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十子街与斗巷
十子街名称的由来,要追溯到北宋时期名人邹浩的家世。邹浩,字志宪,号道乡,元丰五年(1082)进士,历任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龙图阁待制,为宋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人称道乡先生。其祖邹霖(宋天禧三年进士),由浙江钱塘迁居常州。邹霖之父邹元庆生育10子,其中3人中进士,邹霖是第十个儿子,他迁居常州后,子孙遍及城乡,一门科第不绝。邹家后裔为纪念其迁常始祖邹霖,故名其所居之地为十子街。数百年相传沿用至今。
斗巷,原名沟巷,南起关河西路,北至万福路,全长约600米,原为一小巷,现今已形成常州有名的斗巷弄市场。
据传清嘉庆年间,徽州婺源木客屠明安定居常州开设屠源丰木行于此,是常州最早的木行,并领有"部帖"(相当于现今营业执照)。因其为独家经营,又负责为清廷采办木材,靠官托势、排外垄断。数十年来代买卖,可谓"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自称"日进斗金"。由此,沟巷之名改成斗巷,沿用至今。[1]
[1] 常州十子街与斗巷 · 常州博物馆[引用日期2012-07-22]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