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村研究

魏公村研究,作者,周泓,由中国社会出版社于2009-10-1出版。
基础资料
  • 中文名:魏公村研究
  • 作者:周泓
  • 类别:教学
  • 定价:16.00
  • 简介

    内容简介

    魏公村研究

    本书从历史人类学和社会史的角度,考证了北京魏公村及其历史主体由金、元、明、清、民国迄今,随都城政治中心空间位置转移之形成、变迁、复归及其社会生活。认为族群与其信仰是可跨越的。

    基于蒙元的怯薛(宿卫)出仕与荫叙制度作为参与创元的畏兀儿人仕官入朝、充任重臣的文化机制和政治空间,认为家族、宗族制度,不仅仅是汉人社会的文化根基或核心,而且是其他族体具有的深层依托和信任链,因而亦成为其扩展的内因和方式。它是社会交往结构的圈层格局解说。

    诠释了族群社区的自我重构与政治空间构建的关系,提出族体的空间过程和记忆资本与其历史地位和政治信任系结。同时认为,即使在中国政治权力中心所在的京城——国族文化建构的中心地,亦存在多位异元或同一性之外的边缘文化。主张族属研究应注重族体自身的历史认同,对于族体的建构行为,非赞同纯粹注视社会竞争资本的功利目的,而关切族性之源因。弥补了以往京城该群落的研究,以及官方民族史和中心与边缘学理。

    作者简介

    周泓,女,生于1964年。1987年获得辽宁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获民族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获民族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今,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现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史研究,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约八十篇,专著《民国新疆社会研究》,《群团与圈层——杨柳青:绅商与绅神的社会》。获得1995年国家“宝钢”奖一等奖;1998年美国CBOL亚太研究一等奖;1999年吴文藻学术基金一等奖;2001年香港中文大学教育与社会科学应用研究博士项目一等奖;2004年国家博士后奖励基金;2006年国家留学基金。

    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壹 历史的重构与魏公村的考证

    一 畏吾(畏兀)村其名、其地

    二 畏兀(畏吾)村:从族邸、陵园到庙宇、村落

    三 都城畏兀儿人的当地化及穆斯林化

    贰 魏公村考察、考证纪实

    一“新疆街”重建与文化竞演

    二 觅寻史影:文献与寺庙

    叁 魏公村文字考证与资料

    一 魏公村名址考证

    二 聚落及家族考证

    三 内地畏兀儿汉文化与其人物考证

    四 社会生活史考证

    五 都城畏兀儿信仰与庙宇考证

    六 京城空间史考证

    肆 晚清、民国北京寺庙信仰形式:世俗化与理性化

    伍 京城维吾尔社群:边缘与建构中心

    一 都城维吾尔人的空间移动

    二 金一元畏兀儿人由次中心到中心:政治信任与上嫁

    三 畏吾人与明清外戚及仕宦政治:边缘与次中心及民国南倚原点

    四 边缘与建构中心

    五 历史社区的复归

    六 京城维吾尔人随政治中心的历史位移

    七 中心与边缘学理讨论

    八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首页
    文化
    #贵族
    最新入驻
    金田明夫
    贾科莫·普契尼
    Caroline Lufkin
    相关阅读
    丰胸内衣
    内容词条·4381人浏览
    每天10分钟足底保健按摩
    内容词条·5291人浏览
    按摩穴位保健100法
    内容词条·1761人浏览
    头面颈部美容保健按摩图谱
    内容词条·5659人浏览
    从头到脚图解按摩保健疗法
    内容词条·2713人浏览
    700天极地生还
    内容词条·3689人浏览
    • 网站地图
    • |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