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临济寺
临济寺,在台湾佛寺的建筑特色,几乎已成为唯一一座仿南北朝形式,仍保存良好之木构造佛寺……台北临济寺风貌
临济寺全名为「临济护国禅寺」[1],在北淡线火车圆山站旁,傍圆山山麓而建。走近寺旁的小巷内,有一块由台北文献撰立的『大砥石沿革记略』埤上写道「本寺圆山大砥石有二一存贝冢,西南一在南麓,原日本陆军墓地,前者于民国七年为日人由地下约五公尺掘出者,后者为台北市役所,即市政府为整理地而掘出者,观其古朴壮丽皆为我先民在二千至四千年前所制古物,抑为当时佛家所重视,就现代而言,尤为考古学上之宝贵资料。」位于台北市圆山。系日本陆军大将儿玉源太郎于明治三十三年(1900)所创建,原拟作为日本佛教徒在台静修之地,并以梅山玄秀为开山, 1945年,台湾北,始由观音山本圆接管。其后,历经盛满、心悟、白圣诸师住持,竭力整建,始具规模。尝举行护国千佛大戒会,以弘扬戒法。七十一年起,为世界佛教僧伽会之永久会址。
圆山贝冢的发现,实为印证佛陀之「因缘观』及『宇宙观』的证物之一。在大砥石埤旁的山门上,对偈曰:「广种心田莫虚受生来佛性,细研戒律要能持立下因缘。」步入山门回首仰望,苍劲有力的筽法写道:「回头是岸」四字,其下对偈相当有趣,有如绕口令:
心含净土净土含心
心净土净心土原同净
佛念众生众生念佛
佛如生如佛生本一如
临济寺虽为禅宗道场,但从诗偈中当可明了中「禅净双修」、「禅净不分」之说,其来有自也。
由于大雄宝殿无檐柱,为能达到出檐深之效果,故以密集之木材为檐做两层武之伸出以承受出檐之重量,在隅角更做四十五度放射性之出挑,如此不仅合乎力学原理造成深远之出管,且密集之檐构成了令人感动之图案。就在右侧屋檐下挂着一个古意盎然的钟和钟槌,乃是日本明治四十三年所铸,其上镂雕佛菩萨数尊,斑驳的铭赞三句一行,依稀可辨,铭曰:
巍巍星岳 朝辉夕岚 灵气所锺
成此剑潭 游赏设庵 公余来去
诗赋禅谈 一声幽盘 万里镇南
我公为攻 德洽台土 众继遗志
受创梵宇 钟门先成 镂甍雕柱
画栋高耸 鴓鸟翔舞 洪钟新挂
声通十方 音响所及 不坏金刚
驱除尘劳 灭绝四相 万里蒙慈
恩德无量
镇南山临济护国禅寺住持
玄秀钦撰
可见当时其寺落成之日,必是巍峨辉煌,而雄伟美奂能出其右者,亦寥寥可数。
正殿中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上有「慈悲为怀」匾额一块,右侧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其上有「现寿者相」匾;左侧是「地藏王菩萨」其上匾写着「戒寿并尊」字样。殿内窗明几净,实而不华,庄严之心由中凝起。殿中红柱复有两诗偈道:
律禅净教并弘愿如斯行
如斯群生普被
喜舍慈悲具足心无量寿
无量宝相自严
大雄宝殿前有新盖山门一座,当来下生弥勒佛正喜孜孜她笑脸迎人,绕至背后有一立姿韦陀护法,双手合十有一杵横舙其中,庄严肃穆,全身漆金,新式的山门的琉璃瓦和大雄宝殿的黑瓦,相当突兀不协调,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r
继续沿阶而上,有一木造之小亭,其上供奉的是悠雅坐姿的圣观自在菩萨,全身上下由粗石雕刻而成,虽谈不上精致采丽,却是古朴有致,浑然天成。背后有书写在大理石上的赞文,其筽法似行草,筽者眼拙,有些字体看是不懂,赞文曰:
宏损圣教五德能仁
于微尘里而传法福
慈航尘运是渡
………………
邀无赞九莲华
发尘刹见身
潮音开法灵
峭嶙崎
此小亭依石岩而凿,全部皆由木料搭建,木橡已有腐毁之象,岩上所刻之「南无阿弥陀佛」字样,也而野藤满布,更形显露沧悔桑田。
临济寺的木式建筑,创建于民国前三年,原为日本佛教徒静修之地,距今约有八十年的历史,虽末被内政部列为古迹而加以保护,若光用年代来衡量寺龄,当然不属古迹,但是,临济寺这座仿南北朝形式的木构佛寺,除了在台北是唯一的以外,就是在全省论规模与匠心,也是名列前茅。也将是研究中国建筑史的一个有力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地把她列入文化资产而加以保护,不该任由其颓废荒芜。
台北市中山区104酒泉街五巷廿七号
往圆山公交车或往承德路酒泉街口下车。
[1] 正定临济寺 几度兴衰的禅门临济宗源 ·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5-10-16]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