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查看更多
皮毛特征
非洲野犬学名“Lycaon pictus”的字面意思就是“彩绘或华丽的狼”,这非常恰当地反映了它们皮毛颜色的特征。非洲野犬的皮毛上混杂着棕色、红色、黑色、黄色或白色,看起来有点像斑马的条纹,但在幼崽出生时其皮毛却是黑白相间的,后来才发展为黄色。它们的皮毛也很短,底毛很少或没有,有时在皮毛稀疏的地方甚至可以看到黑色的皮肤。通常,非洲野犬头部的皮毛是深色的,可是浓密的尾巴末端却有一簇醒目的白毛[2][6]。
体态特征
成年非洲野犬的体长为75~110厘米,尾巴长30~40厘米,体重18~36公斤,雄性和雌性的体型往往大致相同[6]。
非洲野犬还有大而圆的耳朵、瘦削的身体和长而肌肉发达的腿。它们每只脚上有4个脚趾,这是与其他犬类动物最大不同的地方[1][6]。
牙齿特点
非洲野犬共有42颗牙齿,前臼齿相对比其他犬科动物要大,因此可以磨碎大量的骨头,这一点很像鬣狗[2]。
雄性非洲野犬和雌性非洲野犬
非洲野犬幼崽
地理分布
非洲野犬曾经遍布于非洲大陆,但是在临近2013年的一项关于非洲32个国家范围内的调查报告显示,非洲野犬已经在19个国家灭绝。截止2016年,它们主要在6个国家活动,分别是:坦桑尼亚、南非、肯尼亚、博茨瓦纳、赞比亚和津巴布韦[3]。
非洲野犬地理分布图
栖息环境
非洲野犬广泛分布在非洲大草原、草原、开阔的森林和平原地带上。此外,从撒哈拉沙漠的半沙漠地区到山区也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通常情况下,它们的栖息地会尽量避开丛林和森林地区。为了更轻松地捕获猎物,非洲野犬更偏好于将那些拥有开阔地带的区域作为栖息地,因为这些区域既不会妨碍它们的视野,也不会妨碍它们自由迁移。但是,为了寻找食物,非洲猎犬也可以在灌木丛、山区和森林之间来回穿梭,例如生活在哈伦纳森林中的某些非洲野犬种群就属于这种情况。它们既可以生活在海拔1800米的地区,如津巴布韦;也可以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如埃塞俄比亚海拔1900~2800米的地区[7]。
社会体系
非洲野犬的领地范围大小大约是200~2000平方公里。过去它们数量很多的时候,每个种群有40名成员左右,甚至有最大种群达100名成员的记录。一般每个非洲野犬种群的成年成员有7~15只,由一对雌雄首领统治。它们维持着一种比较独特的母系社会体系结构——这是一种相互合作来养育后代的社会体系结构。在这个体系里,一个种群之中只有作为雌雄首领的非洲野犬享有孕育生殖的特权,其他成员都得自动放弃做父母的权利。而且,非洲野犬非常善于协作,它们会照顾生病或受伤的同伴——健康的种群成员会给那些病弱者反刍经过半消化的肉吃,而那些为照顾幼崽而不能狩猎的“保姆”也会得到相同的待遇。另外,在种群中,非洲野犬的雌性数量往往少于雄性,而且大多数雌性和大约一半雄性终生不会离开种群[4]。
狩猎行为
非洲野犬是一种团队协作型狩猎动物,它们一般在雄性首领的带领下成群进行狩猎。非洲野犬的活动时间主要是在昼夜,而狩猎行动它们一般选择在早上和傍晚,或者是月光明亮的晚上。非洲野犬通过视觉而不是嗅觉来寻找猎物。一旦找到猎物,它们就会开始对猎物进行追逐,其追逐最高时速甚至可达到55千米。而且它们可以持续对猎物穷追不舍至数公里,一直追逐到猎物力竭为止。一旦猎物疲倦,它们就会将其撕成碎片,甚至有时猎物仍在奔跑时它们就会将其剖开杀死。另外,非洲野犬在猎杀猎物时也可以容忍其它食腐动物存在,但斑点鬣狗却是例外,非洲野犬会赶走、有时甚至会伤害或杀死这些斑点鬣狗[6]。
食性偏好
非洲野犬有时会捕食较大的动物,例如年老、生病或受伤的角马和斑马;也会单独捕食较小的动物,例如黑斑羚和丛林羚羊。通常,非洲野犬更加偏爱于捕食与其体型大约两倍左右大小的动物。如果狩猎行动收获比较丰盛而食物有所冗余的话,非洲野犬可能就会把食物暂时储藏起来——哪怕它们也可能永远不会再回来找这些食物。大多数情况下,除了吃少量青草外,非洲野犬是不吃植物或昆虫的,它们也永远不会吃动物的腐尸[6]。
交流方式
就像其他犬科动物一样,非洲野犬以多种方式交流,包括气味交流、声音交流和姿势交流[2]。
气味交流
非洲野犬身上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气味,通过这些气味,远处其它种群成员就能够很容易发现它们。非洲野犬还用尿液来标记自己的巢穴,以此来表明这个巢穴是自己唯一的权威领地。它们的肛门内和肛门周围、生殖器和脸上也有气味腺,当一只非洲野犬排便时,另一只非洲野犬就可以通过这些腺体了解到其性别、年龄、健康状态及发情状况等讯息[2]。
声音交流
当两只野犬相互接触时,它们会发出低沉的咕咕声。如果它们要表达对其他非洲野犬的愤怒,则会发出咆哮的声音。而当幼崽试图引起其他非洲野犬成员的注意时,它们就会发出尖锐的呜呜声。当追捕猎物时,它们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声音进行沟通联络,其中有像猫的“喵喵”声,也有像燕雀的“啁啾”声,但极少发出刺耳的鸣吠声[2][4]。
姿势交流
当非洲野犬仰面躺着、耳朵平放、舔着嘴唇和嘴巴、与对方不做眼神交流的时候,就表明此时它们几乎没有任何攻击性倾向。而当一只非洲野犬要伏击另外一只非洲野犬时,它就会暴露着牙齿,直立起来,张开尾巴保持一种追逐的姿势。当非洲野犬家族成员之间发生严重打斗的时候,它们之间就会试图抓住对方的喉咙,直到对方装死放弃为止[2]。
非洲野犬种群
生长阶段 | 详情 | 图片 |
出生 | 非洲野犬每窝产仔的数量差异很大,从2只到20只幼崽不等,新生的幼崽体重约300克左右。 | 非洲野犬幼仔 |
成长 | 非洲野犬幼崽2周左右睁开眼睛,3周左右可以从窝里出来开始吃固体食物。 在自由放养环境中,所有非洲野犬种群成员一起共同抚养幼崽;当幼崽在巢穴中时,非洲野犬会将猎食回来的食物反刍给幼崽(包括1岁的幼犬)食用。 幼犬在11~12周龄断奶后即跟随其它种族成员开始群居生活。 | 非洲野犬带着它的幼崽 |
性成熟 | 非洲野犬大约在12到18个月时达到性成熟,但是通常这个年龄段的它们是不会交配的,而雌性非洲野犬最少也要到22个月大以后才会繁育后代。 | 一对成年非洲野犬 |
交配 | 通常情况下,雌雄首领是非洲野犬唯一一对拥有交配权的种群成员,而且他们往往会终生保持一夫一妻制。雌性非洲野犬首领会通过攻击性胁迫的方式扼制其他下属雌性成员不允许其进行交配和繁殖。但是在偶尔情况下,下属雌性成员也允许出现交配和抚养幼崽的情形。 | |
妊娠 | 非洲野犬怀孕的妊娠期约为10周。之后,繁殖的非洲野犬会在草丛的洞穴中产下其幼崽。幼崽通常在三月至七月之间出生。 |
展开表格
濒危原因
常见威胁非洲野犬物种生存的因素包括种群栖息地不断被破坏、动物之间的竞争和疾病的侵袭[2]。
栖息地被破坏
由于非洲野犬的活动范围非常大,这就会产生与人类相互竞争领土的问题,非洲当地的农民因为担心牲畜被非洲野犬吃掉,而对它们赶尽杀绝。但人类所建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往往非常分散且规模很小,这就迫使非洲野犬只能聚集在一个非常小的空间范围内,所以野生动物保护区会使非洲野犬的栖息地问题变得更加严峻[2][9]。
动物间的竞争
非洲野犬虽然没有天敌,但它们会与狮子、鬣狗和豹等体型较大的食肉动物相互形成竞争关系,这也扼制了其种群数量的发展[2]。
疾病的侵袭
由于人类饲养的家畜会携带许多疾病,并且很容易将它们传播给当地的非洲野犬,这种疾病的侵袭严重威胁非洲野犬的生存,也让整个非洲野犬种群受到巨大损失[2]。
种群现状
非洲野犬曾经拥有非常庞大的种群,以前甚至可以经常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地在上百只动物之间游荡的情形。但由于栖息地持续被破坏、狮子的捕食以及与斑鬣狗的竞争、与人类的冲突和传染病的侵袭等原因,它们的种群数量已经大大减少。据估计,大约有3000到5000只非洲野犬分布在非洲地区,分布情况如下[2]:
北非
北非国家已经几乎没有非洲野犬的种群分布[2]。
西非
在西非地区,保守估计在塞内加尔境内仅有一个非洲野犬种群存在[2]。
中非
非洲野犬在中非的情况也非常悲观:喀麦隆可能有潜在的种群存在;中非共和国和乍得,非洲野犬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加蓬、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非洲野犬已经完全灭绝[2]。
东非
虽然非洲野犬在东非的情况要好于西非和北非,但其分布也非常不均匀:在肯尼亚和乌干达的大部分地区,它们大多已经绝迹;在坦桑尼亚南部的非洲野犬种群数量众多,是非洲种群成员最多的地区之一;坦桑尼亚北部还存在其他一些潜在的非洲野犬种群;埃塞俄比亚南部也发现了少量种群,并有希望发展繁衍到附近的苏丹、肯尼亚和乌干达;苏丹其他地方的非洲野犬则很少;在卢旺达、布隆迪和厄立特里亚,非洲野犬已经灭绝;在索马里,它们也被认为已经灭绝[2]。
南部非洲
最有活力的非洲野犬种群存在于南部非洲地区,该地区有超过一半的非洲野犬种群:最大的种群成员数量出现在博茨瓦纳、纳米比亚东北部和津巴布韦西部;克鲁格国家公园有大约400只非洲野犬;赞比亚存在两个大的非洲野犬种群;而它们在马拉维已经很少见到了,在莫桑比克则处在几乎绝迹的境地[2]。
保护举措
为了有效保护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非洲野犬种群,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为非洲所有地区的非野犬物种制定了保护策略框架,其中包括:改善人类与非洲野犬之间共存环境、鼓励土地的合理规划使用以保持和扩大非野犬数量、在非洲野犬种群分布所在国建设针对非洲野犬的保护能力、为提高社会各级阶层民众对非洲野犬的正确认识所开展的外联活动、确保与保护策略相兼容的政策框架[5]。
以上保护计划被命名为“猎豹和非洲野犬的广泛保护计划(RWCP)”,该计划由霍华德·G·巴菲特基金会(HGBF)资助,并得到伦敦动物学会(ZSL)的支持。其中针对不同地区有关非洲野犬的实施措施分别为[5][10]:
非洲南部地区
确保在本地生态系统中,非洲野犬种群能够与南部非洲人民成功共存并受到南部非洲人民的重视。
东非地区
确保具有生态功能的非洲野犬种群作为东非发展可行且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中非地区
通过可持续和协调一致的方式来管理区域内生物的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以造福人类,并实现西部、中部和北非的非洲野犬种群恢复的目标。
保护级别
非洲野犬自1986年起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最近日期是在2012年5月18日被列入红色濒危物种,评估等级为濒危(EN)。非洲野犬在名录中历年的保护等级变化如下[5]:
2012年—濒危(EN)
2008年—濒危(EN)
2004年—濒危(EN)
1996年—濒危(EN)
1994年—濒危(E)
1990年—濒危(E)
1988年—易受伤害(V)
1986年—易受伤害(V)
[1] 你所不知道的非洲野犬 ·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22-04-21]
[2] African WildDog(LycaonpictusTemminck,1820) · wildafrica[引用日期2022-04-21]
[3] 非洲野犬的灭绝之殇 · 中国数字科技馆[引用日期2022-04-21]
[4] 非洲野狗,母系制的精灵 ·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22-04-21]
[5] African WildDog · IUCN[引用日期2022-04-21]
展开
犬科下属物种
共27个词条4459阅读
小耳犬
哺乳纲食肉目动物
侧纹胡狼
脊索动物门犬形亚目的动物
亚洲胡狼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动物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