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股沟点(gluteal furrow):在大腿的正中矢状面上,臀股沟与之相交的点。
相关概念
(1)髂嵴点高/髂嵴高/下肢长H:髂嵴点(ic)至地面的垂距。(2)脐高:脐点(om)至地面的垂距。
(3)髂后上棘高:髂后上棘点(is.p)至地面的垂距。
(4)髂前上棘点高/髂前上棘高/下肢长A:髂前上棘点(is.a)至地面的垂距。
(5)下肢全长/下肢长:髂前上棘点高减去适当数值。
(6)大转子点高/大转子高/下肢长B:大转子点(tro)至地面的垂距。
(7)耻骨联合上缘高/耻骨联合高:耻骨联合点(sy)至地面的垂距。
(8)会阴高/股下高/腿内侧长:会阴点(pe)至地面的垂距。
下肢长H、A、B、C
(9)身高减去坐高(坐高:头顶点(v)至椅面的垂距,即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以臀沟最下缘高为下肢长,以第七颈椎棘突至臀沟最下缘的距离为躯干长,相互比较。
臀沟位于人体表面背侧,是臀部与大腿间的褶线,它的最下缘是可以肯定地加以定位的痕迹。被测者有的臀部肌肉紧凑,有的松弛下垂,因肌肉形态不同而对“臀位”高低的观感产生影响,但臀部肌肉形态并不改变臀沟高度。
该方法还包括以第七颈椎棘突至臀沟最下缘的距离作为躯干长的测量,但问题是目前所使用的测量方法测得的这一数值不是测点间的垂距,即这两个测点不在同一垂线上,因此其稳定性不可靠,在测量时使用卷尺沿体表测量,测得的数值含有弧长因素,而这一因素的个体间差异很难从数值中减去,这就使数值缺乏可比较性。
粗略判断腿身比
腕线过臀线,指的是臂下垂时腕关节横纹线超过臀下线(取自《体操选材》 ),即臀沟高大于桡骨茎突高。由于臀沟高小于会阴高,故腕线过臀线者其正面必然腕线过会阴,腕线过会阴者其背面未必腕线过臀线。
如果说双膝过肩 反映出一个人身短腿长,腕线过臀线、腕线过会阴则反映出一个人躯短肢长;双膝过肩与否、腕线过臀线与否、腕线过会阴与否皆可粗略地判断腿身比(一字马高举过头例外)。而得出精确的腿长数据须测量坐高等,得出精确的腿身比须依据马氏躯干腿长指数等。
日本
AIST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
《AIST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节选,以供参考:项目 | 男 | 女 | 男女差 |
身高(mm) | 1714 | 1591.3 | 122.7 |
颈椎点高(mm) | 1456.4 | 1349.4 | 107 |
(颈椎点高/身高)×100 | 84.97 | 84.80 | 0.17 |
桡骨茎突点高(mm) | 823.3 | 770.1 | 53.2 |
(桡骨茎突点高/身高)×100 | 48.03 | 48.39 | -0.36 |
展开表格
美国
《1988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节选,以供参考:
项目 | 女 | 男 | 男女差 |
身高(cm) | 162.94 | 175.58 | 12.64 |
颈椎点高(cm) | 140.8 | 151.94 | 11.14 |
(颈椎点高/身高)×100 | 86.41 | 86.54 | 0.12 |
桡骨茎突点高(cm) | 79.03 | 84.65 | 5.62 |
(桡骨茎突点高/身高)×100 | 48.50 | 48.21 | -0.29 |
展开表格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