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肌银鱼

白肌银鱼(学名:Lcucosoma chinensis)为鲑形目、银鱼科的银鱼,体细长,头极平扁。以浮游动物为食,亦吃小虾及幼鱼。平时生活在近海,生殖期溯河至咸淡水或淡水繁殖。分布于东海、南海。
基础资料
  • 中文名:白肌银鱼
  • 拉丁学名:Leucosoma chinensis
  • 别名:白饭鱼
  • 分布区域:广西
  • 界:动物界
  • 简介

    生物特征

    体细长,头极平扁。吻尖长,呈三角形,下颌前端有 l小肉突。除颌齿、腭齿外,有舌齿 l行。

    各鳍均小,背鳍位臀鳍前上方,背、尾鳍间有一透明小脂鳍。

    体柔软无鳞,全身透明。

    生存环境

    平时生活在近海,生殖期溯河至咸淡水或淡水繁殖。以浮游动物为食。个体小,肉鲜美,富营养。近些年来,受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中国野生白肌银鱼资源急剧减少。[1]

    平时生活在近海,生殖期溯河至咸淡水或淡水繁殖。分布于东海、南海。

    生物习性

    白肌银鱼

    白肌银鱼隶属胡瓜鱼目(Osmeri-formes)银鱼科(Salangidae),是分布于钱塘江以南至红河以北人海水系及近岸区域的一年生小型经济鱼类,每年6一刁月份溯河至淡水或咸淡水进行繁殖川。

    白肌银鱼食谱较广,以浮游动物为食,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川,亦吃小虾及幼鱼。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鱼体晶莹剔透,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川。

    繁殖期为夏季至冬初,溯河(中国闽江、九龙江、广西西江等)至咸淡水或淡水。绝对生殖力5600~9000粒。个体小,肉鲜美,富营养。除鲜食外还可制罐头。

    研究报道

    遗传多样性是管理和保护物种资源的重要依据,关于白肌银鱼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和繁殖生物学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尚无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报道。

    线粒体DNA(而tochondrial DNA,m山NA)具有严格的母系遗传、进化速率快和几乎无重组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鱼类分子系统发育和群体遗传的研究,其中细胞色素b基因(cytochromeb,cytb)进化速度适中,能够有效反映亚种、种群、属等不同水平的遗传信息。[1]

    参考资料

    [1] 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的白肌银鱼遗传多样性-《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第04期-吾喜杂志网[引用日期2016-12-27]

    首页
    自然
    #贵族
    最新入驻
    贾科莫·普契尼
    Caroline Lufkin
    翁建宇
    相关阅读
    松花江浪木
    内容词条·3741人浏览
    大理石木
    内容词条·5152人浏览
    光唇裂腹鱼
    内容词条·5417人浏览
    水沉木
    内容词条·4869人浏览
    蓬赛乌木
    内容词条·852人浏览
    非洲乌木
    内容词条·2640人浏览
    • 网站地图
    • |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