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尔克甫古窑
据传,在2000多年前的高昌王国时期,这里曾烧制过大量的专供王宫用的土陶生活用品。现在遗留下来的老窑遗址占地约4000多平方米,尚存古窑6座,手工作坊4间。古窑的主人是斯尔克甫村村民,叫买买提·依明尼牙孜。这个古窑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赐予他家经营的。他是第11代传人。他的家族经营古窑有300多年了。几百年来,古窑一直生产陶缸、陶灯、陶罐、花盆等日常用品。还有泡土盐的坛子、喂鸡鸭的槽子等。那些小巧玲珑的有3个灯芯的陶灯,则是在大型活动中专用的照明用具。目前,古窑的主打产品则是馕坑,据说畅销乌鲁木齐、昌吉、库车、喀什等地。
斯尔克甫古窑
古窑延续至今的陶器制作流程是这样的:取土-和泥-拓模-烧制。先取土。火焰山上的生土,是一种理想的烧陶原材料。用拖拉机拉回生土后,按比例掺进煤渣等,总共需要4种土和在一起。
和上水后用坎土曼不断搅拌,打成2米长,40多厘米宽的泥墙。然后,工人们用锯子将泥片锯下来,往烧制馕坑的模子上贴。贴好后,用布缠好,两个工人用木板子不断地击打,直到将外表打平,显得光滑圆润。之后,揭掉布,进行修饰。最后,用手捏出馕坑的圆边,边捏边淋上水。
整个烧制过程需要24个小时。如果是烧制馕坑,温度达到1200度时,就可以撤火了。过去,没有温度计的时候,是用一种土做成“蜡烛”状,放在窑洞边。如果“蜡烛”化了,说明温度就够了。烧制水桶的话,则要达到1800度。
燃料以前是柴火,到了爷爷辈的时候,改作了煤。
斯尔克甫古窑
古窑的主人是斯尔克甫村村民,叫买买提·依明尼牙孜。古窑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赐予他家经营的。他是第11代传人。他的家族经营古窑有300多年了。古窑一直秉承传男不传女的习俗。古窑第12代继承人是买买提·依明尼牙孜的大儿子阿不力米提·买买提。如今,很多陶器日用品逐渐被价廉物美的塑料、不锈钢等现代制品替代。很少有人再来购买陶灯、陶罐之类的玩意儿。于是,古窑千百年来生产的那些传统陶器,已少有人问津。它们被堆放在一个仓库里,几乎成了文物。古窑转而生产仍有市场的馕坑陶片。
眼下,古窑每年可以烧制1500个馕坑。五六个工人就能完成。按照目前市场价100元一个馕坑陶片(一个馕坑由4个馕坑陶片组成),古窑每年收入在8万到15万元之间。去掉人工等成本,每年可挣5万到8万元。
而在文物专家眼里,古窑亟待维修保护,古老的制陶工艺需要原生态地传承。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