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鸭湖
距今,宿鸭湖位于汝南县罗店乡东2公里处,北起玉皇庙,南至野猪岗,东临桂庄,西到别桥。宿鸭湖是目前是亚洲面积最大平原人工水库,有“人造洞庭”之美誉。可谓“百里长堤锁洪水,万只野鸭戏游鱼!”水库东岸南北土坝全长35公里,湖水面最宽处15公里,库区占地35万亩,库容8.2亿立方米。湖西岸有6万亩森林植被和万亩芦苇荡,环湖坝堤上有数万棵绿杨翠柳,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目前已申报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宿鸭湖
宿鸭湖于1989年重修完工后,水面开阔,风景宜人,人称北方“人造洞庭”。东岸百里长堤,柳浪翻卷;远望水天一色,云蒸霞蔚;近观碧波荡漾,鸥鹭齐飞。宿鸭湖环湖数万亩杨柳叠翠,两岸万亩芦苇荡是野鸭等野生动物的天堂,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不是江南,胜似江南。1989重建的宿鸭湖及其湿地,显得非常热闹:3000多只白鹭在翱翔,数百只大天鹅、小天鹅在嬉戏。据统计,目前,常年有数万只鸟在汝南筑巢。全县已发现候鸟、留鸟
13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鹳、朱鹳3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鸟类11种。
宿鸭湖畔名胜古迹很多,如仙女桥、壶仙观、燕亭、金城、白马将军庙等,加之西岸5万多亩 森林公园的秀美景色及垂钓园、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乐设施的开发建设,慕名前来观光旅游者越来越多。
传说很早以前,这里原本并没有湖泊,而是一个河沟纵横、十年几涝、野兽时常出没的地方。时过数年,元朝皇帝将其儿子封在汝南,王爷生性残暴、善于骑射,一年春天,王爷带领卫队出城代天子巡视一方,竟发现此处天有飞禽、地有走兽,心中狂喜异常,随即拉弓搭箭,射中一只狐狸,谁知狐狸未死,却带箭逃跑了。王爷就在后边紧追不舍,不料却被村庄挡住了视线。王爷十分气了,下令“跑马圈地”,决定把这块土地作为御用猎场,刻着“御用猎场,禁地”标牌插在了方圆四五十里的土地之上,场内村庄一律拆除,百姓限期迁出,违令者全家抄斩!从这时起,直至明朝灭亡的三百多年间,这里一直是汝南藩王的“御用猎场”。人们不满地称它为“官场坡”。长期河道失修,洪水泛滥,每逢夏季,一片汪洋。成群结队的野鸭、水鸟,纷纷飞到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官场坡成了野鸭水鸟的世界。所以人们又改称“宿鸭湖”。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率部40万血战汝南城下,活捉了王爷,“燕王庙”被焚,史称“汝宁府之战”,这片土地才又回到百姓手中。
宿鸭湖位于汝南县境西北部,湖堤最近处距县城5公里。在很早的时候并没有湖,那里地势低洼,地广人稀,河沟纵横。汝河、练江河、黄西河、云溪河、韩溪河、清水河、柳叶河、官场河流经此地,泄洪缓慢,经常决口泛滥,坡水积存,淹没庄稼,中断交通,洪水成灾,一片汪洋,当地居民逃荒要饭,妻离子散,致使村庄稀落,成为野草丛生,野鸭繁衍栖息之所,一年四季野鸭成群,水鸟遍地,鸟兽在里面繁衍生息,人们无法在里面生活。所以历史上人们称之为“宿鸭湖”。《汝南旧志》记述历史上的一次水灾时的情景:南起洋楼,北至阎桥纵横三四十里,积水盈丈,形成内海。如遇干旱,跳蝻飞蝗,起飞迁徙,蔓延全县。历史上汉武帝时兴建鸿隙陂,曾经造福一时,终因淤积严重,工程浩大于汉成帝时被废,遗患人民,一片悲惨。1957年6月,人民政府为了兴利除害,经水利部批准,修建宿鸭湖水库。将居住在湖区的群众迁移出湖区并妥善安置。1958年春,组织汝南、上蔡、平舆、正阳、西平5县的11万民工,经过四个月苦战,挖湖底,筑堤坝,疏通河道,开凿灌渠,修建水闸,建成了既能蓄洪、又能灌溉的大型平原水库及配套工程。宿鸭湖大堤南起野猪岗、北至玉皇庙长35.29公里,东西最宽处近15公里,把原宿鸭湖、官坡场、高升坡、四平湖、六里井坡、燕亭坡围在其中,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平原人工湖——宿鸭湖,宿水区面积167平方公里,控制面积4498平方公里。之后,又进行了3次加固改善,现成为水产养殖、农业灌溉的主要水资源。湖中间有湖心岛,过去曾是军用飞机训练靶场,湖心岛内芦苇荡郁郁葱葱,各种野鸟遍生,为渔民捕鱼、游客休闲游玩的场所。如能在宿鸭湖周围重修古遗迹仙女庙、白马将军庙,再在湖心岛新建亭台楼榭,融民间传说、名胜古迹、湖光山色于一体,将是另番美景。现宿鸭湖南端的刘大桥设有游艇供游客进湖内游玩、观光,以满足游客徜徉波涛之愿。
2012年鸭湖水库管理局为了更好更有力的宣传以及招商引资,特建立以宿鸭湖为宣传的官网,能更有效的让旅游爱好者以及各地方投资商来本地投资建厂。
宿鸭湖湿地
宿鸭湖库区地处暖温带南缘,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在“河南省动物地理区划”中属豫南平原区。其特征:一是华北动物占主要地位,二是动物种类比较贫乏,三是该区距古北界与东洋分界较近,动物区系组成中有部分东洋界动物。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兽类16种,常见种类有:黄鼬、草兔、棕色田鼠等,其中啮齿动物有13种,分属3科。鸟类有115种,分属15目29科。常见种类有:大天鹅、小天鹅、大杜鹃、小杜鹃、虎纹伯劳、麻雀、白鹭等。两栖类有4种,隶属1目2科,即花背蟾蜍、华西大蟾蜍、黑斑蛙和泽蛙。爬行动物有9种,隶属3目5科,主要种类有:中华鳖、无蹼壁虎,火赤链蛇、腹蛇等。鱼类有34种,隶属6目9科。宿鸭湖库区属温带植被区系,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植被。野生杂草有142种,分属33科。水生维管束植物的优势种有:小香蒲、金鱼藻、风眼莲等。浮游植物优势种有直链藻、环球藻、针杆藻、绿球藻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王勃在他的《滕王阁序》里,给人们描绘了一幅人鸟和谐共享生态的绚丽图景。今天,人们在宿鸭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滕王阁序》的天中现实版。
目前,河南共有鸟类385种,其中越冬候鸟45种。而宿鸭湖湿地有记录鸟类就有130多种,占全省鸟类种数的三分之一还要多。这里还有兽类16种、两栖类4种、爬行类9种、鱼类34种……宿鸭湖湿地物种丰富且呈生物多样性特色,其中不乏珍稀动物。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鹳、白肩雕、丹顶鹤等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黄嘴白鹭、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鸢、苍鹰等21种,河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条约》的鸟类9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57种。
宿鸭湖
宿鸭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前身为宿鸭湖水库,新中国成立前宿鸭湖一带地势低洼,汝河、练江河等多条河流汇水于此,泄洪缓慢,经常决口泛滥,成为野草丛生、野鸭水鸟栖息之所,宿鸭湖因此得名。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颁布根治淮河方案,宿鸭湖水库于1957年6月批准修建,1958年建成蓄水,是一座以防洪除涝为主,兼有发电、灌溉、养殖等多方面功能的综合性水库,是全国最大的平原人工湖。1959年至1986年,国家曾7次对该水库进行加固改善,总投资达2亿元。目前,水库最大容量17亿立方米,防洪标准为“千年一遇”。为保护好宿鸭湖湿地,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科学考察和建设管理工作。在全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省林业厅把宿鸭湖湿地作为重点调查区域,组织专家分别于1997年夏季和1998年冬季对宿鸭湖湿地进行调查。2000年,宿鸭湖湿地被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重要湿地名录。2001年6月6日,省政府批准建立“河南汝南宿鸭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以来,全县奋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在宿鸭湖西岸营造6万亩人工林,植栽树木300多万株。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还密切配合,联手开展了上游河道治污工作,使得宿鸭湖水质状况明显好转。如今,宿鸭湖湿地已成为“珍禽王国”、“候鸟天堂”,每年来这里越冬的鸟类多达10万只,构成了中原平原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
宿鸭湖
据了解,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多少年来,湿地不仅是鸟类迁徙繁衍的“给养站”,更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排毒养颜”以及丰富自然物种的“生命杠杆”,对于维护陆地生态平衡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宿鸭湖湿地正是“天中之肾”、“中原之肾”、“华夏之肾”。驻马店汽车客运东站乘车到汝南县,票价10元;中途刘大桥下车。或者汝南县下车后打车前往宿鸭湖。
全部
358次播放01:19
宿鸭湖——被誉为“人造洞庭”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