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简介】_《清明上河图》简介(清明上河图简介资料)

【清明上河图简介】_《清明上河图》简介(清明上河图简介资料)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一副描画描绘宋代时期社会生活习俗与装饰的画作。这幅画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高超水平,画风严谨精细,是一副值得我们赏析与细细品味的画作。

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南宋时期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和供年节装饰的节令画进一步活跃。高宗时楼钥曾进献《耕织图》45幅,描绘农作及蚕织的劳动过程。此后刘松年,李嵩等都画过同类题材。《耕织图》常为表示朝廷关切农业而绘制,但其中也反映了农业劳动的艰辛,从现存南宋人所画《耕织图》中可见大略面貌。这时商品经济的活跃及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兴趣,使货郎图成为人们喜爱的题材,图中货郎相上百货齐全,吸引了孩童们饶有兴味的围观,造成欢快气氛。车船运载也成为流行题材,南宋初的朱锐就以画《盘车图》著称。现存的一幅《盘车图》画跋山涉水,雪地运载,成功地表现旅途的艰辛。宋代表现牧童生活的牧牛图也大量涌现,现存有阎次平《牧牛图》、李迪《风雨归牧》等。

李嵩画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风俗画独具特色。据载他画过表现农事艰苦的《服田图》及城市中酗酒、嫖妓、赌博、斗殴等畸形生活的《四迷图》。他画的《货郎图》表现货郎来到农村,村童及农妇围着货郎担观看,与一般表现富贵气象的货郎不同,极富生活气息。

宋代风俗画生动形象地描绘社会底层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民欣赏趣味,它在中国古代绘画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是北宋后期的卓越的风俗画家,擅长画建筑、车船等风俗题材,传世作品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取材于汴京城西金明池(又名“西湖”)举行龙舟竞赛盛况的《西湖争标图》。

《清明上河图》

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墨笔淡着色,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郊外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

内容结构大体可分为三个段落:

1、首段写市郊景色,茅檐低伏,阡陌纵横,其间人物往来。

2、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中间那座规模宏敞、状如飞虹的木结构桥梁,概称“虹桥”,正名“上土桥”,为水陆交通的汇合点。桥上车马来往如梭,商贩密集,行人熙攘。桥下一艘漕船正放倒桅杆欲穿过桥孔,艄工们的紧张工作吸引了许多群众围观。

3、后段描写的是市区街道,城内商店鳞次栉比,大店门首还扎结着彩楼欢门,小店铺只是一个敞棚。此外还有公廨寺观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马轿驼络绎不绝。行人中有绅士、官吏、仆役、贩夫、走卒、车轿夫、作坊工人、说书艺人、理发匠、医生、看相算命者、贵家妇女、行脚僧人、顽皮儿童,甚至还有乞丐。他们的身份不同,衣冠各异,同在街上,而忙闲不一,苦乐不均。城中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驼队、牛、马、驴车、人力车等。车辆有串车、太平车、平头车等诸种,再现了汴京城街市的繁荣景象。高大的城门楼名东角子门,位于汴京内城东南。

艺术特点

1、内容上:作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根据十分细致的观察理解和主题表达的需要,非常注意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而又具有时代社会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如对汴京地位和命运有重要意义的汴河中载运江南粮米财物的漕船,反映中原与北方地区经济交流的骆驼队。此外对驮着柴米的毛驴队,放着碌碡的村边场院小景,拖着沉重步子的纤夫,兜揽生意的小贩,以及数不胜数的各种手工业生产、运输、贸易、行旅,都被作者有条有理而又真实自然地组织在这一宏 伟的艺术整体中。

2、技法上: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了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整幅画卷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而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部分,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最精彩部分。由于桥下河面狭窄,水深流急,船工们为使漕船安全过桥而开展了激烈的搏斗:有的撑篙,有的掌舵,有的放桅杆,有的投掷缆绳,有的呼喊指挥,十分紧张。与此同时在路狭人密的桥上,骑马和坐轿的官宦迎面而来,互不相让地吆喝争道,还有桥头负重受惊的驴子等,种种矛盾,构成全卷的高潮。

3、《清明上河图》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

价值意义

1、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墨笔淡着色,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郊外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

2、内容的异常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无比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杰出作品。作者对于城市社会生活,尤其是“市井细民”的生活,怀有相当深厚的感情和极为广泛而精到的了解。作者饱满的创作热情,持久不懈的努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艺术想象力的丰富及艺术表现的周密不苟,都在绘画史上有着典范意义。

3、《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艺术作品,而且具有高度的历史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