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峰镇名称根据“乐山”而来。据传唐末赣中名士李元溥,看破红尘,隐居此山,有人请教其隐居缘故,李答:“仁者乐山”,这就是乐山名称的由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在乐峰建镇之前镇政府所在地附近区域民间称之为“乐峰”。
唐时名“炉内”。元、明、清称七都、八都。民国17年置炉内乡,至民国35年期间先后属三区、二区。民国35年置乐峰乡。
1961年改属梅山区管辖的乐峰公社。1965年并入罗东公社。
1999年由罗东镇划出设立乐峰镇,辖炉山村、湖内村、炉星村、福山村、飞云村、潭边村、厚阳村、炉中村等8个行政村。
区划名称 | |||
炉山村 | 湖内村 | 炉星村 | 福山村 |
飞云村 | 潭边村 | 厚阳村 | 炉中村 |
经济以手工业为主,全镇企业逾30家,以针织品、石板材加工为主,年工业总产值已近达7000万元。知名企业有新源织造厂、中玉针织厂。镇办二个企业,其中华溪电站年发电量420万千瓦,印山林场拥有森林面积1万多亩、果树1000多亩,种有芦柑、枇杷、杨梅、橄榄等名优水果及近千亩的速生丰产林巨尾桉,现已初步建成四季有佳果的综合性林场。境内风景秀丽,有市级管理单位笋塔水库及潘明继先生兴建的"明英苑"。两者与印山林场构成乐峰生态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民俗风情
在新加坡,有一支由乐峰镇“炉内潘氏”移民的后裔。还有一间继承炉内潘氏香火的横山庙。位于新加坡义顺镇的横山庙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都有庆祝“潘府大人”潘季驯宝诞千秋。
科教文卫
乐峰教育及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镇现有一所中学炉邨中学(现改名为乐峰中学),小学10所,教育设施比较齐全。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有镇级文化中心,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侨联中心大厦,有线电视站,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现有镇级医院一所(乐峰卫生院),医疗设备较为完善,村级卫生所遍布各村,为群众提供较好的医疗保障。
乐峰镇
现近5万多人口中,姓氏以潘姓为主,占80%以上,其次为黄姓,以炉星村、潭边村村民为主,约占15%,除外有少数吴、佘、许、林、谢等姓氏分布于全镇各村,合占不足5%。乐峰民风淳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拥有海外侨亲3万多人,乡贤在海内外从商从政,涌现了一批较为著名的人士,其中有新加坡“国宝”、著名书法家、诗人、教育家潘受;香港明报总编辑兼总经理,香港作家联会执行会长潘耀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复旦大学台港文化研究所所长潘旭澜;在我国医学界享有盛誉的肿瘤专家潘明继;暨南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际儒商学会会长潘亚暾;以及寓居上海的新锐女作家潘向黎。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