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国际时讯》是一档资讯全面、报道客观、思想敏锐、语言明快的国际新闻栏目。《国际时讯》改版后,除了保持以往鲜活、时尚的风格外,将继续强化其作为国际新闻栏目的特征,力争呈现给观众一个全方位的、多维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时为观众提供更具现场感、更富独立思想、更有预见性、看得更明白的国际新闻。如有特别节目,有时22:00为特别报道。节目于2000年11月27日起每周一至周六17:00在原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首播,2003年5月1日后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2009年改版后于8月3日起每周一至周五22:00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
基础资料
  • 中文名:国际时讯
  • 所属地区中国大陆节目嘉宾:杨禹等特约评论员
  • 首播时间:2000年11月27日
  • 播出时间:每周一至周五22:00(特殊情况下延时播出)
  • 简介

    节目背景

    《国际时讯》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综合性的新闻节目,开播至改版前是唯一一档抛弃政治类新闻的栏目,立足于迅速、全面的对国外进行全景式的新闻报道。《国际时讯》自2000年11月27日开播以来,就以选材精当、画面节目片段

    编辑精致、同期声使用精确、节目制作精良等鲜明风格,给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它在保持中央电视台时事报道权威性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对世界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报道;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可视性;展示世界多元文化,凸现人文色彩。[1]

    节目发展

    2000年11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CCTV-1)的新闻节目改版,《国际时讯》开播,每周一至周六17:00播出。

    2003年5月1日,因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试播,《国际时讯》改在每天18:10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片头未变。

    2006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新改版,《国际时讯》更换了黄色的包装,演播室更换为央视旧址250演播室的媒体广场景区,并改为周一至周六18:00播出,播出时长20分钟。

    2008年3月24日,配合新闻频道的小改版,《国际时讯》再次改版,包装也做了修改,周一至周六播出30分钟,周日为15分钟。(2008年9月1日后周六版改为15分钟)景区也由媒体广场景区改为演播室景区,每天20:00播出。

    2008年5月12日至8月24日,由于汶川地震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时讯》临时改为229演播室录播,播出时间也临时变为每天17:00且播出15分钟,(此时段为央视一套时期《国际时讯》播出时段)至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才恢复在250演播室直播并恢复到每天20:00播出。

    2009年8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晚间栏目做了改版,《国际时讯》延后到22:00播出,周一至周五播出,时长25分钟。与傍晚播出的《共同关注》和晚间播出的《东方时空》同时更换统一包装,包装与《朝闻天下》《新闻30分》一致,演播室更换为央视旧址150演播室,原来的片头曲、片花、片尾曲取消,改为新闻频道统一包装,结尾不再显示制作人员名单。

    2010年2月1日,《国际时讯》改为高清改造后的250演播室直播,节目包装进行微调。

    2011年开始,《国际时讯》增加“时讯惊奇”新板块,主要的新闻都是国际上的奇闻异事。

    2012年,栏目再次增加“时讯现场”版块。

    2012年4月2日,《国际时讯》播出马岛战争30年特别报道。

    2013腊月二十九当天,《国际时讯》启用高清改造后的150演播室。此后在每年除夕前一天,(至2018年)《国际时讯》一律使用150演播室。

    2014年国庆期间,《国际时讯》推出国庆特别节目《揭秘》,在此期间《国际时讯》与《环球视线》合并,时长为60分钟。

    2018-2019年春节期间,《国际时讯》推出春节特别节目,在此期间《国际时讯》与《环球视线》再次合并,时长为60分钟。

    2019年6月底开始,《国际时讯》由原央视新闻中心改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节目中心管理。

    2019年10月16日,响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9月展开的高质量发展改版,央视新闻频道再次改版。《国际时讯》更换片头,但片头曲、片花、片尾曲不变,演播室更换为总台新闻中心(原央视旧址)N07演播室。

    2020年8月14日,《国际时讯》首次使用演播室的AR特效,此举被称为《国际时讯》开播20周年的创新与突破。

    节目形式

    版块设置

    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时,《国际时讯》分为四大板块:时政、发现、文化、地球,各板块之间以小片头衔接。

    时事

    萃取当日国际时事精华,着重加强对国际时事的事实性报道和特写式报道,突出新闻的原汁原味。

    发现

    追踪世界新事物,展示人类新发现。科学无国界,科技发展推动全人类的进步。《国际时讯》本着科学态度,通过报道世界科技发明、医疗保健、IT产业、考古发现等领域的成就,弘扬科学发现探索精神。

    文化

    展示世界多元文化,关注人类生存状态。《国际时讯》报道的“文化”是一种“大文化”,力图展示人类一切优秀成果和文明积淀,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提高民族文化品位。《国际时讯》在着重报道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及时关注世界流行文化、时尚娱乐的发展。世界电影、音乐电视、时装发布、艺术设计、绘画雕塑、拍卖、民族风情、海外趣闻等的报道已成系列、成规模。

    地球

    关注地球,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着重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广泛关注地球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的变化等,以彰扬保护地球的意识。

    开播

    2000年11月27日起,央视一套每周一至周六17:00《国际时讯》无疑是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节目定位,精雕细刻的新闻,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固定受众。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只要你具有好奇心和渴求知识的精神,看过《国际时讯》,你就会对它爱不释手。[3]

    《国际时讯》或者是有些过于前卫,抛弃了政治,多了更多的国际人文,科技,自2000年11月27日开播以来受到许多观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好评。它主要由时事、发现、文化、地球四个板块组成。其主要特色是在抓好硬新闻的同时,把世界各国科技、文化、环保方面的软新闻吸纳到节目之中,体现一种人文精神,追求清新自然的风格。

    质疑

    后来也引发了一些无聊人的质疑,《国际时讯》在宣传中称自己的最大特点就是尽量保持新闻的“原汁原味”。因此,节目中采用了大量的同期声,播音员的解说和点评被压缩到最低限度。无聊人认为新闻节目安身立命的法宝恰恰在于其说教能力,保持原汁原味势必会多了观众个人的感受,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合适,中国国民素质相对不如发达国家,容易走火入魔,无聊人士建议弄成像其它新闻节目,多一些编辑的判断,引导观众健康,有素的观看新闻。

    改版

    节目片段

    2000年11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CCTV-1)的新闻节目改版,时间由原来的25分钟调整为60分钟,因此节目安排也由原来的四个板块调整为三个板块。时政板块保持不变,另外再根据节目安排从发现、文化、地球中选出两个板块播出。进入新闻频道后,《国际时讯》的另一个变化是,每周日推出一档20分钟的新闻专题节目《国际时讯特别报道》,探讨其中深远的社会意义。

    主持团队

    现任主持

    黄峰、经蓓、水均益(特别报道)、何岩柯(特别报道)、李瞳瞳(特别报道)

    代班主持

    海霞、彭坤、宝晓峰、劳春燕、潘涛、郑子可、张仲鲁、柴璐、刚强、王音棋、王言、苗凯、和佳、商亮

    曾任主持

    改在其他节目

    李梓萌、郑天亮、朱广权、周丽、康辉、贺红梅、李文静、章伟秋、长啸、胡蝶、顾国宁、郭志坚

    已辞职

    郎永淳、慕林杉、杨晨

    已确认不出镜

    刘羽

    转幕后

    紫凝、胥午梅、耿萨、肖艳

    展开表格

    播出信息

    播出频道

    播出时间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2009年改版后于8月3日起每周一至周五22:00

    注:如遇重播央视《新闻联播》延时或晚间档节目调整,节目将提前播出、延迟播出、停播一期节目或缩短播出时间。[2]

    参考资料

    [1] 《国际时讯》 20211110_CCTV节目官网-CCTV-13_央视网(cctv.com) · 央视网[引用日期2021-11-15]

    [2] 《国际时讯》 20141001_CCTV节目官网-CCTV-13_央视网(cctv.com) · 央视网[引用日期2021-12-27]

    [3] CCTV.com · 央视网[引用日期2021-12-27]

    首页
    娱乐
    #贵族
    最新入驻
    金田明夫
    贾科莫·普契尼
    Caroline Lufkin
    相关阅读
    晚间新闻
    内容词条·3582人浏览
    天上人间会相逢
    内容词条·1783人浏览
    问燕儿
    内容词条·2782人浏览
    超级模王大道
    内容词条·6543人浏览
    天籁之战
    内容词条·3228人浏览
    只要有你
    内容词条·5323人浏览
    • 网站地图
    • |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