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凤莲,20世纪60年代生于广州,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专业作家。毕业于暨南大学,获文学硕士与博士学位,2006—2007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东亚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具有研究员与一级作家两个高级职称。是广州市作协副主席、广东省作协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评为广州市优秀专家。
作者已出版个人专著16种,发表各类体裁作品与论文逾400万字,有学术理论专著、长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代表作品有学术理论研究专著《岭南文学的文化见证》、《岭南文化艺术的审美视野》、《乱云飞渡——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之途》;长篇小说《西关小姐》、《巷娈》;散文专集《远去的诺言》、《情语广州》、《被命运催赶的夜晚》等,另有合著十数种,作品与论文入选众多权威选本,20余次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台湾《联合文学》环字文学奖、广州文艺奖、全国报纸副刊奖、全国散文征文奖等奖项。
本书通过对近代岭南有代表性的文化精英——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的生平历程,相互的交往与影响关系,以及诗文创作,把他们置放在特定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发展进程的背景上,来进行解读,借助对传统的思想体系在文化重构中的价值回望,扫瞄中西文化剧烈碰撞下的分化融合。通过对三人不同时期诗歌创作的个案分析,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之途。在质文代变的时世迁改中,承载着用新的文化内核来实现创作的新陈代谢,来反映时势风标的价值取向,来直接充当精神变化对现实的有效观照,进而追问文化演变的走向与文学创作的出路。[1]书籍
序一黄树森
序二陈实
前言
上篇文化宿命与文学创作的抗争
第一章文化变迁与感知宿命
一、历史与思想进程的走向
二、中国特定的“语境”
三、有常的轮回与无常的蜕变
第二章分化与抉择的两难
一、精神上的放逐:进退维谷
二、文化上的选择:激进与保守、反叛与复归
第三章抗争:向传统要答案
一、传统情结与西学迎拒
二、时代的镜像
1.理想的脆弱:身份抗争
2.寄寓的变迁:诗文抗争
3.风决定树的方向
中篇文化追寻中的文学历程
第一章时间的选择与历史的淘洗
一、相识相知
二、相濡以沫
三、地缘文化的背景效应
第二章困惑与彷徨
一、“诗界革命”前后及其新的文学主张
1.第一代的“出师未捷”
2.第二代的“血色黄昏”
二、诗风大变与新的价值重组
1.农耕时代的散碎,导致采菊归隐梦的破灭
2.文化传统积淀厚实,与困顿中的突围
3.古代楷模的沉沦,文化变异走上不归路
下篇诗歌大美之梦渐行渐散
一、双重矛盾,远去的浪子情怀
二、诗载道,与艺术的疏离
三、传统审美的终结,寻找诗的出路
1.忧愤激昂成为主调
2.诗歌与现实的距离
尾声碰撞中的新生
1.失望与希望的所在
2.诗歌,在回家的路上
参考书目
附录
作者在多伦多大学东亚系东亚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课题论文
写在之前的话
写在之后的表白
[1] 乱云飞渡 · 豆瓣[引用日期2017-07-20]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