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咚巴拉的计划中,“发现”和“比较”都可以通过现有的社会化方式虽说是以“购物”为主题的社区,但“咚巴拉”本身并不向用户售卖物品,它既不是B2C,也不是C2C。用户在“咚巴拉”上逛,发现心仪物品时,再链接到售卖物品的网站——绝大多数情况下,链接的终点指向淘宝。在“咚巴拉”,用户可以分享购物乐趣,也可以分享自己在网店上的各种发现——除淘宝外,咚巴拉还和当当、京东、凡客等网站有合作,用户甚至还可以从国外著名购物网站TopShop等添加物品。比分享本身更重要的是,这些分享汇聚成一个资源库,更多的用户从咚巴拉上发现这些宝贝,再反向链接到售卖物品的网站。一个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的社区就此形成。
在正式上线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咚巴拉”注册用户已经超过百万,每天可以向淘宝贡献上千笔交易。咚巴拉CEO何全民说,如果按照现有的速度发展下去,“咚巴拉”年内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女性社区。
咚巴拉的主要用户是二十岁左右、时尚敏感度高的女生。对于这个消费欲望强烈但消费能力并不高的群体而言,相较于购买一些价格昂贵的品牌服饰,在网络上淘货是更为划算的买卖。而她们淘货的目标,又主要瞄准了当季的流行元素。
针对这种“快时尚”的消费习惯,“咚巴拉”中的物品更多是以流行元素和款式进行分类,对于推荐物品“咚巴拉”有自己的检索方式。譬如同样以淘宝网的100多万件泳衣“宝贝”为例,同样一件泳装,在淘宝上它可能是“蓝色”、“平角分体”、“带胸垫无钢托”的;但在咚巴拉上,它却是“条纹”、“修身”、“甜美”型的。不仅是检索,“咚巴拉”在物品排序上也是围绕“快时尚”的概念展开的。在咚巴拉,物品是根据“热度”来排列的。“热度”的算法,不仅仅是根据“喜欢”该物品的人数,还考虑了用户权重和时间因素等。此外,咚巴拉的社区编辑还会手工对物品排序进行调整。
何全民认为,“咚巴拉”的社区编辑和时尚杂志的编辑一样,她们的任务是发现“潮流”并引导“潮流”。在“咚巴拉”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块专属于社区编辑的白板,上面写满着潮流关键词。当社区编辑发现某个款式已经到了“上街就撞衫”的程度,她们会在排序时降低物品的权重。
社区编辑的职责不仅在于对“物”的编辑,也反映在社区构建过程中对“人”的推介。咚巴拉很受欢迎的一个设计是“达人”和“麻豆”,她们都是社区的活跃用户。“达人”是在各种领域有专长的用户,譬如“鞋子搭配达人”或者“晒货达人”;“麻豆”则是热
衷于自我展示的用户,是咚巴拉的“封面女郎”。“达人”和“麻豆”都是由社区编辑在用户的投稿中选出的。
这些社区“意见领袖”的诞生,一方面对社区的品味产生了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调动了用户的积极性。所以,“咚巴拉”毫不吝啬地推介这些核心用户,他们不仅向刚注册的用户推荐这些“达人”,还将网站在新浪微博主页的置顶位置留给了“麻豆”。
“咚巴拉”的社区关系与微博一样,都是以“关注”为形式建立起来的。但咚巴拉还添加了一些诸如相册、宝贝和收藏等与物相关联的元素。在这个社区里,受欢迎程度不是以粉丝数量而是以“被收藏次数”作为标准,陈琪说这代表了用户意见的权威程度。
在“咚巴拉”,有些核心用户的粉丝已经超过了十万,“被收藏次数”也超过了五千次。陈琪说,对于用户来说,分享的动力正是源于别人的肯定。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