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成年蛇一次排毒量为300多毫克,对人畜危害极大。眼镜王蛇生活在海拔1800—2000米的山林的边缘靠近水的地方。它体形较大,常长达3~4m,最大长度纪录达6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种。在它黑、褐色的底色上间有白色条纹;它的腹部颜色为黄白色。幼蛇为黑色,并有黄白色环纹。
亚洲眼镜王蛇属剧毒蛇类,体长120-400厘米,体重2-8千克。生活在平原至高山树木中,常在山区溪流附近出现,林区村落附近也时有发现。一般隐匿在岩缝或树洞里,有时也能爬上树,往往是後半身缠绕在树枝上,前半身悬空下垂或昂起。昼夜均活动。眼镜王蛇有剧毒,又是我国性最凶猛的一种毒蛇。它受惊发怒时,颈部膨扁,能将身体前部1/3竖立起来,突然攻击人畜。毒性为“混合性毒”,一条成年蛇依次排毒量为300多毫克,对人畜危害极大。眼镜王蛇为卵生,一般在6月产卵,每次为21-40枚,多者可达50多枚。眼镜王蛇喜欢独居。白天出来捕食,夜间隐匿在岩缝或树洞内歇息。它不仅非常凶猛,靠喷射毒液或扑咬猎物获取食物,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前沟牙类毒蛇。眼镜王蛇之所以名闻遐迩,是因为它除了捕食老鼠、蜥蜴、小型鸟类,同时还捕食蛇类,包括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等有毒蛇种。
眼镜王蛇的舌头很灵敏,能通过空气侦查敌情,辨别猎物的类别。
具前沟牙的毒蛇。外形一般与眼镜蛇相似,区别是眼镜王蛇
①体形较大,常长达3~4m,最大长度纪录几达6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种。
②头背除典型的9枚大鳞外,顶鳞之后尚有一对大的枕鳞;
③颈部扩展时,扩展部位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V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40-50个,激怒时其前身1/2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
④背鳞中段15行,尾下鳞部分成单。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横斑;腹面黄白色。颈部腹面橙黄色。幼蛇黑色,具34~45个黄白色环玟。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 亚洲眼镜王蛇 | 眼镜蛇 |
外观 | ||
体长 | 平均3~4米 | 约1.8米 |
分布区域 | 四川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南省、浙江省等地 | 中东、东南亚、非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
食性 | 肉食性 | 肉食性 |
科 | 眼镜蛇科 | 眼镜蛇科 |
展开表格
大多数眼镜王蛇都分布在非洲,但是在亚洲也有它的身影。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南亚。生活于平原至海拔1000米的山区。
亚洲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的肉具有通经络、祛风湿等功能,且又体大味美,深受美食家们的青睐。而且,眼镜王蛇的皮可制革,制作高级工艺品。因此是我国的重要经济蛇类之一因为眼镜王蛇肉质鲜美,蛇皮可制成工艺品,蛇毒、蛇胆又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在野外被发现的眼镜王蛇无一幸免,全部遭到捕杀,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有灭绝可能。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名录中。现在,超过4米的个体近乎绝迹,和眼镜蛇一样,本种也是CITES列为保护的对像之一,但这在不少国家只是一纸空文,由于其栖息环境及食物上的特殊性,种群远比眼镜蛇脆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毒蛇,眼镜王蛇理应受到人类的尊重及保护,我希望在久远的将来,还能看见巨蛇的身影,还能目睹其王者的风范!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