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立背景
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在中国的兴起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北京大学法学院学者最早关注和加入了这一研究行列,在学界和业界已具有了很大影响力,并形成了一些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优化和整合研究资源,发挥学科优势,提高研究水准,增强学术研究的社会影响,1998年,来自北京大学法学院、民政部等机构的学者、官员以及非营利组织领域中的优秀专家组成共同组建了“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NPOs law of Peking University)”。
二、宗旨
◆ 开展理论研究,提高理论水平
◆ 开展教学活动,培养高层次人才
◆ 推动政府、学术界和非营利组织的沟通与交流
◆ 参与立法进程,完善非营利组织的法制建设
◆ 促进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功能与活动
(一)理论研究
◆ 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与非营利组织法相关的法律
◆ 开展非营利组织法的基础理论研究
◆ 进行中外各类非营利组织法律及其制度的比较研究
◆ 组织各类非营利组织法的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
◆ 开展有关非营利组织法的科学研究项目
(二)教学活动
◆ 开设相关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
◆ 与境外大学合作开设非营利组织法诊所课程
◆ 开发、撰写有关非营利组织法方面的教材
(三)参与立法
◆ 开展社会调研、探讨我国非营利组织立法政策,为非营利组织立法做好理论准备工作
◆ 参与非营利组织领域的立法工作
(四)对外合作与交流
◆ 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
◆ 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
四、近期主要研究项目:
《民办学校法》原始稿的起草及相关调查(日本世川平财团资助)
中国社团通览项目(福特基金资助)
中国非营利组织立法模式研究(福特基金会资助)
中国非营利组织监管体制研究(福特基金会资助)
非营利组织法诊所课程(耶鲁中国法中心资助)
“彼此尊重 彼此聆听--民间组织公共参与”项目(UNDP资助)
中国非营利组织法前沿问题研究(比尔&玫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
备案制度与公益孵化器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民政部委托)
《殡葬管理条例》立法后评估项目(国务院法制办、民政部委托)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立法后评估(国务院法制办、民政部委托)
非营利组织中的专项基金研究项目(民政部委托,EU-China)
社会团体法人治理结构指引意见研究(民政部委托)
残疾儿童康复立法政策研究(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委托)
深圳市社会组织制度环境研究(深圳市民政局委托)
五、主要研究成果:
金锦萍:《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陈金罗、葛云松、刘培峰、金锦萍、齐红:《中国非营利组织法的基本问题》(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金锦萍、葛云松:《外国非营利组织译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金锦萍、朱卫国、周虹:《通行规则:美国慈善法指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
陈金罗、刘培峰:《转型社会中的非营利组织监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金锦萍:《外国非营利组织译汇(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