科二世时代,这条运河已经十分完善,担负着与红海沿岸贸易以及沟通红海与地中海之间贸易的重任,也正是这条运河的存在,使亚历山大城成为当时的印度与西方的十字路口而蓬勃发展起来,今天这条运河由于红海向南萎缩了一定距离而使运河失去了存在价值而消失。
运河位置
直到18世纪末,入侵埃及的法国人在提出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之前的运河时,第一个方案就是重新疏导该运河,而非开凿苏伊士运河。
它通过现在的图密拉特干河、提姆萨赫湖以及大苦湖等低洼地带流入红海,这条河流当时能够开通得益于当时的气候适宜,而在往后的时代,该河流只能在泛滥期使用了。而该河流第一次荒废,不晚于佩皮二世时代,当时的那赫特铭文就记载埃及人在红海北端设立造船厂营建商船,这就暗示了该河的荒废。
而十二王朝得益于尼罗河重新泛滥,大肆兴建水利工程,重新疏通了这条运河,除了希罗多德,古典时代五位记载该运河的作家中有四位都是将赛索斯特里斯作为第一个开掘的人
水坝
科希斯坝(Kosheish)
公元前3000年,在埃及早王朝时期埃及人就在开罗以南20km处的科希斯(Kosheish)修建了保护孟菲斯卫城免受洪水袭击的巨型导水坝,坝高15 米,坝长450 米的砌石重力坝。
卡法拉坝(Sadd el-Kafara)
公元前2950-2750年,埃及人在杰赖维干河(WadiGarawi)上建设了卡法拉大坝(Sadd el-Kafara)。该坝高14m,坝顶长3113m,它所形成的水库库容为50万m,坝顶高出河床37英尺。该坝由沿河分开修建的两座大坝组成,每座坝底部厚78英尺,用石块砌筑,两坝河床的间隔为120英尺,两坝之间用60 000吨取自河床附近山丘的砾石填塞。
上下两坝约使用了30 000立方英尺的石块。上坝面由每块大小重约50磅石块修筑,坝体填筑方量高达8.7万m,建设工期长达8年,10年。
美利斯坝(Moeris)
公元前2300年埃及人在孟斐斯以南90km的法尤姆盆地建造了一座坝长超过8000m、坝高7m的美利斯(Moeris)坝,它的结构和后来罗马工程师们经常采用的结构一样,垂直圬工挡水墙由下游侧的支墩和填筑体支撑。该坝形成的美利斯水库是一灌溉系统的组成部分,该系统通过优素福(Yusef)引水渠引尼罗河水进行灌溉。
公元前1842年,前1798年在开罗以南950km的塞姆纳(Semna)附近的尼罗河上筑坝建堤,以解决途经尼罗河上第二大急流时的航运问题。
马拉水库(Mala)
3公元前3世纪建设的马拉(Mala)水库具有约2.75亿m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库容。如果尼罗河汛期有超量的水流入水库,则水还可以被排至西部的加拉克(Gharaq)盆地。库内所蓄存水在来年之初则可通过2个出水口放出,用于二茬作物灌溉,而且泄水后的库区仍可耕种农作物。尽管这座坝的最高部位存在几处裂口,但马拉水库一直运行到18世纪末,即运行了2000多年。为了控制流人法尤姆盆地的总水量,公元前1世纪在拉胡思(Lahun)以东约1lkm处设置了1座调节建筑物。
古埃及其他发明
一些由古代埃及先于其他国家发明的包括:最早的纸(纸莎草)、锁和钥匙、玻璃器皿制作技术、啤酒酿造技术、牙刷、伞、陨石中提取铁技术、10进制和拆分法、薄荷糖、安全套、保龄球、镜子和化妆品、大型帆船、眼影、假发、水钟、牙膏、扇子、手套、文胸、剪刀、文具盒、骰子,手术器械(根据《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记录,古埃及人可以治疗48种骨骼移位,并为此使用一整套手术器械,包括刀、剪、针、钳、勺、钩、探针、夹钳、柳叶刀)等。
古埃及医学是同时代最先进的医学体系之一,广泛影响了古希腊医学,波斯医学体系的发展,古埃及人从木乃伊的制作过程中
积累了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和技巧,他们还研究药物学,利用他们掌握的知识来实施简单的外科手术。标志性的是埃伯斯纸草文稿、史密斯纸草文稿和卡忽恩纸草文稿三部医学文稿,它们记载了关于治疗方法和病例,能使人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埃及人对健康和疾病、解剖和病理。
第三王朝宫廷御医Hesy Ra
在文献中我们能发现的古埃及最早的专业医生是Hesy-Ra,生活在第三王朝时期,是法老左塞尔(Djoser)的御医(约公元前27世纪)这是历史上医生这个职业最早出现的记录,而另一位在历史上很著名的医生(后来成为古埃及医神),同样是法老左塞尔的朝臣伊姆霍特普(Imhotep)则很可能在当时并不是医生,而是在后世被神化后才逐渐被赋予医神的属性世界上第一位女医生:第四王朝的佩塞塞特,她的头衔是"女医生女士监督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女医生此外2001年发现的第六王朝时期(2350 - 2180 BC)的皇室御医Qar的墓
古埃及外科学
出现于纸草文稿中的手术技术包括:缝合,切除,止血,钻孔,骨折和错位的处理:复位、打绷带、打夹板。缝合:包括使用棉线、亚麻线缝合伤口;切割:主要是脓肿的切开和切除皮下肿物(脂肪瘤);钻孔:古埃及人发明了带有锯齿内缘的管子来钻孔,主要用于血肿的减压;炙烙止血;骨折和错位的处理:复位、打绷带、打夹板。
古埃及解剖学
《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医学论文集,也是人类史上第一部医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上面他们已经掌握了脑部的大体解剖,「脑」的个名词第一次出现了,同时出现的还包括脑膜、脑脊液。他们还知道脑外伤和偏瘫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了脑的部分功能。
第5王朝木乃伊身上的缝合伤口
当时外科医生对各器官功能的认识大部分都是正确的,比如心脏泵血的功能、血液中带有「活力」的功能。目前为止,埃及学者已经为超过100种解剖条目分类命名,许多重要的消化道的部位都有名称。
古埃及草药学
给患者看病的古埃及医师
早在4500年前古埃及当时研究出了800多种简单的医疗手术措施,和700多种天然药物用法,如柳树叶子和树皮(含阿司匹林)用作防腐,以及从霉变面包中获取盘尼西林成分外敷伤口等。
医生需要与专业助手和药剂师合作,但有时候也会自制药剂。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习俗不同,埃及处方有明确的剂量规定,通常以体积而非重量来计,制药时还会用上天平、磨粉器、过滤器等仪器。
古埃及口腔学
尼罗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优越因此能吃到许多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他们的甜点通常是加入椰枣和蜂蜜的蛋糕,从而导致蛀牙。(牙病是埃及常见的口腔疾病)
已知的最早的牙科手术出现在(约公元前2500年)据记载,它很可能涉及钻出空腔或拔牙。幸运的是,古埃及人也治疗了牙齿损伤和疼痛。
《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提供治疗口腔伤口的方向,牙齿组织的磨损。自然减员导致炎症、牙齿脱落和脓肿。为了缓解疼痛古埃及人研制出漱口水来缓解疼痛,促进牙龈和牙齿健康。漱口水中的成分包括麸皮。
牙科手术内容包括治疗脱位的下巴,切开患病的牙龈和排干脓肿。在木乃伊上也发现了牙桥,但目前还不清楚桥梁工作是在死亡前完成的,还是为了彻底进行木乃伊化。
古埃及病例书
事实上,涉及外科知识最多的埃德温·史密斯纸草卷很可能就是一本军医手册,所以文稿的48个病例中,大多数外伤特别是头部外伤的,「标题-检查-诊断-治疗-手术细节注释」的顺序写作,非常有条理
《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第五病例部分译文
古埃及外科医生已经将病人区分为「可治愈的」、「可争取的」和「不治疗的」,
并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分级治疗策略——「可治愈的」可以直接手术;「可争取」病人暂时有手术禁忌,但可以先观察,减轻痛苦,若情况有好转,再行手术。
莎草纸保存不易,留存下来的文件屈指可数。幸好古埃及有丰富的墓葬出土为医学史研究者带来有用的补充信息。
引:古埃及的血管系统医学和外科手术(Justin Barr New Havenue,Conn)耶鲁大学医学院《古代埃及医学史》、《医学史》第二版
古埃及手术器械
剪刀 (埃及国家博物馆)
古埃及医生可用的药物和手术工具今天可能会让人大吃一惊。埃伯斯·帕皮鲁斯和埃德温·史密斯·帕皮鲁斯都提到"刀治疗",包括几个不同的名字"刀"为不同的外科手术。古埃及人使用许多手术工具,包括锯子、钳子、秤、剪子、钩子、勺子、钻头、分级的(测量棒)、剪子,当然还有刀。
目前普遍认为古埃及是最早使用金属制作手术工具的民族,然而人们对最早何时出现真正的金属医疗工具仍有相当争议。实际上古王国时代的墓葬中经常会发掘出类似的手术器械的金属工具,2001年发现的第六王朝时期(2350 - 2180 BC)的御医Qar的墓,其中的陪葬品出现了大量手术工具。
康翁波殿墙上的手术工具浮雕
古埃及医典
《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Edwin Smith Papyrus)一般认为应该是后人根据埃及史上第一位留名的医师印何阗所留下的资料,于西元前1600-1700完成的医学论文集,也是人类史上第一部医学著作,由莎草纸写成。长约5米(因为损毁只剩下4.68米),宽约33厘米,17页(377行)撰写于正面,5页(92行)背面,依笔迹看来,应为同一人于同一时期抄写。这份手稿的长度仅次于西元前1550左右完成的埃伯斯纸草文稿。这份文件的撰写方式也十分科学,从“标题”、“检查”、“诊断”(有容易医治、不容易医治以及无法医治三个选项)、“治疗”到“备注”,标准化的的详细记载方式类似今日西方医学的临床诊疗指引。埃及人不重视大脑,做木乃伊的时候会把大脑从鼻孔钩出来丢掉(体腔内的内脏则是罐装保存),但这份文稿却是史上第一次文中指称“脑”这个器官的文件,不但提及脑膜、脊髓及脑脊液等等部位,并载有降低颅内压的开颅手术,可谓最早的神经外科医学文献。另外,对于脊椎伤害、下巴脱臼、各种骨折等等的诊疗方式也有十分精确的记载,包括九十个解剖学词汇以及四十八篇外伤相关文章。相对地,因为埃及人对于疾病定义的关系,这份文稿很少提及其他的疾病。
《埃伯斯纸草文稿》
古代埃及第一部药物志《埃伯斯纸草文稿》(the Ebers papyrus, 1550 B.C.)记录了这些草药翻译过来的秘方中还有一些奇幻的成分名字,比如月神羽和天堂眼,专家认为这可能是一些普通植物的秘密名字或象形名宇。在古埃及的药剂师的处方中,“狐狸的手套”代表洋地黄、“漂亮妇女”代表颠茄、“雄鸭”代表着曼陀罗花。埃伯斯文稿中大约发现了700种药物,可以组合成800多种药方。这些药物被制成丸剂、油膏、糊药、熏药、吸入剂、漱口剂、悬液、肠灌洗液等。《埃伯斯纸草书》公元前1550年
古埃及墓葬习俗古埃及
古埃及人对来世生命的信仰和相关的墓葬习俗,至少在大约距今六千多年前就已经在上埃及的巴达遗址中出现。其神话结构和礼仪在古王国时其逐渐发展完备,一直到基督教传入之前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只是生命的中断,而不是结束。人死后并不就此消失,会进入另一个比今生更为美好的永恒生命,至少对菁英份子而言是如此。
古埃及人相信,每个生命由三个部份组成:「肉身」、「巴」和「卡」。「肉身」是物质的,「巴」的意义很接近「个性」,是非物质的。「肉身」和「巴」是每个人所独有的。「卡」可以解释为「生命力」,是所有人共有的。人死后,「卡」到另一个世界去,「巴」和「肉身」留在世上。人死的时候,「巴」离开「肉身」,人就不能说话、不能行动。「肉身」下葬后,「巴」白天离开墓穴,晚上回来进入「肉身」,起来享用陪葬的食物。所以「陪葬品」和「肉身」的保存非常的重要,如果「巴」饿死了,或「肉身」腐坏了,「卡」在另一个世界也不能活下去。「卡」、「巴」和肉身在死后的世界再度结合的时候,死者就复活而得到「永生」,称为「阿卡」。
古埃及木乃伊
技师制作木乃伊
它是指长久保存的古埃及人尸体,这些尸体能保存数千年是因为它们经过特别的处理。首先处理尸首的专人,将尸首进行内脏清理:将体内的脏器掏出来,进行风干处理,最后撒上香料,缠上亚麻布,放进罐子里。再从头颅的鼻孔探入钩子,将脑髓勾出来,同样和内脏一样处理好,
最后进入特制的药水里浸泡,让尸身脱水。泡了几十天后,拿出。此时将空空如也的胸腔、腹腔都填上松香等防腐物质,并且缝好。并在脑颅里填入香料、盐之类的防腐物质。最后放入一层又一层棺木里。棺木上大多还画上了美好的祝愿与咒语,祈福死者顺利通过阴阳之关。(古代埃及各地都有木乃伊制作工坊,多为富有的人消费的起,贫穷的自由民是无力支付昂贵的制作费的)
埃及贵族木乃伊人形棺
古埃及马斯塔巴地下陵墓
马斯塔巴形式的墓葬
“马斯塔巴”,后来是埃及古王国之前贵族的墓葬形式,前王朝时期已经出现。“马斯塔巴”(Mastaba),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石凳,最初用于古埃及住宅形式,后来是埃及古王国之前贵族的墓葬形式。坟墓多用泥石建造,呈梯形六面体状,分地下墓穴和地上祭堂两部分。
墓中一般有众多墓室,不仅用于放置死者尸体,还放置陪葬者尸体。此外还有用于放置食物、用具和衣物的墓室,进入古王国时期后,国王开始使用金字塔取代马斯塔巴作为墓葬形式,而最早的金字塔正是从马斯塔巴演进而来的。考古挖掘到保存完好的第一王朝期间所建的马斯塔巴:其最核心部分是位于地表下的长方形坑,地坑被分成五个小间,正居中的大间用于贮放死者;毗邻的四小间是放死者的生前曾用品。地坑上面先是由泥砖构建的九排三纵式小隔间,再由沙土覆盖最外层。
马斯塔巴剖面结构
古埃及金字塔王陵综合体
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境内。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占地52000平方公尺。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
建造金字塔王陵的工匠
国王哈夫拉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象征国王权力与尊严的狮身人面像。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的金字塔是占有集中的一部分。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埃及国王是埃及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胡夫太阳船(公元前2500年)埃及吉萨太阳船博物馆(21张)
他们被看做是神的化身。他们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权力的象征。因为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汉字的“金”字,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金字塔”。在哈夫拉金字塔前,还有一尊狮身人面像守卫着国王们的陵墓。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
倾斜坡度
发展过程
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寝,古代埃及人对神的虔诚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他们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尘世生活的延续。受这种“来世观念”的影响,古埃及人活着的时候,就诚心备至、充满信心地为死后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要忙着为自己准备坟墓,并用各种物品去装饰坟墓,以求死后获得永生。以法老或贵族而论,他会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建造坟墓,还命令匠人以坟墓壁画和木制模型继续从事的驾船、狩猎、欢宴活动,以及仆人们应做的活计,等等,使他能在死后同生前一样生活得舒适如意。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在古埃及叫庇里穆斯(Piremus),有高的含意。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
左赛尔金字塔南殡葬厅内部墙壁费昂斯镶嵌物(公元前2700年)
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左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时期内,因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代。
原来,在最早的时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后来,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古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基泽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
第四王朝以后,其他法老虽然建造了许多金字塔,但规模和质量都不能和上述金字塔相比。第六王朝以后,随着古王国的分裂和法老权力下降以及埃及人民的反抗和有些人的盗墓,常把法老的“木乃伊”从金字塔里拖出来,所以埃及的法老们也就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在深山里开凿秘密陵墓了。
古埃及帝王谷皇家陵寝群
帝王谷,新王朝时期18到20王朝(大约从公元前1539年到公元前1075年)时期的皇家和贵族主要陵墓区。现已经挖掘了62个王陵墓区。位于尼罗河西岸,距岸边7公里,底比斯卫城北端陡峭山崖里
帝王谷一共有60多座帝王陵墓,埋葬着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间的64位法老,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沙提一世之墓,从入口到最后的墓室,水平距离210米,垂直下降的距离是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宫殿,墙壁和天花板布满壁画,装饰华丽,令人难以想象。墓穴入口往往开在半山腰,有细小通道通向墓穴深处,通道两壁的图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帝王谷皇家陵园王墓分布图
帝王谷部分王陵介绍
墓室
墓室是为了来生而建造的。它是永恒的居所,也是通往来世的通路。在古埃及信仰中,墓室是由今生通往来生之门。墓室是祭祀的地方,生者在这里供应酒食给亡者。墓室中的假门是为了让亡者的「拔」可以出来享用供品。家属祭拜的时候,会呼喊:「听到我的声音请出来,来享用面包和啤酒。」帝王谷KV17号赛提一世陵(剖面图)
发现KV62号陵墓石阶的小工 谢赫·阿卜杜勒-拉苏尔
墓室主人坐在堆满面包的供桌前,是墓室雕刻最常见的图像。这个主题至少可以追溯到第二王朝。供桌上的祭品还包括牛头、鹅、牛腿,还有各种蔬菜和莲花。这样,墓室的主人就不会在来生受渴挨饿,也不会缺少用品。
古王国时期,墓室通常分为两层,上层的祭堂是祭拜和上供的地方,下层才是放棺木的地方,通常凿入岩石之内。祭堂装饰著描述亡者生前生活的图画和文字。
供品清单列著来生所需要的重要物品。一排又一排的仆人抬著面包、水果、还有枕头、亚麻布和木箱等陪葬品。
部分资料参考(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研究所提供
埃及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王国时期))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斯帕特(诺姆)政治制度和官僚政治制度。埃及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祭司阶层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基本制度
法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古埃及是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一切的权力都归属于法老,包括司法、行政、立法、宗教等。法老之下有一套政府机构,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全国各地进行各方面的管理。
中央集权脉络:第一王朝(斯帕特(诺姆)(诺马尔赫分封制))——第二王朝(王位世袭制)——第三王朝(总督派遣制)——第十八王朝(维西尔(宰相)分割制)——第二十四王朝(废除债务奴隶制)。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历朝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
中央政府最高官员是维西尔,相当于宰相,其权力仅次于法老,但也是全方位的,对各个政府部门都进行监督和管理,如立法、建筑、国防、国家资源调查和分配、征兵、国家公祭等等。
在中王国时期,首个维西尔政变的情况发生了,阿蒙涅姆赫特取代了第十一王朝末代法老曼图霍特普四世登基,开创了埃及第十二王朝,中王国时期封建社会的胚胎已经开始萌芽了,就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兴起——涅杰斯。
古埃及社会阶层
下埃及红冠,上埃及白冠,双重冕
法老(国王):法老是古埃及最高统治者,法老一词译自“希伯来语”(宫殿),原指埃及古王国时期最后的国都所在地孟斐斯的王宫(正殿),为古代埃及对国王的尊称。
法老的帝印cartouche
法老的完整头衔是:“上下埃及之王,太阳神之子,奥西里斯人间之代表,国家最高祭司,两地之主,荷鲁斯、涅布提、金荷鲁斯、尼苏毕特及阿蒙之众仆人之仆人”。
一般认为新王国第18王朝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习惯上把所有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接见朝臣的法老
法老的五个王衔:
荷露斯之衔——强大的公牛,拉神所钟爱的;
两地之衔——威严而英武者,埃及王国守护者;
金荷露斯之衔——万寿无疆,永恒的武运长久;
上下埃及之王衔——拉神的圣辉是荣耀的,拉神所选中之人;
太阳之子衔——拉之降诞,太阳神所钟爱的。
维西尔(宰相):现代埃及学者引用阿拉伯语对古埃及宰相的称呼。古王国时期负责掌管行政、司法、经济和神庙等事务,也负责担任世俗法庭在中央的最高法官。该职位在新王国时被一分为二,其中之一主管上埃及和努比亚的事务,另一个分管下埃及和西亚的事务。前者权力较大,国王不在时可代行朝政。但其主要使命仍是执行法老的指令,是法老专制统治的工具。保存最好的记录来自莱克米尔,他称自己为“仅次于王”“皇土之心脏”“君王的耳目”。铭文表示维西尔对国内秩序、估税和征税,档案保存、咨询、谏言,官员委任、监督,诏书传达,政令的执行都有责任,有些还在孟斐斯任过市长等职。
涅木虎(贵族):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兴起并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小奴隶主阶层。属于该阶层的人可以经营王室土地,称为王室土地的涅木虎。他们享有世袭租佃权,向法老缴纳租税,也服务于军队,或为法老提供其他服务。他们可以占有奴隶、担任官职,逐渐成为王权的社会支柱。埃赫那吞改革时曾提拔了一大批涅木虎担任中央和地方的官吏,改革失败后,这个阶层受到打击、迫害,其财产也被没收。第19王朝的法老霍连姆赫布曾颁布敕令保护他们的利益,从而保护王权自身的阶级基础。
王座上的法老
涅杰斯(农,工,商):原意为“下层人”,属于下层自由民,大概起源于古王国末期。在第一中间期形成为一个小私有者阶层,并出现了所谓的“强有力的涅杰斯”。是当时各诺姆军队的重要来源。到中王国时期,一部分强有力的涅杰斯占有土地,由别的农民替他们耕种,向他们交租。涅杰斯的成长是中王国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在政治上的发展与王权的加强息息相关。涅杰斯是中王国时期王权同地方贵族进行斗争的主要社会支柱,因而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埃及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这个阶层的力量还是十分软弱的。
古埃及中央行政制度
中央政府在维西尔之下设有司法部、财务部和军事部等部门。司法部分为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诺姆法院),高等法院设一名院长,受维西尔领导,并由一些将领和官员组成,主要处理危害国家安全的重要案件,例如叛国、政变等。
萌芽于前王朝
建立于第一王朝
巩固于第四王朝
完善加强于第十八王朝
发展于第十九王朝
结束于公元前30年
古埃及诺姆行政制度(地方行政)
埃及42个行政诺姆(州)标注
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最早形成的国家形式。也翻译作“州”。诺姆大多是从部落或者部落联盟转变过来的,一般面积不大,有一个处于交通要道上的城市。国王是诺姆国家最高的军事首领,又是祭司长和行政首脑,但是国王权力还受到很大制约,不是专制君主。诺姆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古王国时代诺姆是地方上最重要的行政单位名称,其长官称为诺马尔赫。地方诺姆的财务权则由市长(诺姆长)担任,他们负责粮食和税收清单,并由财政大臣直接向维西尔报告。
古埃及波克霍利斯改革
埃及第24王朝法老波克霍利斯为缓解过多自由民变为债务奴隶的状况所实施的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其内容是:(1)禁止本利之和超过本金双倍,即利息不能超过本金;(2)债权人只能索取债务人的财产作抵偿,而不能占取债务人的人身,因为财产属于个人,而公民人身属于国家,国家需要他们服役。这项改革的结果如何不得而知,大概收效甚微。(梭伦颁布的解负令,从这个改革中汲取了有用的东西)
古埃及契约制度
随着埃及古代经济的繁荣,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契约,广泛适用于土地买卖、借贷、租赁和合伙等经济活动。契约的成立以当事人合意为基础,并辅以必要的形式。在埃及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债务契约的签订必须采取一种庄严的宣誓的形式,在祭司和官吏的面前签订契约。订立土地买卖的契约则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应依次经过三道手续:钱款付清协议,卖方保证不得有第三者对该土地主张任何权力,买主开始占有土地。这三道手续须在法院办理,并在土地登记簿上完成过户手续,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自买方占有土地时开始。
古埃及司法制度
埃及地方42个诺姆各设有地方法院,对本诺姆的案件进行审理,国家的法律在地方是适用的。财务部设有财务大臣,负责国家财务相关事务,如税收、国库、土地丈量、外国贡品等,但后来在新王国时期财务大臣的权利逐渐转移给内宫总管,使王宫的权力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法第拥有最高司法权,从中央到地方均实行司法与行政合一制,行政官员一般都兼任法官职务,直接履行司法职能。司法证据主要有:证人证言、宣誓、勘验结果和通过拷讯所获供状。古埃及的刑事法律制度具有犯罪与侵权不分、刑罚种类繁多、广泛适用死刑和残害肢体刑等奴隶制刑法的典型特征。
古埃及军事制度
军械院
古埃及的军事部门也是不断演变的,国家军事是中央集权,使法老可以有效的统全国之力进行军事行动,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的埃及出现了管理武器、武器与船舶制造、军队补给和防御工事等事务的专门机构——“军械院”。其长官为“军械院院长”,有时与军队中的录事职务合并,是军事部门的要职。这是古代世界最早出现的中央一级军事后勤机构。
古王国时期
古埃及有悠久的军事史。埃及历史上历次王朝更替大都是以大规模战争导致的。在二十王朝以前,埃及帝国连续三千多年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埃及十八王朝即使在灭亡时还拥有十几万正规军,历史上和周边地区不断有军事摩擦和对外征战。
古埃及战车军团
此外埃及在古王国时期就出现了管理武器、部队补给和防御工事的后勤部门——“军械院”。在军事发达的新王国时期,军队则发展分化为步兵、海军、战车部队。全国步兵分几个军区(称“梅沙”),以埃及神只的名字命名,之下设连队、排、班等,层层组织。新兵一般从埃及和埃及的殖民地征集,进行统一的训练,退伍的老兵则受到政府的厚待,例如发放土地、奴隶和牲畜等。埃及还设有常备军,主要负责法老和王宫的安全,相当于法老禁卫军。
古代埃及兵器
中王国时期
12王朝军队圆形粮草配给令(1859 BC)
在兵制建设上,古埃及在中王国时期有一个从民兵到常备军的发展过程。最初,中王国的民兵队伍的招募,由“军队录事”负责。据第12 王朝的一个纪念碑文记载,“皇太子”作为“军队录事”在提尼斯州募兵,其比例是每1000 名男性居民中招募10 人。
军帐内的法老统帅
被招募的士兵,通常补充到州长管辖的地方部队中。每个州常达800—1200 人,在军事作战时,州长率领这些地方军,加入王家军队,听其指挥。另外,中王国时期从努比亚招募雇佣兵,而且数量不少,在军队编制中另入雇佣兵系列。在中王国时期,国王建立了常随自己身边,
保护自己的近卫队。长期服役的常备军就是从这种近卫队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常备军的扩大,以前战时临时招募的民兵逐渐被定期在各州招募的由新兵组成的专职军队所代替。新兵受州长和专门军官的领导
中王国的统治者们一方面注重对外征伐侵略,另一方面又下令全国大兴土木,修筑防御工事,加强国内重地和边疆要冲的防卫。国内要地的防御工事主要在首都底比斯和北方重镇孟斐斯一带。
北方防御工事主要对付亚洲人的入侵,数量不多,而重要的防御工事集中在南方,主要在第一瀑布和第二瀑布南北一带。南部第二瀑布地区的塞姆拉之间,沿尼罗河两岸埃及人建有一系列堡垒,形成保卫埃及的三道防线,又是南侵努比亚的兵站基地。
南方军事要塞
新王国时期 埃及帝国霸权时代
新王国时期每一个军团都由数千名士兵组成,典型的军团构成是:每个军团有800~2000名步兵和200~400辆战车;一个军团被分成10个营,每个营有100~300名战士;一个营还可以细分成由50人组成的两个连;连下面的单位是排,一个排有20人;而最小的单位为小队,10个人为一个小队。
战争场景
此时埃及帝国已经拥有接近8~10万以上且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即拥有非常庞大数量的常备军,其军事文明之先进,可见一斑。
南方防御工事
许多特殊的部队也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比如使用厚盾、攻城槌的部队;成鱼鳞分布排列的梯队;地道的先锋队。当埃及再次征服了努比亚之后,库什(Kushite)重击部队(shock troops)和努比亚弓箭手军团也再次回归埃及武装力量。
新王国时期的法老身边也聚集了一大批以前御驾亲征一起战斗过的老将来维护他自己的王位和人生安全。比如Didu,一名将军,他曾经守卫过底比斯以东的沙漠。由于他对法老的忠诚,他先后做过法老派往外国的使臣;国王近卫队的成员;战舰Meri-amen号的船长;最后是王宫侍卫长。另一名叫做Neb-amen的军人,最后也成为了首都底比斯城的警卫总督。
西奈防御工事“统治者之墙”要塞
随着帝国的不断扩张,埃及需要更多的军人。于是,埃及人开始将那些囚犯也编入了军队之中。比如在抗击海上民族(Sea Peoples)战争中所捕获的Sherden人,这些战俘忠于埃及帝国。
古代埃及战车(KV62号墓)
《图特摩斯三世年代纪》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执政期间对外扩张的重点是西亚叙利亚的诸城邦。在首战告捷之后,图特摩斯三世又花了近20年的时间反复多次征讨,才最终确立了对叙利亚的统治,而他对叙利亚的征服严重刺痛了西亚大国米坦尼,强强相碰终不能免。米坦尼王国的悲哀在于它的对手是如日中天的埃及第十八王朝杰出军事家图特摩斯三世。数次大战埃及都取得了压倒性优势,其中公元前1472年图特摩斯三世还一度渡过幼发拉底河追击对手。最后米坦尼屈服,并成为埃及的盟友,这使整个西亚地区大为震动,亚述和巴比伦都同埃及修好,巴比伦还将一位公主送给图特摩斯三世为妃。两个历史最久远的文明中心第一次以联姻的形式相结合。
随着图特摩斯的威名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国家向他称臣纳贡。他的舰队同样所向无敌,东地中海成了他的势力范围,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都在他的海上帝国之中。
向北扩展是他的战略重点,但图特摩斯也没有忘记埃及以南的热土,尽管这些地区的文明程度稍逊一筹。南方的边界在图特摩斯时代被推进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今埃塞俄比亚境内)。
为了巩固新征服地区的统治,图特摩斯三世在西亚驻扎精悍的军队,并派驻总督进行治理,同时也利用当地王公进行统治。每征服一国,他便将其王公的子弟带到埃及,一方面作为人质,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接受埃及的教育,培养对埃及的感情。这一招为世界各地的征服者所惯用,而图特摩斯三世显然为原创。
图特摩斯三世去世之后,他的前三个继承者继续保持了埃及军事上的强势,但只限于巩固祖先留下来的成果,而鲜有扩展。或许图特摩斯三世所征服的地盘,在他那个时代的生产力和交通状况下已是极限。
此时邻国每年都要向埃及进贡,埃及在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努比亚一共组织了16场战役,他对待战俘的态度也是人道的,他在执政期间建立了帝国的和平,巴勒斯坦和叙利亚都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他的统治。他创造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埃及。
御驾亲征的拉美西斯大帝
此外重甲骑兵的出现最早是在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统治时期,为了对付马拉战车,重甲骑兵被埃及军队普遍采纳。然而,直到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Persians)才真正地将这些骑兵的力量全部发挥出来。
第二十二王朝的舍松挈一世(Sheshonq I)在很多年之后曾经这样描绘过王室军队:
“Sesonchosis组建了一支由健壮的男人组成辎重部队……他拥有600,000人的步兵,24,000人的武士,27,000辆可用于战争的战车。他和近1700名勇敢的、富有战斗经验的、年轻的战士一起分享他的统治权。
十二王朝底比斯的财政官赫卡纳克特的记录
古代埃及是重视贸易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产生贸易往来并不令人惊讶。首先埃及国家地理环境处于亚非枢纽,负责了对亚洲和非洲的贸易中介,这样的一个地位无疑会很早的促进一个国家一种文明商业的迅速发展。其次,埃及文明中以农业为支柱,以手工业为辅助的自然经济中缺乏一些必要的物资,而埃及环境的单一性导致埃及无法获得更多的物资而必须从国外进行输入,这一要素也迫使埃及必须也应该要发展贸易。在这样的环境下,埃及很快成为了一个著名的贸易中转国家和一个著名的加工业国家
努布涅菲尔币
埃及已知最早的贸易发生在前王朝时代的内部贸易,在涅伽达时代,我们可以从当时已发现的一些绿松石,青金石,玻璃珠等当地无法产生的奢侈品中清晰的看到,这些物品必定是被当地人从其他地区购得,而支付的用品,最可能的就是当地盛产的黄金
在古王国时代,埃及的农业和畜牧业以及手工业已经开始普遍发展。随着大量土地的开垦和农耕技术的发展,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埃及人在较早的时间就积累了充分的剩余产品。随着各种产业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各生产领域的发展。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后,埃及文明已经由简单的自然经济过度到了更复杂更进步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形态。因此,各地间剩余产品的交换成为了必然。而埃及的统一甚至使海外的贸易也成为了一种可能。
埃及的壁画是一种可靠的资料记载,在古王国第五王朝的末王乌那斯著名的金字塔壁画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市场上一些产品的交换。
在资产的基本时期,我们应当认为在当时贵重金属并不能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而交换媒介必须是一种具有消费价值的产品。譬如在古代中国就曾经以布匹作为一般媒介,那么在古代埃及,这种交换媒介应当是什么呢?我认为应当是谷物。谷物作为埃及产生量较大的货物,又有其消费的利用价值,还拥有同一样式和通用的流通手段,作为一种交换的媒介应当是很合适的。标准砝码 公元前1300年
银制天平 公元前1500年
新王国时期,与以往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在存档工作、契约、统计表、征兵表、命令、备忘录、税收表、书信、流水帐、清单、规定、案件副本等方面都需要记录。这种记录工作的完善是国家控制强化的标志,同时也显示了新王国政治秩序的进步,国家统治的有序。随着埃及新王国的统一和埃及霸权的形成,埃及的商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种奢侈品经常性的出现在一些纸草上,显示购买者的富裕。一些国家商人也开始担负起再分配的任务。国际贸易被完全由国家垄断。所谓的进贡贸易除了一些贸易以外当然也出现了不少无条件的进贡。
与埃及贸易相关的是货币问题,当时没有硬币,但埃及人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交易制度,金属和谷物等媒介物被用一种“公正度”来定价。根据其重量来估计其价值,单位是德本,大约等于今天的91克,其中官方似乎发行一种金属块,每个价值十二分之一德本,这种金属圆环有人称之为“实际的硬币”
在新王国早期,埃及的银金比价是1:2,而这个价值在后期被慢慢缩小以至于颠倒了过来,所以早期的白银是很值钱的。铜的价值一般只等于白银的百分之一,以德本为单位。而铜于谷物的兑换值一般是在2德本换一卡尔一袋这个标准上。
下面是一些货物的价值:8个白银圆环(价值三分之二德本)或者等价值的货物可以买到一头牛或者换到一个男性奴隶四天的服役。6个圆环价值的东西可以买到一头小母牛或者三阿鲁拉的劣质土地。三又二分之一圆环价值等于一件优质的亚麻衣服。一头一等公牛价值30德本的铜,而牛犊是30德本
但是埃及人一般不用这种金属圆环,而是更多的使用金属原料,以及一些日常用品来支付,他们用已有的货币价值来估计货物的价值,再以同等价值的货物交换。就像他们几千年的传统一样,在19王朝早期的一个文件表明。一个叙利亚女奴隶被估值为4德本1凯特银子,但购买者支付的却是六个青铜器皿,十德本的铜,15件亚麻外衣,一件寿衣,一条毛毯和一个壶来支付。
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代埃及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西亚北非地中海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之一,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文学,医学,科学,等方方面面都对后世影响深远,正应了那句老话,埃及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而是先有了埃及,然后才有了历史。
古埃及的文化非常丰富。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此外,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阿蒙神庙等建筑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知识,在几何学、历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国王名单
【起源时代】
早期城邦时代(前5500~前4000)
(法尤姆、塔索。巴达里、阿姆拉提亚、基泽)
上古时期
【古风时代】
前王朝(前3500-前3050)(城邦众王)
(上埃及三大城邦:提尼斯,涅伽达,希拉孔波利斯)
羚羊+军旗( ?)
壳城领主( ?)
大象城领主( ?)
鳄鱼城领主( ?)
蝎王一世( ?)
公牛城领主( ?)
白鹳城领主( ?)
狼城领主( ?)
隼城领主( ?)
军旗+植物( ?)
隼二世( ?)
第0王朝(前王朝)(前3300-前3050)
偌
( ?)
下埃及君主:
胡瑟库
( ?)
卡胡
( ?)
调
( ?)
哲思
( ?)
达布尔-福尔肯(Double Falcon, Dju, Nebwy)
(前3200 - ?在位)
尼赫布
( ?)
瓦泽奈(Thinite城主)
(前3100年-?在位)
梅赫扎林
( ?)
上埃及君主:
艾拉-荷尔(希拉孔波利斯城主)
( ?)
卡
(前3270-前3200在位)
蝎王二世
(前3200 - ?在位)
那尔迈(提尼斯城主)
(前3100年-前3050年在位)
第1王朝(前3150-2890年)
那尔迈(美尼斯 Menes (Aha))开国君主
(前3100年-前3050年在位)
荷尔-阿哈
(前3050年-前3049年在位)
哲尔(Djer (Itit))
(前3049年-前3008年在位)
杰特(Wadj)
(前3008年-前2975年在位)
麦利奈茨(登之母)
(前3008年?在位)
登(Den (Udimu))
(前2975年-前2935年在位)
阿涅德吉布(Anendjib)
(前2935年-前2925年在位)
瑟莫赫特(Semerkhet)
(前2925年-前2916年在位)
卡(Qa'a )
(前2916年-前2890年)
第2王朝(前2890-前2686)
霍特普塞海姆威(Hetepsekhemwy (Hotepsekhemwy)
(在位38年)
拉内布
(在位39年)
尼内特吉(Ninetjer (Nynetjer))
(在位45—47年)
温内格
(在位19年)
塞尼德
(在位20年)
伯里布森(Peribsen (Seth-Peribsen))
(在位17年)
塞克赫米布-匹壬马特
(在位?)
内弗卡拉
(在位?)
胡吉伐
(在位2年)
卡塞凯姆威(Khasekhemwy)
(在位17.5年-18年)
【古典时代】
古王国(前2686-前2135)
第3王朝(前2686-前2575)
左塞尔(Netjerykhet (Djoser)
(2630 - 2611年在位)
塞汉赫特
(前2667年-前2661年在位)
内布卡一世
(前2661年-前2643年在位)
哈巴
(Khaba 2603 - 2599年在位)
胡尼
(Huni 2599 - 2575年在位)
第4王朝(前2575-前2465)
斯奈夫鲁(Snofru )
(2575 - 2551年在位)
胡夫(Khufu (Cheops)
(2551 - 2528年在位)
雷吉德夫(Radjedef )
(2528 - 2520年在位)
哈夫拉(Khafre (Chephren)
( 2520 - 2494年在位)
门卡拉(Menkaure (Mycerinus)
(2490 - 2472年在位)
谢普塞斯卡弗
(Shepseskaf 2472 - 2467年在位)
德德夫普塔赫(Dedefptah)
(在位2年)
第5王朝(前2465-前2323)
乌塞尔卡夫(Userkaf)
(2465 - 2458年在位)
萨胡尔(Sahure )
(2458 - 2446年在位)
内弗尔卡拉(Neferirkare Kakai )
(2477-2467年在位)
赦普塞斯卡尔(Shepseskare Ini )
(2426 - 2419年在位)
尼夫日夫尔(Raneferef )
(2419 - 2416年在位)
尼乌塞尔(Niuserre Izi)
( 2416 - 2392年在位)
门考胡尔(Menkauhor )
(2396 - 2388年在位)
杰的卡尔(Djedkare Izezi)
( 2388 - 2356年在位)
乌纳斯(Wenis )
(2356 - 2323年在位)
第6王朝(前2323-前2150)
特提(Teti)
( 2323 - 2291年在位)
乌瑟卡拉(Userkare)
(在位1年)
佩皮一世(Pepy I (Meryre)
(2289 - 2255年在位)
奈姆蒂姆萨夫一世(Nemtyemsaf)
(在位10年)
莫润尔一世(Merenre Nemtyemzaf)
( 2255 - 2246年在位)
佩皮二世(Pepy II (Neferkare)
(2246 - 2152年在位)
奈姆蒂姆萨夫二世(Nemtyemsaf)
(在位1年)
莫润尔二世(Netjerykare)
(在位?年)
内吉利卡拉
尼托克丽丝王后
(在位2年)
第7王朝(前2181年)
(埃及第七王朝成立在约前2181年左右,是一个非常短暂的王朝,只维持了七十天,却有七十个法老,是埃及的一个混乱的王朝,文献记载很少,以现在的考古资料可以拼出九个法老的名字)
内弗尔卡拉一世
(在位?)
内弗尔卡勒二世
(在位?)
内弗尔卡勒三世·内比
(在位?)
内弗尔卡勒四世·肯杜
(在位?)
吉德卡拉·舍迈
(在位?)
迈伦霍尔
(在位?)
第8王朝(前2150-前2135)
德杰卡尔(Djedkare)
(在位?)
内弗尔卡敏·辛内弗尔卡(Netrikare)
(在位?)
尼卡拉
(在位?)
尼夫考胡尔(Neferkahor)
(在位?)
尼夫里尔卡尔二世(Neferkare II)
(在位?)
内弗尔卡拉·特雷鲁
(在位?)
内弗尔卡霍尔
(在位?)
内弗尔卡拉·佩皮森内布
(在位?)
内弗尔卡敏·安努
(在位?)
卡卡拉·伊比(他在南萨卡拉建造了最后一个金字塔)
(前2169年—前2167年)
内弗尔卡拉七世
(前2167年—前2163年)
内弗尔卡霍尔·胡威海普
(前2163年—前2161年)
内弗利尔卡拉
(前2161年—前2160年)
· 瓦吉卡拉
(?)
第一中间期(前2135-前1937)
第9王朝(前2160-前2130)
阿浩特美瑞波特维(Akhtoy Meryibtowe)
(在位?)
瓦哈里赫提一世(阿浩特万卡拉)(Wankhare Khety I)
(在位?)
阿浩特奈布考里(Akhtoy Nebkaure)
(在位?)
梅林卡拉里一世(Merykare I)
(在位?)
瓦哈里赫提二世(Wankhare Khety II)
(在位?)
麦利布拉-阿赫伊托一世
(2160 - ?)
?不知名国王(资料缺失)
内弗尔卡拉三世(Neferkare III)
(在位?)
梅利伊布拉·赫提一世(阿克托斯一世)(Meribre Khety II)
(前2160年—?)
内布卡乌拉。赫提二世(阿克托斯二世)
(在位?)
塞图特
(在位?)
万卡拉。赫提三世
(在位?)
万卡拉。赫提四世
(在位?)
万卡拉。赫提五世(“统治者之墙”要塞修建者)
(在位?)
赫提六世
(在位?)
科提(Kheti)
(在位?)
莫里卡尔(Merikare)
(在位?)
伊提
(在位?)
第10王朝(2130-2040)
迈利哈特霍尔
(前2130- ?)
内弗尔卡拉四世
( ?)
万卡拉(阿克托斯三世)
( ?)
梅利卡拉
( ?- 前2040)
?不知名国王(资料缺失)
第11王朝(前2040-前1937)
门图霍特普一世(Mentuhotep)
(前2133年—前2118年在位)
伊涅特夫一世(Inyotef I (Sehertawy)
(前2074 - 前2064)
伊涅特夫二世(Inyotef II (Wahankh)
(前 2064 - 前2015)
伊涅特夫三世(Inyotef III (Nakhtnebtepnefer)
(前 2015 - 前2007)
尼布赫泊特尔
( ?)
门图霍特普二世(Montuhotep II (Nebhepetre)
(前1986 - 前1956)
门图霍特普三世(Montuhotep III (Sankhkare)
(前1956 -前1944)
门图霍特普四世(Montuhotep IV (Nebtawyre)
(前1944 -前1937)
中王国(前1937-前1668)
第12王朝(前1937-前1784)
阿蒙涅姆赫特一世(Amenemhet I (Sehetepibre)
(前1937 - 前1908)
辛努塞尔特一世(Senwosret I (Kheperkare)
(前1917 - 前1872)
阿蒙涅姆赫特二世(Amenemhet II (Nubkaure)
(前1875 - 前1840)
辛努塞尔特二世(Senwosret II (Khakheperre)
(前1842 - 前1836)
辛努塞尔特三世(Senwosret III (Khakaure)
(前1836 - 前1817)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Amenemhet III (Nimaatre)
(前1817 - 前1772)
阿蒙涅姆赫特四世(Amenemhet IV (Maakherure)
(前1772 - 前1763)
塞布科尼夫露王后(Neferusobek (Sobekkare)
(前1763 - 前1759)
第13王朝(前1784-前1668)116年里65位国王在世
Sobekhotep II
(前1802年-前1799年在位)
阿蒙涅姆赫特五世
(前1799年-前1796年在位)
Ameny Qemau
( ?)
Qemau Siharnedjheritef
( ?)
塞赫特普拉一世
(前1792年-前1790年)
伊乌夫尼
(前1788年-前1790年)
阿蒙涅姆赫特六世
( ?)
塞黑卡拉
( ?)
塞赫特普拉二世
( ?)
塞瓦吉卡拉
( ?)
内杰米布拉
(在位7个月)
Nebnuni( ?)
索贝克霍特普一世
(前1780年-前1777年)
索贝克霍特普二世
( ?)
伦塞内布(Renseneb)
(在位4个月)
荷尔
(在位1年06个月)
阿蒙涅姆赫特七世
(前1769年-前1766年)
塞赫姆拉·索贝克霍特普二世(威格夫)
(前1767年-?在位)
汗杰
(前1765年-?)
伊米雷迈沙乌
(前1759年-前1711年)
伊里奥特弗五世
( ?)
塞特
( ?)
Sehetepkare Intef
索贝克霍特普三世
(前1755年-前1751年)
内弗尔霍特普一世
(前1751年-前1740年)
索贝克霍特普四世
(前1740年-前1730年)
索贝克霍特普五世
(前1730年- ?)
索贝克霍特普六世
(前1725年- ?)
伊比阿乌(Wahibre Ibiau)
(前1725年-前1714年或前1712年-前1701年)
美尔奈弗拉·阿依
(前1701年-前1677年或约前1714年-前1691年)
迈尔赫特普拉-伊尼
(前1677年-前1675年或前1691年-约公元前1689年)
塞瓦德杰乌
(前1675年-前1672年)
伊内德
(前1672年-前1669年)
Sankhenre Sewadjtu
( ?)
霍里
( ?)
索贝克霍特普七世
( ?)
?不知名国王(资料缺失)
索克霍特赫
( ?)
?不知名国王(资料缺失)
?不知名国王(资料缺失)
第二中间期(前1668-前1560)
第14王朝
Yakbim Sekhaenre
(1805 BC - 1780 BC)(争议)
Ya'ammu Nubwoserre
(1780 BC - 1770 BC)(争议)
Qareh Khawoserre
(1770 BC - 1760 BC)(争议)
Ammu Ahotepre
(1760 - 1745 BC 或者之後的 1650 BC)(争议)
Sheshi Maaibre
(1745 BC - 1705 BC 或者之後的 1650 BC)(争议)
第15王朝
谢希
( ?)
雅库布赫
( ?)
希安
( ?)
阿波比一世
(前1590年-1550年)
哈姆迪
(前1550年-1540年)
第16王朝(前1720-前1565)
约有40位法老,其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时在埃及的北部、中部和南部统治。从公元前1730年开始,这些国王不过是喜克索法老的封臣。
?不知名国王(资料缺失)
威格夫
(Wegaf)
杰胡提
( ?)
索贝克霍特普八世
( ?)
内弗尔霍特普三世
( ?)
曼图霍特皮
( ?)
内比利劳一世
( ?)
内比利劳二世
( ?)
塞黑拉
( ?)
贝比安赫
( ?)
德杜摩斯一世
( ?)
德杜摩斯二世
( ?)
塞赫姆雷谢德瓦塞特
( ?)
曼图霍特普六世
( ?)
辛努塞尔特四世
( ?)
安特夫四世(Antef IV)
( ?)
郝(Hor)
( ?)
叟伯克侯特普二世(Sobekhotep II)
( ?)
汗杰(Khendjer)
( ?)
叟伯克侯特普三世(Sobekhotep III)
( ?)
耐夫侯特普一世(Neferhotep I)
( ?)
叟伯克侯特普四世(Sobekhotep IV)
( ?)
艾(Ay)
( ?)
耐夫侯特普二世(Neferhotep II)
( ?)
塞斯(Sheshi)
( ?)
亚库赫(Yakubher)
( ?)
基安(Khyan)
( ?)
阿波比一世(Apopi I)
( ?)
阿波比二世(Apopi II)
( ?)
艾纳斯(Anather)
( ?)
亚考班(Yakobaam)
( ?)
舍得瓦斯特
( ?)
第17王朝(前1668-前1570)
14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其周围地区。他们是喜克索的封臣。最后3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 Kamosis),开始与北方的喜克索人斗争。
拉霍特普
(前1585年在位)
( ?)
索贝克艾姆萨夫一世
(在位7年)
索贝克艾姆萨夫二世
伊里奥特弗六世
努赫普拉·因提夫
塞赫姆拉-何鲁希玛特·因提夫
塞纳赫特里·雅赫摩斯
(1年)
塞克南雷·陶
(前1560年在位)
安特夫七世(Antef VII)
陶一世(Taa I)
陶二世(Taa II)
卡莫斯( Kamosis)
(前1555年-前1550年在位)
【帝国时代】
新王国(前1560-前1070)
第18王朝(前1570-前1293)
阿赫摩斯一世(Ahmose (Nebpehtyre)
(1539 - 1514)
阿蒙霍特普一世(Amenhotep I (Djeserkare)
( 1514 - 1493)
图特摩斯一世(Thutmose I (Akheperkare)
(1493 - 1481)
图特摩斯二世(Thutmose II (Akheperenre)
(1481 - 1479)
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 (Maatkare)
(1473 - 1458)
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 (Menkheperre) 埃及首位称“法老”的君主
(1479 - 1425)
阿蒙霍特普二世(Amenhotep II (Akheperure)
(1427 - 1392)
图特摩斯四世(Thutmose IV (Menkheperure)
(1392 - 1382)
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 (Nebmaatre)
(1382 - 1344)
阿孟霍特普四世(阿肯那顿)(Amenhotep IV / Akhenaten )
(1352 - 1336)
斯门卡拉(Smenkhkare (Ankhkheperure)
(1337 - 1336)
图坦卡顿(图坦卡蒙)(Tutankhamun (Nebkheperure)
(1336 - 1327)
阿伊(Ay (Kheperkheperure)
(1325 - 1321)
荷伦海布(Horemheb (Djeserkheperure)
(1323 - 1295 )
第19王朝(前1293-前1185)
拉美西斯一世(Ramesses I (Menpehtyre)
(1295 - 1294)
塞提一世(Sety I (Menmaatre) 1394 - 1279)
拉美西斯二世(Rameses II (Usermaatresetepenre)
(1279 - 1213)
麦伦普塔(Merenptah (Baenrehotephirmaat)
(1213 - 1203)
阿蒙麦西斯(Amenmesse (Menmire)
(1203 - 1200)
塞提二世(Seti II (Userkheperuresetepenre)
(1200 - 1194)
斯普塔二世(Siptah (Akhenresetepenre)
(1194 - 1188)
塔沃斯塔王后(Tausert (Sitremeritamun)
(1188 - 1186)
第20王朝(前1185-前1070)
塞塔克特(Setakht (Userkhauremeryamun)
(1186 - 1184)
拉美西斯三世(Ramesses III (Usermaatremeryamun)
(1184 - 1153)
拉美西斯四世(Ramesses IV (Hekamaatresetepenamun)
(1153 - 1147)
拉美西斯五世(Ramesses V (Usermaatresekheperenre)
(1147 - 1143)
拉美西斯六世(Ramesses VI (Nebmaatremeryamun)
(1143 - 1136)
拉美西斯七世(Ramesses VII (Usermaatresetepenre)
(1136 - 1129)
拉美西斯八世(Ramesses VIII (Usermaatreakhenamun)
(1129 - 1126)
拉美西斯九世(Ramesses IX (Neferkaresetepenre)
(1126 - 1108)
拉美西斯十世(Ramesses X (Khepermaatresetepenre)
(1108 - 1099)
拉美西斯十一世(Ramesses XI (Menmaatresetepenptah)
(1099 - 1069)
第三中间期(前1070-前767)
第21王朝(前1077年-前943年)
斯门代斯一世(Nesbanebdjed I)
(前1077年 - 前1051年)
阿蒙涅姆尼苏(Amenemnisu)
(前1051年 - 前1047年)
普苏森尼斯一世(Pasebkhanut I)
(前1047年 - 前1001年)
阿蒙涅莫普(Amenemope)
(前1001年 - 前992年)
奥索尔孔 (Osorkon)
(前992年 - 前986年)
西阿蒙 (Siamun)
(前986年 - 前967年)
普苏森尼斯二世(Pasebkhanut II)
(前967年 - 前943年)
第22王朝(前943年–前716年)
舍顺克一世
(前943年–前922年)
奥索尔孔一世
(前922年–前887年)
舍顺克二世
(前887年–前885年)
塔克洛特一世
(前885年–前872年)
奥索尔孔二世
(前872年–前837年)
舍顺克三世
(前837年–前798年)
舍顺克四世
(前798年–前785年)
帕米
(前785年–前778年)
舍顺克五世
(前778年–前740年)
Pedubast II
(前740年–前730年)
奥索尔孔四世
(前730年–前716年)
第23王朝(前837年-前762年)
塔克洛特二世
(前837年—前813年)
皮杜巴斯特
(前826年—前801年)
伊乌普特一世
(前812年—前811年)
舍顺克六世
(前801年—前795年)
奥索尔孔三世
(前795年—前767年)
塔克洛特三世
(前773年—前765年)
鲁德阿蒙或伊乌普特二世
(前765年—前762年)
第24王朝(公元前1070-前767)
斯孟迪斯(Smedes)(提尼斯与底比斯的君主)
苏森尼斯(Psusennes)(提尼斯与底比斯的君主)
朔申克一世(提尼斯与底比斯的君主)
舍松契(Sheshonq)一世(利比亚统治者)
舍松契(Sheshonq)二世(利比亚统治者)
舍松契(Sheshonq)三世(利比亚统治者)
舍松契(Sheshonq)四世(利比亚统治者)
舍松契(Sheshonq)五世(利比亚统治者)
奥索尔孔(Osorkon)一世(利比亚统治者)
奥索尔孔(Osorkon)二世(利比亚统治者)
奥索尔孔(Osorkon)三世(利比亚统治者)
奥索尔孔(Osorkon)四世(利比亚统治者)
塔克罗特(利比亚统治者)
特夫纳克特(Takelot)
(前732年—前725年)
波克霍利斯
(前725年—前720年)
底比斯僧侣王小王国
伊索比亚和萨伊斯的复兴
(前767-前525)
第25王朝(公元前767-前656)
皮耶(Piye)
(前752年—前721年)
沙巴卡(Shebaka )
(前712-前698)
沙巴塔卡(Shebitku,Shabatka)
(前698-前690)
塔哈卡(Taharqa)
(前690-前664)
坦沃塔玛尼(Tantamani)
(前664-前657)
第26王朝(公元前672-前525)
尼科一世
(前672年—前664年)
萨姆提克一世(Psammetichus I (Psam-tik)
(前664-前610)
尼科二世
(前610年—前595年)
阿玛西斯
(Amasis 前570-前526)
萨姆提克二世(Psammetichus II )
(前610-前595)
阿普里斯
(前589年—前570年)
雅赫摩斯二世(阿马西斯)
(前570年—前526年)
普萨美提克三世
(前526年—前525年)
第27王朝
冈比西斯二世(Cambyses)
(525-522)
斯梅尔迪士
(前522年—前521年)
大流士一世(Darius I)
(521-486)
薛西斯一世(Xerxes I)
(486-466)
阿尔达班
(前465年—前464年)
阿尔塔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 I )
(465-424)
薛西斯二世
(前424年—前423年)
索格迪安努斯
(前424年—前423年)
大流士二世(Darius II )
(424-404)
第28王朝
阿米尔泰乌斯(Amyrtaios)
( 404-399 )
第29王朝
尼斐利提斯一世
(前398年 - 前393年)
普撒穆提斯
(前393年- ?)
哈科尔 (Achoris)
(前393年 - 前380年)
尼斐利提斯二世
(前380年- ?)
哈克里斯一世(Hakoris)
(393-380)
第30王朝
奈科坦尼布一世(Nectanebo I)
(380-362)
塔科斯(提奥斯)(Teos)
(365-360)
奈科坦尼布二世(Nectanebo II)
(360-343)
第31王朝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
(前343年—前338年)
阿尔塔薛西斯三世(Ochus (Artaxerxes III)
(343-338)
阿尔塞斯(Arses)
(338-336)
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 Codomannus)
( 335-332 )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 332-323)
菲利普(菲力三世)(Philip Arrhidaeus )
(323-316)
阿黑大由斯(Arrhidaeus)
亚历山大四世(Alexander IV)
(316-304)
【希腊化时代】
第32王朝(前323-前30)
托勒密一世(Ptolemy Ⅰ)
(前305年—前285年)
贝勒尼基一世(托勒密一世之妻)
(?—前285年)
托勒密二世(Ptolemy Ⅱ)
(前288年—前246年)
阿西诺亚一世(托勒密二世之妻)
(前284年/前281年—前274年)
阿西诺亚二世(托勒密二世之妻)
(前277年—前270年)
托勒密三世(Ptolemy Ⅲ)
(前246年—前222年)
贝勒尼基二世(托勒密三世之妻)
(前244年/前243年—前222年)
托勒密四世(Ptolemy Ⅳ)
(前222年—前204年)
阿西诺亚三世(托勒密四世之妻)
(前220年—前204年)
胡加安培尤特(南方起义法老)
(前205年—前199年)
安克马基斯(南方起义法老)
(前199年—前185年)
托勒密五世(Ptolemy Ⅴ)
(前204年—前180年)
克里奥帕特拉一世(托勒密五世之妻,与托勒密六世共治)
(前193年—前176年)
托勒密六世(Ptolemy Ⅵ)
(前180年—前164年)
克里奥帕特拉二世(托勒密六世之妻)
(前173年—前164年)
托勒密七世(Ptolemy Ⅶ)
(前145年—前144年)
托勒密八世(Ptolemy Ⅷ)
(前145年—前131年)
克里奥帕特拉三世(托勒密八世第二任妻子)
(前142年—前131年)
托勒密·孟斐忒斯(由克里奥帕特拉二世拥立,旋遭托勒密八世杀死)
(前131年)
托勒密八世(Ptolemy Ⅷ)(复位)
克里奥帕特拉三世(托勒密八世复位,后又与托勒密九世和托勒密十世共治)
(前127年—前107年)
克里奥帕特拉二世(与托勒密八世和解,并和克里奥帕特拉三世等共治至公元前116年)
(前124年—前116年)
托勒密九世(Ptolemy Ⅸ)
(前116年—前110年)
克里奥帕特拉四世(嫁予托勒密九世,后被克里奥帕特拉三世所取代)
(前116年—前115年)
托勒密十世(Ptolemy Ⅹ)
(前110年—前109年)
贝勒尼基三世(前81年—前80年)(被迫嫁予托勒密十一世19天后遭处死)
托勒密十一世(Ptolemy Ⅺ)(托勒密十世幼子,在位80天后被亚历山大港市民杀死)
(前80年)
克利奥帕特拉(Cleopatra)二世
(?)
托勒密十二世(Ptolemy Ⅻ)
(前80年—前58年)
克里奥帕特拉五世(托勒密十二世之妻,贝勒尼基四世之母)
(前79年—前68年)
克里奥帕特拉六世(托勒密十二世之女)
(前58年—前57年)
尼欧斯·狄奥尼索斯(Neos Dionysos )
(80-58 & 55-51)
伯利尼斯四世王后(Berenice IV )
(前58年—前55年)
托勒密十二世(复位)
托勒密十三世(Ptolemy XIII)(埃及艳后之弟)
(前51年—前47年)
阿西诺亚四世
(前48年—前47年)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Cleopatra VII)
(前48年—前47年)
托勒密十四世(Ptolemy XIV)(托勒密十三世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的幼弟)
(前47年—前44年)
托勒密十五世(Ptolemy XV)(恺撒里昂)末代法老
(前44年—前30年)
【后埃及时代】
(罗马帝国埃及行省 前30—公元642)埃及亡国
一任总督:科尼利厄斯·加卢斯
二任总督:埃利乌斯·加卢斯
三任总督:盖乌斯·佩特戎尼乌斯
爆发起义
?任总督:督穆西乌斯·埃米利亚努斯
?(资料缺失)
【伊斯兰时代】
(伊斯兰埃及 公元642—)文明中断
[1] 修金字塔的民族今何在2017-03-01T08:52:24+08:00[引用日期2022-06-02 10:24:28]
[2] 黄金木乃伊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展出2021-08-16T09:15:14+08:00[引用日期2022-06-07 09:58:48]
[3] 埃及国家概况-中新网[引用日期2022-06-07 10:03:29]
[4] 四千年前的气候突变与古文明的衰落...2002-07-22T00:00:00+08:00[引用日期2022-06-07 10:10:39]
古埃及王国经历的时期
共8个词条3467阅读
第一中间时期
第一中间时期是古埃及历史古王国时期和中王国时期之间100余年动荡的历史时期。古王国后期,中央集权的减弱使埃及王朝逐渐丧失了对地方政体的管辖,各地方领袖纷纷脱离中央政府,古埃及进入分裂状态。在这一时期内,中部埃及的赫拉克列奥波里兴盛建立第九至第十王朝,这一时期的后期,南部埃及的底比斯建立第十一王朝,并成功打败赫拉克列奥波里,统一埃及,此后古埃及进入国家统一的中王国时期。
中王国时期
古代埃及历史上的一个分期,约为公元前2040—前1786年,包括第十一和第十二王朝,首都底比斯,崇拜阿蒙神。由于中王国王权衰落、神庙集团控制国家,对外战争频繁,阶级矛盾激化,宫廷争斗的激烈,从而使得中王国衰落,第13王朝时期,埃及再度陷入分裂,进入第二中间期。
第二中间时期
第二中间时期(公元前1640年-公元前1550年)指代古埃及在中王国时期结束之后、在新王国时期的开始之前第二次陷入混乱的时期。
查看更多
四大文明古国
共2个词条1.4w阅读
古埃及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古印度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查看更多
全部
独家
2009次播放01:14
古埃及——金字塔下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简介
1.7万次播放09:04
古埃及第一王朝:神秘且古老的文化,熠熠生辉的一段历史
早王朝时期
6848次播放05:21
尼罗河畔的绚烂文明,续写上下埃及统一的传奇——古王国
古王国时期
2224次播放03:13
【开放世界】埃及篇10:短暂的繁荣,古埃及的中王国时期
中王国时期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