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叶杂草
鸭跖草虽为单子叶杂草,人们习惯把它划为阔叶杂草。根据它的生命长短可分为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一年生阔叶杂草是种子繁殖,在土壤中的发芽深度为0-5厘米;除草剂防除时,浅层土中的发芽杂草可有效的防除,如藜、苋、荠、野西瓜苗等;对深土层中发芽的杂草,由于种子在药层以下,应用土表处理除草剂难以防除,如苍耳、鸭跖草、苘麻等。[1]
泽泻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100厘米。根须状,具短缩根头。叶基生,具长柄,基部鞘状;叶片长圆形至宽卵形,全缘。花葶直立;花序大型圆锥状伞形复出,分枝轮生,通常3~8轮;花两性;萼片3枚,阔卵形,宿存;花瓣3枚,白色,倒卵形。瘦果倒卵形,扁平,背部有1~2沟槽。幼苗1~3叶为条状披针形,无柄,下部具肥厚的短叶鞘,边缘膜质;4~6叶为卵状披针形,羽脉明显,具长柄。[2]
生物学特性:种子和根芽繁殖。在我国北方,种子于5~6月份发芽出土,当年只进行营养生长,8~9月份从根颈处产生越冬芽。越冬芽翌年5月上旬出苗形成叶丛,6~7月份抽出花茎,8月份种子渐次成熟落地或漂浮于水面传播,经越冬休眠后萌发。阔叶杂草
矮慈姑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地下横走根茎,先端膨大成球状块茎。叶基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顶端钝,基部渐狭,稍厚,网脉明显。花葶直立。花序圆锥状伞形。瘦果宽倒卵形,扁平,两侧具狭翅,翅缘有不整齐锯齿。
生物学特性:块茎和种子繁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块茎于5月上旬发芽出苗;6月中旬至8月下旬在地下部大量形成横走茎,并从8月上旬至9月上旬,横走茎先端陆续膨大成球状块茎,早期块茎当年可以萌发出苗。块茎苗于6月上旬开始抽葶、显蕾,7~8月份开花,8~9月份种子渐熟渐落。
矮慈姑有极强的无性繁殖力,1株块茎苗1年可繁殖300株以上。但有性繁殖力较弱,在田间雌花受粉率约为6%;在0.5厘米以上表土层的种子出苗占总出苗量的58%,3厘米以上深度土层不能出苗。[2]
野慈姑
形态特征:地下根状茎横走,先端膨大成球茎。茎极短,生有多数互生叶。叶形通常为三角箭形。总状花序,3~5朵轮生轴上,单性,下部为雌花,具短柄,上部为雄花,具细长花梗。聚合果圆头状,直径约1厘米。瘦果斜倒卵形,长3~5毫米,扁平。子叶出土,针状。初生叶1片,互生,线状披针形。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苗期4~6月份,花期夏秋季,果期秋季。块茎或种子繁殖。分布于全国南北各省稻区。
鸭舌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全体光滑无毛。茎直立或斜上。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具短柄,基部成鞘;叶形及大小多变,通常为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序总状腋生。蒴果长圆形。幼苗初生叶片呈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露出水面后,叶逐渐变成卵形。
生物学特性:种子繁殖。种子发芽温度为20℃~40℃,最适30℃左右;适宜土层深度为O~1厘米。
在长江流域,5月份出苗,5~6月份形成高峰,而后蔓延成群;8月份开花;9月份蒴果渐次成熟、开裂,种子落地人士,经越冬休眠后萌发。[2]阔叶杂草
雨久花
雨久花与鸭舌草近似。其不同点是:雨久花株高20—40厘米;叶片卵状心形,较大;花序顶生,花多数,花梗较长。集中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等地。
耳叶水苋
形态特征:一年生湿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茎有四棱,常多分枝。叶对生,无柄,狭披针形,叶基戟状耳形。腋生聚伞花序,花瓣四片,淡紫色。蒴果球形,种子极小,呈三角形。幼苗胚轴淡红色,子叶梨形,先端圆形,有一条明显中脉,具柄。初生叶2片,对生,卵状椭圆形。幼苗全株光滑无毛。
生物学特性:由于近年来免(少)耕水稻栽培技术发展迅速,加之单一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长期使用,使耳叶水苋在稻田的危害逐年加重,在上海稻区已经上升为继稗草和千金子之后的第三大优势杂草。在上海稻区,水稻于6月中旬播种后耳叶水苋即开始萌发,至7月中旬达到高峰期,密度高达2352株/米2。[2]
眼子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地下横走根茎。茎细长。浮水叶互生,而花序下的叶对生,叶柄较大,叶片宽披针形至卵状椭圆形,有光泽,全缘,叶脉弧形;沉水叶亦互生,叶片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叶柄较短;托叶膜质,早落。花序穗状圆柱形,生于浮水叶的叶腋;花黄绿色。小坚果宽卵形,背面具3脊,基部有2突起。幼苗下胚轴较发达;初生叶1片,呈条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全缘,托叶成鞘。
生物学特性:根茎和种子繁殖。根茎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5℃左右,最适20℃-25℃。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20℃,土层、水层宜浅不宜深。生长适温与发芽同,达30℃受抑,40℃致死。
在我国北方,根茎5月份发芽,4~5叶始长根茎,同时叶片由红转绿,6月份速长,7~8月份抽穗开花,8~9月份种子成熟,同时在根茎顶端产生向一边弯曲的鸡爪状越冬芽。种子熟后可随水流传播,经越冬休眠后于翌年5~6月份萌发出苗。[2]
陌上菜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全体光滑无毛。茎自基部分枝,直立或斜上。叶对生,无柄;叶片椭圆形至长圆形,全缘,叶面稍有光泽。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细长。蒴果卵圆形,与萼等长或略过之。种子长圆形,淡黄色。幼苗子叶狭椭圆形;初生叶2片,椭圆形。
生物学特性:种子繁殖。在我国北方,5~8月份陆续出苗,7~10月份开花结果,自8月份开始蒴果渐次成熟、裂开,种子脱落。
节节菜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披散或近直立,有或无分枝,略显四棱形,无毛,有时下部伏地生根。叶对生,近无柄;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全缘,背脉突出,无毛。花序通常排列成长6~12毫米的穗状,腋生,较少单生。蒴果椭圆形;种子狭长卵形或呈棒状。幼苗子叶匙状椭圆形,初生叶2片,匙状长椭圆形。
生物学特性:匍匐茎和种子繁殖。种子越冬后,春季萌发出苗,8~10月份开花结果。果实边熟边裂。[2]
圆叶节节莱
圆叶节节菜与节节菜相似。其主要区别在于:圆叶节节菜的水上叶片近圆形,沉水叶片为条形;花序穗状1~5个顶生。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
空心莲子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基部匍匐,上部上升,或全株偃卧,着地或水面生根,有分枝,中空。叶对生,具短柄;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圆钝,有尖头,基部渐狭,全缘,有睫毛。花序头状。胞果;种子卵圆形,黑褐色。幼苗上、下胚轴发达;子叶椭圆形;初生叶2片,椭圆状披针形,全缘。
生物学特性:有的地区不结籽,主要靠茎芽繁殖。早春发芽生长,5~7月份现蕾开花,7~9月份结果。[2]
丁香蓼
形态特征
1.幼苗子叶1对,阔卵形。初生叶对生,近菱形,叶尖钝尖,叶基楔形,全缘。第一对后生叶出现羽状叶脉。
2.威株茎直立,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叶片披针形。秋后茎叶呈紫红色。花小,单生于叶腋,无柄。蒴果长柱状,具4棱。种子多而细,纺锤形至长圆形,褐色。
生物学特性:夏季一年生水田杂草。种子繁殖。1株可结籽数万粒。上海地区5月中下旬出苗,6~7月份大量发生,7~8月份迅速生长,9~10月份开花结果,11月份受霜冻后死亡。
奠肠
形态特征:
1.幼苗子叶1对,阔卵形。初生叶对生,卵形。后生叶和初生叶相似。第三对真叶开始叶背有白绒毛。
2.威株茎直立,多分枝。单叶对生,阔披针形至长菱形。头状花序。瘦果(种子)三角形,黑色。
生物学特性:夏季一年生湿生杂草。种子繁殖。1株可结籽数千粒至上万粒。种子发芽温度以15℃~20℃最为适宜,发芽土层深度为0~3厘米,有光照才能萌发。上海地区5月初开始出苗,5~6月份达发生高峰,8~10月份开花结果。成熟后自然落地。11月份枯死。[2]
四叶萍
形态特征:成株根状茎细长,横走,分枝顶端有淡棕色毛。根茎上有节,节上生不定根和叶。叶片成十字形排列,似田字形。叶脉网状,表面有较厚蜡质层。叶柄基部生出有柄的孢子果,2---3个丛生,黄绿色,长椭圆形。果囊内分别产生大小孢子,多数。
生物学特性:夏季多年生水生杂草。根茎和孢子繁殖。上海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上旬从根茎发生新芽新叶,5~9月份大量进行无性繁殖。9--10月份从茎上生出若干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释放大量孢子。冬天地上部分枯死。
水竹叶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无毛,分枝,匍匐生根,枝梢上升,茎和叶都较柔软。叶互生无柄,狭披针形。花为1~3朵而有时常为1朵的小聚散花序,腋生和顶生;花瓣蓝紫色或粉红色,倒卵形。蒴果膜质卵形至卵圆形,两端急尖,短粗,3室,各具2种子,种子黑褐色,表面有沟纹。
生物学特性:在浙江省金华稻区,水竹叶在2月底至3月上旬开始出苗,3月中旬齐苗。4月中旬开始分枝,5月中下旬进入分枝盛发期,在第一级分枝上可产生第二级分枝。9月中旬始花,下旬盛花。10月中旬种子陆续成熟,10月下旬部分成熟的蒴果自然开裂,种子落入田间,进入越冬期。11月下旬植株大多枯死。[2]
甘草田
(1)阔叶杂草严重发生的地块,可在甘草播种前或播后苗前,用速收、阔叶散、氯嘧黄隆、甲羧除草醚、茅毒、赛克津等做土壤处理。
(2)在苗后用苯达松、杂草焚、虎威、克阔乐做茎叶喷雾。
(3)在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合发生较重的地块,播前可用豆乐做土壤处理,或用氟乐灵、灭草猛分别与赛克津或茅毒混合施用;播后苗前可用豆草畏、豆草灵、禾宝、农思它喷雾土表,或用乙草胺、都乐、拉索分别与普杀特、广灭灵、茅毒或赛克津混配使用;苗后用普杀特、克阔乐、苯达松、杂草焚分别与收乐通、高效盖草能、精稳杀得、精禾草克、禾草灵混配使用。
(4)在甘草苗后、阔叶杂草2~4叶期,每667米2可用25%虎威水剂50~60毫升,或用48%苯达松液剂100~200毫升,或用24%克阔乐乳油25~30毫升,或用24%杂草焚水剂50毫升,或用44%克莠灵水剂70~100毫升,加水30升,均匀喷雾。[3]
稻田
稻田除草剂品种仍以土壤处理剂为主,主要是防治杂草幼芽。综合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和除草剂的应用性能,稻田杂草的防治应立足早期用药,即芽前芽后施药;除了苯达松、2甲4氯钠盐、麦草畏等防治阔叶杂草和敌稗、二氯喹啉酸等防治禾本科杂草的少数茎叶处理剂外,一般多要求在杂草3叶期以前施药;因为在杂草3叶期以前施药时,杂草的敏感期和除草剂的药效高峰期相吻合,易于收到较好的除草效果。
除草剂应用介绍
恶草酮(恶草灵),以12%乳油100~150ml亩,或25%乳油50~75ml/亩,配成药液喷施,施药2~3天播种。
丁草胺,以60%丁草胺乳油80~100ml/亩,配成药液喷施,施药后2~3天播种。可以有效防除稗草、莎草等一年生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也能防治部分阔叶杂草。秧田使用丁草胺的技术关键为播前施药,在齐苗前秧板上切忌积水,否则会产生严重的药害,严重影响出苗率和秧苗的素质;秧田要平,秧苗一叶一心期施药时,要灌浅水层,灌不到水的地段除草效果差,深灌的地段易产生药害(丁草胺在秧田施用安全性差,在未探明其安全使用技术之前,一般不宜在秧田大量推广使用丁草胺)。
禾草特,在特稗草1.5~2叶期,用96%禾草特乳油100~150ml/亩,拌细土或细沙撒施,主要防除稗草,其次抑制牛毛毡和异型莎草。当气温稳定在12~15℃、阴雨天数多、日照不足的情况下,使用禾草特后一周左右,水稻秧苗幼嫩叶首先出现褐色斑点,然后所有叶片均出现斑点,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斑点将自然消失。禾草特施药后如遇大雨易形成药害,水层太深,漫过秧心,易造成药害。秧苗生长过弱施药时也易产生药害。
丁恶(丁草胺+恶草酮),以20%丁恶乳油100~150ml/亩,配成药液喷施,施药后2~3天播种。
丁草胺(新马歇特)+丙草胺(扫弗特),在水稻播种后2天用60%丁草胺乳油60ml/亩+30%丙草胺乳油60ml/亩,配成药液喷雾,常规管理,可以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二者复配除草效果好,而且对作物安全。
丁草胺(新马歇特)+丙草胺(扫弗特),在水稻播种后2天用60%丁草胺乳油60ml/亩+96%禾草特乳油100ml/亩,配成药液喷雾,常规管理,可以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二者复配没有增效作用,但可以扩大杀草谱,而且对作物安全。
苯达松,在稻苗3~4叶期,用48%苯达松水剂100~150ml/亩,配成药液,排干水层后喷施,药后一天复水。可以防除莎草科杂草、鸭舌草、矮慈菇、节节菜等。[3]
麦田
常见的麦田阔叶杂草有马齿苋、猪秧秧、小蓟(刺儿菜)、荠菜、米瓦罐、苣荬菜、律草(拉拉秧)、苍耳、播娘蒿、酸模、叶蓼、田旋花、反枝苋、凹头苋、打碗花、苦苣菜等,用于麦田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有2,4—滴丁酯、2甲4氯、苯达松、巨星、百草敌、甲磺隆、绿磺隆、使它隆、西草净、溴草腈、碘苯腈等。
(1)巨星
在小麦2叶期至拔节期均可施药,以杂草生长旺盛期(3~4叶期)施药防效最好。每666.7米2用75%巨星干悬剂0.9~1.4克,对水30~50千克均匀喷雾,施药10~30天能见到对杂草的抑制作用。
(2)2,4—滴丁酯
在小麦4叶至分蘖末期施药较为安全。若施药过晚,易产生药害,致麦穗畸形而减产。用72%的2,4—滴丁酯乳油每666.7米240~50毫升,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注意在气温达18℃以上的晴天喷药除草效果较好。
(3)2甲4氯
对麦类作物较为安全,一般分蘖末期以前喷药为适期,每666.7米2用70%2甲4氯钠盐55~85克,或用20%2甲4氯水剂200~300毫升,对水30~50千克均匀喷雾,在无风晴天喷药效果好。
(4)百草敌
在小麦拔节前喷药,每666.7米2用48%百草敌水剂20~30毫升,对水40千克均匀喷雾,晴天气温高时喷药,药效快,防效高。拔节后禁止使用百草敌,以防产生药害。
(5)苯达松(排草丹)
在麦田任何时期均可使用,每666.7米2用48%苯达松水剂130~180毫升,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气温高,土壤墒情好时施药效果好。[3]
[1] 阔叶杂草的植物简介-植物百科 zhiwubk.com · 植物百科[引用日期2020-09-18]
[2] 阔叶杂草的代表品种-植物百科 zhiwubk.com · 植物百科[引用日期2020-09-18]
[3] 阔叶杂草的防控措施-植物百科 zhiwubk.com · 植物百科[引用日期2020-09-18]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