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低的温度下,物体的所有的电子速率降低,价电子运转在固定的平面上,达到临界温度;
价和电子运转速率越来越低,核心习惯于常温下的核外电子快速运转;
核外层电子处于公用的状态的物体就是超导体,最终形成低温超导现象。
1.
在很低的温度下,物体的所有的电子速率降低,价电子运转在固定的平面上,达到临界温度;
2.
价和电子运转速率越来越低,核心习惯于常温下的核外电子快速运转;
3.
价和电子运转缓慢,造成了原子暂时缺失价电子的现象,核心就挪用相邻核心的价电子,相邻核心又挪用,所有的核心都向某一方向近邻挪用,于是就形成外层电子公用,这种核外层电子公用的状态就是物质的超导态;
4.
核外层电子处于公用的状态的物体就是超导体,最终形成低温超导现象。
一是零电阻特性。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未林·昂内斯用液氮冷却水银,意外发现当温度下降到4.2K(-268.95℃)时,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特点是不产生热损耗且电流损耗为零)。这种现象也称为超导电性。
二是完全抗磁性。1933年,荷兰的迈纳斯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完全抗磁性,也称为迈纳斯效应,即当一个磁体靠近处于超导态的材料时,超导体内部的磁感应强度为零。[1]
[1] 打响上海科创品牌丨上海超导打破国外垄断,开启材料未来之门 · 新浪[引用日期2018-05-10]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