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疗服务领域新形态不断涌现,“互联网+医疗”作为其中突出的一种,在挂号结算、远程诊疗、咨询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允许医疗机构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明确了发展方向。
互联网医院带有咨询、随访、慢病管理等功能,它有实体医院作强有力的支撑,线上方便病人,就是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到医院,在网上就可以进行。如一位高血压病人需继续用药,就可以在网上进行。实际上是线上跟线下紧密结合,满足病人多元化的需求。
要想在互联网医院看病,患者首先得在实体医院看过病,有过病历,即互联网医院不能接待首诊患者,一般接待慢病、常见病的复诊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医生通过图文、视频方式做出诊断和建议。
2009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医药体制改革,政府陆续出台了许多重大政策,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互联网医疗力求以新的业态解决传统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各方痛点。在此背景下,北京网医联盟应运而生。网站与北京医师协会、北京药师协会开展战略合作,将北京各大医院的专家和名医请上互联网,实名入驻并经北京医师协会认证后,成为网医联盟的注册网医。[4]
关于互联网医院,相关政策文件包含《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8号》,《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互联网医院
2020年2月29日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郑锦表示,陆续推进徐汇区中心医院、华山医院、儿童医院、市皮肤病医院、中山医院、仁济医院等一批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
2020年3月,6家医院中至少3家已将牌照拿到手,整个医疗环节在“云端”基本打通,患者足不出户,已可以享受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服务。[1]
2018年全国互联网医院仅有100多家,到2019年上升到530家。[2]
2020年11月,在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发展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透露,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900多家,下一步国家卫建委将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在各区域的规范、均衡发展;细化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监管标准,明确监管内容、监管方式,并对各地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运行情况和监管功能的发挥进行评估;同时,将制定和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指导性文件,特别是在问诊语言的规范、病历书写的要求以及患者隐私的保护等方面,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规则。
2021年3月23日,国家卫健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政策效益日益显现,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77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起了预约诊疗制度,提供线上服务,全国建成互联网医院已经超过了1100家。[3]
2022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全国已审批设置1700余家互联网医院,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5]
[1] 上海互联网医院加速开跑,将会改变什么? ·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2020-03-01]
[2] 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900多家 · 新华网[引用日期2020-11-16]
[3] 国家卫健委:全国已建成互联网医院超1100家_绿政公署_澎湃新闻-The Paper · 澎湃新闻-The Paper[引用日期2021-03-23]
[4] 网医联盟、北京医师协会、北京药师协会战略合作会议成功在京举行_地方要闻_人民论坛网 · 人民论坛网[引用日期2021-12-03]
[5] 全国已审批设置1700余家互联网医院 ·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22-06-23]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