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瓜学名栝楼,属葫芦科栝楼属,系多年生质滕本植物。为雌雄异株,喜温暧湿润气候,较耐寒,不耐旱,怕水涝;吊瓜为深根作物,主根长达10m,能深入土中1~1.5m。高产栽培需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种植为佳,不宜在全日照条件,干旱或低洼地栽培。整个生育期170天左右,在江西适应山区种植,武宁县清江乡、石渡乡都有广泛的栽培。吊瓜子一年种植多年收获,当年种植667m2可获干籽50kg以上,2年后可进入高产期,产干籽150kg左右,产值可达3000多元,高产可达300kg。种植吊瓜子具有省工、省成本、投资少、收效快的优势。
吊瓜子
攀援藤本,长达10米;块根圆柱状,粗大肥厚,富含淀粉,淡黄褐色。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叶片纸质,轮廓近圆形,长宽均约5-20厘米,常3-5(-7)浅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的粗齿,裂片菱状倒卵形、长圆形,先端钝,急尖,边缘常再浅裂,叶基心形,弯缺深2-4厘米,上表面深绿色,粗糙,背面淡绿色,两面沿脉被长柔毛状硬毛,基出掌状脉5条,细脉网状;叶柄长3-10厘米,具纵条纹,被长柔毛。卷须3-7歧,被柔毛。花雌雄异株。雄总状花序单生,或与一单花并生,或在枝条上部者单生,总状花序长10-20厘米,粗壮,具纵棱与槽,被微柔毛,顶端有5-8花,单花花梗长约15厘米,花梗长约3毫米,小苞片倒卵形或阔卵形,长1.5-2.5(-3)厘米,宽1-2厘米,中上部具粗齿,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状,长2-4厘米,顶端扩大,径约10毫米,中、下部径约5毫米,被短柔毛,裂片披针形,长10-15毫米,宽3-5毫米,全缘;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长20毫米,宽18毫米,顶端中央具1绿色尖头,两侧具丝状流苏,被柔毛;花药靠合,长约6毫米,径约4毫米,花丝分离,粗壮,被长柔毛。雌花单生,花梗长7.5厘米,被短柔毛;花萼筒圆筒形,长2.5厘米,径1.2厘米,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椭圆形,绿色,长2厘米,径1厘米,花柱长2厘米,柱头3。果梗粗壮,长4-11厘米;果实椭圆形或圆形,长7-10.5厘米,成熟时黄褐色或橙黄色;种子卵状椭圆形,压扁,长11-16毫米,宽7-12毫米,淡黄褐色,近边缘处具棱线。花期5-8月,果期8-10月。
吊瓜喜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好,不耐旱,怕水涝,吊瓜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8-32℃,10℃时生长基本停顿。宜选择在拥有深厚、疏松湿润的土壤特性,且又不涝的地区种植。
长兴吊瓜,系浙江省长兴县地方特色良种。吊瓜,学名栝楼,属葫芦科植物,有药用、食用之分。长兴以栽培食用吊瓜为主,所食用的吊瓜籽从果实中获取。长兴吊瓜子以其壳薄仁肥、质脆香浓、口感好等优点,成为食用瓜子中的佳品。
吊瓜子在我国种植地域广阔,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北京、浙江、安徽等15个省市。
吊瓜是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木植物。吊瓜籽粒大肉多,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食用瓜中的上品。其根、果实、瓜皮、瓜籽也是重要的中药材。吊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既适零星种植,又可成片种植,对成片的吊瓜地还可以进行套种,且一年种植投入,多年收获受益,省工、省本、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
吊瓜子本名栝楼子,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学分类属葫芦科,因其形状似小西瓜,果实从藤上向下挂,故名“吊瓜”。营养丰富,是众多喜欢的绿色天然休闲食品。瓜产籽质脆肉满,香气浓厚,是休闲食品瓜子中的极品,是绿色的上等佳品。
药用价值
现代资料表明,栝楼种子含油脂、甾醇、三萜皂甙、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16种无机元素,经测定种子中脂肪酸总量约26%,其中饱和脂肪酸占30%,不饱和脂肪酸占66.5%,以栝楼酸(trichosanic acid)为主。甾醇以菜油甾醇(campesteral)、谷甾醇(sitosterol)和豆甾醇(stigmasterol)及其衍生物。三萜类为五环三萜化合物。种子的蛋白质总含量为5.46%,如蛋白质栝楼素(trichokirin)和糖蛋白。由此看来,栝楼子药效的发挥,源于这些物质的药理作用。
栝楼为常用大宗中草药之一,栝楼全身都是宝,栝楼的果实、根均可入药,果实叫全栝楼,果壳叫栝楼皮,种子称栝楼仁,根名为天花粉。栝楼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消肿排脓等功效。栝楼皮主治肺热咳嗽、胸胁痞痛、咽喉肿痛、乳癖乳痈;栝楼仁主治痰热咳嗽、肺虚燥咳、肠燥便秘、痈疮肿毒:天花粉主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随着现代医药水平的不断提高,栝楼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做中草药。栝楼的果实中含三匝皂甙、有机酸、树脂、糖类、色素、丝氨酸等挥发油,饱和脂肪醇混合物,饱和脂肪酸混合物。栝楼子中含油脂、甾醇、三萜及其甙。根含有天花粉蛋白、多种氨基酸、肽类以及多糖等。栝楼对心知管系统具有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耐缺氧、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消化系统有抗溃疡、泻下作用。另外,栝楼还有抗菌、抗衰老、抗癌、抗艾滋病等作用。栝楼的食用价值:栝楼的籽占栝楼果实净重三分之一以上,一个栝楼果实中含种子70~220粒。现代段对栝楼食用性开发主要体现栝楼籽上。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食用瓜蒌籽,有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绒癌细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强烈的副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有辅助疗效;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近年来随着人们绿色食品意识的增强,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针对大多数老年人患有“三高”和便秘等疾病。食用栝楼籽必将成为中老年人群首选的休闲绿色保健食品。
品种
仁栝楼,中华栝楼,双边栝楼,大子栝楼等。
块根繁殖
选择结果3~5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结瓜多、子多、粒重的吊瓜品种,于2~3月选择晴暖天气挖出块根,选取径粗3~5cm、断面白色的新鲜块根,切成5~7cm长小段作种根,切口处粘上草木灰(拌入50%钙镁磷肥),再喷0.5~1mg/kg赤霉素稍晾干后栽种。栽种时间2月下旬至3月底,按行株距挖穴7cm深,每穴平放种根一段,再覆盖肥土、盖膜。幼苗出土后及时破膜开孔,引苗出膜。
种子繁殖
1育苗法。
一般于当年9~11月,当果实表面有白粉变橙黄色时,采收果大而壮实,果柄粗短的成熟果实,连柄采下于阴凉通风、干燥的室内晾干;第2年春季播种前取出种子放入40℃左右、1%的盐水中泡浸4~6小时,再转入冷水中浸泡20小时,取出沥干水分,细沙拌匀置于28℃左右温室内催芽,待大部分种子破口露白即可播种。苗床应选择肥沃、温暧向阳、排水方便的地方,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于早春整地,畦宽1.3m,长度因地而宜,要求做到地肥、土细、畦面平,灌足底水,覆盖2cm火土灰。于2月中旬,按行距15cm开沟,沟深2~3cm,然后按苗距6cm播种,将种尖或裂口朝下按入土中,覆盖3cm细土或火土灰,浇水保湿,畦面覆盖地膜。当幼苗长至3片真叶时可以移栽大田。
2直播法。
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进行,播前在整好地栽植地上按行距5m、株距2m挖穴,穴径和深各50cm,施入腐熟的基肥盖上细土10cm,然后扒开每穴播种6~8粒,种尖或裂口向下,播后覆盖细土2~3cm,盖草保温保湿或盖地膜,出苗后揭去盖草或破膜,苗高10cm左右间苗,每穴保留壮苗2~3株。
1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吊瓜植株根深叶茂,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按667m2栽种约60株计算,行距5m,株距2m,种植穴50cm见方,在四周撒上少许石灰,消毒防虫,每穴施腐熟厩肥,土杂肥、饼肥、过磷酸钙混合堆沤的复合肥80kg左右,施入穴内于穴土拌匀覆盖,再用细土填平穴面,灌透水,待土壤干湿适中时开沟作畦栽种。
2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于春秋季各中耕除草1次,生长期间保持田间无杂草,做到见草就除,封行后停止。
合理追肥。施肥次数和数量可根据藤蔓、坐瓜情况而定,如藤蔓长势旺,坐瓜率高,可少施肥;蔓长势弱,坐瓜率低,可多施肥。一般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稳施结瓜肥,巧施防衰肥,注重N、P、K肥配合施用。移栽后10天,喷洒10~20mg/kg赤霉素和20%尿素混合液1次,苗高1.5m左右再追施尿素1次,5~7月3个月分别追施复合肥,每次15kg/667m2。
从第2年开始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苗高30cm时,于行向开沟667m2施用腐熟的有机肥200kg;第2次于6月中旬开花前,追施三元复合肥25kg,具体施肥量因苗情而定。
3立柱搭架。
棚架材料应选用牢固的水泥柱,架高1.6m左右,也可用竹木柱等作为主柱,1行吊瓜1行柱子。每隔2~2.5m1根,2~3行向搭一横架,架上面两头、中间、四角拉铁丝,保持牢固。架顶上横排2行细竹竿用绳绑在铁丝上,然后在吊瓜苗旁插2根小竹竿,牵引上架。
4整枝引蔓。
春季吊瓜出苗时,每株选留健壮的2~3个主芽,除去其余芽,以免消耗养分。主茎长到2~3m时,及时打顶以促侧枝生长,封棚后根据长势适当打顶,疏枝理蔓。尤其是7~8月份高温季节,茎叶生长快,分枝多,这时也正是开花坐果和果实膨大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矛盾突出,营养过旺不利于坐果和果实膨大,往往会造成幼果萎缩。此时要及时抹掖芽、疏侧枝和除去徒长枝。
5提高坐瓜率
吊瓜为雌雄异株植物。为了保证自然授粉,提高坐瓜率,必须合理配置雌雄株比例,一般以667m2间隔种植雄株4株为宜。
人工授粉也是提高坐果率的有效方法,一般在早晨8~9时,用毛笔蘸取雄花粉,逐朵涂抹到雌蕊的柱头上,或用2,4-D25mg/kg涂于花柄及花萼处。
6防治病虫害
吊瓜主要虫害有蚜虫、黄守瓜、青虫、瓜绢螟等。可用4.5%高效戊氰菊酯、80%敌敌畏1000倍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