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接特别适用于不同材质、不同厚度、超薄规格和复杂构件的连接。胶接近代发展最快,应用行业极广,并对高新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民日常生活改善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开发和生产各类胶粘剂十分重要。[1]
1.按应用方法可分为热固型、热熔型、室温固化型、压敏型等.
2.按应用对象分为结构型、非构型或特种胶.
3.接形态可分为水溶型、水乳型、溶剂型以及各种固态型等.
4.合成化学工作者常喜欢将胶粘剂按粘料的化学成分来分类,环氧胶、聚氨酯胶、丙烯酸胶、橡胶.
聚合物之间,聚合物与非金属或金属之间,金属与金属和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胶接等都存在聚合物基料与不同材料之间界面胶接问题。粘接是不同材料界面间接触后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界面层的作用是胶粘科学中研究的基本问题。诸如被粘物与粘料的界面张力、表面自由能、官能基团性质、界面间反应等都影响胶接。胶接是综合性强,影响因素复杂的一类技术,而现有的胶接理论都是从某一方面出发来阐述其原理,所以至今全面唯一的理论是没有的。
粘接工艺
由于胶粘剂和被粘物的种类很多,所采用的粘结工艺也不完全一样,概括起来可分为:①胶粘剂的配制;②被粘物的表面处理;③涂胶;涂胶机④晾置,使溶剂等低分子物挥发凝胶;⑤叠合加压;⑥清除残留在制品表面的胶粘剂。
影响因素
上述胶接理论考虑的基本点都与粘料的分子结构和被粘物的表面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有关。从胶接体系破坏实验表明,胶接破坏时也现四种不同情况:
1.界面破坏:胶粘剂层全部与粘体表面分开(胶粘界面完整脱离);
2.内聚力破坏:破坏发生在胶粘剂或被粘体本身,而不在胶粘界面间;
3.混合破坏:被粘物和胶粘剂层本身都有部分破坏或这两者中只有其一。
这些破坏说明粘接强度不仅与被粘剂与被粘物之间作用力有关,也与聚合物粘料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关。
[1] 胶粘剂技术转让 · 同博研究院[引用日期2013-09-17]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