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寺

道源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接文镇三家堡村,为尼众寺院,是大悲寺妙祥僧团下院,群山环绕,环境清幽,远离尘世,适于寂静修行。
基础资料
  • 类别庙宇所属地区:辽宁省海城市
  • 所在地:辽宁省海城市接文镇三家堡村
  •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 建造时期:2001年秋
  • 中文名:道源寺
  • 组织:尼众寺院(大悲寺下院)
  • 简介

    寺院简介

    寺院由妙融比丘尼住持,现有出家尼众约一百三十人(二〇一四年),发心居士一百多人,另有常住护持居士若干。

    作为依止大悲寺的下院,道源寺的修行方式、日常规则等皆与大悲寺保持一致,遵照佛制的戒律而定。

    寺庙要求

    道源寺常住有如下九项要求:

    一、持不捉金钱戒。(佛制僧人不得储备使用金钱。全体僧众不畜金钱,不接受金钱供养,寺院不设功德箱,禁止放钱,彻底杜绝僧人摸钱隐患,安心办道。)

    二、日中一食。(僧众每天只吃一顿饭,午后不再饮食,包括茶水、饮料、水果等,药品除外。在道场内发心出家或护持的居士,也同样遵守。不别众食,任何人过斋都食用同样的食品。)

    三、行脚。(行脚就是行头陀的意思,远离乡里,脚行天下,淡泊人生,脱情捐累。每年秋季僧团都要例行的二时头陀,是依照《梵网菩萨戒》中的规定,外出游化经行,如流动的寺院,随缘教化度众。)

    四、乞食。(经云:比丘者,是乞士,上乞佛法以资慧命,下乞饮食以养身命。僧众外出托钵乞食时只乞饮食不乞金钱。乞得的食物混合在一起,平等分配。行脚、乞食是僧人本色。)

    道源寺

    五、不接客僧礼。(常住僧众不接受外来挂单僧人的礼物,若有供养须上交常住。客堂执事对客僧的礼拜要给予回礼,平等对待。)

    六、一切供养归常住。(僧人所得的一切供养,全部上交常住,由常住根据需要统一分配。)

    七、三衣钵不离身(十八种物齐备)。(僧人三衣钵不能离身,三衣必须为坏色。十八种物为《梵网菩萨戒》中所规定,僧人行头陀时所必须携带的物品。)

    八、不化缘,不求人。(有求皆苦,无所求,苦才逐渐息灭。恪遵修行原则,不向外化缘,不求人,心不攀缘,方能人心死,道心生。)

    九、道源寺尼众谨遵八敬法,依止上院大悲寺修行。

    注:在本道场的修行者要求做到听话干活。(听话干活即是不分别,依教奉行。)

    寺院组织

    道源寺遵照国家宗教法规,丛林传统清规,以及《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等要求,并结合本寺修行特点,制订完善了客堂、禅堂、库房等各项规约。设立尼众执事,组织健全,各负其责,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以使尼众安心办道,令道场长住久安。

    寺庙周边小溪

    道场修行

    道源寺僧人

    尼众遵照八敬法,每半月诵戒时,到大悲寺请教诫。每年七月十五结夏安居结束,自恣时,到大悲寺请见闻疑三事自恣。

    道场奉行男女不共住的原则,在遵守佛戒的基础上和合共修。尼众每天休息四个小时,早二点起床,晚十点休息。寺内有禅堂。每天集体诵楞严咒十遍;每半月依律诵戒。

    僧人平日不允许随意外出,在寺内安心办道,早晚课诵、坐禅、念佛、听法、学戒、诵咒、出坡等。佛制规定,日常须穿着灰色为主的坏色染衣,不许穿着华丽、颜色鲜艳的衣服。

    结夏安居

    道源寺僧人

    每年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道源寺尼众都要依照佛制结夏安居。结夏安居是佛教僧团一年中的重要行法,是按佛教律制修行的根本内容之一,是精进修道的一种加行。安居期间,尼众聚集一处,皎洁其行,精进办道,无重大事缘不得外出。尼众安居期间以学习戒律为主,在七月十五日,解夏自恣。

    行脚乞食

    共3张

    僧众行脚乞食

    每年的八月十五后,尼众集体外出,行二时头陀,沿途托钵乞食,野外露宿,行走历时十五天左右。行脚乞食,可折伏我慢,除去执着,福利群生,令众生对佛法生净信心,塑天下僧人形象,佛言:“头陀行住,佛法亦住。”

    道源寺

    一心办道

    道源寺没有门票,不搞旅游,僧人不搞经忏,所有佛事活动不收钱,寺院没有任何经营买卖行为。流通处的经书佛像等法宝免费结缘。对佛菩萨字号、形象,残缺的经书不许随便毁弃,加以妥善保护。“溯源”系列书籍、音像等出版物皆免费流通结缘。

    八敬法

    此法缘于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等五百女众要求出家,佛陀不允许。阿难代为三请,佛陀即制定八敬法,使彼等受持而得戒。

    《四分律》卷四十八佛言:今为女人制八尽形寿不可过法(即八敬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

    一、虽百岁比丘尼见新受戒比丘,应起迎逆礼拜,与敷净座请令坐,如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二、比丘尼不应骂詈比丘呵责,不应诽谤言破戒、破见、破威仪,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三、比丘尼不应为比丘作举、作忆念、作自言,不应遮他觅罪、遮说戒、遮自恣,比丘尼不应呵比丘,比丘应呵比丘尼,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四、式叉摩那学戒已,从比丘僧乞受大戒,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五、比丘尼犯僧残罪,应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六、比丘尼半月从僧乞教授,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七、比丘尼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八、比丘尼僧安居竟,应比丘僧中求三事自恣见、闻、疑,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首页
    地区
    #贵族
    最新入驻
    贾科莫·普契尼
    Caroline Lufkin
    翁建宇
    相关阅读
    大悲寺
    内容词条·49人浏览
    央企卡通部落
    内容词条·6457人浏览
    沪杭甬铁路
    内容词条·5327人浏览
    嘉兴学院图书馆
    内容词条·5594人浏览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
    内容词条·3264人浏览
    沙坪河
    内容词条·5295人浏览
    • 网站地图
    • |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