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当量、克当量、当量浓度、酸碱盐当量、电化当量等。
元素的当量,是该元素与8个质量单位的氧或.008个质量单位的氢相化合(或从化合物中置换出这些质量单位的氧或氢)的质量单位(用旧原子量)。例如40.08个质量单位的钙和16个质量单位的氧化合而成56.08个质量单位的氧化钙,在氧化钙中,钙的当量是40.08×8/16=20.04。按照物质的类型不同,它们的当量可以按照下列公式求出:元素或单质的当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化合价。例如:钙的当量=40.08/2=20.04。元素的当量往往称化合量(combining weight)。
酸的当量=酸的相对分子质量/酸分子中所含可被置换的氢原子数。
例如:硫酸H2SO4的当量=98.08/2=49.04。
化学当量是某元素的原子量被该元素的原子价相除所得的商。
化学当量=原子量÷原子价
以克为单位的化学当量叫做克当量
生物质不仅是CO零排放的洁净能源,而且是可再生能源中独一能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碳资源。由固体生物质合成液体燃料或化学品,需要制备洁净的、满足目的产物合成所需化学当量比的合成气,进一 步按照C化学路线生产所需的产品。生物质空气气化是生物质热转化技术中历史最长、最具实用性的一种技术,在农村供气和MW级气化发电方面已经进入了商业化运作。但生物质气化气中, V(H/CO)低和 V(CO)高,不利于醇醚燃 料和费一托合成,煤气化工业中,一 般采用水煤气变换结合CO分离技术调整合成气化学当量比,但生物质由于元素组成和结构上与煤的巨大差异,传统的煤气化工业技术不完全适合生物质合成气的处理,高碳转化率的生物质合成气化学当量比调整技术,成为生物质合成燃料降低成本和推广应用的关键。
生物质与煤
生物质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与煤在结构、组成和性质上具有较大的差异。煤由于热值高,气化炉内温度可达1000℃以上,因此气化气中焦油等碳氢化合物含量较少,CO含量高,CO含量较少,可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结合过量CO分离过程,获得合适化学当量比的合成气。生物质热值低,气化时,炉内温度仅700 一 750℃,且生成大量的CO,经水煤气变换后CO含量剧增,若分离除去,则造成过低的生物质碳转化率。利用生物质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重整过量的CO,转化为H和CO,是提高生物质碳转化率的良好途径。
加入水蒸汽补氢
在流化床气化炉内,通过加人水蒸汽,于750 ℃考察了水蒸汽对合成气化学当量比的调整作用。松木粉进料 0.65kg/h,空气以0.7m /h流量通人气化炉,保证松木粉处于良好的流化状态。没有水蒸汽加人时,合成气中 V (H) 仅为11%, V(H/CO) 仅为0.5,逐渐向气化炉内加人水蒸汽, V(H)和 V(CO)逐渐增加,以 V(CO)逐渐减少,但当水蒸汽加人量超过松木粉进料量的1.2倍后,变化趋势平稳,即继续增大水蒸汽量已没有调整作用,同时也会大大降低气化炉内的反应温度。合成气中 V(N)减少,表明水蒸汽的加人提高了单位生物质的产气量。生物质的气化反应十分复杂,由于水蒸汽的加人,合成气中 V(H)由11% 增加到27%, V(CO)和 V(CO)的变化幅度较小,表明气化炉内水煤气变换反应进行程度较小,可能是气化炉内高温不利 于水煤气变换反应。
化学当量比对锅炉生成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燃烧初期化学当量比对一台1,000,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在中低负荷下NO生成与排放特性的影响。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符合较好。结果表明,中低负荷下煤粉燃烧初期化学当量比下降,热力型NO与燃料型NO生成速率均明显降低,且已生成的NO被还原的速率增加,NO排放也随之降低。现场试验中,通过关小周界风挡板开度降低燃烧初期化学当量比,锅炉在700,MW和500,MW负荷下NO排放分别下降了20.6%,和28.2%,且不会对锅炉效率及蒸汽参数等产生负面影响。
化学当量比对NOx生成及排放特性的影响
煤粉离开燃烧器喷口后被周围高温烟气不断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并被点燃,释放出大量热量,温度也迅速升高到1,800,K。各工况下高温区域均集中在燃烧器出口附近及气流所形成的切圆上,而水冷壁附近温度较低,这也有利于保护水冷壁。此外,随着燃烧初期化学当量比的降低,一次风截面温度明显下降,高温区域(大于1,700,K)面积也随之减小。可以看到,在距燃烧器出口1.5,m 附近温度开始迅速上升,随着燃烧初期化学当量比的降低,沿A3层一次风入射方向的温度也有所下降,同时温度上升的位置也有所提前,表明煤粉着火距离缩短.可见在中低负荷下,适当降低燃烧初期化学当量比有利于缩短着火距离,改善煤粉着火特性。
与温度分布相反,在燃烧器出口处与水冷壁附近O体积分数很高,而沿气流出口方向上的O体积分数则很低.随着燃烧初期化学当量比的降低,截面O体积分数下降明显,沿A3层一次风入射方向的O体积分数分布,可以看到O体积分数在1.5,m 附近开始迅速下降,且随着化学当量比的降低而降低,这与此前的分析一致。
沿A3层一次风入射方向的NOx生成速率分布
沿一次风入射方向上的热力型NO生成速率分布可以看到,由于燃烧器出口处温度较低,因而其生成速率几乎为零,在距喷口1.5,m 附近生成速率迅速增加,并且上升的位置随化学当量比的降低而提前,这与此前提到的煤粉着火提前是一致的。热力型NO生成速率达到最高后迅速下降,这是因为随着距离的增加,虽然烟气温度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沿一次风入射方向上O体积分数很低,因而其生成速率也迅速下降。随着燃烧初期化学当量比的降低,各负荷下热力型NO生成速率均下降明显,下降幅度超过100%,这是因为煤粉燃烧强度减弱,烟气温度下降,导致热力型NO生成速率降低。
沿一次风入射方向的燃料型NO生成速率的分布。燃料型NO生成速率存在两个峰,第1个峰为正值,表示煤粉燃烧初期挥发分N大量析出并迅速被氧化生成燃料型NO,随着燃烧初期化学当量比的降低,其生成速率下降,这是因为化学当量比降低,使得煤粉处于较强的还原性气氛中,燃料型NO生成受到抑制。第2个峰为负值,表示部分已生成的NO被中间组分NH3、HCN等还原成N2。由于燃烧初期O体积分数下降,还原性物质组分浓度增加,因而第2个峰的绝对值是随着燃烧初期化学当量比的降低而增加的。
各工况下沿炉膛高度NOx体积分数分布
由于冷灰斗区域仅有少量煤粉燃烧,因而NO体积分数处于较低水平。进入主燃区后,大量煤粉剧烈燃烧,NO体积分数迅速升高。随着燃烧初期化学当量比的降低,主燃区NO体积分数明显下降,尤其是在500,MW下。沿炉膛高度的NO平均体积分数同样可以看到,随着燃烧初期化学当量比的降低,各负荷下NO平均体积分数均有明显的下降,700,MW下NO最高平均体积分数从274×10-6下降至246×10-6,500,MW下NO最高平均体积分数从276×10-6下降至228×10-6。炉膛出口的NO体积分数模拟结果显示,700,MW下NO体积分数(O体积分数6%)下降了17%,500,MW下NO体积分数(O 体积分数6%)下降了18.1%。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