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宫殿兴庆殿,是唐玄宗时代的中国政治中心所在,也是他与爱妃杨玉环长期居住的地方,号称“南内”,为唐代长安三大宫殿区之一,“三内”之一。地理位置兴庆殿,位于唐代长安城东门春明门内,属于长安外郭城东城春明门北侧的兴庆坊(隆庆坊),原系唐玄宗登基前的藩邸。
李隆基作为藩王时,与其兄宋王等同住在长安繁华地带东市附近并有园林景胜的隆庆坊,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李隆基从幸西京,赐与其兄弟五人宅于此,号称“五王子宅”。
历程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是为唐玄宗(唐明皇),为避其名讳而将隆庆坊改名兴庆坊。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将其同父异母的四位兄弟的府邸迁往兴庆坊以西、以北的邻坊,将兴庆坊全坊改为兴庆殿。
开元八年(720),在兴庆殿西南部建成花萼相辉楼和勤政务本楼。开元十四年(726),兴庆殿建造朝堂并扩大范围,将北侧永嘉坊的南半部和西侧胜业坊的东半部并入。
开元十六年(728)经扩建,正式成为玄宗听政之所,号称“南内”。开元二十年(732),在外郭城东垣增筑了一道夹城,使得皇家可以从兴庆殿直接与大明宫、曲江池相通。后来在兴庆殿南侧又增筑了一道夹城。开元二十年至二十四年(732~736),向西扩建花萼相辉楼。天宝十年(751),在兴庆殿后增建交泰殿。天宝十二年(753),维修宫垣。详细介绍李隆基即帝位,于开元二年(714年)七月,五王献宅为宫,九月起建造,其后,近四十年经三次大的扩建修葺而成。新宫因坊为名,讳隆为兴,称兴庆殿。因在大明宫之南,又称南内,宫城东西宽1080米,南北长1250米,面积1.3平方公里。宫城之内,以隔墙分为二部分,北部为宫殿区,有兴庆殿、大同殿、南薰殿等建筑。南部以兴庆池为中心的风景园林区,周围有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沉香亭等建筑。兴庆殿并以夹城复道,北通大明宫,南达曲江芙蓉园。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