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虾
端足目最大的亚目。头部仅与第1胸节愈合,头部和复眼一般较小,无柄,有些种无眼;腮足内肢一般分节。本亚目已知有91科,880余属,约6000种绝大多数海生,也有一些淡水种。在中国海区常见的有钩虾科、双眼钩虾科、蜾蠃蜚科等。分布地区
钩虾类海产种分布于热带、温带及南北极带海域,生活于潮间带、潮下带和深海。大洋深渊的种类稀少。它们大多数为底栖性种,或生活在海藻(属于海里的;水生植物)间,或潜藏在沙中,或栖息于特殊的管或洞穴中。活动时爬行或侧卧弹跳式游泳,也有少数为浮游性种。钩虾主要捕食动、植物的腐质和碎屑。
钩虾
钩虾的个体变化多样,主要与它们的生境密切相适应,如管栖或穴居的蜾蠃蜚,可将分泌物与泥沙形成栖管或在洞穴栖息,具有巨大呈足形的第二触角,身体变得背腹平扁;潜沙栖居的双眼钩虾科,具有平截的额角和透镜状的2对单眼;沙栖的合眼钩虾科(Oedicerotidae)具有帽檐式发达的额角,两眼大而集中在头部背面;游泳性种类身体较纤细,具有很多长刚毛;海藻间生活的种类第一触角多具副鞭等。个体多数在10毫米左右,也有体长小于1毫米者,最大深海种北极种个体可达140毫米。钩虾类的很多种是海产养殖业的重要饵料,如蜾蠃蜚的某些种是对虾人工养殖的主要饵料种之一,已人工大量繁殖。
钩虾多数营底栖生活,主要生活在海底基质的表面或内部,其中穴居于泥沙中的种类特别多。它们的步足有些肢节变宽,用来挖掘泥沙,底节板也非常发达,用来保护柔软的鳃以及抱卵囊中的卵和胚胎。
钩虾既能爬行,又能游泳。爬行者主要利用步足,尾肢也协助推动,爬行时多数种类背面朝上。钩虾类可借助腹部的伸曲,以及尾肢的强力推抵而做跳跃运动。
钩虾在遇到敌害时有躲避行为,如快速潜入栖管或泥沙中,或迅速跳跃逃离。保护色也适用于避敌。
钩虾营自由生活。底栖性种类的食物主要为动植物碎片、藻类和动物尸体等浮游性种类的食物营猎食生活,主要捕捉浮游藻类和小型浮游动物,如挠足类、小型端足类、小型甲壳动物以及小型螺类等也有少数底栖性种类营猎食生活,常具发达的复眼,有利于发现捕食的对象。
钩虾类海产种分布于热带、温带及南北极带海域,生活于潮间带、潮下带和深海。
中华原钩虾Eogammarus Eogammarus sinensisRen, 1992
体躯强壮,光滑,头侧叶平截,眼较小,黑色,圆形。第1腹节下缘前部具长刚毛,第2、3腹节后腹角尖突,下缘具3-5个较大刺,第1-3腹节背后角具几个短毛。第4-6腹节背部各具两组短刺,第4节为3-5对,第5、6节为3-4对。尾节裂刻达叶长的2/3,叶末端钝圆,每侧有2刺,叶背面具1刺。
1、作为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
钩虾近年来已逐渐成为沉积物环境质量研究的主要受试生物,由于部分种类对污染沉积物非常敏感,已成为各国开展沉积物生态毒理学检测的优选受试生物之一。
2、作为重要的饵料生物
钩虾在海洋食物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钩虾是甲壳动物中最大的类群之一,它们个体小,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泛,在不同的水深,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水质条件下都有分布。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